40年來我省生態治水成績亮眼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我省水利人立足水利,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理念,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水環境治理保護、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制度建設等措施,促進人水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99.1%

我省水資源相對較豐富,但由於降雨年際變化大,年內時空分佈不均,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水多、水少、水髒”的問題依然存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顯現,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並存。

1988年1月,《水法》頒佈實施,水資源管理成為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能工作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分解下達全省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2020、2030),進一步健全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出臺《江西省“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工作方案》,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轉變;深入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編制完成《江西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制訂出臺《江西省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計劃》。

全省萬元GDP用水量從2000年的1157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119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從252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75立方米。全省地表水質達標率由2015年的81.4%提升至2017年的88.5%,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2015年的93.8%提升至2017年的99.1%,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保持在100%。

全省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00多萬畝

40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省先後實施了贛江上游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等一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顯加快,年均治理面積由“七五”期間的100萬畝左右增加到“八五”期間的200多萬畝,“九五”期間每年達到約300萬畝。“十二五”期間,全省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積1500多萬畝,綜合治理小流域320多條,修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近2萬座(處)。“十三五”以來,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面積2731.58平方公里,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任務指標。截至2018年,全省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00多萬畝,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33條。

通過治理,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由最高峰的4.62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65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監督執法不斷加強。近20年來,建成1個水保監測總站、6個監測分站和21個監測點,在拓展監測能力、提升監測技術水平、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為水保監督和行政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對全省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開展水保監督執法檢查近900次,下發整改通知750餘份,對存在較大違法行為的100多個生產建設項目進行立案查處。

南昌、新餘、萍鄉三個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通過驗收

根據省政府出臺的《關於以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為抓手打造河長制升級版的指導意見》精神,全省共確定130條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的示範流域或河段,規劃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373個,規劃總投資約388億元。目前,一些示範流域或河段取得明顯成效,在為市民旅遊休閒提供了良好生態產品的同時,又通過生態治水讓老百姓收穫了生態紅利。渝水區、崇仁縣、永豐縣、定南縣、青山湖區、上栗縣、浮樑縣、星子縣等8個縣共87個項目區,開展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和水系連通試點,通過清淤疏浚、護岸護坡、水系溝通、堤防加固、拓寬整治等工程措施,整治河道389條、治理長度3407公里,整治溝塘1105座,規劃總投資23.51億元。推動實施5個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

2015年8月江西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見》後,2016年初又印發《江西省水生態文明建設五年(2016-2020年)行動計劃》。南昌、新餘、萍鄉三個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通過了省政府水利部組織的聯合驗收,南昌市被列為南方片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持續開展會昌、蓮花、共青城三個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縣建設。同時堅持試點建設和自主創建同步推進,創建省級水生態文明鄉鎮68個、省級水生態文明村383個。建成國家級、省級水利風景區80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