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关注东莞深化商改成果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关注东莞深化商改成果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专栏播出《广东东莞用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资料图

报道称,改革开放40年,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有为政府”服务“有效市场”。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用制度创新不断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营商环境。

看点一:我市工商企业户数突破50万大关

为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中宣部组织开展“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充分宣传典型地区和企业改革发展之路,深入洞察其显著成就、实践经验,系统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经过一番实地调研采访,央视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将镜头对准了东莞。

报道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曾以“世界工厂”闻名全球。如今的东莞,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有为政府”服务“有效市场”。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用制度创新不断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营商环境。

有数据为证。前不久,东莞市工商企业登记户数首次突破50万大关。如果包括个体户等在内,全市市场主体总数更是超过115万户。市场活力大增的背后,是企业工商登记环节不断便利化的结果。

报道呈现了东莞商改体验馆的常见的一幕:刷身份证、刷脸验证、录入指纹、打印登记表、出证……在一台自助终端设备上,一家集群注册公司的经理吴小姐简单几步操作后,东莞市氧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就从该终端中打印出来。“先是刷身份证和刷脸,然后把相关信息填完,等一个多小时我就可以拿到公司的营业执照了。”申办人吴小姐说。

开办企业便利度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今年,东莞提出将开办企业全流程,包括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力争在3个工作日完成,跑出“东莞速度”。在东莞商改基地内,试点最快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等三个环节及银行开户。

看点二:从“来料加工装配办”到“一平台、三工程”

为企业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东莞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主线。正因为此,东莞市场主体户数从6年前的54万户,到目前已经超过115万户,6年翻了一倍多。

30年前就来到东莞、如今已是东莞社科院院长的王思煜,亲眼见证了东莞创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历程。“东莞可以说是敢为人先。我们有很多全国第一,比如说像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还有就是全国第一个来料加工装配办公室等。我觉得是开创了一种政府服务企业,为企业办事解忧办证这么一条龙服务,也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王思煜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

报道认为,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成立“三来一补”企业服务办公室;还是上世纪末从贴牌代工等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转型;再到目前的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东莞最大的竞争力。

报道还将镜头对准东莞市工商局的办事大厅。在上班时间,这里空荡荡的,没有看到想象中人满为患的场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90%以上的业务都已经在网上办理了。

虽然办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但事中事后的制度监管却空前加强。东莞市工商局局长陈锡稳向央视记者介绍:“我们把东莞划成295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至4名网格员,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管,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手机APP推到我们后台,解决了‘一放就乱’的这个问题。”

如今的东莞,正大力推进“智网工程”和“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互联网打通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等57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壁垒,高效协同为企业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正因为此,东莞迅速从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仅6亿元的农业县,嬗变为经济总量超7000亿元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市政府秘书长邓涛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因改革而生,也因改革而强。“目前东莞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50%,我们目前正在逐步切入国际制造业分工的中高端环节,在这方面显示了中国制造业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邓涛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