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朝聞天下》欄目關注東莞深化商改成果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关注东莞深化商改成果

■央視《朝聞天下》欄目“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專欄播出《廣東東莞用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 資料圖

報道稱,改革開放40年,東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不斷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以“有為政府”服務“有效市場”。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莞用制度創新不斷為企業發展創造優良營商環境。

看點一:我市工商企業戶數突破50萬大關

為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中宣部組織開展“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主題採訪報道活動,充分宣傳典型地區和企業改革發展之路,深入洞察其顯著成就、實踐經驗,系統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經過一番實地調研採訪,央視CCTV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將鏡頭對準了東莞。

報道稱,改革開放40年來,東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曾以“世界工廠”聞名全球。如今的東莞,不斷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以“有為政府”服務“有效市場”。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用制度創新不斷為企業發展創造優良營商環境。

有數據為證。前不久,東莞市工商企業登記戶數首次突破50萬大關。如果包括個體戶等在內,全市市場主體總數更是超過115萬戶。市場活力大增的背後,是企業工商登記環節不斷便利化的結果。

報道呈現了東莞商改體驗館的常見的一幕:刷身份證、刷臉驗證、錄入指紋、打印登記表、出證……在一臺自助終端設備上,一家集群註冊公司的經理吳小姐簡單幾步操作後,東莞市氧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就從該終端中打印出來。“先是刷身份證和刷臉,然後把相關信息填完,等一個多小時我就可以拿到公司的營業執照了。”申辦人吳小姐說。

開辦企業便利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今年,東莞提出將開辦企業全流程,包括企業設立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三個環節,力爭在3個工作日完成,跑出“東莞速度”。在東莞商改基地內,試點最快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企業設立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等三個環節及銀行開戶。

看點二:從“來料加工裝配辦”到“一平臺、三工程”

為企業創造優良的營商環境,是東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的主線。正因為此,東莞市場主體戶數從6年前的54萬戶,到目前已經超過115萬戶,6年翻了一倍多。

30年前就來到東莞、如今已是東莞社科院院長的王思煜,親眼見證了東莞創造優質營商環境的歷程。“東莞可以說是敢為人先。我們有很多全國第一,比如說像第一家來料加工企業,還有就是全國第一個來料加工裝配辦公室等。我覺得是開創了一種政府服務企業,為企業辦事解憂辦證這麼一條龍服務,也是開創了一種新的模式。”王思煜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

報道認為,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第一個成立“三來一補”企業服務辦公室;還是上世紀末從貼牌代工等低端製造業,向高附加值的高端製造轉型;再到目前的商事制度改革,為企業創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已經成為東莞最大的競爭力。

報道還將鏡頭對準東莞市工商局的辦事大廳。在上班時間,這裡空蕩蕩的,沒有看到想象中人滿為患的場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90%以上的業務都已經在網上辦理了。

雖然辦企業的准入門檻大幅降低,但事中事後的制度監管卻空前加強。東莞市工商局局長陳錫穩向央視記者介紹:“我們把東莞劃成2958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2至4名網格員,進行事中、事後的監管,發現問題的時候通過手機APP推到我們後臺,解決了‘一放就亂’的這個問題。”

如今的東莞,正大力推進“智網工程”和“市場監管協同創新平臺”,通過互聯網打通公安、消防、工商、衛生等57個政府部門的信息壁壘,高效協同為企業創造優良的營商環境。

正因為此,東莞迅速從一個地區生產總值僅6億元的農業縣,嬗變為經濟總量超7000億元的現代製造業名城。市政府秘書長鄧濤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東莞因改革而生,也因改革而強。“目前東莞先進製造業佔比超過50%,我們目前正在逐步切入國際製造業分工的中高端環節,在這方面顯示了中國製造業強大的競爭力和生命力。”鄧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