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的公开举荐新太子是荒唐还是阴谋?

恒大忠粉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76

康熙帝开辟了先河,可能把帝王家的私事交给天下臣民去决定吗……?

帝王的来源有两个渠道:首先是自己打下一片江山,自立为一代帝王称号。然后是继承自己祖宗的江山社稷,由自己的老祖宗一代一代把皇位继承人传下去,这叫皇位继承人。没听说皇帝位置由天下臣民公开选举哪位坐上“龙椅”,康熙帝这个玩笑开大了!

(康熙皇帝的狡诈)

二月河先生的作品「康熙皇帝」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对于康熙皇帝在第一次废太子胤礽的时候所提出的公开举荐新太子的描写和演绎似乎非常大胆,大胆到超出一代帝王自己的想象和规律,从没有听说过历代封建帝王的皇位是由天下臣民选出的。

不过康熙皇帝的这次这一提法是否真心的让臣民举荐新太子,还是另有一套阴谋,我们不妨大胆剖析一下康熙皇帝的真实想法:

太子胤礽既然被废,“储君”位置不能空着,必然要择优选择一位,或者由康熙皇帝决定一位在他内心是位优秀的皇子来作为一国之储君,但是手下大臣可以柬纳,并不应该有公开举荐一说。

康熙皇帝是一国之帝王,他有绝对的决定权,可聪明睿智的康熙皇帝既然提出来了,那就必然有它的出发点和目的。

康熙皇帝的这个提法并不荒唐,因为他可以借这次公开举荐之说彻底摧毁对皇位继承人窥探已久的八阿哥胤祀及其集团。还可以改组并撤换完成他麾下腐朽的执政权力中心的新老交替。还可以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的顺利继位而扫清道路,巩固基业。


(康熙皇帝开了佟国维)

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对这次康熙帝的行动是这样分析的:

康熙帝翻盘时说过:这次废太子胤礽是朕乾纲独断……

既然废太子是康熙帝一个人的乾纲独断,可确立新太子,为什么又不能亲纲独断?而推出一个朝廷上下公开举荐新太子岂不是荒唐而是引蛇出洞的一个阴谋?

可是这位八阿哥胤祀为什么就没看出来康熙皇帝的这个帝王心术和她的阴谋呢?

八阿哥胤祀的顶风而上,的确有不把皇位继承人搞到手誓不罢休的炸平庐山之势。

八阿哥胤祀的顶风而上必定是加快他灭亡节奏,特别是康熙皇帝设计的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对八阿哥胤祀公开的推波助澜,已经让八阿哥胤祀忘乎所以,可他就没想到这位上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加速八阿哥胤祀的灭亡烧一把火。

康熙皇帝的目的达到了,而且就是这位号称为“佟半朝”的国舅爷,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和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一唱一和帮助完成的。然后佟国维告老回乡退出权力中心,并换取了其侄子隆科多进入权力中心担任九门提督。

张廷玉的沉稳、干练、和他的年轻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赖,康熙帝想重用他就必须进行权力的重组,而权力的重组就必然要牺牲上书房的佟国维。

所以佟国维致休回家不但能把权力移交给张廷玉,也能满足佟氏家族后人隆科多作为权利互换而一步领导层。这些都是康熙帝在这次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完成的,这是康熙帝的目的。
(康熙皇帝与佟国维)

康熙皇帝终于完成了他的圈套,就是这样看起来十分荒唐的一个举荐新太子阴谋,完成了击溃八爷党和八阿哥胤祀的夺嫡大战,更是完成了康熙皇帝晚年对于懒政所造成的朝廷大臣的行政部不作为,更换权力中心的新鲜血液,这才是康熙帝真正目的。

康熙皇帝的这次行动,最终以被废太子胤礽的重新复出而告终。可是通过这次举荐新太子,康熙皇帝看到了自己的各位皇子阿哥们对皇位继承人的竞争已经达到了水火不容和不可调和的余地,所以他要为他心目中真正的皇位继承人扫清障碍清除垃圾。

在这次康熙帝举荐新太子的过程中,最明白康熙帝帝王心术的有三个人:那就是上书房的佟国维,张廷玉,前者作为康熙皇帝的帮手为八阿哥胤祀推波助澜。后者张廷玉为康熙帝重新扭转局面,继续举荐被废太子胤礽,为康熙帝扭转局面做了铺垫。

还有一个人破解了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那就是在雍亲王府的幕僚邬思道!他让四阿哥胤祯继续贱被废太子胤礽更是阴谋。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k古史


康熙废太子后,大阿哥首先跳出来,在康熙面前表达了自己想当储君的意思,他要替康熙把太子整死,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太子是他和最亲爱的皇后赫舍里氏的爱情结晶,为了培养太子他付出了很大心血,他和太子的父子情份还是很深的。大阿哥的话很伤康熙,兄弟之间怎么可以这么无情无意。

伤心的康熙还发现,不光大阿哥,其他阿哥也明争暗斗,争起储位来。这是康熙没料到的。



康熙还不算老,身体也很好,原本想,废了太子,省得他闹腾,自己好安安心心当几年皇帝。至于让谁当储君他根本没想。

皇子们争储位让康熙心力交瘁,他后悔了,后悔当初草率废了太子。于是产生复立太子的想法。

康熙废了太子,现在又要复立太子,出尔反尔,这哪是皇帝该做的。皇帝应该说一不二,吐口吐沫是颗钉。这行为有损皇帝形象。

再者,皇帝是不能错的,废太子说明太子有错,现在人还是那个人,又回来当太子,说明什么?说明康熙废太子的做法错了。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和面子,复立太子之事是不便由康熙说出来的。于是康熙把他最信任的大臣李光地叫来,侧面透漏了复立太子的想法。康熙的意思是让李光地私下里向大臣们透漏皇帝有复立太子的意思。康熙认为大臣们知道了他的意思,都会按照他的意图行事,这样复立太子就没问题了。

过了一段时间,康熙觉得李光地应该把他的意思透漏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启了公推太子行动。

可是,李光地并没有把康熙的意思透漏出去,不是李光地没听出康熙的意思,而是李光地对复立太子不认可。李光地做过太子的老师,非常了解太子,他觉得这个太子不是当皇帝的好苗子。

当然,为了防止万一,康熙还做了另一手准备。行动之初,他说,公推太子,大阿哥胤禔除外,大学士马奇不须参加。马奇是支持八阿哥的带头人,康熙不让马奇参会,意思是通过掐掉马奇,排除八阿哥胤禩。当时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大阿哥和八阿哥,把这两个人去掉,废太子就自然显露出来。到这时,康熙觉得复立太子,万无一失。



大臣们不知道康熙想复立太子,只知道康熙要公推太子。公推太子那天,马奇装作不知道照样来到会场,而且在手心里写个八字,挨个给人看,相当于公开为八阿哥拉票,结果八阿哥全票被推举为太子。

当康熙看到推举结果时,先是吃惊,后是气愤,当即宣布,投票结果无效,重新投!

大臣们觉得,感情这皇帝说话也不算数啊!没办法,人家是皇帝。

康熙本来要维护自己的面子,但最终失了面子。至于公推太子是荒唐还是阴谋,您来判断。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就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这个情节而言,康熙此举并非荒唐,也谈不上是阴谋,更多的还是玩的帝王之术。康熙作为皇帝,立储之事本可以乾纲独断,这是正常的逻辑,唐初名将李積的那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足以说明问题。可康熙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目的何在?个人觉得,大致有这么几个。



首先是试探群臣的态度。储位之事,本是皇帝自己做主的事情,康熙在废黜胤礽之后,实际上对权臣的态度也不太能完全把握。此举一出,从群臣是否举荐,或者举荐何人,很容易就能看出群臣对于此事的态度。如果群臣以类似李積的理由不举荐,说明康熙彼时仍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群臣不敢染指储位问题。如果群臣中有多数人还倾向支持胤礽,则说明废太子之举有欠考虑,必须正视。如果群臣开始举荐其他皇子,则说明儿子们早已开始结党,而群臣们也早已纷纷站队,此事康熙就不得不防了。



其次是借举荐之事摸清儿子之间的实力和事实上已经形成的派系。既然是举荐,群臣必定是举荐自己站队的皇子,不太可能站在这个皇子队伍里,却公开举荐那个皇子。这种脚踩两只船的做法本就危险,如果这样公开,无异于自寻死路。因此,康熙根据皇子所得的举荐,立时便能知道哪个儿子实力如何,群臣到底如何站队。



再其次,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多少有那么点儿一时冲动。事后本身已经有一些后悔,他自己内心也不愿意接受三十多年对胤礽的教育、培养是失败的。加之胤禔暗示要杀胤礽、胤祉抖出了胤禔魇阵胤礽之事,让康熙预感到儿子之间将有大事发生。作为父亲的康熙动摇了,纠结了,有些拿不定主意了。但是,作为皇帝,并不方便向他人诉说或咨询储位之事,即便问了,他人也是唯恐避之不及。而将私事公化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避免了前面提到的尴尬。



此外,康熙经历了胤禔和胤祉的事情,心中已经确定:胤礽倒台,势必诸子夺嫡、祸起萧墙。同时,胤祉抖出的胤禔魇阵胤礽之事,也让本就不愿接受现实的康熙找到了救命稻草——胤礽是被魇阵后行为异常的。出于再给儿子胤礽一次改过的机会和避免诸子夺嫡、祸起萧墙的目的,实际上康熙已经初步有了复立胤礽的打算。只是,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总不能出尔反尔吧?必须有个台阶就坡下驴,而康熙此举正是寻找台阶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只要有人举荐胤礽,哪怕只有一个,康熙就能借题发挥、就坡下驴,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因此,后面的剧情里,康熙得知张廷玉和胤禛上书保举胤礽后,显得很高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最后借势说出了那句:“保举废太子的人是少了些,除了张廷玉,还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没准儿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朕。”



真实历史没有电视剧那么“戏剧”,但大致也是这么个意思吧。经过一番折腾,胤禔、胤祉先出头,结果一个被老爷子圈了,一个虽然被老爷子升了亲王,却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皇八子胤禩结党夺嫡之举也被康熙看在了眼里,气得老爷子破口大骂:“你个辛者库贱妇生的孽种,也敢觊觎储位!”并公开否决了胤禩的皇位继承资格。次年,也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至于二度废太子,那些都是后话了。


不务正业歪医生


康熙皇帝让大臣们公开推荐新太子,这种做法既说不上是阴谋更谈不上是荒唐。



在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中,康熙皇帝是作为一位有道明君来塑造的,在这次推举新太子时,康熙皇帝已经是50多岁高龄,在位已经40余年,政治手腕强硬,聪明睿智,洞察一切,又怎会做出荒唐的举动?



再者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废除了丞相一职,皇帝集权力于一身,乾纲独断,大臣们唯皇帝之命是从,皇帝根本不需要与大臣耍什么阴谋,只需给他们下达命令,他们遵照办理即可,否则轻易地就治他们个结党营私之罪。

但这次不同,康熙皇帝面对的是更加诡谲的局面,自己选定的储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导致被废。而别的皇子觊觎太子之位的大有人在。



另外朝廷大臣为了各自的利益,私下串联,跟历朝历代的党争不同的是,这次党派之争归根结底是诸皇子之争,而且涉及了大部分的朝廷重臣,严重的威胁到了他的皇权地位,作为康熙皇帝来说,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下令大臣们推举新太子就是一个很高超的政治手段:

一来太子胤仁是他的嫡子,30多年来在他身上费劲了心血,对他有深厚的父子之情,也希望再给他一个机会。



二来推举新太子之后结党之患虽不能根除,但是却转移了自身的危机,因为新太子人选必定会成为其他几方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也就是他的挡箭牌。



三来康熙利用推举新太子一事,让朝臣们站队,以前暗藏地下的党争之患渐渐浮出水面,更利于康熙掌控朝局。



第四,康熙虽然属意胤礽复立太子,但是他深知胤礽的秉性,担心胤礽会重蹈覆辙,再废太子的话就需要有更好的储君人选,而这次推举新太子也就是康熙考核众皇子的试题,胜出者即可作为储君的第二顺位人。



第五,即使胤礽痛改前非顺利承继大宝,那么这位第二顺位人也可以辅佐新皇帝(因为他之前推举胤礽为新太子,说明他没有争储之心,对新皇帝不会构成威胁)。


一箭五雕,康熙不愧是政治老手,但这是阳谋,不是阴谋诡计。

因为作为帝国皇帝,行的是光明正道,一切以天下为重(这是他们自己的期许,也是历代封建帝王所推崇的,虽然都有维护皇权地位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在一定程度维持了帝国稳定繁荣)。


大雅影视


既不是荒唐,也不是阴谋

试试谁的谋取之心昭然若揭,谁敢不遗余力的夺取太子之位,谁又是心里装着江山社稷,一心为朝廷着想。其实康熙想的这些事,诸位皇子都明白,但是老八就表现得太过明显,明里暗里时时处处发展自己的势力、培养自己的眼线,而且每次康熙心里都和明镜似得。老四反观则不同,父皇交代的事情,事事处理的干净利索,不授人以把柄、堵悠悠之众口,有时候事情办的漂亮但是康熙故意刁难他,他不平之心过后,反而能冷静处理,赢得康熙内心的赞赏~~~~


佛陀莲花


康熙皇帝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必须要为大清汇山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康熙公开举荐新太子不是阴谋,更不荒康。


我行我素狂野世界杯


但是个人觉得既谈不上荒唐,也不能说是阴谋。可以说这是帝王之道。这在大臣们看来,要揣测圣意,同时又要保举自己拥护的人做储君,事关仕途甚至身家性命,一旦揣测失败,什么都是空谈。作为康熙,这是他观察朝中大臣对立储的看法最好时机也是看朝臣和阿哥们之间的往来最好的舞台。同时康熙有他自己的意愿,但是作为一代帝王很多时候是不会直接表现出来的,要让大臣们来说,这才显得从谏如流以及英明神武。


CompleteCosmos


世界警察正义之师,Z然还要害多少国民


胖哥746


每个人都有达到目的欲望不是吗?


陈庭华鑫皇峰装饰经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