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傳染性極強嗎?

有寶


對於乙肝,很多人都會存在這樣的一個誤區:認為與乙肝患者接觸是會受到感染的。甚至有的人跟乙肝患者在一起吃飯,都非常擔心自己會被傳染到乙肝病毒。其實,乙肝患者在與他人進行日常的交往接觸時,是不會把病毒傳染給別人的,比如:握手、擁抱、咳嗽、打噴嚏、在公共遊泳池游泳等等。

實際上,乙肝的傳染途徑主要分為以下這幾種:第一種,血液傳播。如果乙肝患者的皮膚出現傷口,要注意避免觸碰患者的血液。第二種,母嬰傳播。母嬰傳播分為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垂直傳播指的是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被感染,這種情況下嬰兒會患有乙肝的機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其他的絕大部分都是母親通過水平傳播的方式對嬰兒進行傳染的,是由嬰兒與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的親密接觸所引起的。嬰兒在出生後應該儘早地讓其接種乙肝疫苗,因為注射了乙肝疫苗後,嬰兒的體內會產生乙肝抗體,能夠有效地預防嬰兒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

第三種,性傳播。如果男女雙方有一方是乙肝病毒的攜帶者,那麼,在性生活過程中,只要做好預防措施,是不會受到乙肝病毒的傳染的。

總而言之,乙肝是具有傳染性的,如果自身暴露的皮膚接觸到了乙肝患者的體液或血液,其傳染性是極強的。但是,只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注射乙肝疫苗,還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受到傳染的。

擅長治療慢性肝病,細菌性痢疾,傷寒,布氏桿菌病及小孩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猩紅熱,麻疹等感染性疾病。


醫聯媒體


我們都知道乙肝的傳染性極強,一旦被傳染那麼後果相當嚴重。因此乙肝預防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那些易被傳染的人群。以下三類人最容易被傳染乙肝,因此一定要做好預防。

  哪些人容易被傳染上乙肝

  小孩和老人容易被傳染,這個很好理解,小孩是因為肝臟細胞繁殖強,但防禦系統不成熟,對肝炎病毒不能及時清除而導致長期攜帶,而中老年人則是因為肝血流量減少,以及肝細胞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導致全身免疫力下降而容易被傳染。

  除此外,醫務人員以及有過器官移植患者、或者是經常接受輸血、有多個性伴侶的人也容易被傳染,而孕婦也是乙肝的易感人群之一,原因是孕婦的肝臟負擔太重,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而對病毒無法及時的清除所致。

  乙肝的傳播途徑

  1、血液傳播:血液傳播是乙肝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乙肝小三陽患者的家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觸乙肝患者的血液;如果乙肝患者裸露皮膚出現破損,出血現象,應該及時清理傷口,包紮,避免血液感染家庭用品,被健康的家人使用感染乙肝病毒。

  2、母嬰傳播: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指攜帶有乙肝病毒的孕婦,其體液在分娩過程中汙染了新生兒受損的創面或在產褥期密切接觸嬰兒,例如嚼食後將食糜團餵給嬰兒等。預防垂直傳播的方法就是HBV-DNA陽性母親的孩子出生後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並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約95%左右,應及時檢查是否產生抗體;DNA陰性母親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險起見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3、父嬰傳播:父嬰傳播是指其精子中可檢出乙肝病毒DNA,該病毒存在於精子頭部的細胞漿中,精子進入卵細胞,儘管其母親無肝炎,但這種受精卵在形成胚胎過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斷增殖,使這種子代成為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這種傳播方式較易被人忽視,雖然說乙肝病毒的父嬰傳播的幾率比母嬰少,但是一旦感染上同樣容易造成終身攜帶只要按計劃的給孩子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以阻斷父嬰間的垂直傳播。

  4、性傳播:性傳播作為乙肝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在性生活過程中,男女雙方的性器官都可以出現損傷,而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精液或陰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過性生活傳播。

   5. 及時注射乙肝疫苗;家庭中如果有乙肝患者,沒有感染乙肝的家庭成員要立即注射乙肝疫苗,注射過乙肝疫苗後也要堅持血清中抗體滴度,達不到保護值立即注射疫苗加強針。注射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傳染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會好健康匯


乙肝也就是乙型肝炎,一般分為大三陽和小三陽,大三陽傳染性較強,小三陽則傳染性較弱,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沒有傳染性。另外,乙肝的傳染途徑主要有四種——血液、體液、母嬰垂直傳播、醫源性傳播,其它的日常生活接觸傳染性很小。

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器官,如果肝臟受損,那麼其他器官也會跟著收到毒害,所以日常中保護好肝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裡推薦四種可以保護我們肝臟的物質。

1、維生素A

肝臟是人體儲存維生素的“倉庫”。當肝臟受損時,“倉庫”儲存維生素的能力也會下降。研究表明,維生素A能保護肝臟,阻止和抑制肝臟中癌細胞的增生。它能使正常組織恢復功能,還能幫助化療病人降低癌症的複發率。推薦食品:胡蘿蔔、菠菜。

2、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能促進甘油三酯的降低,ω-3類脂肪酸家族中的EPA/DHA能減少血液脂質並增強細胞功能。從而起到減輕肝臟負擔、保肝護肝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ω-3對人體的重要性遠不止是保護肝臟,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高身體免疫力。推薦食品:紫蘇籽油、亞麻籽油。

3、蛋白質

蛋白質被譽為肝臟的“維修工”。蛋白質能夠有效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對於肝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無疑有助於肝功能的恢復。但在選擇是,應儘量選擇一些“高蛋白、低熱量”的才更有益於身體。推薦食品:豆腐、牛奶,

4、綠色食物

研究發現,綠色、白色、淺藍色有利於減輕肝病患者的心理緊張和對疾病的恐懼感。戶外綠色的樹蔭草坪、風平浪靜的湖水及幽雅的綠色環境,都能促進肝病患者康復。中醫說:“青色入肝經”,綠色食物能有益肝氣循環、代謝,還能消除疲勞、舒緩肝鬱,多吃些深色或綠色的食物能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推薦食品:西蘭花、青蘋果。

此外,也可每天飲用3-5g蒲公英茶水來幫助肝臟排毒解毒,蒲公英含有蒲公英醇、咖啡酸等,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利尿消炎作用,能促進排尿,改善排尿困難、小便灼痛等問題,還可以清除肝臟毒素,保護肝臟,預防上火。


君子傲試天下


  日常交際最常見的就是飯局了,但是在飯後突然知道同桌的人患有乙肝,一般人就會非常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感染,小編告訴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乙肝主要以血液、醫療器械、母嬰以及性傳播,正常情況在一起吃飯是不會傳染乙肝的。我國乙肝患者大約有1.4億人,很多的人對於乙肝的認識還存在著誤區,下面一起去看看人們對乙肝的認識存在哪些誤區。

  

  正常情況下和乙肝患者吃飯是不會被傳染的,但是如果兩人都出現口唇粘膜破損還是有被傳染的幾率的,其實吃飯傳染乙肝的幾率很低,只要大家做好預防工作,提前注射乙肝疫苗,自己的體內有了足夠的抗體,那麼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自己被傳染。而對乙肝患者,儘快到專業的大型醫院接受治療,才會降低對自己對他人健康的威脅和避免讓他人出現恐慌的情況。

  乙肝常見的幾個認識誤區

  1、乙肝病毒攜帶者不能結婚

  乙肝攜帶者是可以結婚的,但是婚前一定要你的另一半做檢查,看看體內是否有抗體,如果體內抗體足夠強大就不用注射乙肝疫苗,反之則需要注射疫苗,而且婚後一定要節制性生活,避免飲酒和過度疲勞。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必須注射乙肝疫苗。

  2、乙肝患者不能與他人接觸

  乙肝患者除非是在急性感染期需要注意休息治療。日常生活中只要不與他人公用生活物品如牙刷等,女性注意經期衛生就不會把乙肝傳染給別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可以正常上學、工作,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3、乙肝媽媽不能哺乳

  只要在嬰兒出生後6小時注射乙肝疫苗後,基本上乙肝媽媽即便是HBsAg呈陽性也可以進行母乳餵養,新生兒完全可以避免感染乙肝病毒,而且母乳對嬰兒長大後免疫力十分重要。但是應該注意:乳頭有出血和潰瘍的母親都不宜用母乳餵養。

  4、接吻傳染乙肝

  即使將乙肝病毒吃下去也不會感染乙肝病毒,因為乙肝病毒無法穿透完整的皮膚、粘膜以及消化系統粘膜而侵入人體、感染人體,所以說在正常情況下(嘴唇、口腔、咽喉部沒有出血、傷口、潰瘍等損傷現象),接吻是不會傳染乙肝的。


女人就要悅己美


乙肝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病,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而乙肝的化驗會檢測5項指標 , 分別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 肝 表面抗體(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HBeAb、抗HBe)和乙肝核心抗體(HBcAb、抗HBc)。

以上提到的這5項指標會用加減號(“+”、 “ 一 ”)來表示陽性或陰性,這些指標若被標明為陽性 , 則代表不同的含義 。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大三陽”和“小三陽”與上面這五項指標有什麼關係呢?

簡單來說,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核心抗體(anti-HBc+)三項均為陽性時稱為“大三陽”;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體(anti-HBe+)及乙肝病毒核心抗體(anti-HBc+)三項陽性稱為“小三陽”。

兩者的區別在於中間的HBeAg是陽性,抑或是抗-HBe呈陽性,有的人還將HBsAg和抗-HBc陽性稱為“小二陽”,其意義與小三陽基本相同。

其實很多人對“大小三陽”患者都有誤解,認為只要是“大小三陽”的人都會有傳染性,於是拒絕和“大小三陽”接觸,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全面的。

要判斷乙肝肝炎患者的傳染性,必須知道決定傳染性的標誌物,即為HBeAg、HBVDNA和DNA多聚酶(DNA-P)及前S1或S2蛋白。這些標誌物與完整的病毒顆粒有關,陽性反映病毒複製活躍,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大三陽”中,HBeAg陽性表示傳染性較強,病毒複製活躍;而“小三陽”沒有了HBeAg,卻出現了抗-HBe抗體,與大三陽相比,傳染性變小,病毒複製程度降低,如治療後出現e抗原/e抗體(HBeAg/抗-HBe)轉換,就是抗病毒治療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

需要明確的是,傳染性強弱不是依大小三陽來判斷的,而是根據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和體內的乙肝病毒的活躍性程度及病毒量(即HBV DNA滴度高)來比較的。

如果一個乙肝“小三陽”患者的肝功能異常,體內乙肝病毒非常不穩定,HBV DNA比較高,而一個大三陽患者的肝功能正常,體內乙肝病毒相對穩定,HBV DNA比較低的話,那乙肝“小三陽”的患者傳染性也會比乙肝“大三陽”的患者傳染性強。因此,不管是乙肝“小三陽”還是乙肝“大三陽”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需要明確的是,一般接觸是不會傳播乙型肝炎的,也不會對周圍人群構成直接危害。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經血液和血製品、母嬰傳播和性接觸傳播。而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觸,以及正常的社交活動中,比如說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交流文件、共用電腦、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都不存在血液傳播的機會。所以大家也不必太過於恐慌。

目前,已廣泛開展用PCR方法檢測HBVDNA,這是定量指標,可以準確地反映病毒的複製活躍程度。

另外,患者在使用核苷類似物治療以後,因HBVDNA顯著下降,而HBeAg常保持不變,故不能根據後者做出傳染性強的判斷,也就是說,不能僅憑大三陽、小三陽來判斷傳染性的大小,應全面檢查,具體分析。


王宇明教授


我國是乙肝感染人群最高的地區,乙肝傳染性的強弱決定於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的病毒活動狀態和傳染對象體內的乙肝疫苗球蛋白的水平高低。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檢查呈現“大三陽”(最佳乙肝兩對半檢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體(HBcAb)為陽性 大三陽傳染性比小三陽強)。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的活動比較活躍,傳染性比較強。如果只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體內乙肝疫苗球蛋白水平高,說明只是攜帶者,傳染性低。而通常人經過乙肝疫苗接種後,體內乙肝球蛋白水平高,對乙肝有免疫力,不容易感染。

一般以以下途徑傳染最常見:

1

乙肝病毒攜帶者胎源性傳播。

如乙肝病毒攜帶者母親在生育小孩時傳染給小孩的這種途徑我們稱為胎源性傳播,但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胎源性傳播也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在乙肝病毒攜帶者母親懷孕期間及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嬰兒出生後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能夠有效阻止。

2

乙肝病毒攜帶者醫源性傳播。

如一些醫院、美容院在乙肝病毒攜帶者用過的器具不消毒或者消毒不徹底導致乙肝病毒感染器具,在下一個正常人使用時很容易感染上乙肝病毒,這已經醫源性傳染。因此日常生活中選擇醫院或者美容院時,一定要選擇大型正規的。

3

乙肝病毒攜帶者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與乙肝病毒攜帶者生活密切的人感染乙肝病毒的機率比較高,如共有刮鬍刀,洗臉盆,碗筷等,乙肝病毒攜帶者把這些器具感染了,正常人使用很容易感染。但是並不需要太過驚恐,正常人在病毒抗體足夠多的時候一般是不會感染的。

4

乙肝病毒攜帶者昆蟲叮咬傳播。

這種傳染方式主要見於熱帶、亞熱帶昆蟲較多的地方,昆蟲叮咬過乙肝病毒攜帶者後再叮咬正常人,很容易使正常人感染乙肝病毒。

5

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液傳播。

血液傳播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最主要的傳染方式,如輸人全血、血漿、血清或其他血製品,通過血源性注射傳播。

6

乙肝病毒攜帶者性接觸傳播(這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成為了一種性病,這是由於大眾的警惕性普遍低所致!)。

與乙肝病毒攜帶者發生性關係時容易感染乙肝病毒。性接觸傳播中性濫交、同性戀和異性戀佔的比率最大。因此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在性生活中一定要採用避孕套。

注意事項

正常人需要定期去檢查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旦下降則需要及時補種乙肝疫苗。


顏二哥有言23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傳染性很強,可以通過血液、精液和其他體液進行傳播。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並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症、壞死、纖維化。乙肝臨床表現多樣,易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少數病人可轉變為肝癌。

我國是一個乙肝大國,現人群感染率仍然達8%左右,達1億多人,每年有80~100萬人患急性肝炎,每年有30萬人死於與乙肝有關的肝癌及肝硬化。

研究發現,這些人的感染幾乎都是在胎兒期或嬰兒期。

雖然乙肝病毒的傳染性強,但也不必太過擔心。建議提早注射乙肝疫苗,使身體產生乙肝抗體,就不會害怕被感染了!


藥師曾小趙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稱HBV)引起的HBV存在於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經、乳汁及淚液等分泌物中與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期時病人的上述體液及分泌物接觸後HBV進入血液中即可傳染上乙型肝炎HBV進入血液的主要途徑:①母嬰垂直傳播:我國現有HBsAg陽性者約1.4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型肝炎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②血液或血製品傳播:被HBV汙染的血製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輸給受血者多數會發生輸血後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腎透析時也會感染HBV③醫源性傳播:被HBV汙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鑽、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HBV④家庭內密切接觸:主要指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同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過破損粘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內⑤公共場所、理髮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汙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傳染HBV


小五精品美食


生活中感染上乙肝的原因

一、母嬰傳播是乙肝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該病是具有一定的遺傳性的。母親對子女的垂直傳播是出生後攜帶者最主要的感染來源。在沒有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引起母嬰乙肝病毒傳播率幾乎是100%。入侵乙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可與嬰兒肝細胞的染色體基因組合,利用嬰兒肝細胞複製繁殖,並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從而表現為長期乙肝病毒攜帶狀態而並不出現症狀。

二、幼嬰如長期與乙肝表面抗原、乙e抗原陽性母親、保姆、親屬生活密切接觸 ,如哺乳、餵食、親吻等可導致感染;也可通過 預防接種 和注射途徑感染。嬰幼兒期在易感的環境中比成人的感染並攜帶的機率約高8倍。

三、很多乙肝患者是由於自己的抵抗力比較弱才被傳染的。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觸乙型 肝炎 病毒後,可表現為不發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與機體處於共存狀態,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慢性乙肝轉化而成:慢性乙肝經過治療轉歸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

四、亂用或濫用藥物:乙肝的發生和患者亂服藥物是有很多關係的,因為藥物都是經肝臟代謝、解毒的,如過量服用會大大增加肝臟代謝負擔,誘發肝損傷,特別是一些有肝毒性的非處方藥物,如解熱鎮痛藥、口服降糖藥等,促使乙肝的發病,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濫用、亂用藥物。

五、飲食不當:有些人在生活中也不知道注意自己的飲食,還經常服用大量的酒,而酒也是通過肝臟代謝,酗酒可引起的肝細胞損害;且酒在肝內氧化,形成有害物質乙醛,可以直接毒害肝臟。還有經常偏食、挑食、大量抽菸,或經常食用辛辣刺激、過於油膩、或加工性食物,都可接種胃腸負擔,間接誘使肝炎發作。

六、日常生活不合理:日常不合理的生活習慣也是會導致乙肝的,如經常熬夜、或房事過於頻繁、或工作較繁重等等,因為不管是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會使機體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促使乙肝病毒複製加劇而導致乙肝的發病。

七、不良情志的影響:乙肝疾病的發生和很多因素都是有關係的,當我們的免疫力下降之火,就容易出現疾病,而免疫力在很大程度上與情致的調節有關,精神抑鬱、心理負擔過重,都可影響機體免疫,進而降低自身的抵抗力,這就為乙肝的發病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慢性乙肝的治療:三分藥治,七分調理;需有戰勝病魔的信心及意志,精神愉快,生活規律,合理飲食,不宜過度營養引起肥胖;除 黃疸 或轉氨酶顯著升高需要臥床休息外,應適量活動,動靜結合。

2.用藥原則

(1)用藥不宜過多過雜 很多藥物經過肝臟解毒,用藥過多過雜增加肝臟負擔,對肝病不利。

(2)根據慢性乙肝病人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用藥 乙型肝炎病毒複製明顯的病人用抗病毒藥物;有免疫功能紊亂的用調整免疫功能的藥物;有肝細胞損傷的用保護肝細胞的藥物;有肝臟微循環障礙的用活躍微循環的藥物。可根據辨證施治服用中藥方劑,或選用1~2種中成藥長期服用。

(3)用藥過程中注意休息、營養 休息和營養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在保證休息、營養的基礎上才可能發揮藥物作用。


看歷史讀人生


只要是得了乙肝

的人都是具有傳染性的,只是傳染性有強弱之分。大三陽的傳染性強,小三陽的傳染性弱一些。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說,對乙肝最根本的治療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療。但抗病毒治療乙肝的轉陰率較低,不到百分之十。但是如果處於活動期的乙肝長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療是會慢慢的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這個是需要引起重視。不過現在乙肝已經不算什麼大病了,只要發現及時治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