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殲七雙三角翼成功了,為什麼殲八不像殲七那樣改成雙三角翼了?

騎獅子的貝塔


先弄清楚“J7E”殲擊機為什麼在西北工業大學和成飛共同的參與合作下修改機翼。

修改“J7”機翼的目的是為了改善“J7”中/低空,低速飛行機動性性能。

有的放矢,解決低空低速機動性能,確影響了“J7”高空高速性能。

那麼“J8”系列戰鬥機為什麼不修改機翼翼型?

因為,“J8”系列殲擊機的作戰定位。“J8”系列戰鬥機以“雙二”著稱(既飛行高度2萬米,飛行速度馬赫數2)。

“J8”系列戰機以飛的高、飛的快為特點,“術業有專攻”作戰飛機的使用性質決定飛機的定位。

雙三角機翼明顯可以改善中/低空、低速飛行性能,但是,雙三角機翼增加了飛行阻力,影響飛機的高速性能,又不利於“J8”系列的高空高速超音速優勢。

所以,“J8”系列沒有改裝雙三角機翼。

三角型機翼翼型氣動特點適合高空高速超音速飛行的需要,所以包括前蘇聯的一些“米格”“蘇”系列戰機,以及法國超音速民航客機“協和”號飛機廣泛採用三角型機翼。


孔乙己亂彈


殲七E的初衷是去掉機頭的一百多公斤配重。

殲七是米格21的仿製版,飛機機翼下掛載2枚K-13/ PL-2空對空導彈。 PL-2導彈重60~75公斤。

80年代後引進以色列怪蛇3導彈,重量達到115公斤。引起飛機重心後移,飛機穩定性變壞。為了保持重心不變,在機頭加裝鉛塊。配重的缺點是飛機重心前移,穩定性增加,飛機變得遲緩,機動性下降,高速尤其明顯。類似的例子是仿製的殲七III。由於機頭安裝了較大的雷達,導致機動性惡化。

西工大與成飛合作,以去掉配重為出發點,結合成飛對用戶經驗的總結,提出改善跨音速機動性的技術改進方案。經過大量研究,證明修改機翼形狀,不僅可以去掉機頭配重,還可以改善機動性。為了解決外翼段氣流分離,加裝前緣襟翼,採用大氣數據計算機控制的變彎度技術,讓機翼在不同速度和仰角時有最佳升租比。結果就是中低空性能大幅改善。成為以後殲七的氣動外形佈局。

7E的機翼面積增加了,外翼段前移。修改機翼的結果應該是把部分機翼重量前移,減小後機身對重心的影響。前機身就可以去掉配重。這樣就使飛機的翼載降低,提高穩盤。而且重心移到導彈掛架中心附近,減小導彈對飛機重心的影響,還增加了一對機翼掛架。機翼增大,也增加了機翼油箱容量,航程也增加了17%以上。

殲八的重量大,允許重心變化範圍大。導彈的加減不會對重心有什麼影響。瀋陽飛機研究所也從沒想過修改氣動外形來提高性能。

這種事情都是費力不討好的。80年代廠校合作就遇到很大阻力。當時的殲七III和殲八II都處在定型關鍵時刻,上馬7E項目,成飛很積極(不得不說成飛當時的領導人和技術負責人都是實幹型的),主管部門不敢批。還是林虎目光敏銳,下令批的。到了殲七改成功,殲八II需要改的時候,已經90年代了。90年代的重點是引進蘇27,既沒有機會也沒有資金保證。


天明遙遙山海關


殲-7戰鬥機,山寨自原蘇聯的米格-21戰鬥機,高空能飛2倍音速,儘管速度快,但機動性能差,尤其是中低空格鬥性能極差。
因此,越戰的天空,殲-7和米格-21只能玩空中掠襲,打了就掉頭回家的把戲,能真正進入狗鬥狀態,將F-4鬼怪戰鬥機揍下來的卻是米格-17和米格-19這些貌似和F-4存有技術代差的戰鬥機。

巴鐵和非洲一些國家購買了殲-7以後,是將其當作萬能的戰鬥機使用的,甚至稱讚殲-7是“小F-16”戰鬥機,當初的米高揚設計局也沒能將米格-21整合成有狗鬥能力,為何卻在中國軍工手中能夠成為小國空軍的萬能戰鬥機。

原因蓋是西工大沙伯南教授領銜的團隊與成飛將殲-7戰鬥機改成了雙三角翼氣動佈局,憑藉優越的中低空性能,使得殲-7E成為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表演機長達20年之久。

雙三角翼的殲-7,空中格鬥能力大幅提升,能與老美最經典的F-16戰鬥機玩空中狗斗的遊戲,可見殲-7雙三角翼型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

出口型雙三角翼殲-7戰鬥機,加裝了脈衝多普勒雷達,換裝了大功率的發動機,中低空穩定盤旋性能接近了F-16A/B,改得就老毛子都不得不驚歎的地步,實在是太高明瞭。

殲-8,強調的卻是高空和高速性能,是中國空軍的前線截擊機,最大飛行高度超過2萬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倍音速,即便在全球都是不可多得的“雙2”指標戰鬥機。

因為殲-8戰鬥機定位在高空高速截擊機,最適合用來攔截來犯的轟炸機等大型空中目標,也能採取居高臨下的戰術,用航炮和導彈打擊敵戰鬥機和攻擊機等。

因此,殲-8根本不可能採取雙三角翼的氣動佈局,雙三角翼儘管能改善中低空性能,特別適合於格鬥,一旦殲-8使用了雙三角翼,就會增加戰機的飛行阻力,就不利於高空高速性能的發揮。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也許有人把這個問題理解成了一個技術問題,研究到底能不能行的問題,其實更大的問題,我們需要這樣嗎?這實際是一個由於需求造成的差異問題。

在我國空軍的作戰理念當中,殲七和殲八所擔負的任務是不一樣的,那麼要求自然也不同。

殲八在我軍的作戰體系中的地位就是一款截擊機,主要利用自己的高空高速性能特點,去進行截擊性的任務,不強調什麼格鬥能力,只要在中遠距離發射導彈,再脫離就行了。相比之下,殲七艱鉅的任務有所不同,實際上這一款以爭奪制空權為主,與對方的戰機進行格鬥糾纏,強調格鬥能力,沒有進行中遠距離攻擊的能力。

也因此。它們在技術要求上不一樣,殲八是速度儘可能的快,飛得儘可能得高,殲七則將格鬥性能作為重點,也因此,雙三角翼的設計實際非常適合於後則的要求,前者對這個機翼設計就沒什麼必要性了,雙三角翼不適合於高度使用,甚至要高空性能下降為代價,更多是改善了中低空的性能,對殲七的意義非常大。

這是一個正常的取捨問題,不能按單純的技術問題來解說。


麥田軍事觀察


殲7E型機,是由西北工業大學沙伯南教授發明的,該機翼與美國驗證機X32近似,賦予了殲7E優秀的氣動性能,殲7E因此獲得了小F16的美譽

西工大也曾向瀋陽601所提出過,用於改進殲8,預計可大帽改善機動性,但是,沈飛未採納,

成飛每生一架殲一7E,西工大可獲得20萬的分成

相對原殲7。大幅改善


wew1964


不急,等SF下一批院士在J-8P上就能實現,現在才到哪裡?


素食的貓


譁眾取寵。造不出先進戰鬥機就用這種方法來改一下,J10上有,J20你上還有嗎?


石頭149428660


和飛機定位有關。殲七改雙三角翼,是為了改進亞跨音速的機動能力,同時也放棄了一些高空高速性能。殲八的定位就是高空高速攔截作戰,所以不改機翼是有所考慮的。


慣性導航88761176


改殲7時是相對於國際環境及國內經濟,隨著殲10的研發,就沒必要去改殲8了。殲7,殲8的結構都是米格的老架構,再改也改不出名堂來。


落雪山


應該是保留殲八高空高速的優勢,高機動性有殲十補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