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清代著名诗人孙髯翁在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用“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四个历史典故来高度概括历代王朝对云南的经营统治。而作为曾是云南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理,都是这四个典故的主角,因此要写清云南的历史,首先必须写清大理历史的说法。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汉习楼船 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了统治云南和打通缅甸、印度等地的“ 西南丝绸之路”,派遣使者始柏昌和王然于等人,前往西南地区寻找张骞报告的从蜀(今四川通往大厦国( 今阿富汁)、身毒国(今印度)的商道。使者来到大理洱海地区,被当时的白族先民一一昆明族所阻挡,结果没有把这条商道探通,只好返回长安向汉武帝秉报说:昆明族十分强大;洱海又十分辽阔,无法通行。汉武帝听后,便下令在长安挖掘形似洱海的昆明池( 当时洱海又称昆明湖),建造战船,操练水师,决心征服洱海地区。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发巴蜀兵10万,征服了洱海地区,在洱海地区始设叶榆(今大理)、云南(今祥云)、邪龙、比苏等6县,达到了经营统治洱海地区的目的。此后,又打通了“ 西南丝绸之路”,即从四川成都出发,经云南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等地,然后由缅甸再转向印度的陆上通道,达到了与国外商贸的目的,这就是汉代史籍中所记载的“汉习楼船”的历史事件。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唐标铁柱 位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有高3.3米,周长1.3米,呈Y字形的一棵铁柱,柱身由五段衔接而成,重约2000公斤。铁柱上有“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的字样,说明铁柱铸建于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建极十三年(即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距今1100多年。

“铁柱”是古代民族某种崇拜的祭祀物、或是作为纪念某项功绩而建造的纪念物。弥渡县南诏铁柱庙中的这棵铁柱,两种作用的传说都有。一是唐初高祖李渊曾在云南设置行政机构管理云南政务之后,由于吐蕃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到七世纪初,占据了大理的部分地区。景龙元年,唐王朝为了恢复对大理地区的统治,派遣唐九征率兵讨伐吐蕃。唐九征屡战屡胜,频频告捷,恢复了唐王朝在大理地区的势力。为了纪念唐军的功绩,就在大理地区铸立铁柱,这就是“唐标铁柱”历史典故的由来。弥渡“南诏铁柱”就是那时铸建的。二是南诏铁柱又称之为“天尊柱”。“天尊”是佛教用语,其意为“至高无上的尊者”。唐朝期间,洱海地区佛教盛行,南诏铁柱是当时佛教在祭祀时的纪念柱。至今洱海地区建于唐代的铁柱仅此而已,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宋挥玉爷 据传,宋世祖皇帝赵匡胤,为了求得国内的安定,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和睦相处,曾手执玉斧(文房古玩)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划说, 宋朝与大理国以此为界,大渡河以外的大理国等地宋王朝不再管了,这样宋王朝可以保证150年内与西南边疆的大理国等亲善友好,没有战乱。这就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宋挥玉斧”的典故。

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大理国时期,宋王朝虽然没有在云南直接行使过行政管辖权,但是大理国始终与宋王朝保持着十分亲密的关系。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王朝批准了大理国第十六代王段和誉(又称段正严)的加封请求,宋皇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等称号。大理国政权存在三百多年间(公元937 ~1263年),一直从属于宋王朝,双方和睦共处,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大理国向宋王朝输出战马、手工艺品和贵重药材,宋王朝向大理国输送汉文典籍和科学技术,对沟通内地和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元跨革囊 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蒙古王朝逐渐强盛,为了夺取中原,全面灭亡宋朝,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采用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他从宁夏、甘肃沿川藏边界大举南下,经过丽江的宁蒗到达金沙江边,乘皮筏(革囊)渡过金沙江,然后从漾濞翻过苍山,攻占了大理,灭亡了大理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的典故。元灭大理后,在云南昆明设立云南行政中书省,统治整个云南。至此,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大理移到昆明。这段“元跨革囊”的史实至今还刻在大理三月街广场中的《元世祖平云南碑》上。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全联如下: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大观楼长联与大理的历史,去大理不得不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