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自然天成的水墨畫,渾然不知醉其中!”這是對安徽皖南之地最美的詮釋。今天,初食網漫步入畫卷中,走進安徽皖南,感受這個充滿仙氣的世外桃源。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皖南位於安徽南部,主要指安徽江南地區,起源於唐代江南道,雛形於宋代江南東路,成型於元代江東建康道與清代皖南道,定型於民國皖南行政署。狹義特指皖南山區。

皖南山川秀麗,氣候宜人,以自然風光為主,並集山、水、人文景觀之大成,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人們常將皖南景色譽為“水墨畫”。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皖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除了秀麗風光外,最具獨特色彩的莫過於多姿多彩的地方民俗。

做豆腐

徽州過年就像唱一場大戲,華麗冗長,做豆腐就是徽州年裡的一個重要角色,淳樸的唐模人會在年前親手做豆腐,黃豆浸泡、磨漿、過濾、點滷,需經過一道道看似簡單實則功力十足的工序,做豆腐對於皖南唐模人來說,是對美滿和幸福的念想的寓意。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打食桃

黟縣打食桃,是黟縣一帶地區打製一種叫作“食桃”的米餜類食品的民間習俗與製作技藝,歷史久遠,傳承至今,已成為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殺豬飯

徽州的習俗,到了年尾,農人會宰一頭豬,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以表達對一年來盆友們照顧的感恩之情,名曰殺豬飯。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青陽腔

青陽腔又稱"池州腔",因產生安徽池州青陽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間,江西的弋陽腔流入皖南池州府的青陽縣一帶,與當地語言、民間戲曲(崑山腔、餘姚腔等)、九華山佛俗說唱、大型宗教戲劇、"目連"還有民歌小調相結合而產生了青陽腔。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徽劇

徽劇是一種重要的漢族地方戲曲,《中國戲曲志》(安徽卷):"明末清初,徽劇以青陽腔、崑曲及地方俗曲為基礎,徽劇是解放後的定名。徽劇是與黃梅戲、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皮影戲

皖南皮影戲起源於安徽省宣城市,流行於宣城市一區一市五縣及周邊地區的。被稱為"太平戲",反映了人們驅邪避災、祈求太平的美好願望。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皖南物產豐饒,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

名優產物——宣紙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原產於皖南宣城的涇縣,以寧國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紙",又稱"江東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名優產物——徽墨

徽墨,即徽州墨(以皖南徽州的歙縣、績溪、休寧、旌德為徽墨製造中心)是中國漢族制墨技藝中的珍品,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名優特產——蘆花雞

蘆花雞是優質雞。羽毛黑白相間,公雞斑紋白色寬於黑色,母雞斑紋寬狹一致。該雞味美肉佳,據有藥膳作用,保健功效,肉質細膩而精道。嶺蘆花雞,稱為柴雞之王,上上佳品!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名優特產——五黑雞

五黑雞,又名"五黑一綠雞"黑雞、起源於明朝神農架,具有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內臟"五黑"特徵,雞蛋外殼為綠色,是世界罕見的珍禽極品。已有1300多年的養殖歷史。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其羽毛皮肉都是黑色,生的蛋是綠色,婦女坐月子,做藥引子,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走入水墨世界安徽“皖南”,追尋心中的烏托邦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跟著那一豆燈火,一縷青煙,

去追尋這心目中的烏托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