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小學老師會讓家長批改作業?是不是初高中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學析優APP


一個孩子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問題。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如果是密切配合的,那麼在孩子的這幾方面的問題是可以得到有效改變的。

批改,是什麼?是瞭解,是檢閱,可以知道孩子的學習態度,知道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那麼老師可以通過作業知道,家長是不是也有此知情權呢?

因此,有些老師就藉助“作業批改”這一“任務驅動”讓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有所瞭解,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與接受的,為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家長再苦再累都不會有什麼怨言的。

批改,不是讓家長非完成不可的,老師們肯定會考慮到家長的文化層次問題,要家長當孩子作業助理的,肯定是一些簡單的作業任務。並且還是可以藉助手機APP來完成的批改,不是很簡單嗎?為什麼非得在不願意批改這樣的情緒上糾結呢?

至於,為什麼小學較多,初中高中較少,主要就是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情況之下,需要家長助推一下。初中高中的孩子自律性強,老師把答案發到群裡,孩子可以做到先完成,後校對,再訂正,小學生自律性沒有這麼強。

因此,我認為家長參與孩子的作業管理,不是發難家長,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藉助網絡,都不能做,那就與老師說明,這沒有什麼不可的,不要把問題引向家校之間的不可解決的矛盾。

當然,有些地方已經出臺了一些規定,老師不能給家長佈置批改作業的要求,主要是針對老師的專業問題與師德問題,老師的教育教學還是要自己好好把握的,這樣對孩子的學情就瞭解得更深,這將有助於我們老師及時的調整教學進度,改變教學設想,起到很好的參謀作用。

我作為家長,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都是會努力去做到的,因為,這是自己的孩子!我替孩子的學習操心肯定義不容辭!


六和麥田


小學老師需要家長批改孩子作業這其實是一個特別敏感的話題,回答不好會被懟死。

本人是一名高三英語老師,從教16年。現在站在家長的角度先來說一下。

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義憤填膺的批評這件事是老師在推卸責任,老師的工作自己不做,讓家長來做。家長忙,然後特別氣憤,這個都可以理解。我想說的是孩子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習慣的養成!!!養成好的作業習慣,學習習慣,最後的受益者是不是孩子,好習慣甚至於收益終生。

小學階段很多孩子識字量不夠,需要老師讀題,那麼回家後的作業是不是需要家長來輔導呢?在學校的作業老師都會改的,但是做作業的過程中孩子需要思考,需要家長的幫助,作為孩子的父母我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有的孩子寫字的筆順不對,有的孩子數學裡的步驟不對,如果在課堂老師會糾正但是能不能做點30多個孩子一一糾正呢?a不能!

時間不夠用,老師的課堂是來傳授知識的,教方法的,下課才是練習的。

一個班30多個學生,你覺得老師可能做到一個一個孩子的去糾正他的作業習慣麼?一節課40分鐘,老師需要完成教學任務,作業是練習的一種,為什麼你自己輔導自己的孩子變成了給老師做的事兒了呢?

家長在家檢查並看著孩子改正作業這是讓你為自己的孩子做的一點事兒,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永遠是父母,為什麼你感覺你是在給老師教孩子呢?

好的學習習慣是一輩子的事情,成長不是自動完成的過程,作為成人我們都要有自己的人生成長計劃,何況一個孩子,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責任,同樣也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但是首先是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用心。

作為一名老師,每天我說一下老師的教學日常。首先是備課,然後是上課,老師講完了不代表學生都會了,下課的作業做的是五花八門的,如果直接收上來改,負責人的說,沒有一個同學可以做到全對。

怎麼辦?檢查完了,發下去講,作業題一道一道題講,然後再收上來再改,然後你仍然發現有些同學錯題仍然是錯的,怎麼辦?讓他改,糾錯,然後你再看糾錯本。

高段的學生自覺性好一些,仍然做不到聽話照做,所以初高中階段很多學生成績下滑,源於什麼?沒有監督,沒有人跟蹤監督,完全指望老師?根本不可能,學生多,作業題量大,一道題一道題改錯了的怎麼辦?是不是面批作業是最好的,錯了哪兒當場講出來是最好的,但是做不到,因為學生還有別的課要上,老師也有別的課要上。時間不允許,所以,課下的作業需要家長去監督。

從書寫上就能看出來家長對孩子用心的沒有,有的孩子高中階段的字寫的不如小學生,那麼大家想想如果小學階段父母用心在孩子身上,不會是這樣。

現在的家長工作壓力大,事情多,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把每天刷手機的時間用在你孩子作業的檢查和輔導上是不是最後的收益人是自己的孩子?

你討厭的老師可以換掉,你的孩子呢?他的壞習慣和不認真的毛病改掉了麼?大家都是上過學的,大家不知道課堂上老師是怎樣教的麼,不知道老師作業是怎麼改的麼?

既然已經知道了,根本不可以做到的事情你自己用點心來教孩子,為什麼就變的這麼義憤填膺了呢?


桀驁不馴的小蔥


為什麼是有些小學老師會讓家長批改作業,而不是所有的小學老師都讓家長批改作業?只要這麼一問,真相也就幾乎大白了。

如果進一步調查,讓家長批改作業的老師一定是少數中的少數,那麼,說任何為了孩子著想之類冠冕堂皇的話就都成了可笑的藉口了。

可想而知啊,如果確有必要,確實是好辦法,確實能起到那極少數人宣揚的好作用,為什麼學校並不加以推廣呢?為什麼大多數老師並不紛紛效仿呢?為什麼家長們並不認可呢?為什麼社會上對此種行為頗有微詞呢?

所以,只要連續追問幾個為什麼,極少數人所謂“為孩子好”的謊言就會不攻自破!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這極少數教師對於作業這個重要抓手缺乏真正的理解。他們先把作業當成了任務,也沒有認真分析、研究並作出精選,試圖通過作業量來取得學生質的飛躍,然而,沒有事先研判的作業絕不會起到什麼有針對性的作用,除了增加孩子的負擔,也給教師本人帶來了批改負擔。

為了轉嫁這種低級的重複的勞動造成的負擔,一些“心眼活”的老師打起了家長的主意。一開始當然還是小打小鬧,逐漸加碼之後,家長們就有所察覺,口吐怨言了。而一些仍然抖機靈的老師還是沒有引以為戒,沾沾自喜、不加收斂,殊不知對教師群體形象也造成了極大損害,實屬不該啊!

為什麼初高中就極少出現這樣的現象了呢?

因為一來批改初高中作業已經是家長不大能勝任的工作;二來一些成績好的學生有時候會被老師實在改不過來的情況下臨時抓壯丁;三來初高中作業的批改並不像小學那般需要細緻入微。


我從教20餘年,捫心自問,從不敢對教職缺乏敬畏。儘管個人能力有限,很多時候會覺得疲於奔命,力不從心,仍然盡心竭力,殫精竭慮。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恪盡職守、嚴於律己的,那極少的一些“聰明人”沒資格代表教師群體!

劍客談教育


如果真有讓家長批改作業這種情況,那也是個別現象。據我所知,有的一二年級學生自控能力差,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這種學生,有的老師會讓家長給孩子每天的家庭作業簽字,並不是改作業,目的是讓家長督促監督孩子認真寫作業,有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不會讓家長簽字了。

試想一下,如果教師讓家長改作業,教師怎麼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況且,有的家長能改作業,有的家長根本就不全會書本上的知識。要知道教師乾的都是良心活,都想讓學生把學習搞好,即使個別教師讓家長改作業,那也是出於無奈,家長也可以配合一下,畢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要想著孩子上學了與學習有關的就是老師的事情。你可知道有的鄉村教師就是全能教師,既教數學,又教語文,還教品德、科學、美術,體育、音樂等,每天忙得焦頭爛額,超負荷運轉。要知道教師也是人,他沒有三頭六臂,可除了上很多課還得寫教案,批改學生的課堂作業,完成學校佈置的其他任務,還得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沒有做過小學教師的人是體會不到小學教師的辛苦。因此,望家長們能體諒老師。至於初高中不會出現家長改作業的現象,一是學生已有自律、自控能力,二是家長未必知道孩子作業的對錯,怎麼去改?


憶夢月華




批改作業要達到老師的水平才可以,最起碼你自己要知道對錯,你才可以批改。如果自己不能知道對錯,批改還有意義嗎?批改小學1-2年級作業,大部分家長就文化水平而言,都可以勝任。批改初高中作業,不是瞧不起瞧不起家長,大部分家長恐怕都不具備這個水平。所以有誰見過過初高中老師要家長批改作業的?設有。初高中孩子做作業,恐怕家長只剩下一個字:陪。

再從孩子的自律程度來看,幼兒園剛入小學的孩子別說自律了,就連做作業的習慣恐怕都沒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1-2年級的孩子是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督促的。而初高中的大部分孩子學習已成了他們的習慣,自律對他們來說已都不是問題。

再從小學老師為什麼要家長參與批改作業這個話題來說,認為老師卸責,說話是不公正的。老師一個班級管理五六十名學生,這其中一定有好有醜,要鞏固所學知識,光靠課堂作業不行,家庭作業可作為課堂作業不足的補充,即鞏固知識,又能培養孩子寫作業的習慣;還有家長是一對一,效果肯定比老師好;再有就是讓家長參與到教育中,也能從中真實地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這樣做肯定對孩子是有好處的,別把老師的好意想歪了。



我們要知道教育不僅是老師的事,也是我們家長的事,一個孩子要把他教育成才,還是成人?全看我們家長的態度。


奔奔起跑


本人從教30餘年,不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從未遇到過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現象。同時我也是一位有孩子從學前到小學再到初中再到高中的爸爸,也從沒遇到過老師讓我這個家長批改過孩子的作業。只遇到過老師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現象。

作為小學生,因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外(或課後)作業,這時候老師會要求這部分學生家長在課後督促子女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以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只要家長督促子女做完了,並不會要求家長要批改好,當然也有個別老師會要求家長在作業本上簽字,要強調的是隻是簽字,並沒有要求家長批改。

作為家長,督促子女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外(或課後)作業也是應該的,同時也應該是家長應盡的責任,學生離開學校回到家裡,監護人當然是家長了,家長就應該履行監護職責,如果孩子確實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在家長能夠幫助孩子思考解答的時候,應該加與引導,教給孩子思考的方法,當然這裡要強調的是家長不能代寫代做。

作為老師,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是應該的,作業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必要手段,只有通過作業,才能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記憶,將所學知識用來解決實際問題,課後時間,老師不可能監督到每一個學生,只有家長的配合,才能很好地讓孩子完成作業,因此,教師有必要要求家長配合學校老師監督好孩子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相應的作業。

綜上所述,不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家長監督孩子完成相應作業是分內之事,是義務,也是責任,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

頭條號“金黔遊俠”為你解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果滿意請給個“贊”,如果有不同見解或更好的意見或建議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關注頭條號“金黔遊俠”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謝謝!


金黔遊俠


一、孩子的小學教育,其實家長是主教,老師是鋪助教育!因為孩子是您的,您付出的越多,孩子越優秀!

二、孩子上學是學基礎知識!尤其是小學教育,而家長參與,孩子接受書本教育的同時,家長監督陪伴是最科學的教育理念!既能讓孩子鞏固加深理解,又能在其過程中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何樂而不為!

三、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成長過程中,言傳身教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老師的事情!別指望老師,那麼多孩子,老師顧得過來嗎?老師又不是萬能的!別想多了家長們!我真是救不了你們了!

四、孩子在小學教育這個階段對老師來說,也就是傳授一點書本知識而以,但最最重要的是怎樣打好基礎(教孩子怎樣做人做事)!所以奉勸家長一句,孩子的基礎過不過硬,紮實不紮實,好不好!全是家長的責任!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五、最後回答:上中學以後還是一樣的教育理念!家長不要老想著撒手!撒手早的那都是意外!真到了您撒手的時候,您不想撒都辦不到!請家長們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吧!不然你們遲早會有那麼一天的,那就是後悔莫及!!!親情陪伴是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最真實,最無價的賒望!!!以後老了您會懂的!!!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第一:

相對於小學來說,初中的題目家長們一般很難再憑藉記憶去解答,除了那些從事教育行業的家長,大部分的家長要想輔導學生的功課還需要自己再重新溫習一遍,很浪費時間,而且家長不能保證自己的思路做法就是正確的,所以大都不願意去批改。

第二:

小學一般是走讀學習,初中一般住校生比較多,即使走讀也會在學校裡上晚自習,很晚才回家,接觸老師的時間比接觸家長時間長。第三:

小學教師的平均年齡31歲,初中教師平均年齡39歲。小學生的思想行為還比較幼稚,教師要處理更多學生的生活問題,加之小學教師相對年輕,心態相對浮躁,希望家長能夠分擔一些。

第四:

家長微信群的普及,老師與家長更容易溝通,為老師讓家長批作業提供了渠道。

我本人不建議家長批改作業,最重要的就是專業性無法保證,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增加家長與學生的交流。個人觀點,大家可以留言交流。😊😊


精緻校園


父母在孩子的小學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因為小學階段是孩子的一個重要時期,必須在這個階段把基礎打好,在之後的學習中才會更加地得心應手,但這一階段的孩子自律性普遍較差,如果課後父母不能給以孩子適時適當的輔導和監督的話,課堂所學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得到鞏固,對那些已學的知識就會遺忘得很快。試想一下,如果課後家長不督促孩子學習,孩子肯定會完全放飛自我,只顧和小夥伴嬉戲玩樂了。所以在小學階段,老師會將通過讓家長批改孩子作業的方式來促使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並能對發現的一些問題給予相應的指正和輔導。

文化層次和時間間隔讓家長對初高中孩子的作業“力不從心”

在初高中階段,孩子所學的知識會更加深奧,很多家長的文化程度並不是很高,或者由於離開學校的時間間隔太久,父母已經將很多知識點都遺忘了,所以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的學習上更多的也是有心無力。除此之外,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自律性會更強一些,家長更多扮演的是監督者的角色。

其實讓父母批改孩子的作業,老師的初衷並不是增加家長的負擔,而是希望父母多瞭解一些孩子知識上的薄弱點,知道孩子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錯,改的過程不重要,改的結果才做重要。所以,父母為了節約時間,可以藉助最近很火的批改作業神器:學析優app,幾秒鐘就能改完孩子的作業,還會自己收納錯題並整理成集,家長可以一鍵打印錯題,對症下藥搞定錯題。你完全不需要把時間浪費在批改作業上,因為打開學析優幾秒就搞定了,多花時間在給孩子講解錯題上吧!


學析優APP


絕大多數家長能輔導小學生作業,知識方面沒有大問題;而中學生的作業,大部分家長不能輔導,專業性較強,老師也沒辦法提這方面要求,只能要求家長督促一下。

另外,有部分家長,對於老師要求家長輔導小學生作業有意見,他們認為這應該是學校老師的職責所在,不應給家長增加負擔,老師的活讓家長幹,那老師還幹什麼呀?此觀點有誤,因為,老師面對學生是一對多,講課,講習題,都不能兼顧優、良、弱生。而家長輔導,一對一,針對性強,對提高成績見效快,家長解決不了的問題,再讓孩子去問老師,有的放矢。這是精益求精的做法,是錦上添花的事情。當然,我說的是作業,課本知識的講解和習題的講解,肯定是老師的任務。

所以,為了自己孩子的進步,家長還是應該犧牲一點休息時間,檢查孩子作業,讓孩子在小學時段打下良好的基礎,養成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不只是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利於孩子長遠發展。到中學和大學,大部分家長想輔導孩子也無能為力了。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