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战机简史(下)

(喜欢的条友请点赞和关注哦,后续还有更多详尽内容敬请期待)

中国从1992年开始中国向俄罗斯购买及取得授权生产的Su-27SK(Su-27的外销版),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建立生产线,俄罗斯供应主要零件与系统后建立生产与组装能力。中国先后引进了一百多架Su-27型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已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1997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协议,从而使中国可以生产苏-27型战斗机。中国自己生产的这种战斗机被命名为歼-11战斗机,这是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款三代(西方标准)重型战斗机。

中国空军战机简史(下)

歼-11战机

中国空军战机简史(下)

歼-11战机

在之后的生产中,沈飞开始用我军先进的电子设备替换俄国产品。中国歼-11战斗机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性能已经远超苏27原型机。成为我军目前的主力机型。

歼-15(英文:J-15,中文绰号:飞鲨“Fēishā”,英文:Flying Shark,北约代号:侧卫D型,英文:Flanker-D)是中国参考从乌克兰获得苏-33战斗机原型机T-10K-3以国产歼-11战斗机为基础进而研制和发展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

中国空军战机简史(下)

歼-15舰载机

2015年12月24日,新一批歼-15舰载战斗机在海军辽宁舰渤海某海域进行舰机融合训练,飞行员驾机完成触舰复飞、阻拦着舰等多个课目训练。

如今,歼15已成为我辽宁号航母及未来国产航母的主力舰载机。

歼16,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基于歼11系列发展而来的新型,多用途双座双发歼击轰炸机。该机外形参考机型为俄式苏-30MKK歼击轰炸机。2013年初中国正式公开该战机。对歼-16进行的最重要的升级是增加了“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结合了俄制苏-30MKK战斗机的机身和空中格斗能力,以及西安产歼轰-7A歼击轰炸机的通用弹药,在载弹种类、数量上将超越中国现役的同类机型,推测其可以挂载除战略武器以外的所有空基发射武器,将具备远距离超视距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中国空军战机简史(下)

歼-16战机

歼-16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头盔式显示系统(HMDS)、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采用了一定的隐身技术,具备典型的“三代半”战机特性,综合作战性能比国内现役的苏-30MKK/苏-30MK2有显著提高。

歼-20(英文:Chengdu J-20,绰号:威龙,北约命名:Fire Fang,译文:火牙/焰牙)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动机并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第四代战斗机。

中国空军战机简史(下)

中国空军的宠儿歼-20战机

歼-20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中国第四代战斗机,于1997年美国第五代战斗机F22猛禽首飞的同年正式立项,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奋发努力和国家的大力支持,首架技术工程验证机于2009年制造成功,并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黄田坝军用机场实现首飞。整个首飞过程是在歼-10S战斗教练机陪伴下完成的,历时大约18分钟,取得成功。在歼-20成功完成首飞落地后,试飞现场内外欢呼声一片,机场外的围观民众也接连放起鞭炮。

歼20的出现,使得我国开始具备世界一流空军的实力,能够和任何敌人进行同代同水平空中对抗。

歼-31(中国编号:J-31,代号:鹘鹰,英译:Gyrfalcon,英文:Shenyang J-31 )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沈飞)研制的第四代单座双发隐形战斗机。歼-31采用双发、单座、固定双斜垂尾、无鸭翼、蚌式进气道。具有高生存力:低雷达可探测性、低红外辐射特性、优异的电子对抗性能、低易损性设计;多任务能力:强大的目标探测和外部信息综合能力、优异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视距多目标攻击和大离轴角全向攻击格斗空战能力、对地和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适应复杂气象条件和广地域使用能力;优异的综合保障能力;高性价比。

中国空军战机简史(下)

未来的舰载机之星歼-31战机

目前猜测主要用途有三种:一是与中国重型隐形战斗机歼-20形成高低搭配,尽管军方没有立项;二是拟推出的隐形战机出口型号;三是发展为替代歼15战斗机的新一代隐形舰载战斗机。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时32分,歼-31成功首飞。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四代机原型机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