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屠杀功臣时,为什么没有大臣选择反叛?

蔡贤毅


从小放过牛,长大当过和尚、做过乞丐的朱元璋,25岁加入红巾军后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职位步步高升。

南征北战15载,朱元璋终于实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宏伟目标,40岁时建立了大明朝。

朱元璋毫无背景可言,大明朝的江山是名符其实打下来的。但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杀追随他一路过关斩将打江山的功臣时,为什么没有大臣选择反叛呢?

1、杀的不冤枉,其他人没理由造反

朱元璋所杀功臣目无王法,为所欲为,引得民众怨声载道,杀的顺天理,应民意。

拿著名的蓝玉案来说,他曾率领雄兵纵横大漠,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了北元。

然而,就是因为功劳太大,蓝玉形成了骄横跋扈的习惯,经常口出狂言,违法乱纪。

他打了胜仗就屠城,曾一次屠杀无辜民众万余人。

蓝玉还喜欢抢地,为了抢夺良田不惜杀人放火,而且还纵容手下奸淫掳掠。

念及蓝玉为大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朱元璋对他的恶行一忍再忍。

直到1393年,蓝玉密谋定于朱元璋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时发动叛乱,朱元璋终于没法再忍了。

深研历史的毛主席曾说过,这些布衣出身的功臣,成为新贵之后,野心和贪欲就逐渐的膨胀起来。

皇帝的礼遇是有限的,他们的贪欲一旦危及到朱氏王朝的根本利益,就会落到悲惨的境地。

满招损,说受益,时乃天道。高度膨胀的蓝玉欺压百姓也就算了,竟将矛头指向朱元璋,自己作死,别人根本找不到替他申冤的理由,造反更无从谈起。

2、特务密切监视,大臣们没有联络反叛的机会

朱元璋的锦衣卫,是专门监视大臣们是否贪污腐败,是否有二心而设立的,相当于现在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使得朱元璋对各个大臣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一次上朝,朱元璋问学士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

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果未骗朕”。在特务机构的严密监视下,大臣们吃的什么饭都瞒不过朱元璋,更不用说联络反叛了。

3、大臣没有兵权,即使想反叛也没有资本

朱元璋时期,将领没有权力直接调动大量军队,军队由文臣、武将和内臣共同管辖,调动军队的权力在文臣手中,武将只能统帅有限的兵力,还要受到内臣的监督。

比如名将赵率教、满桂、祖大寿等,每人手下也就数千兵。

另外,朱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宰相制度,将兵权都握在自己和儿子手上。

大臣们都是有战事给权出征,打完仗回朝立马交兵,没有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

大臣就算对朱元璋再有意见,手里没有兵权,也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4、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人心的反叛注定死路一条

元朝的残暴统治,使百姓过怕了连年战乱的日子,朱元璋摧毁了蒙元的统治,让人们恢复了自由,百姓对他感恩戴德。

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对普通老百姓也很好,不但兴修水利,还减免赋税,而且给无家可归的人盖房子。

老百姓世代没享受过这么好的福利,对朱元璋感激的五体投地。

朱元璋深得民心,如果有人要造反,推翻朱元璋,当时似乎就是全天下的罪人。

这种形势下,自然没人自取死路去造反了。

朱元璋时期,减免赋税,改进和完善政治制度,惩治贪官污吏,为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国之君,心机之深也非常人所能及。为朱氏江山稳固,也铸就了无数冤魂。

功过得失,留与后人评说。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反叛要有实力才行,没有实力去反抗只会死得更惨,朱元璋屠杀功臣最多杀了功臣本人,再将其家人充军或者流放,如果反叛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朱元璋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军队,还有精锐的锦衣卫特务,大臣除了爵位和财富外,没有反叛的兵力与经济基础。因此老朱要杀谁,谁就得把脖子洗干净等着被杀,反抗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朱元璋诛杀功臣时,这些功臣都是有罪的,大部分都是贪污腐败或者有僭越行为,可以说是杀之利国利民但是不利于功臣,也不利于朱元璋的名声。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中立有重大战功,他官封德庆侯,老朱杀他的理由是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有谋反之心意。之后老朱杀心大起,通过胡蓝案、空印案、郭桓案诛杀了几乎所有的功臣,受牵连而死的不下十万之众。

春秋时期,每个国家的大臣都是有封地的,在封地有充分的权力包括:经济权、成军权、人事任命权、治权。因此这些大臣都是有自己的军队,在封地之内所有的人听领主的话,国君的命令没有领主的认可,封地官吏可以不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君要诛杀大臣,就要好好掂量一下,这些大臣都是有反叛的实力的,不跟你干了可以去跟别人干,甚至可以先发致人弄死国君。

战国时期,各国大臣在封地只有财权了,没有其它权利,这时想反叛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汉朝开始,大臣只有名义上的食邑,朝庭根据你的食邑数量给你发工资,这样一来大臣反叛的经济基础就更薄弱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给大臣的俸禄很低,对带兵将领的管控很严,锦衣卫无处不在,一有风吹草动,不论是大臣还是大将就被锦衣卫逮捕了,反叛的余地一点没有。因此蓝田等一班悍将在老朱面前跟本没有反叛的实力,只能乖乖待毙!胡惟庸、李善长等一班文臣要被老朱处死也就更容易了。


大秦铁鹰剑士


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大臣们并不是宁愿被冤杀,也不愿反叛,而是反叛了,结果谋事不详,兵力不足,被一网打尽了。

比如胡惟庸案。

胡惟庸当上宰相之后,飞扬跋扈,独断专权,甚至私阅公文、隐匿不报。他看到朱元璋对其他犯错的官吏惩治非常严厉,觉得他自己做的事情如果让朱元璋知道后,必然性命不保。所以,他就勾结了那些曾经被朱元璋处置过,心怀不满的官员,准备起兵反叛。

胡惟庸就谎称他的旧宅出现了一眼醴泉,是祥瑞之兆,邀请朱元璋前往观赏。胡惟庸在旧宅埋伏了兵士,静待朱元璋到来后,杀死朱元璋。

幸得朱元璋身旁的内使云奇及时发现胡宅的异常,并且不惜以命劝阻朱元璋,才让朱元璋躲过一劫。

朱元璋随后派兵将胡惟庸及随同叛乱的士兵全部捉拿处死,并且大肆屠杀有关的官员和平民。

另外一种完全没有想反叛的情况,是因为这些功臣觉得,自己虽然有罪,但不是大罪,罪不致死,感觉没必要反叛。结果被抓了,才知道这次死定了,想反叛已经来不及了。

比如蓝玉案。

史料上对于蓝玉的谋反,所述不详,不过综合推断,蓝玉应该没有谋反的打算。

朱元璋不满蓝玉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打算除掉蓝玉,所以,先发制人,直接逮捕了蓝玉。

而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很多被牵连的人,其实原本想着不关自己的事情,结果突然就被朱元璋抓了,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会被冤杀,更提不上起反叛之心了。

明初功臣无法大规模起兵反叛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之所以敢打开杀戮,跟他的中央集权手段也有关系。他逐步废除了宰相等大权在握的职务,而是分散到多个部门中管辖,这些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

朱元璋时期的兵制,将领也没办法直接调动大量的军队。军队是由文臣、武将和内臣共同管辖的,调动军队的权力在文臣的手中,一名武将只能统帅有限的兵力,他们还要受到内臣的监督。比如明末时有名的孙承宗、袁崇焕,都是文官,赵率教、满桂、祖大寿等人手下,每人也就数千兵。这个制度朱元璋时期已经成型了。

有绝对兵权的,朱元璋时期只有藩王,但是兵力也有限。比如最强实力的藩王朱棣造反之初,也只有1万多的属兵,其他的军队还是在他反叛之后逐渐加入的。

朱元璋时期,还成立了一个非常牛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大臣们做点事情,朱元璋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大臣在家里吃顿饭,菜单马上都会被送到朱元璋手里,第二天会被问,昨天吃了什么呀,如果对不上,那就惨了。更有大臣在家里愁眉不展,哀叹一下,就被画下来,给了朱元璋,然后被叫过去解释了半天。

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大臣想起兵造个反,还真不容易。


奕天读历史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恐怕是每个开国皇帝开过之后都要做的事情了,为了巩固皇权,维护自己的统治大多数大权在握的功臣们赶尽杀绝,朱元璋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将哪些大权在握,和他南征北战的将领们几乎赶尽杀绝,但是我们都有疑问,明明被杀的大部分都是将军,谋臣,为什么聪明绝顶,军权在握却不知道反叛,而是选择坐以待毙呢?


第一,锦衣卫不是空架子。

锦衣卫也就是现在的特务机构,是朱元璋为了监视大臣们是否有二心,是否贪污腐败而设立的机构,说白了也是为了巩固皇权,锦衣卫可以说是无孔不入,遍及全国各地,使得朱元璋对各个大臣们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如果朱元璋的锦衣卫察觉到某个人有二心,朱元璋肯定不会给他们机会的,君主们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反叛,绝对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绝对扼杀于摇篮之中。所以,反叛?那是不可能滴。


第二,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做到皇帝。

朱元璋的出身可是一个乞丐,年轻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到后来的君临天下,受万人敬仰的一代开国皇帝,没有两把刷子能混成这样吗,这就足以说明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内心城府之深,所以就算他杀功臣肯定也是谨慎而行,步步为营。

第三,有些功臣确实该杀,不得民心。

朱元璋所诛杀的功臣之中,并不是随随便便就杀掉的,有的就认为天下是他们和朱元璋打下来的,享乐享乐怎么了,于是便肆无忌惮,百姓们怨声载道,因此即使他们反叛,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本文由楼笙发布


楼笙侃史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从底层上位的传奇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朱元璋。他们两位都在确立政权后大肆屠杀功臣。



但是两个人的功臣却表现不一,刘邦屠杀功臣后,功臣随即大量反叛。反观朱元璋的功臣却不相同,每个人都是坐以待毙,根本没有反抗。按理说灭顶之灾,横竖都是死,为什么不能孤注一掷的豪赌一把呢?

实际上朱元璋在屠杀大臣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且在屠杀重要的大臣时已经想好了对策,做了万无一失准备,而这些人根本没有一点机会反抗。



朱元璋利用四大案杀的人

空印案

当时地方政府每年要拿着账本去中央汇报收支情况以及计划,然而很多地方官吏为了是数字准确,拿着空白的账本到中央抄写。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认为破坏了规矩,必须把错误扼杀在萌芽期。于是杀了数百名中央官员,地方牵连近万人。



郭桓案

户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各省的相关人员,盗卖官粮。于是朱元璋兴大狱查办,这次捎带把全国的地主惩治了一下,把土地分给了普通的老百姓。增加了兵源,稳定了统治基础

胡惟庸案

胡惟庸任丞相以来,本着有福同享的原则,大肆培植党羽,朱元璋就在一旁看着,也不动他。等着胡惟庸犯下了诸多错误,网罗了大量党羽后,朱元璋动了刀子。这一次杀了大量开国功臣,而且废除了丞相制度,大权在握。

蓝玉案

这一次朱元璋的目的很纯粹,就是杀。为继任的孙子朱允炆扫平障碍。



不反抗原因

先说空印案杀大臣,这次杀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地方官吏,要兵没兵,要权没权。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反抗。

再说郭桓案,这一次虽然杀了很多大臣,但是这些大臣只是文官,并没有任何兵权。而且也没有触及核心统治圈的人。最关键的是这一次非常关注民间疾苦,体恤普通的老百姓,把贪官地主彻底处理掉,增加了统治基础的稳定。



胡惟庸案,这时一次大案,真正的屠杀了大量的开国功臣,触及了真正的核心统治阶层。然而这时候,朱元璋完完全全的掌握了胡惟庸的所有举动,加上当时社会统治基础稳定,又有锦衣卫等密探监视,胡惟庸根本就不可能翻起浪花。等到胡惟庸被搞掉之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彻底的把权力拿在了手里。



到了蓝玉案的时候,整个大明江山是朱元璋在位最稳定的时候,前面说了朱元璋通过郭桓案获得了非常稳定的百姓基础,然后又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完成了集权。而且这时候朱元璋的儿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封国就藩,掌握了大明绝大多数的兵力,任何人都没有可能反抗朱元璋。


我是越关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敢跟朱元璋叫嚣的都死了。

对于朱元璋,很多后人的评价就是暴君。洪武朝,有太多的官员上班都是早上和家人依依惜别,生离死别,晚上回来却额手相庆,庆幸自己又逃过了一劫,又过了一天。


至于大臣们为何宁可被杀也不敢反叛,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敢反叛的都死了。

胡惟庸案,蓝玉案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朱元璋一直在清洗着所有对自己有不同政见者,对自己反对者,不听自己话者,对朱家统治有威胁者。为此胡惟庸是否谋反,蓝玉是否谋反,李善长是否谋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都是自己的障碍。而朱元璋对障碍的手段一直直接,有效,砌哩喀嚓剁了完事。


第二,有实力都不会背叛。

朱元璋维持恐怖统治,虽然杀了胡惟庸和蓝玉但除了手握重兵的蓝玉一党,其他真正手握重兵,能对统治产生威胁的人都是朱元璋铁杆。徐达,李文忠,冯春等,这些人绝不会背叛朱元璋,这些人不背叛,朱元璋的统治就高枕无忧。朱元璋也给了他们绝对的信任和荣耀。有这些人的势力在手稳定明朝的统治,其他小鱼小虾,朱元璋还不是随心所欲?

第三,想谋反的没实力。

胡惟庸的心理其实代表了很多被杀的人的心理。这些人大多是文官。严格来说没什么反抗的能力。所以胡惟庸谋反案就有点搞笑的。胡惟庸谎称家里有一眼泉眼,请朱元璋来看。结果朱元璋动身前,内使云奇登高发现了胡惟庸家有兵士的甲戈林立,告知朱元璋。胡惟庸谋反案由此被揭发初来。

这是有点扯的。胡惟庸府里能藏几个人?固然杀朱元璋够了。但又何必能让人登高就可看到?我猜十有八九这个云奇靠不住。不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胡惟庸都不行,那些文官们还有什么办法?只可能朝泣别,暮相庆了。这也变相表明朱元璋对大明的控制有绝对的自信!

我是君笺雅,偶尔也侃侃红楼以外的文学和历史。欢迎大家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这命题本身就是假的!朱元璋不仅是一个明君皇帝,还是一个长寿皇帝,四十岁当皇帝还当了三十几年,在古代能有七十几岁很长了。这些功臣们死得比朱元璋早只是因为寿命问题,实际上并不是朱元璋所杀,既然朱元璋从来就没杀半个功臣,那功臣如何要反他?

整个洪武王朝,真正被朱元璋杀掉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蓝玉。但是杀蓝玉也没有那么曲折,当时的蓝玉攻下城池之后,纵兵屠城,总共杀了一两万人,就冲这一点上去看,蓝玉就罪该万死了;再来,蓝玉在封地里强取豪夺,为了抢几千倾良田,不惜杀人放火,甚至纵容兵将奸淫掳掠几百人。这才朱元璋杀他的理由,因为元朝就是这么干的。

很多清朝史官只说朱元璋杀功臣不过是在混淆视听,为自己投敌清朝洗白,故意把朱元璋写得很坏而已,但是明眼人一下就看得出来。


优己


在影视剧中造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联络好人,做好准备似乎造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可不是这样,如果有一丝的可能,都不会有人选这条路。造反可谓是九死一生基本都是没办法了才选择造反。

那么朱元璋在屠杀功臣的时候,这些大臣们怎么不去想着造反呢?说实话肯定是想过的,正常人都会想着不如反了算了,可是前面说了,造反不是件简单的事,既然没人反,说明这个事情压根不能成功。

首先朱元璋杀的每一个功臣都是有理由的,并不是大家所想的无故就杀了,就拿蓝玉来说吧,蓝玉打仗的时候喜欢屠城,明朝建立之后,他喜欢抢地,为了抢良田不惜杀人,而且还纵容自己的手下烧杀掳掠,试问一下明朝都建立了,这样做不该死吗?古人干什么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大臣哪有理由造反,没有理由谁会跟随?

想要造反最起码得有兵权,这可不是单枪匹马能做的事情,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遇到战事将军领兵权出征,结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交回兵权,没有兵当然不能造反了。朱元璋的中央集权制决定了权利都在自己手上,大臣没有叛变的资本。

朱元璋设置的锦衣卫每天都监视着大臣,甚至于大臣们晚上和小妾做了什么,每天吃的什么饭朱元璋都一清二楚,在这样的局势之下谁会去造反?估计刚刚和别人商量一番,当晚就能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与其说没人造反,不如说朱元璋真的是太过强大了,压根没有一个人敢造反,也没有那个资本去造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粤、桂、闽、赣、楚(鄂、湘)、蜀、秦、齐(鲁)的农民对于这个农民出身的皇帝的暴虐,反叛个不停。看看老朱多不得人心!也不得功臣的心啊!那朱元璋不是奥特曼,不是孙悟空,功臣勋旧怎么就乖乖等死啊?他们真不想逃出魔掌吗?




想,很想,可想有什么用?大臣根本就是不忍反、不想反、不能反、不敢反!因为明太祖亮大招,套路深。朱元璋恩威防削,诱拉打压,逐一玩死。



朱元璋真迹及画押(最后)

【恩】①朱元璋通过联姻施恩。临安公主嫁李善长的儿子,寿春公主嫁傅友德的儿子,太子娶常遇春的女儿,蓝玉女为蜀王妃,王弼女为楚王妃,傅友德女晋王儿媳(世子)妃,冯胜女为周王妃。②高官厚禄重爵免死铁券施恩。以下人物都有免死铁券,李善长(3次,他两次,子一次)、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



【威】通过杀鸡儆猴、文字狱、廷杖、锦衣卫以及喜怒无常的滥杀制造恐怖气氛,使功臣勋旧大多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防】通过锦衣卫和特务对功臣勋旧,密切监视,一有异动,非死即刑。使功臣根本无法形成合力,甚至说他们还相互监视,争相邀宠,免灾求富贵呢!



【削】功臣勋将,没有实际的权力。没有朱元璋的授权,难以调兵。他们枉有张良计,韩信才,也必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更老实更忠心,以求善终,就是等死也比找死强,更不要说作死了。



那么有没有死得有骨气,有,不是蓝玉,蓝玉是作死!是傅友德。1394年十一月廿九日,洪武与诸臣开party,见一侍卫佩戴剑囊不规范。大家提心吊胆地吃着珍珠翡翠白玉汤,老朱开始找事儿,说侍卫差劲。傅友德告罪,那侍卫是他的儿子傅让。朱元璋亲随让傅友德提(儿)头来见。傅友德忍痛杀儿子,老朱又说:没见过真狠的爹,虎毒不食子!傅友德大怒:你不就是要俺爷仨的头吗?当重八的面,一剑封喉了!丢人的朱兴宗连傅友德的家人也没放过,全部建设边疆去了。



如果傅友德挥剑朱元璋,即使当时朱元璋成不了明太祖,那傅友德绝对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最有种的傅友德也只能这样,其他功臣勋将拿什么反抗朱元璋呢?只有心怀侥幸或等死了!


福垊


清写明史,每个明朝皇帝都写成了昏君暴君。

即使如此,去看明史,蓝玉和胡维庸外,朱元璋杀谁了?前面两人是真该死。其他人都是战死,病死。朱元璋杀功臣不比李世民多,也并不比清朝哪个皇帝多。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没牵扯两案的还在各军事重镇掌兵,没剥军权。

给朱元璋杀的功臣死的一点也不冤,得不到其他势力支撑,拿什么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