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王希富:冷庄子——京城勤行的特色怪杰

文|王希富

插画|郑莉

京城勤行的馆子种类繁多,为不同的消费人群而开设,彼此各不相同,又似井水与河水各不侵犯。吃饭的饭座和馆子饭菜伺候都心照不宣。各类馆子的伺候对象不同,饭菜席面的水平不同。在行里,这都是极有规矩和法则的。

饭庄是档次最高的馆子,如八大堂之类,院落宽绰,装璜讲究,设备完善,有戏楼,可以同时办宴席和各类堂会。菜品几乎可与御膳媲美。这里是社会上层和名流绅士的汇集场所。饭庄多是堂字号,如会贤堂、福寿堂等,都属于“热庄子”。

饭馆的规模档次要比饭庄略有低落。八大楼为例,饭馆也分三六九等。大饭馆既有宴席,也有零点;一般是一楼大堂零点,二楼雅座宴席;如是平房院落,则院内单间或数间均可十桌、八桌的开宴。小饭馆则只能零吃零点,即使是地方宽大的此类饭馆,也不能开席。除了场所大小之外,还有菜品单调所限制。

至于饭铺,大致有三类规模。一类饭菜皆有,品种尚多,但是主菜或主食单一,如东来顺起初就是饭铺,以涮羊肉为主,也有菜品,但是与庄馆相比依然单调;二类三类多是专卖单品,各有拿手吃食,如会仙居的炒肝、火烧,馅饼周的馅饼,面徐的面条。这些饭铺是售卖单一品种饭菜但很有特色的专卖店。

在这些高低不等、错落有序的庄馆铺面中,有一种号称“饭庄”的买卖曾经在京城勤行独树一帜,如今却已经踪迹难寻了,这便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冷庄子”

空手道一无所有

冷庄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经营方式的饭庄,因其“无活不起灶”,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比较完善的冷庄子,有地点、门面、院落、大堂和雅座。冷庄子不是每天都有食客或买卖。有宴席,有食客,开灶;无宴席,无食客,不开灶。但是,所谓的宴席和食客,必须是“值得开灶的”,没有零点和散座;宴席也必须预订。不然,庄子里是清锅冷灶的“空城计”。

另一类冷庄子比较简单,只有门面房,内有平房几间,作为办公接待。门面挂牌,书写“某某堂”,即为字号。再小的只有街门之上挂牌“某某堂”;或挂“某某堂某”,后字为姓,也有写“厨行某某寓”。这类冷庄子在京城居多。因为红白喜事是亲朋交际的繁杂时刻,本家不愿意离开自家跑到饭庄去接待。在本家地界办事的多是攒起来的整个机构,召之即来,用完就散。这就是典型的口子攒冷庄子。

专栏|王希富:冷庄子——京城勤行的特色怪杰

冷庄子规模可大可小,应活类型也不相同,喜宴、丧宴、寿宴、烧尾宴等均可,或在家中,或在庙里。少者一两桌,多者几十桌、上百桌甚至上千桌,冷庄子都敢应。这种宴席有的庄馆都做不了。因为冷庄子是一种组合式买卖,可以攒起极大规模的群体组合办事。这种松散的多组织联合机制可以减少平时的各种负担和消耗,但是应承办事的规模却是无与伦比的。

口子攒找人,自然在“口子”。口子分回汉两类,即回民口、汉民口。回民口子比较分散,大致有牛街口、朝外口、德胜门口,多是回民居住比较集中之处;汉民分东西两个口,东口在崇文门,西口在宣武门。这也可以看出,吃口子宴席的多是外城住户。内城早年官宦大户居多,基本与口子无缘。

与口子攒搭配的若干“买卖”,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宴席,而承揽宴席的庄子便是一个“甩手掌柜的”。何出此言?各位细听。

六大行呼之即来

厨子

宴席没有厨子,只能“生吞活剥”。有了厨子,不只是有菜吃,还要吃出模样,吃出焦熘、爆炒、清蒸、红焖等风味。冷庄子本来就不富裕,平时不能白养着一帮厨子。所以,冷庄子的厨师是“召之即来,完事就散”的口子攒“厨帮”,平时无事在家赋闲,也可以做点小买卖,打个零工,补贴家用,但每天必须在口子听用,俗称“跑大棚的”。

口子在五城各有地界,但承头人只在家中恭候买卖。口子买卖还不是本家到承头人家中洽谈生意,那就显得生分,多是另托他人关系请见承头人,表示不是买卖,彼此都是朋友。办事有朋友帮忙,有交情办事更和谐。因此,一般在本家办事中,这类厨行承头人也和朋友一样出份子。

承头人的主要事项是找厨子和做宴席菜品。厨子自然是到口子去找。口子就是某一厨帮的集聚处,比如某路口、某空场;冬天则多在大茶馆内,边喝茶边等承头人给活。普通口子一般不变地点,便于集聚,还可以创出名声,如下斜街口子、兵部洼口子等。各区也分东西城口子,这样口子活一般不会走得太远。有的口子还带上特色业务,如兵部洼白肉口子,这是做白肉锅子或白肉小烧的口子。各口子的厨子不得串行干活,一般在自己的口子等活。口子厨子成了承头人领导下的一个松散集体,方便准时有人按规矩干活。用户本家每天为其准备早餐饭食,无非是烧饼油条管饱。

厨行有行规,口子也有规矩。口子之外的人员不能在口子之内谋事做。但是,冷庄子买卖时大时小,每天并无定规。遇到大活,必然缺少做零活的伙计。零活的伙计统称“小工”。小工干力气活,没什么技术,因此没有“攒儿”。一般在修缮、盖房的土木工程中会出现“临时攒儿”,这类伙计在勤行使用很少。

专栏|王希富:冷庄子——京城勤行的特色怪杰

棚匠

办事不在庄馆,而在家中,另有方便之处。家中男女老少不必外出应酬,方便舒适,不显劳累;和亲朋相聚,也显得亲近。但是,多数本家没有可以摆宴席的厅堂,只有院落,故需要在院落搭棚以便室内设宴,可避风雨,落座也显得雅致。搭棚自有棚铺应承。京城有各类棚铺,可以搭彩棚、凉棚、起脊的殿式棚、歇山重檐棚等类天棚。早年京城有名的棚铺,如天顺席布棚铺,在内城很有名气。

平地起棚,不挖坑,不上戗,搭起来方正、规矩,外有彩画,内有天花,一个露天的四合院,转眼就变成了龙飞凤舞的殿堂。提起京城四合院,有一句俗语,“天棚荷花石榴树,厨子老妈胖丫头”,其中的天棚和厨子都是冷庄子的“大活”。在那时,承头人对此皆是运作自如。

炉灶

本家一般没有炉灶,偌大的宴席,蒸炸烧烤,必用炉灶。有的承头人自有路数。承头人的伙计中必有自己的亲朋或徒弟会搭灶的手艺,有的是另找专人盘灶。

搭灶是在本家院中搭砌,由本家准备整砖、碎砖和黄土即可。一般是平地起灶,先搭火池,再分成不同的灶眼,如炒灶、汤灶、蒸灶等。材料虽然简单,灶火绝对好使。有的不用炉条,用碎砖搭出空隙走火、走烟,依然好使。笔者亲自用此类高灶炒菜,火苗高低自如,实在比如今的煤气灶好使。有的冷庄子专门搭配专业炉灶行搭灶,一般是灶眼多、要求高的宴席。

京城的专业炉灶以前在修缮业。笔者早年在修缮行业做修缮设计、院落改造时,便常与炉灶行打交道,其中最知名的便有炉灶曹。炉灶曹祖上就为清宫内务府盘灶,大致在民国晚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相传到修缮业。炉灶曹的手艺精到,所盘炉灶火旺、烟少,特别是搪灶使用的青灰,多为八宝山青灰,绝对火旺好使。

家伙座

家伙座包括家具和餐具。此类专门店铺统称“家具铺”

,用时租来,用毕归还,如旧鼓楼大街南口的永兴郭记、北闹市口的庚余堂,都是当时很有名的家具铺。宴席所用的餐具,如杯、盘、碟、碗、盆、壶、盅、勺、筷、锅之类皆有备之;宴席所用的家具,如餐桌、餐椅、接手桌等。可以租用一两桌,也可租用成百上千桌。

瓷器餐具自然有粗细之分,但是,冷庄子的餐具最多也就是细瓷、粉彩、青花之类,绝没有高仿官窑,更没有官窑珍品使用。喜事所用桌椅多为红漆金线,白事则用黑漆金线或用榆木擦漆,若有榆木擦漆磨退的便是比较讲究了,还有硬木家具,如草花梨、菠萝格的,为数很少。但是家具摆放在厅堂,依然很有气势,绝不会穷气。

茶房

茶房通称茶行,与厨行合称“两行”。茶房所用数量不多,但是在宴席中切实重要,可以说宴席的灵魂。因为整个宴席由茶房引导和安排,而且,宴席的赞礼由茶房喊堂说赞词。这也是宴席中的传统文化。

先是布置宴席大堂。进棚先调配桌椅,系围桌,安凳套、椅垫;安置火炉、水壶,扎彩绸,挂幛子、对联或挽联;冲洗茶具、桌面;沏茶卤、摆茶碗;宾客到来,接礼品、联幛。来客后,分男女安排落座。

客人落座后,茶房代本家说谢词。本家谢席行礼后,茶房再替本家让礼落座:“本家老爷行礼啦,请各位老爷劳步送库您呐”。有按新礼司仪:“某某先生宴请某某大人某某宴,吉时已到,请各位落座上茶”,此时,上落座茶。宴席讲究的,茶房要在上菜之前报菜名:“各位入席吉祥,今天满汉全席,上菜一百零八道。有:主题立摆、特色花拼、饽饽桌子,满汉饽饽四十八品,压桌冷荤冷碟十六品,干鲜果品十六品,有上八珍、下八珍,八行件,八蜜碗……四十八座底,两汤品,送客茶,请各位亲朋好友品鉴指导吧您呐。”(以满汉全席为例,一般席面较此简单)

上汤是宴席最后一道菜品。此时席间宾客应知道谢茶房礼封,称为“撂汤封”。最后上茶是送客茶。茶房提示宴席结束。“各位,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百零八道满汉全席品尝在即,各位老爷太太,先生女士,宾朋好友,本家给您谢礼道乏,有手礼相送。咱们是千里长棚,万盏茶香,愿您香飘一路,车马平安吧您呐。”此时由茶房交礼盒,领路,让开,送客离席。

茶房虽是单独一行,但在冷庄子宴席中,依然由承头人主办,茶房与本家不发生经济关系。本家把工资全交承头人,承头人再交茶房,其中必有承头人的所得,称为“吃绪儿”

堂会

旧时,不少办事的宴席附带堂会。一个名角的酬金可以办几十桌冷庄子宴席。即使冷庄子办的是简单、经济的宴席,不能唱大戏、请名角办堂会,但是因办事之故,也须有简单的堂会,表示祈福、祝贺之礼仪。如盲人唱曲,几个人表演子弟书、十不闲莲花落等。

冷庄子也有大型宴席,故其中必有堂会。堂会也是宴席中单独的一个单元,可以由承头人办理。承头人到戏班子或杂耍班子去接洽,称“讲工事”。戏班或杂耍班子有专人接洽,“递话”请人。走堂会的演员又分为“走单档”“打山阵”,前者为名角,后者为学徒的孩子。打山阵的节目不长,然后就开始“什样杂耍”,如大鼓、单弦、相声等。宴席讲究的要请名角,如鼓界大王刘宝全、单弦大王荣剑臣;不少堂会离不开“槽糕”,即单弦名家曹宝禄与相声名家高德明。还有八旗子弟的十不闲莲花落。至于戏曲类堂会,在冷庄子宴席中承办者较少,如有也是清唱,是分包赶角的小戏。花费多少,都看本家意愿安排。

冷庄子的宴席饭菜

旧时京城住民所办红白喜寿,都愿意在自家之中办理,婚嫁讲究“坐着出街门”、“坐着进街门”,丧事讲究“体体面面出去”。因此,除了有的大庄馆可以在外办理宴席,一般还是由冷庄子办理宴席。先是请人,这是宴席的前奏,必须办好。请人分为三类,即“满请人”、“请近亲”和“请至亲”

宴席饭菜由口子招来的厨子制作,其中有“散作”和“包席”之分。散作由本家自己买物料,但是由于外行,也多由承头人代买。包席是包好每桌的钱数,事后连工钱一起算账。至于包席的优劣,要看本家的要求:或是“得吃”,就是好吃;再是“好看”;或是“省钱”。三者不可得兼。这类厨行多是自有行规。无论本家贫寒或阔绰、宴席价码高低,只要开出桌来,菜品绝不会使本家难看。这就是本事,也是手艺。

专栏|王希富:冷庄子——京城勤行的特色怪杰

冷庄子的宴席善于做“合碗菜”,如米粉肉、四喜丸子、扣肉、煳肘子、整鸡、整鱼之类,通常有八大碗、八大碗一海、八大碗两海、四到底、猪八件、花九件等。除了大件,还有四压桌、四鲜果的“果席”。至于鱼翅、鱼唇、燕窝等海味,也有见诸于席中,但多数难分真假,效果不佳。

宴席所用餐具也有高低之分。夏天菜品上桌不宜凉,多用高脚或半高脚的碗盘;热炒菜凉了难吃,则用平盘,如熘丸子、抓炒腰花、糟熘三白、软炸里脊等。冬天太冷,则用温碗或铜制水囤,因此类餐具上层是菜品,下层有热水加温,菜品凉得较慢。早年餐具多用北方窑口所烧制的粗瓷兰花盘碗,后来,便有南式草帽碗和草帽海,也有使用粉彩印花餐具。高档的便有手绘粉彩、青花或墨彩,但在冷庄子餐具中难见精细的官窑瓷器。

冷庄子也有专做白肉席的,一般是白肉锅子。除了锅子白肉,另附几碟熟肉或生肉,称为“熟盘”和“生盘”,再加韭菜花、芝麻酱、蒜泥、辣椒油等小料。除了锅子,讲究的席面会另上烧碟,如炸丸子、炸鹿尾、炸佛手、炸里脊等,多者十几道、几十道,即白肉小烧席。

此外,京城郊区的冷庄子菜品也有区别,东西南北计有“十大宴席”之特色。如京北的饸饹、烙糕;京南的素鸭、压肉;京西的海淀、火器营、西北旺一带,满人较多,便有部分老满菜上桌;京东的通州、三河则有河北菜品特色;近郊外馆,则有满蒙特色,席间有奶饽饽(俗称鞑子饽饽)、奶卷子、奶酪之类。

茶行在宴席服务中也很周到,以讨本家高兴。除了上茶、上酒的规矩,还要知道席间的尊卑长幼关系,使宴席红火圆满热闹喜兴。

一个冷庄子,一个承头人,运动厨行的口子攒调人做菜,棚匠搭棚,灶家盘灶,家伙座、茶行、堂会这六大“家族”上场,几桌、十几桌、几十桌、上百桌的宴席,配合默契,不洒汤,不漏水,本家高兴,亲朋满意,召之即来,挥之就去,以妙手空空,幕天席地,创造出杯盘满盈、乞浆得酒的盛宴,无异于勤行怪杰,令今人望尘莫及、心慕手追。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微信又㕛叒叕改版了,很多朋友说不好找到我们的公众号。按下方提示,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就不会错过精彩推送啦,比心专栏|王希富:冷庄子——京城勤行的特色怪杰

专栏|王希富:冷庄子——京城勤行的特色怪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