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後餘生,2019年P2P該怎麼投?

2018年是P2P發展的第十二年頭,而今年的P2P也是遭遇了一場“生死劫”:平臺批量倒閉,從業人員、投資者恐慌焦慮。

好在,滾滾爆雷潮之下,監管部門及時出臺了多項應急處置措施,以化解積壓已久的網貸金融風險。

反思此次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資產本身就存在合規性問題。

二、平臺的道德風險和信用風險。

三、實體經濟運行風險向金融領域傳導帶來的衝擊。

定於今年年底完成的合規檢查也接近尾聲,大家都在等待,畢竟能通過合規檢查的平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被國家監管認可的,投起來也會安心些。

即將2019年,合規檢查後,網貸行業會是怎樣的走向,誰也說不準,目前監管的備案政策尚不明朗,那投資人2019年又該如何佈局?P2P接下來又該怎麼投?

筆者認為,無論備案是否到來,何時會落地,我們投P2P的策略都是一樣的。認清風險自己的偏好尤為重要!投P2P並不比銀行存款,承受不了任何損失的投資者真不適合投P2P。

未來,按照國家監管層的意思,P2P去剛兌,意味著投P2P不能再想著有保本這件事,雖然目前大部分平臺明裡暗裡都在剛兌,但不是所有平臺都有實力能一直兜底。

另外P2P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嚴格遵守信息中介撮合的本質,而其立足的根本就在於資產。底層資產決定平臺抗壓能力,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投資首要考察平臺資產,其業務是否真實,標的是否符合小額分散原則,資產架構是否清晰,有無通過集合標、活期產品、理財計劃等對債權進行期限錯配,及代銷第三方業務等不合規產品。

資產真實沒問題就可以放心投了嗎?不,平臺的財務狀況也至關重要,一個不能夠實現盈利的平臺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一般股權上市的平臺都會定期披露財報,可以通過財報查看,而沒有上市的平臺,我們可以通過其官網披露的年度審計報告來看平臺的往期盈利,通過盈利來判斷該平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最後再說說風控,風控是金融行業的閥門,不僅決定著投資人的風險,也決定著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選擇平臺這點也必須要了解清楚。風控包括貸前、貸後管理以及風控數據,要怎麼看呢?最直觀的就是看這個平臺的逾期壞賬率!

投資人可結合平臺資產來判斷其逾期率是否合理 。但也不用對逾期率過於敏感和恐慌,畢竟銀行那麼強的風控都會有逾期和壞賬,關鍵還是看平臺對資產端的把控以及相應的保障措施。

合規大考即將結束,合規度越高,合規意願越強,通過備案的可能性越大。結合監管的步調,不出意外明年六月應該會有第一批備案平臺出來。

隨著行業發展逐漸穩定,未來對投資者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現在行業的小白太多了,盲目跟從大V的投資策略,在此次雷潮中損失慘重。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投資最重要的是自己去了解清楚平臺本身,獲得更多的相關信息再做出判斷,不要盲目地相信名人或者第三方。

無論什麼投資策略,都要基於自己的投資心態和對風險的認知,切忌盲目跟風!

“劫”後餘生,2019年P2P該怎麼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