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的浙江福建:两省都是山区多于平地 经济却全国前列

大家都知道:福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浙江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作为一南一北紧密连接的浙江福建两省,山区面积远大于平地。但是却创造了经济奇迹。两省的经济均居于全国前列、从2017年经济总量来看:浙江位列全国第4,福建位于全国第10,问题是两省的人口数量并不占优。所以两省的人均均比较靠前。而且。两个省都藏富于民。浙江有全国有名的浙商。福建有众所皆知的闽商。

难兄难弟的浙江福建:两省都是山区多于平地 经济却全国前列

3D图看浙江福建地形

一、福建四大平原

1漳州平原:566平方公里

2福州平原:489平方公里

3莆仙平原:464平方公里

4泉州平原:345平方公里

二、浙江三大平原

1杭嘉湖平原:面积约7620平方公里

2宁绍平原:总面积4824平方公里

3温黄平原:总面积2361平方公里

另外:浙江还有金衢盆地,较为平坦

福建省地形详细介绍

难兄难弟的浙江福建:两省都是山区多于平地 经济却全国前列

多山、濒海、地处亚热带、资源多样为福建自然条件的四大特点。

地质与地貌在大地构造上,福建属华南褶皱系和东南沿海褶皱系组成部分。其中西南部古生代曾有较大幅度沉降,沉积了海相地层。燕山运动地壳隆升,造成巨厚的火山堆积和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带,断裂活动非常强烈。新构造运动表现以上升为主的断块活动。煤层有 90%以上赋存于早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大中型铁矿均赋存在石炭、二叠纪地层中,有色、稀有金属矿产的形成多与花岗岩浆活动有关。

多山是福建地貌特点之一。山地(包括丘陵)面积大,分布广,占全省总面积 90%以上。平原面积小而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闽江、九龙江、晋江和木兰溪等河流下游及内陆盆地沿河两侧。最大的漳州平原,面积仅 566.7平方公里。

省境各类山地的组合排列富于规律性,有两列大致呈北东或北北东走向、相互平行的山脉:①婉蜒在闽、赣的武夷山脉,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和本省最大河流闽江及汀江发源地,向东北延伸与仙霞岭衔接。武夷山脉中的许多垭口是省内和赣、浙两省间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冲,也是冬半年冷空气入侵本省通道。②斜贯于省境中部的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是省内第二级河流发源地。由于闽江和九龙江切山而过,造成峡谷,也是气流运行通道。上述两大列山脉的长度和高度大体相同,长在 500 公里以上,平均海拔 1000~1100 米,南段均较低。最高部分平均海拔 1200 米以上。崇安西北与江西省交界的黄岗山,海拔 2158 米,为福建和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山高林密,生物资源丰富,已辟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两列山脉宽度均自数十公里至百余公里不等,一般北宽南窄。两坡呈明显不对称,西坡陡急,东坡舒缓,有良好的层级地形发育。组成这两列山脉的岩石,主要是火山岩和花岗岩,部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岩及砂岩。山地中广泛发育有高程各别的四级剥夷面,已受河流不同程度的分割。上述两大列山脉构成本省山地主体,并延伸出许多支脉,形成连绵不断、纵横交错的峰岭;仅在东南沿海一带,由于经受长期强烈侵蚀和切割,形成较多的孤山残丘。在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主要断裂构造控制下,河流多发育为格状水系。多独流入海河流,是中国最突出的多元水系地区。

两列山脉之间及支脉中镶嵌有许多盆地,均为在构造基础上经侵蚀作用而形成,并为河流所串联。沿河两侧发育了宽窄不一的冲积平原和数级阶地。从平原到边缘山地,即由平原而低丘、高丘、低山、中山,呈明显的层级地貌。每一山间盆地为一自然单元,在利用上均具备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有利条件。福建内陆县城如浦城、崇安、永安、三明等和较大集镇几均处于盆地中。

大致在海拔 800~ 900 米以下的山地都发育了红色风化层,厚者达 20~30 米。闽东南沿海的低丘陵多由花岗岩风化层组成,坡缓顶平,形成红土台地,当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时,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福建濒临东海,海岸线总长 3051 公里,次于广东、山东,居全国第 3位,而其曲折程度则超过广东、山东,成为地貌上的又一特点。山地多逼近海岸,大部分属基岩海岸。自第四纪以来,海岸以上升为主,形成数级海岸阶地,但在形态上却明显呈下沉海岸特征,闽江口以北海岸尤为醒目。

福建沿海港湾众多,自北而南主要有沙埕港、三都澳、福州港、湄州港、泉州港、厦门港和东山港等。港湾深度一般较大,两侧均有半岛和岬角环抱,形成“口小腹大”形势,港域广阔,风小,掩护条件好,多为天然良港。在大港湾内常包有若干小港小湾,有利于对港湾多方利用。

沿海岛屿总面积达 1000 平方公里以上。其中较大者有平潭、金门、琅岐和南日等。岛屿紧靠大陆,岩石组成和地貌形态与相近大陆一致,为内侧港湾提供良好掩护条件。

全省沿海拥有 19.8 万公顷的滩涂,其中有一半已作围垦、养殖、晒盐之用。浅海面积约 41.9 万多公顷,养殖仅利用 0.55 万多公顷。

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西北有高峻的武夷山脉为屏障,削弱了冷空气的入侵;东濒海洋,暖湿的海洋气流可不断向内陆输送,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以温暖湿润为显著特色。大致上以福州—福清—永春—漳平—上杭—线为中、南亚热带分界线。

省境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为 440~ 530 千焦耳/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700~ 2300 小时, 2000 小时的等值线与中、南亚热带的分界线大体吻合。年均温 17~ 21℃,最热月均温在 28℃左右,最冷月为 6~ 13℃,大于 10℃活动积温为 4500~ 7500℃。年降水量1100~ 2000 毫米,内陆多于沿海,山地多于平原;受地形影响,降水分布自东向西呈两低两高现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以春夏季最多,夏秋间有台风雨,冬季降水虽少,但也可达 160~ 240毫米。风向的季节性明显,冬季多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水文省内有大小河流 663 条,总长约 1.3569 万公里,河网密度为 0.1公里/平方公里,在全国较突出。河流分属于 29 个水系,多源于武夷山脉或鹫峰—戴云—博平岭山脉。独流入海,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多元水系。受北东或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水系多呈格子状或扇状,干支流成直角相交,中、上游流域面积大。源于高大山脉的河流经许多山间盆地,比降大;河谷呈串珠状,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水量丰沛,水力资源丰富,且有良好的库址和坝址。

福建是全国多山、多雨的省份,径流系数在 50~ 60%以上,径流资源丰富,平均流量变化不大。但流量的季节变化却相当明显,最大月平均流量与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 5~ 12 倍。河流含沙量一般为0.25~ 0.35 千克/立方米,但因径流量大,输沙量仍相当可观。

自然地理区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省境隶属于两个自然地理区。

南亚热带岭南丘陵常绿阔叶林区省境南部属此区的一部分。区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并有福州、漳州、泉州、兴化等较大的平原。气候暖热湿润,地带性植被为季雨林,但保存极少。人工营造的马尾松、相思树、桉、木麻黄等分布普遍。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为双季稻主产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为主,是中国重要的蔗糖产区之一。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中亚热带浙闽沿海山地常绿阔叶林区省境北部属此区的一部分。以低山为主,山地中有许多盆地,气温较前区低,但降水较丰,台风影响小。省内河流多发源于此,支流多,河网密度、河床比降和水量均较大,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人工营造的有大面积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是全国重要木材产地。土壤为红壤和黄壤。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如茶、油茶、油桐等种植极为普遍。省内煤、铁和有色金属等矿产多集中于此。

浙江地形详细介绍:

难兄难弟的浙江福建:两省都是山区多于平地 经济却全国前列

地质地貌与水系地质构造上,从西北向东南沿海分属扬子准地台的浙西台褶带、华南褶皱系的华夏褶皱带和东南沿海褶皱系 3 个单元。经受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构造运动影响,岩浆活动频繁。丘陵山地广布,约占全省陆域面积 70.4%,平原仅占 23.2%,河湖水域占 6.4%,因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与海岸斜交,分南、中、北 3 支。南支由浙闽边境的洞宫山脉向东北伸展至雁荡山脉,过瓯江称括苍山脉。中支位于西南部,由福建伸展至浙江的仙霞岭山脉,为浙江诸山之祖,是钱塘江和瓯江上游的分水岭,向东北伸展为天台山脉、会稽山脉、四明山脉,继而入海下陷成舟山群岛。北支由江西、安徽及浙江境内的怀玉山脉,伸入浙西北成为天目山脉,向东北伸展为莫干山。天目山脉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海岸线曲折,沿海岛屿星罗棋布。矿产有金属、非金属数十种。其中非金属矿主要有明矾、萤石、膨润土、沸石、石灰石、大理石、高岭土、石英砂、叶蜡石等。金属矿有铅、锌、金、钨、钼等。

钱塘江、甬江、椒江、曹娥江、瓯江、飞云江和鳖江均源出西部山区,独流入海。东、西苕溪入太湖。上、中游多峡谷、急流。各河流出峡谷后,下游属潮汐感应区,形成河曲发育的平原型河流。此外有京杭运河,起自杭州拱宸桥,经桐乡、湖州等县市进入江苏省,省境长 129 公里。浙江湖泊主要分布在浙北平原,但最大湖泊东钱湖却在浙东鄞县,面积 22 平方公里。

气侯与植被全省除山区外年均温在 15~ 18℃, 1 月均温 2.5~ 7.5℃, 7月 26.5~ 29.5℃。 10℃以上活动积温自北而南约 4800~ 5600℃,无霜期长243~ 276 天。海洋岛屿的气温与极值分别较大陆延迟 1 个月。全省年降水量1 100~1900 毫米。最高可达 2200 毫米,省境西南部和山区的降水量高于沿海平原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4~ 9 月的梅雨和台风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亚热带针叶林和亚热带竹林等为全省主要林型。且多银杏、白豆杉、百山祖冷杉、金钱松、香果树等第三纪的孑遗种。生物种类复杂:植物种类达 3000多种,乔木树种 1250 种;野生动物中有脊椎动物 630 多种,鸟类 400 多种,其中有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 25 种。

自然地理区 全省自然环境南北虽有差异,但无质变。由于地形复杂和距海远近的不同,自然环境呈明显的非地带性差异。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省境分属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区、中亚热带浙闽沿海山地常绿阔叶林区和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

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区省境钱搪江口杭州湾两侧,包括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两部分,属此区的长江三角洲亚区。有孤丘散布。本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植被荡然无存。农作物以稻、桑、棉、麻为主。沿杭州湾岸海涂广布,水域面积大,淡水渔业发达。因外侧滨海平原高于内侧水网平原,在雨期易形成内涝。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经过治理,洪涝灾害得到基本控制。

中亚热带浙闽沿海山地常绿阔叶林区 省境大部属此区。又可分为 3 个亚区:①仙霞岭—括苍山亚区。低山丘陵,间有构造盆地。森林覆盖率 40%,以马尾松林、竹林、杉木林为主。山地普遍植茶。是省内重要农业区之一。具有综合发展农林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②金衢盆地亚区。自东北—西南横贯省境中部。盆地东西长 220 公里,宽约 15~ 30 公里,面积 3700 平方公里,是省内最大的盆地。盆地底部的高程多在 40~ 100 米,相对高差一般在 30米以下。衢江和 金华江贯串盆地中部,在兰溪汇合后经梅城流出盆地入富春江。③沿海丘陵亚区。包括沿海海岸带和近海岛屿区。舟山群岛面积占全省岛屿之半。海岸地貌发育,很多岛屿和基岩海岸被海浪冲击成陡峭岩壁,仅风浪较小的屏蔽凹部堆积有小片平原。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较大的半岛有象山半岛、穿山半岛、楚门半岛。较大海湾有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和河口湾的杭州湾、温州湾、台州湾等。海岸带和沿海岛屿植被以人工森林植被为主。港湾和潮间带的海洋生物有鱼、虾、贝、藻类。亚区内 200 米以下的自然植被经樵采、垦种,已无残存,在高丘上生长有耐贫瘠的马尾松林。经济林有乌桕、梨、枣、柑橘、茶等;经济作物以棉花、甘蔗为主。河滩地栽桑养蚕发展较快。在低山丘陵区以次生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松、杉林为主。

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省境西北为该区的浙皖低山、丘陵亚区的一部分。区内林木茂密,植被覆盖率达 48%,是浙江省主要林区之一。林木总蓄积占全省 1/4,竹林占全省 1/3。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丘陵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分布较明显。如天目山在海拔 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红壤带。 800~ 1200 米为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壤带, 1200 米以上为针叶林或灌丛-黄棕壤带。有天目山、古田山等自然保护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