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川軍中有哪些“風雲人物”?

情戀中國紅


提問者用了雙引號,個人理解為挪喻。解放戰爭中四川軍閥唯一一個試圖“起義”而不被接受的,只有所謂“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楊森,二野司令員劉伯承憤怒的說:“有多少槍繳多少槍,就是繳械,別的不談!”




(蔣介石和楊森)


當時的川中軍閥劉文輝、鄧錫候、潘文華等紛紛起義,解放軍也一律表示歡迎,為什麼惟獨不接受川軍“風雲人物”楊森的所謂起義呢?此事不僅有多種原因,也是說來話長。

首先,楊森是四川軍閥中最早投靠蔣介石的一個,反*立場堅決,犯下的血債太多。1927年國民黨還在“寧漢對立”的分裂期,南京的蔣介石就以“佔領和管理漢陽兵工廠”為誘餌,電邀駐軍萬縣的楊森出兵,東西夾擊武漢國民政府,從此就上了蔣介石的賊船,他也是蔣介石瓦解四川本地勢力的重要內應。



(楊漢秀烈士)

甚至在重慶即將解放前夕,楊森還命令特務逮捕了自己的親侄女、共產黨員楊漢秀,在勸降不成後予以殺害,因此嚴格說來,他的起義動機根本不純。

楊森最大的一筆血債是“平江慘案”,1939年6月12日,時任第27集團軍總司令的楊森奉蔣介石密令,不顧國共聯合抗日的大局,出動部隊包圍了新四軍駐湖南平江的通訊處,悍然殺害了新四軍高級參謀、湘鄂贛特委書記塗正坤等十幾名幹部,同時對彭德懷“平江起義”的紅軍家屬進行血腥報復,殘殺1000餘人,其中有一家紅軍家屬兄弟八人被殺掉六個,罪惡滔天。楊森利用自己地方軍閥的身份,幫助蔣介石做出了國民黨中央軍不方便出手的血案。

(早年的楊森)

其次,楊森還是川中各武裝派系頭領中最反覆無常和借用外力之人,思想封建,立場反動,甚為川籍人士所不齒。楊森與劉湘、潘文華等人均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共同是川軍“速成系”的重要人物,而一旦羽翼豐滿,立馬與劉湘兵戎相見,結果被劉湘擊敗隻身逃亡武漢。隨即投靠北洋軍閥吳佩孚,在吳的支持下又反攻四川,這就好像兄弟之間打架勾結外人幫忙一般無恥,最令兄弟們反感,吳佩孚失敗下野後,楊森又如法炮製,轉而倒向了蔣介石。

另外,楊森私生活也是靡爛透頂,僅公開的妻妾就有12人、子女43人,還是四川袍哥會的一名舵主,幾乎就是個“混世魔王”的角色,臭名昭著。



(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

最後,是楊森為人的反覆無常,曾經導致劉帥差點被害,1926年底劉伯承與四川早期革命領導人楊誾公發動“瀘順起義”,與劉湘的反動軍隊大戰167天,期間允諾聯合對抗劉湘的楊森玩弄兩面三刀的手段,危急時刻拒不出兵,致起義軍兵敗楊誾公壯烈犧牲,劉伯承孤身脫險。

1949年底,劉伯承指揮的第二野戰軍橫掃大西南,楊森先是以明碼電報表示要舉行起義,劉司令員指示敵工部門:“千萬不要這種人,別理他!你們做起義工作的,不要找這些人!”楊森沒有收到答覆後仍不死心,又派“使者”前往二野駐地面談,提出的部隊起義條件居然是解放軍要放行他搜刮來的浮財,劉司令員非常生氣,堅決不接受楊森所謂的“起義”。

解放軍隨即消滅了第20軍殘部,碰個大釘子的楊森灰溜溜逃往臺灣。


(楊森)


度度狼gg


說到川軍,五行軍閥必須要提。五行,金木水火土,在民國曆史上,五位大名鼎鼎的川軍風雲人物,恰恰名字裡的偏旁部首能夠對上五行,因此被稱為川軍五行軍閥。

1.金:鄧錫侯,四川營山人。綽號“水晶猴子”,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在劉湘病逝後掌管四川軍政,對於穩定川軍、堅持抗戰有功。1949年與劉文輝等舉行川西起義。

2.木:楊森,四川廣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綽號“多妻市長”。因為他曾經擔任重慶市長、貴州省主席等職務。他的妻妾成群,到臺灣後還娶了十九歲的女高中生,而他早是一個老翁了。據說在四川的時候,蔣介石曾婉轉勸過楊森注意節慾養生,楊森一個立正,說:報告委員長,屬下身體很好。蔣介石哭笑不得。不過這點楊森沒吹牛,他活了96歲。

3.水:劉湘,四川大邑人。綽號“巴壁虎”。生前為陸軍二級上將,死後被國民政府追晉為陸軍一級上將。他在1932-1933年與劉文輝的叔侄大戰中獲勝,統一了四川。全面抗戰爆發後,他堅決支持抗戰,並不顧重病在身,親自帶兵出川,病逝於漢口。遺囑還激勵川軍官兵抗日,洗刷內戰之恥。

4.火:劉文輝,四川大邑人,綽號“多寶道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他是劉湘的族叔,其實比劉湘還小几歲。在叔侄大戰敗北後,任西康省主席,被稱為“西康王”。1949年與鄧錫侯、潘文華等在彭縣舉行川西起義。

5.土:王陵基,四川樂山人,綽號“王靈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他本是北洋軍閥的鐵桿支持者,北洋軍閥覆滅他的部隊也基本沒有了。後來依附其他川軍大佬重掌部分權力。解放戰爭期間曾是四川省主席,鎮壓川大學生運動。被我軍俘虜後關進戰犯管理所,後來被特赦,病逝於成都。

下圖劉湘



磨史作鏡


川軍是民國時期四川軍閥部隊的簡稱,其源頭主要是清末新軍,川軍中的風雲人物有尹昌衡、張培爵、夏之時、熊克武、劉植藩、劉存厚、周道剛、但懋辛、石青陽、楊庶堪、劉之戰、劉文輝、劉湘、劉成勳、楊森、王陵基、田頌堯、李家鈺、羅澤州、向楚、鄧錫侯、賴心輝、潘文華、範紹增、冷寅東、王纘緒、王銘章、孫震等等,小史在此簡單介紹一下“二劉”。

(鄧錫侯、劉湘、劉文輝)

劉文輝、劉湘被稱為”二劉”。二人都是四川成都大邑人,也是堂叔侄關係,劉文輝是劉湘的么爸,劉文輝還有一個哥哥劉文彩,是當時的大地主。劉湘的輩分雖然比劉文輝小,但是比劉文輝大六歲。劉文輝13歲便報考了成都陸軍小學,後被保送西安、北京就讀,最後畢業於保定軍校,劉湘則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

劉湘比劉文輝先投身戎武,劉文輝投身戎武之時,劉湘已經是旅長了,他對劉文輝還是比較關照,劉文輝也經常幫助這個比他大的侄兒,他們兩人在很長時間都相互幫助,最後二人在四川軍閥混戰中勝出,成為四川最大的兩支勢力,劉湘佔據川東,劉文輝佔據川西。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二劉都想一統四川,劉湘還曾公開聲稱自己要統一四川,劉文輝也針鋒相對,聲稱自己也要統一四川,而且畢業保定軍校的劉文輝還有稱霸西南、逐鹿中原的野心。

而其他四川軍閥則在二劉之間左右搖擺,至於劉文彩則是支持自己的弟弟,他派人去刺殺劉湘,劉湘非常生氣。

二劉矛盾最後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最終爆發了二劉之戰,最終劉湘勝出,稱霸四川,而劉文輝則退入西康。

全面抗戰爆發後,劉湘通電全國,呼籲一致抗日,並電呈蔣介石,表示川軍願意出川抗日。1937年10月15日劉湘率領川軍出川抗戰,在前線指揮抗日,曾率部阻擊從浙江進犯的日寇,11月23日劉湘在抗戰前線病倒,之後被送往蕪湖醫院醫治,28日又轉移到漢口萬國醫治,1938年1月20日在漢口去世,劉湘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中國鏡,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同年1月22日,國民政府追贈劉湘為陸軍一級上將,並舉行國葬,葬於武侯祠。

劉湘將劉文輝打敗後讓他保留部分軍隊,主政西康,1935年起劉文輝開始經營治安混亂、經濟落後、政治不穩定的西康地區。全面抗戰爆發後,劉文輝捐款五十萬元,以表抗日立場,劉湘死後,與眾多川內政要反對蔣介石親信主政四川,最初蔣介石讓步,但最後蔣介石自兼四川省主席,完全控制了四川。

(劉文輝一家)

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率部起義,之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國家林業部部長。1976年6月24日在北京病逝。

川軍還有很多風雲人物,再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司馬長史


說到川軍,劉伯承元帥是繞不開的一個人物。他是近現代史上,那個亂世之中的常勝將軍,有“小孫武”的美稱。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戰亂之中走過來的。打過的大小戰役,有幾百次之多。用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將軍來形容他,真的是一點都不為過。

他最早的時候參加過北伐戰爭,因為戰爭之中,表現勇猛,屢立奇功,所以晉升的很快,但是,同時受傷的次數也最多。最厲害的一次是,他被敵人的子彈打中了右眼。



因為傷勢嚴重,所以就必須要動手術。當時給他動手術的名醫,是個德國人。因為劉伯承傷在了眼睛上,這個位置比較特殊。若是用麻藥的話,有可能傷及到腦細胞。要知道對於一個軍人來說,腦子意味著什麼,戰場瞬息萬變,若是判斷稍微有點不對,有可能就會帶來全軍覆沒的後果。這種後果,劉伯承是承受不了的。所以他寧願不手術,也不要用麻藥。

德國醫生告訴他,不用麻藥也可以。但是,手術的那種疼痛是深入骨髓的,你能承受的了嗎。劉伯承是個軍人,對於他來說,只要不傷及腦子,多大的痛苦,他都能忍受。

結果整個手術,持續了幾個小時,直到手術結束之後。劉伯承都沒有吭一生。做完手術之後,德國醫生對劉伯承佩服的是五體投地。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呀,劉伯承當真是如同鐵人一般。從此之後劉伯承得了一個“軍神”的名號。

之後的戰爭,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反圍剿鬥爭之中,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都是選擇最艱難的任務去執行。他的驍勇善戰,他的用兵如神,為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然這期間,劉伯承領導的,最為可圈可點的戰役,就是率領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要知道當時,他們是孤軍直入,而且是直接深入到了敵人最為密集的腹地之中。可謂是險象環生,萬一有個不留神,就會全軍覆沒。

恰恰就是在這裡的狹小的路上,他們相逢了強大的敵軍。這時候對於劉伯承來說,只有前進才有可能勝利,所以就有了“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戰。才有了劉伯承得最終勝利。可以說這一戰打的就是軍人的勇氣,只有不怕死的一方,才有可能取得勝利,結果經過一番廝殺,劉伯承軍團勝利了。

劉伯承帶領劉鄧大軍一路凱歌,拿下了整個之前被敵軍佔領的中原腹地,為中國的解放戰爭拉開了序幕。而且劉伯承軍團的此次勝利,還被毛澤東評為是中國解放軍由被動防守的狀態變為了主動出擊的開始。為中國的解放戰爭打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關於川軍的風雲人物,您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史學達人


劉伯承 1892.12.4 1986.10.7 四川開縣

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軍銜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24年脫離川軍,加入共產黨,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後病逝於北京。

熊克武

1885.12.2

1970.9.2 四川井研縣

北洋政府陸軍中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策動川西起義,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病逝於北京。

劉存厚 1885.1.24 1960.6 四川簡陽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到臺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終於臺灣。

周道剛 1875 1953 四川雙流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病逝於成都。

彭光烈 1883 1956 四川雙流縣 北洋政府陸軍中將 1949年在雙流縣通電起義。

石青陽 1878 1935 四川巴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病逝於上海。

劉湘 1888.7.1 1938.1.20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率軍出川抗日,出師未捷身先死,病故於漢口。

楊森 1884.2.20 1977.5.15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到臺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病逝於臺灣。

劉文輝

1894.1.10

1976.6.24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在彭縣通電起義,林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病逝於北京。

李家鈺 1892.4.25 1944.5.21 四川浦江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在陝縣秦家坡高地遭到日軍的圍攻,壯烈殉國。

鄧錫侯

1889.6.22

1964.3.30

四川營山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在彭縣起義,四川省副省長、全國人大代表。病逝於成都。

孫震 1892.2.5 1985.9.9 四川綿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逝世於臺北市。

王陵基 1883.9

1967.3.17

四川樂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50年化裝成軍醫外逃被捕,1964年獲人民政府特赦。病逝於北京。

呂超

1890.3.9

1952.7.20

四川宜賓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留居大陸,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等職。病故於重慶。

潘文華

1886.10.1.

1950.11.16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彭縣通電起義,後任西南軍政委員。病逝於成都。

但懋辛

1886.1.25

1965.11.7

四川榮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策動川西起義,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病逝於成都。

王纘緒

1885.5.9

1960.11

四川西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成都起義,1957年潛赴深圳企圖越境,被逮捕。病死於獄中。

田頌堯

1888.6.19

1975.10.25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彭縣起義,四川省政協委員。病逝於成都。

王銘章 1893.7.4 1938.3.14 四川新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山東滕縣與日軍作戰時壯烈殉國。

饒國華 1894.12.7 1937.12.1 四川資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抗日戰爭期間在廣德、泗安戰役中,自殺殉國。

唐式遵 1883 1950.3.28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被解放軍擊斃于越雋縣。

賴心輝 1886 1942.4.18 四川三臺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病逝於成都。

楊幹才 1900

1949.4.24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安徽蕪湖兵敗自殺。

楊漢域 1905 1973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

範紹增 1894年

1978.3.5

四川大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大竹起義,河南省體委主任等職。病故於鄭州。

趙渭賓 1893 1938.3.17 四川新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38,徐州會戰,在滕縣殉國。

許國璋 1897 1943.11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常德會戰中自殺殉國。

羅澤洲

1891.5.15

1950.7.17

四川浦江縣

北洋政府陸軍少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在成都吞服煙膏身亡。

黃隱 1890.6.12

1968.4.2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通電起義,川西軍區副司令員,病逝於成都。

馬毓智 1894 1956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後任四川文史館館員。 病逝於成都。

喻孟群 不詳 不詳 四川營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廣漢率部起義。

劉邦俊 1891

1950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被俘獲後在簡陽被處決。

夏首勳 1890 1969 四川江津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全國政協委員。1969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予以平反。

陳離 1892 1977.5.3 四川安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國家林業部副部長。病逝於北京。

陳萬仞 1888 1961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參加成都起義,後任成都市政協委員。逝世於成都。

廖震 1881 1949.11.30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在成都服毒自殺。

許紹宗 1896 1967 河北青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廣漢起義。重慶市沙坪壩區政協委員。

董宋珩 1891 1955.1.8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什邡率第16兵團起義。解放軍第9兵團副司令員。

陳光藻 1890 1962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

劉元瑭 1903 1958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因抗拒政府,被判處死緩,在獄中病故。

唐英 不詳 不詳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參加康定起義,1950年率部叛變,後又率部回康定投誠。

向傳義 1886 1955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拒赴臺灣,在成都迎接解放。

鐘體乾 1879 1962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協助潘文華起義。後任四川省副省長等職。病逝於成都。

劉兆藜 1893 1962 四川南部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率部起義。任重慶北碚區政協委員。

韓全樸 1891 1971 四川南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萬縣參與策動國民黨軍起義。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

傅翼

1888.3.8

1952 四川酉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拒絕參加反共武裝,在重慶迎接解放。

張斯可 1882 1961 四川資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協常委,病逝於成都。

王澤浚 1903

1974.1.19

四川西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8年在浙江邳縣戰敗被俘。病逝於秦城監獄。

李宗昉 1891 1954 四川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川西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四川文史專員。

孟浩然 1897 1953 四川梁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渠縣參加起義。

胡臨聰 1902.1.10 1989.3.19 四川犍為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8年淮海戰役中於商丘被俘,1960年獲特赦。病故於成都。

廖澤 1890 1952 四川江津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1年在重慶被捕,次年被處決。

傅秉勳 1906 1952.9.2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2在黑水兵敗自殺。

楊曬軒

1892.11.21

1965 四川嶽池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任解放軍第8步兵學校副校長等職。

楊勤安 1890.9.7 1962 四川峨邊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起義。後任解放軍西南軍區高參。

陳蘭亭 1887.6.25 1961.5.23 四川石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重慶迎接解放,後病逝於重慶。

夏炯 1897 1950.11.10 四川溫江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0年在灌縣被俘,後被處決。

王翥 1894 1959 四川大足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溫江起義。四川民主聯軍新編第12軍副軍長。病逝於重慶。

王靖宇 不詳 不詳 四川犍為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在雅安參加起義。因起義部隊叛亂被捕,1964獲特赦。

陳鼎卿 不詳 不詳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率部起義。後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

牛錫光 1887 1960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參加彭縣起義。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病逝於成都。

楊漢烈 1917 1987.7.10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率20軍在金堂起義。解放軍第7軍19師師長。

彭斌 1900 1978 四川榮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灌縣起義,後作為戰犯被押,1961年被赦。

謝無圻 1897 1952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彭縣參加起義。後任解放軍第60軍第179師師長。

黃鰲 不詳 不詳 四川崇慶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崇慶起義。

呂康 1892 1969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什邡縣隨16兵團一起起義。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周從化 1895

1949.11.27

四川新繁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重慶被國民黨殺害,1950年追認為烈士。

伍培英 1908

1968.10.22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西昌起義。因文革中迫害,在成都自殺。

羅俊樹 不詳 不詳 四川巴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50年在犍為參加起義。

羅忠信 1896 1962 四川瀘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川為中共從事策反工作,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餘際唐 1888.12.6 1964.5.22 四川榮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春參與策動國民黨軍起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薛奉先 不詳 不詳 四川滎經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邛崍被俘。

彭煥章 1895

1971.12.3

四川永川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宜賓起義,四川政協委員。病逝於內江。

羅君彤 1892 1969 四川營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什邡起義。

範楠煊 不詳 不詳 四川大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渠縣參加起義。

楊學端 1888 1969 四川西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1969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嚴嘯虎 不詳 不詳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8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協常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

汪匣鋒 1899 1953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被俘。1953年病逝於鐵嶺獄中。

向廷瑞

1898 不詳 四川遂寧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廣漢起義。任解放軍第7軍17師參謀長,重慶市政協委員。

劉元琮 1909

1951.3.22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解放軍第62軍186師師長。1951年自殺。

劉元瑄 1911.8 1996.3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解放軍第62軍副軍長。

田鍾毅 1895 1972 雲南漾濞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府委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

李樹驊 1893 1966 四川遂寧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川北區剿匪副總指揮,川北區政協委員。

廖敬安 1899.5.1 1987.10.2 四川開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開縣起義。四川政協常委。病逝於萬縣。

柴意新 1898 1943 四川南部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3常德會戰中殉國。

注:1.石青陽、李家鈺、王銘章、饒國華、唐式遵、楊幹才生前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去世後追贈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2.許國璋、趙渭賓、傅秉勳生前軍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去世追贈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3.劉文輝、潘文華、王纘緒、唐式遵其軍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貧道青竹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今天給大家介紹兩位川軍的中的風雲人物。(本文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

川軍在抗戰中以敢拼的血性出名,那麼川軍中有哪些風雲人物呢?

一、範紹增

曾經看過一部抗日電視劇《哈兒司令》,電視劇的主人公哈兒司令肥頭大耳,看起來呆頭呆腦的。身邊的四川人告知,哈兒一詞在四川話裡就是傻子的意思。當然電視劇有杜撰的成分,不過這個傻兒司令倒是真有其人,他就是川軍名將範紹增。為什麼叫哈兒呢?原來小時候範紹增無比頑皮,經常調皮搗蛋,四川的朋友告訴我這種小孩會被人稱為“哈棒兒”,或者“哈兒”。

雖然被叫做哈兒,但範紹增可不是糊塗蛋,在四川軍閥混戰中,範紹增主要投靠對象是楊森。範紹增很得楊森賞識,一路平步青雲,做到了師長,甚至楊森戰敗後還讓範紹增暫時統領餘部。範紹增最有名的事蹟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範紹增支持蔣介石抗日,揭發了劉湘與韓復榘的賣國勾當,被蔣介石任命為第88軍軍長。範紹增軍長帶兵與日軍作戰於江西、浙江、湖北等地,其部下曾經炸死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中將,能在抗戰以來使日軍在職師團長陣亡,範紹增屬第一人。蔣介石一直不放心川軍高級將領,範紹增後來被任命為集團軍副司令,此乃明升暗降。解放戰爭時期,範紹增率部起義,投靠了人民的懷抱。

二、王銘章

王銘章,四川新都人。王銘章在四川軍閥混戰期間最高任職雖為師長,但就全國而言,算不上一個風雲人物,並沒有打出名堂。抗日戰爭期間,王銘章是眾多熱血川軍將領中的一員,出川抗日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1軍122師師長(軍長孫震)。122師開赴第二戰區前線,幾仗下來,便折損過半,四個團的師只剩下兩個團,隨後又奔赴徐州會戰前線。王銘章部駐守在滕縣,但大部分軍隊被派往了前線,留下守城的只有師部、旅部和城內的警察武裝等。日軍為了打破僵局,瘋狂進攻藤縣,王銘章急調援軍,但由於路程過長,加之部隊不能立即從前線抽身,最終王銘章只湊了三千多人,還包括了衛生隊等非戰鬥人員。在日軍的進攻下,王銘章決心死守,帶領著裝備遠落後於日軍的三千多人拼死抵抗,但最終不支,王銘章也壯烈犧牲。但滕縣保衛戰為徐州中國軍隊主力的重新集結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第五戰區指揮官李宗仁對此評價道“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

此戰打出了川軍和中國軍人的威風。王銘章的英勇殺敵可歌可泣,死後被追贈為陸軍上將。在當時,凡抗日者,皆為民族英雄。

速讀歷史類精彩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川軍是民國時期位於四川的軍閥部隊,因其核心區域就是在四川,故名川軍。民國時期,四川可以說是中國最為混亂的一塊地方,四川的大小軍閥長期陷於互相爭鬥當中,據統計自1912年到1932年這20年間,四川軍閥混戰共約470餘次,在這段時間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湘、劉文輝、劉成勳等軍閥相繼誕生,可以說四川就沒有一天安定的日子,而這個時期全國各地對於川軍的評價可謂是十分之差,被世人稱之為煙槍和步槍並有的“雙槍兵”。但是這一切都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時被徹底的改變,抗戰時期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川軍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包括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和武漢保衛戰等等,整個抗日戰爭川軍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可以說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自此川軍就被世人稱為鐵血之師,正所謂“無川不成軍”,更是到後世還流傳出“川人從未負國,國人決不負川”的豪言壯語來表達對川軍的尊崇,可以說川軍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的敬仰與銘記。

那麼在這段歷史當中,川軍有哪些風流人物值得我們瞭解呢?

熊克武

四川省井研縣鹽井灣人,1918至1924年成為四川省之實際統治者,可以說他是川軍的實際創始人,曾經周總理這樣評價過熊克武,說他識大體,顧大局。熊克武一生的經歷可以說是傳奇般的存在,早年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之後回國發展革命。先後組織瀘州、成都、江南、廣安、嘉定和廣州起義,但均告失敗,不過也正是因為熊克武的屢敗屢起,他的名聲和威望開始逐漸在四川散播開,變成了四川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1912年隨著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國民國的成立,熊克武被孫中山任命為左將軍蜀軍總司令,負責在四川組建蜀軍,而這也是川軍的“源頭”, 同時在熊克武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蜀軍的建設的時候,在南京的孫中山與袁世凱達成了最終的協議,有袁世凱逼迫滿清皇帝退位,然後由袁世凱繼任大總統,隨著孫中山的下臺,熊克武的四川也被袁世凱的北洋系所把控,熊克武的蜀軍被改編成川軍第5師,熊克武任師長兼重慶鎮守使。

1913年剛沒平靜的一年的中國又發生了動亂,由於袁世凱發動了對革命黨的打壓,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黨開始了反擊,史稱“二次革命”。此時的熊克武開始了瘋狂的擴張,他將第5師改編為4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1個炮兵團和1個工輜兵營,並在7月響應了孫中山的號召開始了討袁戰爭,但是由於北洋軍實力強大,討袁戰爭最終失敗,熊克武被迫解散了他的軍隊,同時逃亡日本東京,而熊克武這一躲就是躲了兩年。直到1915年,袁世凱因為稱帝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地步,蔡鍔等人發動了護國戰爭,於是熊克武並藉機從日本返回了昆明,並加入到了蔡鍔的護國軍當中,被蔡鍔任命為四川招討使,之後隨著護國戰爭的勝利,熊克武被重新任命為第5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當然此時的熊克武還不是四川真正的掌權人。

熊克武真正的巔峰時刻是在1917年。1917年護法戰爭爆發,滇軍唐繼堯率軍進入四川,同年打敗了四川當時的掌權人劉存厚,之後熊克武宣佈加入唐繼堯的靖國聯軍。在唐繼堯佔領成都之後,熊克武憑藉著在四川的聲望被唐任命為四川督軍兼省長,自此熊克武真正走向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可以說在熊克武1917年-1920年主政時期的四川,是自辛亥革命以來四川最為穩定的一段時期,熊克武為了讓四川能從戰亂中恢復過來,先後進行了多項改革,先是縮編部隊,減少軍費的支出,在當時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軍隊的擴編,熊克武能夠主動縮減部隊,以此減少百姓的負擔,實在是難能可貴;再是派出部隊清繳土匪,在熊克武的努力下,曾經到處都是土匪的四川,在半年的時間內即肅清;之後更是停止苛捐雜稅及振興實業和教育。總之四川在熊克武三年的努力下慢慢的恢復了原本的生機,但是無奈戰亂時期不是每一個人都向熊克武那樣為民著想,四川的大小軍閥們又再一起發生了混戰,四川又再一次亂了起來。再這之後倒熊之戰、靖川之戰、驅劉之戰、川鄂戰爭等混戰相繼在四川爆發,最終1924年4月熊克武被驅趕出四川,自此熊克武徹底失去了四川的掌控權。

楊森

四川廣安縣龍臺鎮寺人,他是川軍著名將領,也是四川軍閥集團中“速成系”的核心人物。楊森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不是他的戰績,有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婚姻,他公開的妻妾有12位之多,子女更是有43人,同時他包養而未公開的小妾數量更是不明,可以說他是民國軍閥中妻妾最多的一位,也正是因為這樣,人家一旦提起楊森,更多時候想起的就是他老婆很多。

楊森早年間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被分配新軍17鎮任排長(17鎮就是川軍的前身),後來因為楊森十分會帶兵,他的排在數次的比賽當中都奪得第一名,所以他就被升認為第33混成協一營右隊官。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他任川軍第1師的營長,之後投向熊克武的麾下參加了“二次革命”,革命失敗後被俘,不過不知道他是不是命不該絕,在俘虜營的時候他因為勇氣過人而被滇軍將領黃毓成看重,於是就搖身一變變成了黃毓成的副官,就從川軍變成了滇軍。自此之後他開始了飛黃騰達的一生,先是參加護國戰爭有功,被任命為滇軍第2軍參謀長兼獨立團團長,後在滇軍佔領四川之後,被先後任命為川軍第9混成旅旅長、瀘永鎮守使及第9師師長,直至做到了川軍第2軍軍長。

雖然楊森在1、2軍之戰中被劉湘打敗,但之後在北洋政府吳佩孚的支持下捲土重來,又將熊克武等人逐趕到了川南,他最終掌控了四川的核心區域,包括成都和重慶,之後並北洋政府在四川的代理人,自此楊森走向了人生最為輝煌的一刻,鼎峰時期的楊森擁有六十多個團,七萬多的部隊,控制了下川東各縣,成為四川一霸。

不過楊森雖然在主政四川的時候有著很多的劣跡,但是在大義上楊森卻稱的上是英雄,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戰爭爆發的時候,楊森是首批出川抗日的軍閥,楊森在此期間浴血抗日,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長衡會戰等多次戰役,可謂是戰功赫赫,例如在參加淞滬會戰的時候,他率領的軍隊在大場血戰5晝夜,自始至終都沒有離開陣地半步,日軍也都未能前進一步,直到國民政府派出部隊接手,楊森的部隊才撤出戰場,當清點傷亡人數的時候,楊森所部18000餘人,傷亡竟高達7000餘人,這不僅讓人為之動容,在當時楊森所部是淞滬會戰中除裝備德國武器的王牌師中央軍88師、稅警團直屬隊外最能打的部隊。再比如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時候,楊森在堵截日軍後撤途中,在珠影山全殲了企圖接應的日軍第9混成旅團的一個大隊500人,而這也是日本官方都承認明文記載的戰果。

可以說楊森雖然在當軍閥的時候劣跡斑斑,但是在抗日這件事上楊森從來都是英雄,他無愧於四川,更無愧於國家。

鄧錫侯

四川營山縣人,他是民國四川保定系的首領,1938年至1948年擔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統領四川省和西康省的軍權,也是公認的民國末期川軍的實際領導者。

鄧錫侯真正發跡的時候是在護國戰爭勝利之後,這個時候由於他在護國戰爭中表現突出而被任命為川軍第二師第三旅第五團團長。在這之後因川滇黔軍之戰中戰功不斷,而升任川軍第三師師長,在1922年四川軍閥混戰的時候,更是趁機入主了重慶,從此他正式成為可以影響四川走向的大軍閥。但是鄧錫侯真正成為川軍巨頭的時候是在1923年,這年楊森在當了四川督理之後妄圖控制整個四川,於是劉湘、鄧錫侯、袁祖銘、劉文輝、田頌堯組成倒楊聯軍,鄧錫侯被任命為聯軍副總司令,之後聯軍打敗了楊森。

隨後聯軍頭目在自貢召開分贓會議,由於鄧錫侯的實力僅次於劉湘,因而分得四川的鹽稅專收權,月徵三十萬元,同時他還佔據了華陽、簡陽、遂寧、合川、南充、彭縣、廣漢、金堂、新津、灌縣、新都、郫縣以及松茂等廣大地域,此時鄧錫侯已然成為四川軍閥“四巨頭”之一,獨霸一方。

不過同樣鄧錫侯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的表現也足以被稱之為英雄,他在率領所部出川抗日的時候曾經這樣說過“我們四川人是具有愛國傳統精神的。黃花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護國之役也有四川人。當前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我們身為軍人受四川人民二十餘年的供養,當然要拼命爭取歷史的光榮,籍以酬報四川人民,我們只有長期抗戰,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川軍出川以後,如戰而勝,當然很光榮地歸來,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鄧錫侯率領著自己的部隊四處征戰,曾幾次都差點丟掉性命,但是他卻始終都沒有後退一步,他的部隊每個士兵只有一支川造或漢陽造步槍和兩顆手榴彈,每師除數門迫擊炮外,山炮、野炮一門都沒有,就是這樣落後的裝備下,鄧錫侯和他的將士們就憑藉著滿腔的愛國熱忱,以血肉之軀與裝備精良的日軍拼死搏鬥,中國就是靠著這幫英勇無畏的戰士們才最終打敗了日軍,將他們趕出了中國。

劉存厚

四川簡州人,民國陸軍上將,川軍早期的領導者之一。劉存厚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高材生,1911年參加了蔡鍔發動的昆明重九起義,隨後被任命為援川滇軍的總參謀。1912年被任命為川軍第四師師長,二次革命的時候他投向了袁世凱陣營,袁世凱勝利後,被任命為重慶鎮守使,及川軍第二師師長。1912年8月被任命為川軍第一軍軍長,之後劉存厚就與滇系的四川督軍羅佩金和黔系的四川省長戴戡展開了長達數年的對四川統治權的爭奪,最終劉存厚在三方鬥爭中取勝並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督軍。

可惜好景不長,在護法戰爭中劉存厚被熊克武打敗,隨即退出四川,逃往了陝西省寧羌,並在那裡設立了臨時的四川督軍行署。1920年5月,劉存厚又和熊克武聯手驅趕了四川省內唐継堯手下的滇軍,隨即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為四川督軍,熊克武為四川省長。但是由於劉存厚對待士兵過於殘暴,慢慢的其手底下的人不再支持劉存厚,無奈劉存厚只能宣佈下野撤往寧羌,自此他徹底的失去了對四川的掌控權。

總的來說劉存厚也是亂世中的一代梟雄,但是過於的反覆無常,誰強就投靠誰,誰弱就拋棄誰,先歸附蔡鍔,後投降張勳、段祺瑞等人,最後又歸順蔣介石,最終也因為他的反覆徹底的失去了手中的權利,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劉文輝

四川大邑,民國陸軍上將,曾主政西康省十年之久,人稱“西康王”。劉文輝可以說是中期爭奪四川統治權的絕對主角之一,劉前期可謂是風光無限,鼎峰時期曾經貴為四川省主席,佔據了四川的半壁河山,據有下川南的眉山、青神、仁壽、宜賓、南溪、屏山、資陽、威遠、容縣、瀘州、合江、永川、納溪、古藺、資中、內江、隆昌、榮昌等人口稠密、物產豐饒的70餘縣防區,並擁軍7個師20多個旅140個團12萬多人馬,可以說此時的劉文輝就是四川的統治者,但是後期隨著劉湘的崛起,再加上當時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支持,劉文輝最終在與劉湘的爭奪中落敗,被迫讓出四川,退往雅安之後在劉湘的支持下坐上了西康省主席的位置。

劉文輝主政西康省數十年,在他推行“以教輔政,以政翼教”的政策下,原本治安混亂、經濟貧窮、文化落後的西康省慢慢的變的百姓生活安定,經濟也變得越來越好。同時劉文輝特別重視西康省的教育問題,在他主政期間,各地的學校紛紛拔地而起,他曾經在巡視國立康定師範專科學校的時候,對師生這麼說到“你們這些學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我們國家很需要你們,你們是我們國家的後起之秀。特別是我們這個康定、康巴地區文化素質比較差,希望你們,好好地學習,把你們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們的知識提高,將來為這個康巴做點貢獻。”

。可以說他對於當時的西康是作出巨大的貢獻的,但是我們又不可否認的是,在教育興旺的同時西康人民付出的代價是被預徵了未來幾十年的稅款,不過不管怎麼說相對於其他的軍閥,劉文輝還算是好的,好歹還能做到一點取自於民,而用之於民。

孫震

四川華陽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戰爭,被任命為29軍副軍長。抗日戰爭爆發後跟隨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出川抗戰,並就任二十二集團軍副司令,之後由於四川政局動盪,鄧錫侯返回四川穩定政局,而孫震則接替鄧錫侯為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主要負責山東一帶與日的作戰。

臺兒莊大捷之所以會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孫震和其第二十二集團在滕縣與敵血戰三天才換來的,而這場勝利對於孫震和第二十二集團來說就是一次悲壯的勝利,二十二集團軍的王銘章代軍長壯烈殉國,陳離師長負重傷,整個集團軍打的最後只剩下不足一萬人。但至始至終孫震和第二十二集團軍都沒有後退一步,正是因為他們的死守才最終讓中國贏得了自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臺兒莊大捷。

周道剛

四川成都雙流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他是近代四川歷史上的第一支軍閥派系—四川武備系後期的領導者。滿清時期他是33混成協協統,可謂是滿清政府的死忠者,滿清滅亡後,他被蔡鍔任命為川軍第1師師長,之後由於四川內亂,他被熊克武任命為四川督軍,但是由於他主政期間接連得罪了川軍和滇軍,最終被兩軍圍攻,周道剛棄城逃走,自此結束了其短暫的軍閥生涯。

劉湘

四川成都大邑人,畢業於四川陸軍講武堂,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四川后期的統治者,名副其實的“四川王”。1913年二次革命之時,劉湘因作戰有功,被提升為第一師第三團團長,1915年護國戰爭時期投靠袁世凱,因截斷了護國軍渡江的歸路,有功被袁世凱晉升為少將,之後被任命為陸軍第十五師步兵第二十九旅旅長,1917年被北京政府授予陸軍中將銜。

1921年劉湘因在川滇黔軍之戰中協助熊克武取得四川的控制權,隨被熊任命為川軍第二軍軍長。1921年聯省自治時期,劉湘被推舉為四川總司令,之後在熊克武等人的支持下被推選為四川省長,自此劉湘擁軍八萬多人,成為了四川軍閥速成系的領導者。1922年在劉成勳、鄧錫侯、田頌堯、賴心輝等人的逼迫下,劉湘被迫辭去四川省長之職。1923年劉湘在袁祖銘和楊森的推舉下再次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清鄉督辦,之後率軍與熊克武所部激戰,最終將熊克武等部驅趕至永川樂昌,隨即佔領成都,再之後熊克武雖多次反攻,但都被劉湘擊退,最終熊克武敗走廣東,從此不再入川,之後劉湘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川滇邊務督辦,授為陸軍上將兼籌川邊邊防事宜。

1925年,劉湘在劉成勳、劉文輝、賴心輝等四川軍閥的協助下打敗了四川另外一個大軍閥楊森,自此算是名義上掌控了四川。1926年劉湘加入國民革命軍,並參加北伐戰爭,隨後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川康綏撫委員。1933年劉湘打敗了主政四川的最後一個競爭者原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文輝,自此劉湘終於統一整個四川,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

劉湘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愛國之心,他是抗日戰爭中第一個呼籲各地軍閥拋棄成見,團結一致聯合抗日的大軍閥,劉湘在盧溝橋爆發的第二天就電呈蔣介石,說國民政府只要抗日,他及麾下的川軍願意無條件的聽從國民政府的指揮與日血戰,之後更是身體力行帶病率領川軍奔赴抗日前線,最終在抗戰前線吐血而亡,臨死前他留下的遺囑就是一句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可以說就憑藉著這一點,他過往的一切錯誤都可以煙消雲散,他的愛國之心和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就足以抹掉他之前所犯的任何錯,這才是軍人,才是國家最值得尊敬的軍人

李家鈺

四川省蒲江縣大興鄉人,他是四川軍閥中最小一個派系軍官系的首領。1915年李家鈺因在護國戰爭中表現突出而嶄露頭角,以戰功升為營長,之後成為川軍第三師某旅的旅長,直至升任川軍第一師師長兼四川邊防軍總司令。

1925年,在楊森欲統一四川之時,跟隨鄧錫侯參與倒楊之戰,隨即攻下榮昌、內江、仁壽等縣,之後四川軍閥混戰中李家鈺的勢力達到鼎盛,其擁有6個混成旅(18個步兵團),擁兵數萬,並佔有遂寧、安嶽、樂至、潼南等縣,稱“遂寧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李家鈺通電國民政府請求出川抗戰,隨即李家鈺率領麾下四十七軍出川抗日。抗日戰爭期間,李家鈺的部隊可謂是驍勇善戰,在長治保衛戰,四十七軍的104師312旅624團以十分落後的武器裝備硬是在日軍的飛機、大炮輪番攻擊下死守兩晝夜,之後在城牆被日軍攻破的情況下,與敵進行肉搏戰,最終斃傷敵寇一千餘人,但其身幾乎全軍覆沒,營長楊嶽岷、連長楊顯謨、夏撫濤、陳紹虞、黃高翼等壯烈殉國,在這之後李家鈺甚至親率四十七軍連續猛攻並收復了被日軍侵佔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1939年李家鈺積功升任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統轄陳鐵的十四軍、高桂滋的十七軍、四十七等三個軍七個師兵力。

1944年豫中會戰爆發,李家鈺的三十六集團軍奉命參戰,但最終由於湯恩伯和蔣鼎文的無能,四十多萬國民革命軍在十萬日軍面前一觸即潰,李家鈺只能被迫擔負起了掩護友軍撤退的任務,最終5月21日,李家鈺的部隊被包圍在秦家坡一帶,李家鈺至死不降,最後自李家鈺以下官兵200餘人全部壯烈殉國,無一人投降。

“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這就是李家鈺,雖然軍閥時期他罪行累累,但是到了民族滅亡的時刻,他毅然而然的率軍趕赴抗日的最前線,在裝備極其落後的情況下,他和他的軍隊憑藉著頑強的意志數次擊敗了日軍,但是最終因其軍隊缺槍少彈犧牲在了抗日的最前線,成為張自忠在第一線督戰,死戰不退後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

王纘緒

四川西充人,抗戰初期擔任四川省主席。初任滿清第十七鎮第三十三混成協隊官,辛亥革命後任川軍劉湘部團長,之後因權利慾望太大,被革去團長職務。之後他利用賄賂所得的10萬銀幣,自購漢陽步槍2400枝,重機槍6挺和一批子彈,在夔府招兵3000人,開始自立成軍建立了2個團1個營的兵力。

1922年王纘緒投奔楊森,因作戰有功被任命為川軍十六師三十二旅旅長。1925年,在楊森發動“統一之戰”之時,被任命為第一師師長兼第一路總指揮,之後由於楊森敗績已顯,並投向了劉湘所部,自立為國防軍第十六師師長,次年王纘緒被國民政府任命為二十一軍第五師師長。1937年抗戰爆發後,劉湘出川抗戰,王纘緒代理四川省主席,他主政四川期間,也算是為四川做了一些好事,他先將稅收從之前的一年四收改為二收,同時大力反腐敗,殺了一批貪汙官。

1939年王纘緒出川抗戰,其部歸第二十九集團軍統率,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王纘緒英勇禦敵,可以說一改往日軍閥生涯中的種種劣跡。棗宜會戰中,王纘緒身先士卒,率領著將士們衝鋒在第一線,在大洪山中與日軍激戰30餘日,並在此牢牢拖住了日寇西進的道路。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王纘緒的部隊初期擁有共6萬6千餘官兵,加上補充壯丁4萬5千餘,共計十一萬餘人,而到抗戰結束之後僅存不到2萬人,可以說王纘緒和其部隊真正做到了出川之前所說的

“民族獨立的金字塔,決心先拿我們的骨肉去砌成”這等壯語。

王銘章

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民族抗日英雄,以其稟性正直、驍勇善戰而享譽民國。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王銘章迅速請求出川抗日,9月12日正式跟隨孫震的四十一軍開赴抗日最前線。在出川的第一站,王銘章和其一二二師就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骨氣,25日王銘章的三六四旅就在東回村與日軍遭遇,隨即在日軍的飛機和大炮的轟炸下以簡陋裝備與日軍激戰一日,最終殺敵數百人,傷亡近二千人退出了戰鬥。

1938年徐州會戰爆發,王銘章率領一二二師和一二四師進駐滕縣,在滕縣之時他對自己的部隊這些說過“以川軍薄弱的兵力和破敗的武器,擔當了津浦線上保衛徐州的第一線的重大任務,力量已不夠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身為軍人。犧牲原為天職,現在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了”。是的王銘章和一二二師就憑藉著這種精神在滕縣足足硬抗了日軍飛機、大炮下三天的猛烈進攻,最終因傷亡殆盡,外無援軍的情況下,王銘章發出最後一份電報“決心死拼,以報國家”,之後親自率領著部隊與日軍進行巷戰,最終王銘章在親臨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揮作戰之時,不幸身中數彈,當場犧牲,壯烈殉國。王銘章將軍犧牲後,守城官兵仍繼續與日軍搏鬥,參謀長趙渭濱及一二四師參謀長鄒紹孟等全師數千人無一人撤退,幾乎全部壯烈殉國,全師除少數突圍外,其餘皆灑盡了最後一滴血。也正是因為這些將士們的死守,最終中國贏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臺兒莊大捷。

正如李宗仁所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是的,正是因為王銘章和將士們英勇無畏的與日軍進行血戰,並自死不退,才有了這場大勝,中國也正是因為有這些烈士們的存在,中國才不會亡。

饒國華

四川省資陽縣東鄉人,是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1937年出川抗日,第一戰並是親自指揮第四三三旅佟毅部在廣德前方約六十里的泗安佔領陣地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雖饒國華英勇善戰,但無奈隊友無能,最終只能遺憾的退出戰場。1937年11月饒國華奉命加入到了南京保衛戰的部隊當中,親自鎮守廣德這一關乎南京存亡的要地,但最終在武器不如人,又沒有援兵可用的地步,再加上團長劉汝齋違背軍令擅自後撤,以至全線潰敗,在抵擋日軍8天之後,饒國華所部全軍覆沒,廣德失陷,饒國華拒絕投降,在撤退無望的情況下他面對廣德方向大呼

“威廉第二如此強盛都要滅亡,何況你小小日本,將來亦必滅亡!”,隨後舉槍自盡,以死殉國。

在饒國華臨死前,他寫下遺書道“劉汝齋不聽指揮以致兵敗,職唯有不惜一死,以報甫公知遇及川中父老之情。本部扼守廣德,掩護友軍後撤集中,已達成任務。我官兵均不惜犧牲為國效力,忠勇可嘉深以為慰。廣德地處要衝,餘不忍視陷於敵手。故決與城共存亡,上報國家培養之恩,與各級長官愛護之意。今後深望我部官兵奮勇殺敵,驅寇出境,還我國魂,完成我未竟之志,餘死無恨矣。”。饒國華死的壯烈,他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為之銘記。

其實川軍中還有著很多的抗日英雄,他們雖然早期作為軍閥都是劣跡斑斑,但是在國家滅亡的最危險時刻,是他們第一個毅然決然的站出來為國效命,他們真正的做到了“為國而死,死又何妨”的豪言壯語,當然由於本人知識淺薄,很多的川軍英雄們的信息收集都不全,這個請見諒,再加上篇幅有限,很多的川軍英雄都沒有寫出,如楊幹才將軍、範紹增將軍、黃隱將軍、陳書農將軍和馬毓智將軍等等。當然川軍中不只只有這些將軍們才是英雄,那些為之犧牲的20幾萬無名將士們更是英雄,總之這些人都值得我們去銘記,因為他們都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英雄,更是我們中國人的英雄。


澳古說歷史


近代歷史上,川軍是很重要也很混亂的一個軍閥體系,其中實力最大的當屬川軍五行。

川軍五行分別是鄧錫侯(金)、楊森(木)、劉湘(水)、劉文輝(火)、王陵基(土)。這五個人的名字中正好包含這金木水火土五個部首,是很有趣的巧合。

1,鄧錫侯。

護國運動時擔任營長,後來一路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稱為川軍領袖,1938年至1948年擔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統領四川省和西康省的軍權,可謂是位高權重。

鄧錫侯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一期,從軍校上來看的老資格了,也正因如此,川軍中保定軍校畢業的人,大都尊鄧錫侯為首領。紅軍長征期間,鄧錫侯屢次被紅軍打敗,後來乾脆朝天開炮禮送紅軍離開。

抗日戰爭中,鄧錫侯帶領川軍出川抗戰,他說

"我們四川人是具有愛國傳統精神的。黃花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護國之役也有四川人。當前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我們身為軍人受四川人民二十餘年的供養,當然要拼命爭取歷史的光榮,籍以酬報四川人民......""我們只有長期抗戰,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川軍出川以後,如戰而勝,當然很光榮地歸來,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這些言論彰顯了一個愛國將領的良心。

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進軍大西南,鄧錫侯、劉文輝、潘文華、陳蘭亭率部起義,讓成都實現和平解放。1964年3月30日,鄧錫侯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2,楊森

楊森,四川廣安縣龍臺鎮寺人,他是川軍中最為身名昭著的軍閥惡霸。私人生活上,他公開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荒唐畸形的婚姻分外引人注目。在人品上,也是飽受質疑,一生中有炮擊英艦、保護朱德、陳毅、胡志明的正義之舉,又有勾結吳佩孚破壞革命、製造“平江慘案”和積極追隨蔣介石打內戰。

解放戰爭後期,楊森與劉伯承元帥聯繫,要求起義,被劉伯承嚴詞拒絕!原因在於,平江慘案中,當年劉伯承和楊闇公領導順(慶)瀘(州)起義時,一開始楊森答應給與支持,結果起義發動,楊森背信棄義,導致楊闇公被殺,劉伯承隻身逃走。這種兩面三刀言而無信的小人,最後想通過交出即將被圍殲的隊伍換到自己在四川搜刮到的民脂民膏,自然遭到拒絕。

3,劉湘。

劉湘是四川各大軍頭最服氣的首領,1921年7月,被推為四川各軍總司令兼省長。劉湘曾任重慶大學第一任校長,對重慶大學的創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七七事變第二天,劉湘主動請戰,要求四川人出兵到前線去,1938年,劉湘在漢口病死,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大才子郭沫若給劉湘的輓聯最能評價他的一生。

治蜀是韋皋以後一人,功高德懋,細謹不蠲,更覺良工心獨苦;徵倭出夔門而東千里,志決身殲,大星忽墜,長使英雄淚滿襟。

郭沫若把劉湘比作了唐朝的韋皋和蜀漢的諸葛亮,這評價雖然很高,卻也很貼切。劉湘放棄割據四川建設了穩固的大後方,有派出川軍抗戰,實在是深明大義的愛國將領。

4,劉文輝。

劉文輝是劉湘的叔叔,著名地主劉文彩也是他的哥哥。劉文輝曾主政西康省十年之久,人稱“西康王”。劉文輝雖然是劉湘的叔叔,卻參加川軍比劉湘晚,在劉湘的提攜下,再加上哥哥劉文彩的斂財手段,劉文輝逐漸成為川軍重要領袖。當然劉湘和劉文輝也發生了二劉爭川的鬧劇,這些人在軍閥混戰中打破了狗腦子,但在抗日戰爭到來之時,都好含糊成為鐵桿抗戰的愛國英雄。

抗日戰爭初期,隨著劉湘的去世張群擔任四川省主席,劉文輝為了自己的前途,主動與我黨和民盟聯繫,抵制蔣介石的分化瓦解,對西康保持了長期控制。1949年12月,劉文輝策劃西康起義,我軍兵不血刃戰略西康省。

5,王陵基。

前面的四個人,楊森曾是四川省主席,另外三個劉湘、劉文輝、鄧錫侯再加上田頌堯是四川四巨頭。王陵基其實比他們資格都要老,是他們所有人的老師。

1908年王陵基任四川陸軍軍官學速成學堂副官,是劉湘、楊森的老師。在民國初年,王陵基先後歷任川軍第1師2旅4團團長,第1師5旅旅長,第15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是最早的川軍領袖,可惜他死保袁世凱,被打成了光桿司令。先後投靠楊森和劉湘,後來成了劉湘的主要助手。1938年4月任國民革命軍第30集團軍總司令兼第72軍軍長,出川參加抗戰。


歷史知事


川軍是指民國時期在四川形成的地方軍閥,在四川長時期的軍閥混戰中,由於時間短,出名的人物並不多,基本上都以劉湘和劉文輝為代表,實際上這遠遠不能展示整體川軍中的風雲人物,本篇問答來一把高能的,以時間軸為線,稍微詳細點介紹介紹川軍中的“風雲人物”。

川軍最早的來源成本比較複雜,其中有清陸軍第十七鎮改編而來的川軍第一、四師,保路同志軍改編的川軍第二、三師,蜀軍改編為川軍第五師。

在川軍軍閥混戰局面形成之前,川軍的風雲人物應該蜀軍改編而成第五師熊克武,當時熊克武擁護孫中山的革命運動,後來發起討袁,雖然失敗實力遭遇重挫,但始終在四川一帶堅持反袁,後來袁世凱稱帝,蔡鍔發起護國戰爭,熊克武協同滇軍繼續參加反袁鬥爭,最終獲得勝利。

再趕走了北洋勢力後,由周道剛、劉存厚、鐘體道、陳澤霖、熊克武分別佔據一至五師師長的職位。”

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擔任總統,任滇軍的羅佩金擔任四川督軍,黔軍總司令為戴堪為省長,四川軍閥當然不願意,劉存厚先後趕跑羅佩金和戴堪,北洋政府任命周道剛為督軍,段祺瑞隨後想要重新奪回四川,因此派吳新光入川,遭到西南軍閥的聯合打擊,隨後劉存厚又被任命為四川督軍。

1918年熊克武響應南方護法軍政府號召,聯合西南軍閥討伐劉存厚,劉存厚敗退到陝西,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為四川督軍。

到1919年唐繼堯聯合貴系軍閥,開始“倒熊運動”,被熊克武聯合劉存厚打敗,從此之後四川再無客軍。

在這個過程中,劉湘、劉存勳、楊森等人相繼崛起,劉存厚再次被驅逐。

1922年劉湘、楊森企圖趕走熊克武,稱霸四川,結果被打敗,熊克武推選劉存勳為川軍總司令,隨後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支持下,楊森和劉湘捲土重來,打敗熊克武,形成楊森為四川督理,田頌堯會辦四川軍務,鄧錫侯為省長,劉湘、劉存厚為邊防督辦。熊克武則被驅逐出川,被蔣介石、汪精衛消滅。

這期間,楊森與劉湘等大戰,劉文輝也開始崛起。

在北伐軍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川軍接受國民革命軍改編,形成楊森二十軍軍長,劉湘二十一軍軍長、賴心輝二十二軍軍長,劉存勳二十三軍軍長,劉文輝二十四軍軍長,鄧錫侯二十八軍軍長,田頌堯為二十九軍軍長。

可以說,軍閥混戰到這時形成規模最大,勢力最多的階段,隨後劉湘和劉文輝在上下東之戰中實力快速膨脹,四川形成二劉對峙的局面,隨後二劉大戰中,劉湘打敗劉文輝,樹立了四川的霸權,到1933年軍閥雖然割據,但是混戰結束。

以上文章中,出現的人命,基本都在四川軍閥混戰的某一時期成為“風雲人物”。

當然,這也併為能將所有風雲人物全部加進來,有遺漏的煩請大家在評論區指出。


史論縱橫


川軍瞭解的不多,在抗戰時期共有大約350萬英勇的川軍抗戰,這是除了國民黨中央軍外的第一地方武裝部隊,幾乎參加了所有的抗日大戰。川軍的高級將領有熊克武,彭光烈,楊森,鄧錫侯,劉湘,劉文輝等等,都是高級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