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姬昌的大兒子叫伯邑考,二兒子卻叫姬發?

聽雨軒晴曦


至今記得《禮記 檀弓》第一段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武王。

伯邑考註定是個悲劇人物,無論是被文王主動放棄的,還是被紂王烹殺。他就和扶蘇一樣,留給後人的只有無盡的謎團。

但是也是有參考的,他的姓氏一定是姬,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古代人講姓氏,像秦國就是贏姓趙氏,古代的氏等於今天的姓。所以,伯邑考肯定是姬姓(這個姓和今天的姓不一樣,要更上去一層)。

伯邑考,說實話,這個名字我聽到的時候我就想到一個類似的——柳下惠。

柳下是封地,諡號是惠。那伯邑考會不會封地在伯邑呢?畢竟帶了個邑字,還是引人遐想的。考本身也是個諡號。比如說週考王。

然後我就去百科了一下,發現比我猜想的還不靠譜,完全就是猜測了,連個對比都沒有。

伯邑考,姬姓,名考,"伯"是其排行,"邑"一說是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說是擔任"邑"這個官職,因此,故稱伯邑考。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同的故事。


砍歷史


伯邑考:姬姓,名考。“伯”為其排行,“邑”一說是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說是被封為“邑”這個官職,故稱“伯邑考”。 按現在的叫法,應該是大世子考兒;而姬發則是姓姬名發。


瀏陽河趣史


他也姓姬,準確地說他姓姬,名考,字伯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