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一個詩人振臂一呼,劍指帝王,看似不自量力。但一個敢於正視,並揭露黑暗的人,一定能用英勇無畏的壯舉,把自己活成黑暗時代的亮點。

(一)一場事先張揚的政治秀

一千三百多年前,公元684年九月的一個深秋的清晨,還在睡夢中的武則天被寢宮外一陣急促的求見聲驚醒。她匆忙更衣洗漱後打開宮門,眼前的文武大臣已在蕭瑟的秋風中跪倒一片。

宰相李昭德驚慌失措地稟報:柳州司馬李敬業自稱為匡復府大將軍,聚眾揚州起兵反叛。

此時離她廢中宗自立為皇才幾個月時間。武則天眩暈了一下,但很快鎮定下來,命宰相稟報詳情。經允許,李昭德將一篇討伐檄文呈送給了她。

武則天看了一眼檄文的標題《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略一沉思後,自言自語似地念到:“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武則天)

念著念著女皇的神情放鬆了,甚至情不自禁地連連叫絕。當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忽然若有所思地停了下來,問道:“這篇討伐書是誰寫的?”

宰相忙回:“是叛賊徐敬業的大秘駱賓王寫的。”

“是那個大詩人駱賓王嗎?”

“正是。”

武則天感嘆道:“哎呀,你這個宰相是怎麼當的?怎能讓這麼牛叉的人才跑到叛賊哪裡去了呢?”

問完,武則天不屑一顧地白了一眼羞愧難當的李昭德,將目光飄忽向遠方,好像要隔空追尋那個用一篇雄文討伐他的詩人似的。

這篇氣吞山河、慷慨激昂的檄文,確非駱賓王這樣的大手筆所不能為。讀這篇檄文,會身不由己地被一種詩意的力量所打動。這篇檄文歷數武則天罪狀,言之鑿鑿;闡發討武義舉,風骨錚錚,情感和思想的力量均勢不可擋。作者一方面聯繫時代的風雲變幻、世事變遷,一方面呈現對正義和道統的思考判斷,其鋪陳排比的聲勢和壯懷激烈的鼓呼充分展示了“戰書體”的美感。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說他這次討伐武則天是一場事先張揚的政治秀,是因為,駱賓王忍武則天已經很久了,早就看她不爽了。

因為中國的知識分子,大多尊崇孔子“君子不器”的人格理想。就是說,一個君子,應該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堅守獨立自主的思考和自由批判的精神,而不成為暴政的工具。

所以,早在擔任紀檢監察官員侍御史,負責向朝廷報告高級官員違法亂紀時,駱賓王就多次上書諷刺武則天當政,被捕入獄後,就寫過《在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這樣的抒發悲憤和不滿之情的詩作。在赦免釋放出任臨海縣丞後,竟棄官遊廣陵,並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再次表達不與武則天朝廷為伍的鮮明立場。

因此,早就覺得寫詩太沒勁的駱賓王聽說主人李敬業起兵造反時,便虎軀一震,像打了雞血般的興奮起來,主動和主人一起搞事,當仁不讓地申請了撰寫討伐檄文的重任,並調動全身文才,火力全開,把積蓄了多年的滿腔憤懣噴薄一空。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二)他的“鵝鵝鵝”才是被吟誦最多的唐詩

就像會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樣,中國的一代代兒童大約也都會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關於“床前”與“鵝鵝鵝”誰是唐詩第一,爭論已久,但至今仍無定論。因為爭論文中第一,註定就不會有什麼結果。

不過,我們可以從邏輯的角度推斷,“鵝鵝鵝”肯定是被吟誦最多的唐詩。因為,“鵝鵝鵝”比“床前”好懂。“床前”需要由“月光”聯想到“霜”,還要理解“明月”與“故鄉”的抽象關係。而“鵝鵝鵝”不需要轉彎抹角、想三想四,僅憑十八個字,就將一隻大白鵝在水中游動的全部聲色和情態生動呈現在兒童的眼前。所以“鵝鵝鵝”應該更對嗷嗷待哺的兒童胃口。

這首詩又牽出了一個神童的故事:

《唐才子傳》記載,出生於浙江義烏的駱賓王,是一個窮苦的農家孩子。但他從小聰慧過人,被當地人傳為神童。據說,在他七歲的時候,家裡來了一位客人,想當面檢驗一下他的才華,就讓他根據眼前的場景,即興吟詩一首。

駱賓王丟下手中把玩的泥蛋,開始放眼周邊的事物。當他掃過門前池塘裡幾隻遊弋嬉戲的大白鵝時,兩眼一亮,“鵝鵝鵝”等十八個舞蹈般的漢字便如歌如畫地脫口而出。

後來,這首被標題為《詠鵝》的神作,就成了數以億計的中國黃口小兒反覆吟誦的啟蒙詩歌。

但是,如果駱賓王只是這麼個吟誦著“鵝鵝鵝”的兒童詩人,那就太泛善可陳了,那我今天也不會寫他了。

其實,他的詩文在“初唐四傑”(其他三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中是最多的。並以《帝京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在獄詠蟬》等矗立在文學史上的傑作營建了自己的詩與遠方。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三)駱賓王的詩與遠方

每一個大詩人都會有區別於他人的“詩與遠方”的標識。我以為駱賓王的標識就是“叛逆”。無論是為人,還是作品。

由於做縣官的父親過早去世,駱賓王的家境迅速從小康墮入貧困。後來,恃才傲物的他在參加科考時,又因不屑“潛規則”,拒絕託關係、找門路,終至榜上無名。從此他便憤然跳下時代的列車,與主流知識分子逆向而行,成了一個精神的出軌者。

《唐詩三百首新注》記載,在貧困落拓中度過青少年時期的他,落魄無行,喜歡和賭徒與遊手好閒的人混在一起。年長後,為了生計,他才不得不投靠過很多人,做過許多種工作,但大多和領導同事一言不合就辭職,在單位一覺不爽就跑路,毫不收斂自己羈傲不馴的叛逆個性。比如道王李元慶看中他的才華,想收他做門客,要叫他陳述一下自己的才能。他則恥於自我炫耀,堅辭不受;比如從軍西域,戍守邊疆,他又因不能沙場建功,只能寫寫“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之類的詩歌空抒豪情壯志而不辭而別;比如進川入蜀,做姚州道大總管李義機要秘書,為他平定蠻族叛亂書寫文檄,他又因看不慣同事的做派而擅自離職;比如終於入朝為侍御史,做朝廷的檢察官,他卻又多次上書直接舉報皇上武則天,獲罪入獄;比如出獄後出獲任臨海縣長,他又任性地棄官漫遊揚州……直至參加徐敬業的叛軍,寫下討伐武則天的檄文,駱賓王真可謂是將叛逆進行到底。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

汲黯薪逾積,孫弘閣未開。

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這是駱賓王最著名的詩作《帝京篇》的開頭和結尾四句(全詩太長,略)。這開門見山,總括長安城的氣勢,和結尾借汲黯因直諫而遭忌恨,賈誼因才高而被讒言來婉轉表達忠直之士難以被容納的憾意,絲毫不讓另一“初唐四傑”盧照鄰的名作《長安古意》。

所以這首歌行體長詩一經問世,就以辭采華膽,格律謹嚴,諷時與自傷兼有的磅礴力量叫響詩壇,成為口口相傳的絕唱。

聞一多先生曾高度評價《帝京篇》是“洋洋灑灑的宏篇鉅作,為宮體詩的一個鉅變。僅僅篇幅大沒有什麼,要緊的是背面有厚積的力量撐持著。這力量是前人謂之‘氣勢’,其實就是感情。所以盧(照鄰)、駱(賓王)的來到,能使人麻痺了百餘年的心靈復活。有感情,所以盧、駱的作品,正如杜甫所預言的,‘不廢江河萬古流’。”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四)動亂時代的啟蒙者

徐敬業的叛亂兩個多月後即被平定。作為討武檄文的作者和叛軍的吹鼓手,駱賓王的命運我們先按下不表,先來說說他作為一個動亂時代啟蒙者的價值。

如果說駱賓王憑藉自己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氣質和儒家知識分子傳統之中的作品,贏得了文學史上的不朽聲名,那麼關於他參與討伐武則天的那場政治秀則是一個詩人短暫的春秋大夢。

但是,千萬別忽略了夢想的價值。一個文化精英,一個自覺擔當時代使命的詩人,身處一個缺少正義的社會,看到美好價值的失落,而敢於挺身而出,振臂一呼,並試圖去給鐵屋子搗出一個窟窿,去呼籲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縱然只是一個夢,那也是可歌可泣的。

難怪當初,那麼多人在欣賞他的戰鬥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時,都忍不住要顫抖著手點贊。因為駱賓王這種一人挑戰強權,獨自劍指帝王的勇氣,即便在崇尚個性自由的唐朝也是難能可貴的。

但駱賓王做到了。因為他與那些身處廟堂、心驚膽戰的官宦不一樣,他終其一生都只是一個處江湖之遠的落魄詩人。一無所有的他,反可以葆有生命本該有的真實,和本該有的力量,憑藉這種真實和力量解除心靈的束縛,讓精神飛翔起來。而解放的心靈和飛翔的精神把他塑造成一個極端的個人主義者,並以極端的方式和強權與獨裁進行較量,為大唐詩人的版圖增添了一抹異樣的、別具價值的光彩。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至於他的結局,有被殺,失蹤好幾個版本。

《資治通鑑》說,叛亂失敗後,駱賓王與李敬業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他江而死;孟棨《本事詩》說,平叛大軍到來時,徐敬業和駱賓王已聞風而逃了。

但中國人的習慣,總是不願意一個傳奇人物毫不傳奇地死去。於是,關於駱賓王,便有了流傳最廣的、一個足夠吸引眼球的傳奇結局。

說是初唐另一個大詩人,人事部考試司司長考工員外郎宋之問在被貶流放江南路過杭州時,曾慕名遊覽西郊外的靈隱寺。

是晚,飛來峰上明月高懸,靈隱山谷禪意盎然。漫步山寺悠長的迴廊,詩人詩興大發,脫口而出兩句詩:“鷲嶺鬱苕嶢,龍宮鎖寂寥。”旋即又覺不盡人意,就來回踱步,苦苦推敲。

這時,一個正盤坐在禪床上的老僧被他驚動到了,伸手拔了一下長明燈的燈芯,輕聲問道:“你這個年輕人,大半夜的不睡覺,在這裡碎碎念地苦吟什麼啊?”

宋之問回道:“晚輩喜歡寫詩,剛才我被靈隱寺的禪意陶醉了,就想賦詩以題尊寺。無奈才思不逮,一直吟不出下句。”

老僧道:“哦,這樣啊。那你將上聯吟出來讓老衲聽聽。”

宋之問即把剛得的兩句吟給他聽。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老僧聽了後,也碎碎念地吟了幾遍,然後問道:“你看用‘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如何?”

宋之問醍醐灌頂般地驚呆了。這兩句詩遒勁壯麗,一下子把他前面黯淡的詩句照亮了。

他乘著這兩句光芒四射詩句煥發出來的靈感,一口氣把整首詩吟到終篇:“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後來,老僧所贈的詩句,成了宋之問這首著名的《靈隱寺》中最精彩的詩眼。

激動得徹夜難眠的宋之問,第二天一早又去拜訪老僧,但遍尋禪寺也難免他的身影。

寺中另外一個老僧悄悄告訴他:“你昨夜遇見的老僧是駱賓王啊。”

宋之問驚訝得說不出話,愣了半天才回過神來追問:“就是‘初唐四傑’駱賓王?那個和徐敬業一同失蹤的大詩人?”

老僧點點頭:“正是。當年徐敬業兵敗後,與駱賓王一起潛逃了,官兵並沒有抓到他們。平叛的將帥們害怕漏掉了要犯會被朝廷治罪,就從成千上萬的戰死者中找出與他倆相貌相似的人,砍下首級,送回朝廷交差。駱賓王則落髮為僧,喬裝打扮遍遊名川大山。後來到了靈隱寺,一見寺名,佛心一動,就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肉體與靈魂都大隱在這座彷彿專門為他預備的寺院裡了。”

其實,被殺也好,皈佛也罷,對於後半生的駱賓王已經沒有那麼要緊了。因為,敢於正視,並揭露黑暗的駱賓王,早已用英勇無畏的壯舉,把自己活成了黑暗時代的亮點。

駱賓王的“鵝鵝鵝”是被歷代黃口小兒吟誦的唐詩,他為何失蹤了?


【作者簡介】宋執群,生於一九六零年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推薦: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