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西方画家的区别是什么?

刘工论坛


既然谈区别,就要先说说什么是中国画和西方画。

中国画一般指国画,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人们又叫它丹青,国画在艺术领域自成体系,是用毛笔、软笔、手指等,用国画颜料或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

西方画一般指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素描、版画。它有古典主义,学院派艺术、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达达主义、浪漫主义、立体主义等很多流派,包括风景画、人物画、宗教题材绘画等等。

虽然这两种绘画形式都是运用有形有色的具体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画家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但它们的区别却很大。

中国画强调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创造意境,融化物我。强调体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它运用散点透视法,以形写神,气韵非常生动。它强调运用线条,山水中的“皴法”。人物画中的“衣褶”,都是最艰深的工夫。它强调色彩,但这种色彩是画家从情感中酝酿出来的色彩,不一定写实,但一定是写心。它不注重背景,删除琐碎而特写主题,所以常用留白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

西方画强调写实,注重描绘,以求达到同真的人体风景一样。 它强调明暗光影的配置,人体解剖的准确。强调色彩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色彩的运用非常的系统化、科学化。西方画极其注重透视法,画家画出的人物、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准确,是艰苦笔触才能达到的效果。它强调画面的背景,不留空白。

总之,西方画的写实效果存在于西方画家的笔下,这在国画中是不太能看到的,而中国画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画家的笔下,这更是无法在西方绘画中体会到的。





静品诗情


中西方艺术家们有着对艺术不同的诠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国的艺术,西方文化孕育出西方艺术。

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不断的交融,出现了融合现象,很多外国艺术家也在用油画画水墨效果,也有国画家在追求西方色彩立体效果,现在是在艺术不断的融合中。


许先文化艺术教育


中国画家是以传统的“中国画”为主,不管,人物,山水,动物,花鸟,鱼虫,都是以独特的绘画工具和颜料:如毛笔,宣纸,砚台,国画色,墨汁等。

用泼墨,渲染,写意,线条,工笔画等手法,来完成创作的。


能写能画,书画形成一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形成了中国画独具一格的画风。

如古代,鼻祖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八大山人等。还有惊世之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近代郑板桥的竹子,张大千的山水,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

而西方画家,是以写实,抽象,超现实主义的各种画派为主体。

无论人物,动物,风景,花卉,都是以点,块,面,运用写实,抽象派等的表现手法,来刻画和塑造艺术作品。

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梵高的“向日葵”,米勒的“拾穗者”。

和立体主义的毕加索,野兽派的马蒂斯等等,好多著名的画家,都留下了惊艳之作。

先从石膏,静物写生,人物素描,人体素描,线条速写,打基础,在用油画颜料,水粉,水彩,丙烯颜料等进行创作。
现在是中西结合了,中国画家画油画,西方画家画国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了,毕竟时代在进步,艺术也在进步。


闻红阳


要说中国和西方艺术区别,还是要从各自文化的根源来看。中国艺术重气韵和写意,西方特别是西方源头的古希腊美学重再现和模仿。

首先来说一说中国的画作。中国艺术画作文化深受老子、易经和儒学影响。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即写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其中的“道”,他将道与“无名”,天地有限与无限联系在一起,指的是天地万物开始是无一物,空和无限是天地的始源。老子在著作里讨论了“道”“气”“象”,他讨论了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虽是哲学层面上的,但却对后人在个人与宇宙关系的提供了思考。

《易经》里“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将美学内容与形式联系在了一起。第一次将老子的象上升到美学层面,从物体这个形式来看万物无限的规律和宇宙的浩渺。所以东方美学不仅关注个人,更讲求气和道,从个人命运与无限宇宙相连接,在技法上重视留白和气韵的连贯。如魏晋书法家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图1)南朝谢赫的气韵生动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图一和图二可以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文征明的《兰竹图》,笔墨流畅,气韵生动。

再说一说西方艺术作品,西方自亚里士多德开始就重视艺术的模仿功能,“诗人是描写事物应该有的样子”,指出了诗学所代表的艺术根据事物可然率和规律性来书写,即艺术与生活统一的联系。古希腊雕塑和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的绘画即是艺术再现的最佳的表现。它们注重理性和对真实意向的反映,如《拉奥孔》(图3),温克尔曼曾评价古希腊雕塑拉奥孔为“高贵的单纯,静默的伟大”。图中特洛伊祭司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被毒蛇缠绕和毒杀,但拉奥孔只微微的张口,克制自己的痛苦。只有微微的叹息,如同白水一样单纯,克制般的静默。从静默中体现一种崇高感。

而文艺复兴和之后的西方美学很多以圣经、古希腊神话为题材,并继承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美学精神,更重视再现和模仿的精神内涵。





影游忘斋


中西画的冰炭水火差别,是由历史起源、地理环境、族群规模主导形成:


大家知道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封闭发展演化,其他三大文明则是在不断碰撞交融中形成,体现在绘画艺术方面为宏观取景和微观着眼:专业术语称作散点广视与焦点透视,从而在视觉效果上“远近高低各不同”。


欧洲多平原少山区,中国七山二水壹分田。在人种上欧洲高大雄壮亚洲文弱聪敏,在生产上欧洲畜牧迁徙亚洲种植定居,在文化上欧洲跳荡多变亚洲传承精细,漂流使人无暇旁顾安居让人关注环境。绘画欧洲取人为主亚洲取景为主。


欧洲畜牧生产特点,壹只羊成长二十亩草地供养,不断转场生产单位规模小,绘画取景宏观能力欠缺。亚洲种植生产特点,五口人生活二十亩农田足够,需要大量劳力生产规模大,绘画忽视微观创新不足。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欧洲人视野窄而深刻,亚洲人视野宽而浅平,绘画欧洲重人轻景而亚洲重景轻人。


中西画春兰秋菊,各有芬芳并无高下。到了近现代全球化迅猛发展扩大,中西画家互相学习交流正在热恋升华,为人类文明的繁荣昌盛,提供更多更新的佳作。


克莱尔A


中西方画家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问的好!问的有水品,也很专业!这个问题的观点很多,说法不一,很正常。中西方画家都是人,环境、教育、信仰、时代、观念等都会影响人的认识、思维等,这是大家都普遍认同的。所以在以前信息、科技、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中西方画家的区别较大,在绘画艺术的追求、表达方式、语言上都有较大差异,随着全球科技技术的发展、交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等中西方画家的区别越来越小,在绘画艺术上的区别也同样开始变小。中国在西画,特别是油画方面的发展速度很快,有的中国画家以超越或与西方大师级画家同等水品,而且在油画中创新出新的绘画语言,这一点充分证明中国人的绘画智慧,可喜可贺。

不同的历史时代,中西方画家的区别就不同,解放前中西方画家的区别就很大,这个观点从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作品中就能感受到。中国画家想象力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语言多样、高雅脱俗、清高自信、脱离现实、自娱自乐,这一点在作品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当然也有很早、很稀少的作品研究绘画的实际表现力、真实表现力、透视的表现,这类真品可以追溯到中国唐、宋朝甚至更远,齐白石就是追求中国国画真实表现力的主要代表,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所以齐白石是中国国画的大家,他代表了中国国画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严格的讲缺少立体空间,但开始形的准确追求。中国国画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为绘画大师徐悲鸿,他对中国国画影响力很深,他的国画继承传统国画的同时,有就远近关系、形体准确的追求、有些绘画作品开始有了阴影,但总体看还是缺少重量、质感等的表现,但对国画而言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与齐白石等以前的绘画完全不同,徐悲鸿也熟练掌握了西画的精髓,所以徐悲鸿是中国画家的大师!中西画家的区别开始缩小。中国墨素描(中国水墨素描)的出现代表了中国国画绘画进入了完整的阶段,中国水墨立体造型的出现吸取了中国国画传统精髓,开创了中国国画写实、立体空间的表现,完善、拓展、弘扬了中国国画表现力,作为世界绘画艺术,中国墨素描在绘画基础应用上克服了西式素描与色彩实际应用中脱节现象和很多弊端,是油画、水彩、色粉等绘画新时代的基础,这一点从中西画家的区别讲,缩小了中西画家的区别,并展现了中国画家的智慧,超越了西方画家。这与时代、生活方式、教育水品都有关系,这也证明绘画家的天赋不分肤色、地域等。

当今时代,中国画家以全面掌握西方绘画,但西方画家掌握不了中国国画,这与文化底蕴有关系,中国历史悠久,西方画家大多数是要适应市场需求,所以比较务实,在作品中也能表现出,但这一点很重要,这促使西方科技技术、社会发展等都在解放前比我们国家领先几十年,绘画艺术对一个国家、社会的影响力很大,有时看不到,但绘画艺术是人类共有的智慧,当今世界的中西画家的区别会越来越小!未来的中国画家会越来越优秀。😊😊😊





中国墨素描创始人


最大的区别在于,用的原料,笔,及用具。其次就是技法。国画,用毛笔,水墨,颜料,宣纸等!西洋画则用,油彩,排笔,画布等!国画讲究写意,夸张,讲究形神兼备!而西画则讲究写实!如,西洋画,画一个人,效果要如同拍照的照片一样,才算成功!而中国画则是神似就好!而且是几笔构成最好!如徐悲鸿画马,几笔下来,一匹骏马奔驰之画就成功了!古代山水亦然如此!我个人拙见!





灵虚子道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毕加索的言论找到入口。

毕加索对中国留学生说:“美术在你们中国啊,你们到这里来学什么?”

毕加索又说:“我不敢到你们中国去,因为中国有齐白石。”

西方绘画是客观的写实的,达到照相式的逼真曾经是技术性的最高水准,到毕加索们的现代派,才懂得怎样夸张、变形以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到现代派,西方才懂得了中国画。

是的,中国画是主观的写意的,就是那些名画,画一张桌子,也是近小远大。

这在讲透视讲写生的西方,是不可思议的!

难道你竟没有看过桌子一眼?

可是,艺术如果再现甚至复制物质世界,它的艺术成分还有多少?

讲逻辑讲实证的歪果仁,有时候混淆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不错,在中国人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家心中的世界。

齐白石画个菜油灯盏就是一个时代,他不是记录,他是怀旧。

毕加索和梵高们,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在向中国画致敬。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把人画得大卸八块。

梵高的天空在旋转。

尽管他们已经非常伟大非常诚实,但他们不习惯中国的中庸之道,他们多少有些夸张。











大悔忆智冰


画画,严格来说是作品人内心活动,只不过借媒介手段不同。油画,国画,还是这画那画,不管用脚用手,把石头,木材,甚至石油废渣,不管是天然的材料还是人工合成的材料,甚至借助灯光,揉捏一起被人接受的视觉物品。有的有视觉冲击力能与观赏者产生共鸣,也许这就是作品人想要的,就算知音吧。大神,这是幅传统岩画,一个女画家的作品,她是用天然石头粉作颜料,喜欢的点赞。



郫郫虫阿佩


有文化差异、思想观念不同,风格就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