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后乌雅氏,为什么至死不见雍正皇帝的年妃?

历史新河流


“后宫不得干政”,是清朝一贯的祖训,皇太后的乌雅氏亦是如此。一个不问世事、安心养老又在后宫深闱之中的老太太,没有多么深远的眼光,获取消息的手段也非常的简单,更重要的是,想问题的方式也非常简单,甚至有一点小心眼,所以在听到自己的儿子胤禵给自己讲的事情的时候,他对于年羹尧,对于雍正充满了恨意,而她不能把这分气出在皇帝身上,年羹尧又不在朝堂,所以只能把全部的怨气全部发泄在了既是雍正皇帝的妃子又是年羹尧妹妹的年妃身上,这才说了那句:“出去,我不想见到年家的人。”

而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乌雅氏对于自己小儿子胤禵的疼爱是远超过对于另外一个皇帝儿子雍正的。

胤禵是乌雅氏所生的阿哥和格格里面,最小的一个,一般人家里面都会疼爱小儿子小儿女,乌雅氏也不例外,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雍正虽然是乌雅氏所生,但是并不是由乌雅氏抚养的,因为乌雅氏生雍正的时候地位太低,只得由其他地位较高的妃嫔抚养,所以雍正是由当时贵妃、后来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的,而十四阿哥胤禵出生时,乌雅氏已经是位列四妃之一的德妃了,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所以胤禵也是从小由乌雅氏抚养长大的,孰亲孰生,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了。

其次,雍正对于十四阿哥胤禵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乌雅氏的极大不满。

做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看到十三阿哥胤祥做了铁帽子王,看着同样是雍正政敌的八阿哥胤禩做了总理王大臣,甚至比十四阿哥年龄小的阿哥们也在当差,作为母亲的乌雅氏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就这样荒废了,希望自己的儿子胤禵也能独当一面,也能建功立业,有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也是作为母亲的一番苦心。

但是雍正登上皇位后,紧跟着就下旨在西北实行戒严,让年羹尧断了十四阿哥的粮草,将十四阿哥召唤回京并夺了他的兵权,之后更是安排年羹尧接替十四阿哥出任抚远大将军,但是得胜后的年羹尧飞扬跋扈,引起群臣不满,被一贬再贬,而抚远大将军的职务雍正交给了岳钟琪。乌雅氏本不应该也不可能知道朝中的这些事情,但是因为胤禵的缘故,知道了雍正的安排,其中也不乏一些是十四阿哥的主观臆断,但是作为一个深宫中的老太太,一位希望儿子成就功业的母亲,肯定是怒火中烧,顶替儿子的年羹尧犯了大错,但是你雍正依然不会想起你的这位弟弟,宁可把你弟弟放着守皇陵,也不肯重新启用,还是用了汉人岳钟琪,定然是非常不满。

再次,她把雍正当年举荐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当成了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阴谋。

当年乌雅氏过寿,雍正亲自当着自己的面,保举胤禵为大将军王,当时,大家都以为作了大将军王就是康熙继位的人选,乌雅氏也相信了,虽然最终不是胤禵当皇帝,但是做了雍正皇帝的胤禛终归还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也当上了皇太后母仪天下,也是毕生的荣耀。但是,经过胤禵的讲述以及在回想当时那时的事,不得不让乌雅氏对雍正有看法:你保举你的弟弟,一来是让你皇阿玛康熙对你刮目相看,为你自己加分,二来是做一个交换让年羹尧控制西北,就是为了将来夺你弟弟的后路,你这招太坏了,你雍正和年羹尧太坏了,把胤禵害得太苦了。

当然,除了从自己疼爱的儿子、十四阿哥胤禵的角度出发之外,乌雅氏作为太后,看到皇帝为了支持年羹尧打赢这场仗而节衣缩食,倾举国之力,但是年羹尧中饱私囊、居功自傲,成为了国家的蛀虫,也对年羹尧的行为深恶痛绝,而他发泄和惩罚年羹尧的办法只有给年妃气受。

所以这才有了太后直到去世,都不愿意再见年妃一面,而当年妃出现在太后的葬礼时,皇后乌拉那拉氏将年妃请了出去,对此,雍正也没有说什么,此时的雍正夹在太后、十四阿哥、年羹尧和年妃四个人中间的雍正,心中会是另一番滋味吧。


雍亲王府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皇太后乌雅氏和年妃都不算是什么重要角色,不过在另外一些电视如《甄嬛传》之类的,这两人倒是被大大的发挥了。

先说雍正和乌雅氏的关系。乌雅氏共生育两个皇子,大的老四这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老二就是老十四。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



不过,一般观众并不清楚的是,乌雅氏对待老四和老十四的态度很不相同。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老四出生时,因为当时乌雅氏品位较低,老四后来被交给皇贵妃佟佳氏抚养,因此,乌雅氏与老四虽然是亲生母子,但由此关系有所隔膜。

但老十四就不一样了,他完全是乌雅氏一手带大的,因此,她在对待老四和老十四的态度明显差别。尤其在康熙末年,老十四夺储的呼声很高,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老四继承了皇位。



因此,在老四继位的消息传到乌雅氏耳中时,乌雅氏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说老四继承皇位,“实非梦想所期”!

这句话表面上看,好像是说自己的儿子能继位是自己不曾料想的,但实际的含义又似乎是,本来是以为老十四继位,但没想到却是老四继位了!

由于雍正继位后对老十四多加打击,乌雅氏也在各种礼仪上一再不配合雍正,以致雍正在几个重大场合都下不来台。而乌雅氏这家人的脾气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十分倔,结果在雍正二年,乌雅氏就被气死了。



至于说到年妃,确实是雍正所宠爱的妃子,这个年羹尧倒未必有直接关系。大概出于对雍正的厌恶,乌雅氏对年妃恨屋及乌,后者遭到乌雅氏的冷遇大概也不奇怪吧!

不过这也无妨,毕竟乌雅氏在雍正继位第二年就去世了,即便年妃被冷遇,也无非忍耐一年多点的时间而已。至于年妃,她也仅仅多活几年,在其死后,年羹尧也被赐死,年家也就此彻底没落了!


坑爹史册


整部《雍正王朝》,有两个被政治旋涡卷入的无辜女人,前头是与太子有私情的郑春华,后头则是雍正的贵妃、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尤其是在年羹尧倒台被赐死的那段时间,年妃身处孤独无助的后宫,雍正冷落、太后怨恨,终致郁郁而终。


年秋月与哥哥年羹尧一道,都是四阿哥胤禛门下的包衣奴才出生。秋月的出场,是年羹尧安排她去侍候四爷看重的谋士——邬先生,进而随之融入了雍亲王府的生活。

秋月本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但是随着哥哥年羹尧在四阿哥夺嫡阵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尤其是他担任手掌兵权的四川总督后,四爷和福晋也不再将秋月当成一般的门人奴婢看待。

秋月在四爷府中,还有一项专门的差事,那就是充当邬先生的使唤丫头。秋月照料邬先生日常饮食、浆洗缝补,邬先生闲暇之余也教她一些读书写字。久而久之,两人之间不知不觉暗生情愫,偶尔也会憧憬将来有能在一起的那么一天。


然而,年羹尧的种种举动,越发让四爷感到对其难以驾驭。先是剿灭江夏镇一役,年羹尧黑吃黑私吞八爷党小金库里的几百万两银子,事后一个字也没和主子提;后又在赴任陕甘总督前,频繁出入十四阿哥、八阿哥、上书房重臣张廷玉府邸,到处攀门路、拉关系。

两件事加在一块,使得四爷认定年羹尧是一匹不安分的烈马,但此人杀伐果断、处事镇定,又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可用之才。当下正处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对于从自己府里出去的最有出息的奴才,定然是要加以拉拢的。

银子、官位,年羹尧已经都有了,未必能够打动其心,最能保险稳固主仆关系,让他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的,莫过于由自己出面纳娶年羹尧的妹妹秋月为侧室。


对于秋月这边与邬先生之间的关系,四爷并非毫无察觉。只不过除了出于拉拢年羹尧的需要之外,凭着四爷猜忌怀疑的性情,未必就没有对邬先生也抱有戒备之心。邬先生、年羹尧一文一武,让他们合在一块岂不是势力更大、更加难以控制?因而,四爷是断断不会成全邬先生与秋月的这段情缘。

由此看来,四爷对秋月的纳娶,从一开始就是一桩夹着着诸多利益纠葛的政治婚姻。雍正即位、年羹尧立下西北大捷之功,年家据此在朝中的荣宠地位无人可及。然而,身处后宫的年妃却并没有因家族的荣耀,处境稍有改善。


首先是来自于太后乌雅氏的怨恨,使得无辜的秋月躺着中枪。这事还得从太后偏爱小儿子十四阿哥说起。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虽然一母同胞,都是由乌雅氏所生,但四阿哥出生时,乌雅氏在后宫身份地位还比较低,所生的儿子也被交给皇贵妃佟佳氏抚育养大。可老十四却不同,生育、抚养都是由乌雅氏一手带大。两相比较,乌雅氏自然对小儿子更为亲近许多,甚至于在皇位争夺上,也是明显偏向于老十四。

出乎意料的是,夺嫡搞到最后,偏偏是老四得了皇位,这让太后看起来是大儿子抢了小儿子的东西。作为老四心腹的年羹尧,不仅帮着老四抢皇位,而且随后还顶替了老十四大将军王的位置。眼看自己最宠爱的这个儿子,皇位皇位没抢到,连着大将军王的位置也丢了,太后怎能不怀一肚子怨气!


这股子怨气哪里去发?毕竟雍正是亲儿子,现在又做了皇帝,有气不好对着他发。年羹尧又处在外朝,难有打照面的机会,况且势头正盛不容易对付。看来看去,也只有眼前的年妃,是可以寻机整一整的对象。年妃对太后,同处后宫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当真是惹也惹不起、躲也躲不起。

说完了太后这头,紧接着年妃夹在丈夫雍正和大哥年羹尧之间,也是处境尴尬。年羹尧青海平叛归来,身上骄横跋扈的一面暴露无遗,随即开启了一系列作死的节奏。在金銮殿上“卸甲”一幕,本已让雍正十分不快,可情商、政商低得可怜的年羹尧此时还傻傻得朝自个儿身上补了一刀,公然说出“只知道军令,不知道有皇上”。气得雍正刚下完朝,就跑到后宫去卸了年妃的“甲”。


太后不待见,皇上又冲她撒气,紧跟着年羹尧迅速倒台,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年妃在后宫的日子可想而知。


竹山清溪涧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的悲惨结局都是自己胡作非为,咎由自取的。比如太子胤礽,比如老八胤禩,比如老十四胤禵,比如年羹尧……

但是有一个人可以说是整部剧中最悲惨的人,相信不少人看完全剧都会为这个人感到惋惜,她就是年秋月!

到了雍正帝即位后,对年秋月的打击一直没有停息,先是太后乌雅氏,后是雍正帝,那么她究竟犯了什么错呢?

一、

年秋月的爱情:

年秋月是有爱情的,她的爱情起源于雍亲王府,也终结于雍亲王府,而她自己却毫无办法抗拒。

有人说这要怪年羹尧,谁让他越来越风光,导致老四胤禛需要倚重他,故而“强娶”年秋月,以便攀上亲家。这个理由,不仅我们信了,连年秋月也这样认为,所以自从她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以后,就再也不肯见亲哥哥年羹尧了!

有人说,这要怪邬思道,在举荐大将军王之前,年羹尧回京,却跑到老十四胤禵那里,结果让老四胤禛怒了。知道错了后的年羹尧在雍亲王府跪了一天,终于靠给老四胤禛洗脚的机会得到了原谅。而年秋月也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她傻傻的问邬思道:

“我们就真的没有那一天吗?”

邬思道也无奈地说:

“你早晚是四爷的人!”

既然邬思道知道年秋月早晚就是四爷的人,他为什么之前还要跟年秋月互生情愫?既然已经有了情愫,为什么不能大胆一点,抢先娶了年秋月?

当然,她的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老四胤禛,因为他从来没有把年秋月当成一个女人看待,他只是把她当成了一枚政治棋子!

二、

年秋月的悲剧(一)

自从年秋月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以后,悲剧的人生就此开始。就连结婚当晚,老四胤禛都没有好好的跟新娘子温纯一下,却还在搞他的夺位计谋。结婚当晚年秋月就落下了眼泪,一方面为不能跟邬思道厮守而流泪,一方面为自己的命运而流泪,但是命运并没有放过她,几年后她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第一个跳出来打击年秋月的是雍正帝,年羹尧打了胜仗回京,因为卸甲的事惹怒了雍正帝,雍正帝回去后逼着年秋月卸甲,从此以后就被冷落了。第二个打击年秋月的就是乌雅氏了……

要解释清楚太后乌雅氏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得从她刚刚升为皇贵妃说起:

引起她成为皇贵妃的事件,就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十三胤祥宫前打架事件,因为废太子的事,两个人大干一场。最后老十四还顶撞康熙帝,气得康熙帝举剑就砍,幸亏老四胤禛用双手架住刀锋,才没有酿成悲剧。

随后康熙帝气晕,德妃乌雅氏带着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去康熙帝面前请罪,结果康熙帝非但没有怪罪老十四,还册封乌雅氏为皇贵妃。

正是这个举动,让乌雅氏想入非非了:

乌雅氏并没有什么立功表现,所以封为皇贵妃完全是母凭子贵,而这一点,乌雅氏自己也是相当明白的。只不过她没有明白的是她认为她凭借的是老十四胤禵的贵,而康熙帝想的却完全不同。

后来老十四胤禵成为了大将军王,而这个结果,跟乌雅氏当时被封为皇贵妃时的预期相同。再加上当时人们传言,谁当上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帝,这更让乌雅氏确定自己的猜测没有错,自己最宠爱的老十四胤禵即将成为皇帝。

三、

年秋月的悲剧(二)

伴随着老十四胤禵成为大将军王,年羹尧也成为了陕甘总督,年秋月也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这也是老四胤禛举荐老十四的原因所在。

正是年羹尧的存在,导致老十四胤禵打起仗来放不开,处处受到年羹尧的掣肘。这种状况直到康熙帝驾崩后,集中爆发了……

当乌雅氏听到老四胤禛成为新皇帝以后,她简直不能相信,当然她一个妇道人家并想不通为什么,因为想不通,所以她不肯卖雍正帝面子。不肯接受皇太后的称号,不肯接受百官的朝拜,不肯移居皇太后该去的慈宁宫,甚至想要给康熙帝殉葬,这让雍正帝很是无奈。

她实在想不通军权在握的老十四胤禵,为什么争不来皇位?即使挥军进京,那皇位也是唾手可得的。而这种想不通直到老十四胤禵回京后,一切真相大白。

按照当时的法律,后宫是不能干政的,而外部的任何人都不可以给太后传递任何有关朝政的信息。

可是老十四却每每利用探望太后乌雅氏的机会,给她灌输自己不得志的原因,当然幕后控制者是雍正帝,他现在是皇帝,自然不能怪罪,于是他们把怒气全部放到了年羹尧身上!更何况年羹尧还是顶替了老十四大将军王的位置,而他只不过曾经是个府邸的奴才!

直到后来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职位,这反倒让老十四有点幸灾乐祸,甚至当着雍正帝的面都在讲:

“我怎么能跟年羹尧想比啊?吃饭要传膳,睡女人还要翻牌子,就连他坐的地方也是皇阿玛当年的御座。”

四、

年秋月的悲剧(三)

而这些话老十四不仅仅讲给雍正帝听,还讲给太后乌雅氏听,而且在这之前已经跟太后讲过不止一遍了。

所以在太后乌雅氏病重的时候,众妃子都去探望,乌雅氏专门提出了年妃,大怒说:

“你给我出去!出去!我不想见年家的人!”

撵走了年妃,太后乌雅氏又对雍正帝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打虎还靠亲兄弟……”

而此时的老十四胤禵还在跟乔引娣打情骂哨呢,甚至说了一句未卜先知的话:

“他总不会和我争你吧?”

而这句话就透露了老十四和乌雅氏的本意,他们就是认为雍正帝抢了本属于老十四的皇帝位置,你抢了皇位就算了,总不至于还抢女人吧?

甚至到了太后的葬礼上,皇后也告诉年妃:

“太后临终前说过,不想再见到你!”

这句话成为了压倒年秋月的最后一根稻草,太后怎么对年妃,雍正帝不是不知道。而且这两次撵她,她都看向了雍正帝,可是雍正帝一句话都没说!因为他也是把本该撒给年羹尧的气,全部放年秋月身上了。而年秋月,作为一枚棋子,随着年羹尧的落幕,而失去了任何价值,此时的她就已经注定要灭亡了……

直到她临死的时候,才再次想到了自己的爱情,她甚至忘了前来探望的人是自己的丈夫,是皇帝:

“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

本是皇室内斗,偏偏拉上了年妃当陪葬,可悲可叹……

至于雍正帝为什么最后会落下一滴泪?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前面几期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啰嗦了。

综上所述,年秋月唯一做错的地方,就在于,她不该投生到年家,就像她不见年羹尧时曾说的那样:

“我家的人都死绝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有句话叫爱屋及乌,那么肯定就有恨屋及乌!

年妃年秋月是谁?她是西北总督军事的一把手,雍正登基的鼎力支持者,年羹尧的亲妹子。

而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掌管西北军事,成为老四胤禛登基为帝的外朝最有力的支持者!

老太婆乌雅氏最爱的是她的小儿子,老十四胤禵!


在她的潜意识中,康熙老爷子能让胤禵掌管兵权,并出任大将军王,那么大清国的皇位理应老十四继承,但现实却狠狠打了她一巴掌。

大清国的新君,偏偏是她不喜欢的老四胤禛!

雍正登基之初,形势也是严峻的。

乌雅氏认为自己的小儿子是有实力挑战大儿子的地位,兵权就是最大的保障。因为只要胤禵挥师东进,皇位唾手可得!

但年羹尧的出现,彻底打碎了乌雅氏的幻想,让她不得不接受老四是皇帝的既定事实!


何况年妃年秋月本身也是奴婢出身,能成为雍正的妃子,用年秋月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一场政治婚姻!

正是这些外在的因素,乌雅氏无视“手背手心都是肉”的古语,就因为皇位不是胤禵继承,就因为讨厌胤禛,连带着对年妃年秋月也恨之入骨,才会出现至死不见年妃的所为!

所以说,《雍正王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待像乌雅氏这样倚老卖老的人,不能客气,打脸才是对她们最好的惩罚!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我们先来说一下历史上年妃,年妃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家原来是汉军镶白旗,康熙四十八年,雍正被封为亲王,年家所属佐领就被划到雍王府下,后来,年家被雍正抬入了镶黄旗。

年妃是在康熙五十年成为雍正的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为雍正产下皇四女,后又为雍正生下了福宜,福惠,福沛,不过这三个皇子都死得比较早。

雍正元年,年妃被册封为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妃病重,雍正册封其为年皇贵妃,没多久就病逝了,雍正辍朝五日为年妃举行丧礼,并让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伯爵以下四品官以上,为年妃举哀。

过了一个月,年羹尧被定罪,不过,除了年羹尧这一脉受到了牵连,年家都没有受太大的影响。比如年妃之父年遐龄去世的时候是以一等公的礼节下葬的,而年妃的大哥年希尧在雍正四年当上了内务府主管,后来官至左都御史,从一品。

雍正十分宠爱福惠,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雍正有位传于福惠的想法,连乾隆帝弘历也说过,福惠是雍正最疼爱的皇子,只不过福惠在雍正六年就病逝了,只有八岁,是以亲王的礼节下葬的,这个与顺治帝为董鄂妃之子荣亲王下葬的礼节一致。

由此可见,雍正对年妃还是十分宠幸的。

雍正王朝里面,就比较不一样,比如出身,是雍正王府的包衣奴才,后来被雍正抬了旗,雍正之所以让年秋月做侧福晋,只是为了拉拢和牵制年羹尧而已,邬思道也深知道这一点,他也知道年秋月迟早是雍正的人。

而太后乌雅氏之所以十分讨厌年妃,原因也很简单,十四阿哥的大将军王是被年羹尧接任的,所以,她认为大将军王是被年羹尧抢走的,也认为十四阿哥与四阿哥的矛盾也跟年羹尧有关,她自然会恨年家的所有人,自然也包括此时的年妃,年秋月。


历史简单说


只就电视剧而言。

《雍正王朝》是难得的一部好剧。里面的男演员,八爷、十爷、十三爷、十四爷、乌先生,尤其是演康熙帝的焦晃和雍正的唐国强,都是教科书级的出演。这是一部讲述男人间权利斗争的大戏,女子在其中只是“万绿从中一点红”,点缀的,但也推动剧情。

作者给每个男主配了一个红颜知己:十三爷的阿兰,十四爷的乔引娣,康熙的乌雅氏,雍正的年秋月。。。

在电视剧中,康熙封乌雅氏为皇贵妃,一方面是表彰她生了两个好儿子——胤禛和胤禵,一方面也是为了压制八爷党的势力。(在真实的历史中,乌雅氏是从德妃直升太后的,好像连贵妃都没做过的)

德妃的两个儿子,只能用出色形容,一个做了皇帝,一个是康熙朝统兵的大将军王。但偏偏这一母所出的兄弟俩却圈不到一个笼子里。为了皇位斗得跟乌鸡眼似的,一见面就掐。

作为母亲当然希望兄弟和睦。可偏偏她的两个儿子就是不和,更麻烦的是君臣名位已定。

乌雅氏是偏爱心疼小儿子的。总希望雍正可以重新启用他。可雍正不仅不能启用他,还要处处防着他。怎么可能再让他回青海带兵?!

胤禵,最初站队八爷党,后来为自己谋划。在康熙晚年,青海出现叛乱,因为九子夺嫡的复杂局面,大家都盘算着谁能出任这个带兵的大将军王就是康熙帝心中属意的皇储。十四爷更是坚信。

但康熙帝突然驾崩,他从战地赶回来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大位已经属于了他四哥雍正帝了。他各种的不甘心,但已经于事无补,只能任性使气,包括去母亲那里打小报告。

母亲当然疼爱小儿子,希望他再有机会大展宏图,也一有机会就找大儿子说。但她的俩儿子已经水火不容。她越这样,大儿子越反感。一句:祖宗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让乌雅氏这个太后也是无话可说。

她觉得是年羹尧抢了她二儿子大将军的位置。再加上年羹尧的种种劣行不断地传到太后的耳朵里,太后这个气啊!她拿她的皇帝儿子没办法,拿在外带兵打战的年羹尧没办法;为自己小儿子再无出头之日觉得委屈与着急,气大儿子重用外人而不用兄弟,也顺带着替大儿子在重用年羹尧时候的各种忍气吞声着急。。。

管不了大儿子,管不了二儿子,太后的怨气如何发泄,就拿儿媳妇出气了。她觉得她俩儿子的失和,尤其是小儿子的再不能一展才华,都是年家人造成的!对于年羹尧的厌恶到无以复加。年家人的代表就是这个在宫里的年妃!

年秋月,本来是一个麻利爽快的姑娘,在宫廷中已经变得小心谨慎。在太后丧仪中,皇后让她出去,她可怜兮兮求助地望向皇帝,她是完全无辜的。皇帝如同大多数的儿子,选择无条件地站在母亲一方。这成了压倒年秋月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倒下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太后乌雅氏之所以至死不见年妃,并不是年秋月做错了什么。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则是由于她的哥哥年羹尧,第二则是由于雍正。

年羹尧这个人在皇子夺嫡期间首鼠两端,曾经想投靠八爷党,并且和十四爷关系匪浅。不过好在邬先生关键的时候敲打过他,雍正对其也有提防。这使得他在关键的时候能钳制住了十四爷,逼得手握重兵的十四爷只能乖乖回北京城奉命。

后来年羹尧更是取代了十四爷的大将军王,位极人臣。毕竟年羹尧是个汉人,在十四爷这样的贵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奴才,那里能够做这个大将军。年羹尧后来在西北取得了重大胜利,雍正更是对其给予非同寻常的礼遇。加上年羹尧本身也飞扬跋扈,目中无人,这使得他得罪了太多的人。这就不得不让人嫉恨了。

太后乌雅氏本身在深宫之中,必定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正是由于十四爷在太后乌雅氏面前打小报告,才使得太后乌雅氏迁怒与年妃。

从《雍正王朝》里面也能够看出来,相较于四爷,太后乌雅氏是更加喜欢十四爷的。历史上雍正和自己的母亲关系也是不大寻常的,他母亲的死就有点匪夷所思。这就不得不提起清朝的皇子养育制度。

由于清朝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清朝的皇子养育过程有一种特殊的抱养现象。所谓抱养就是皇子一出生便交给其他人抚养,而不是生母。比如以康熙朝为例,在24个皇子中,有7个皇子都是抱养的。由于抱养制度的存在,皇子和生母、养母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从单纯的母子关系来考虑。

虽然说雍正和十四爷都是太后的儿子,但是雍正出生的时候,乌雅氏才十九岁。她出身卑微,地位也低,而且年龄太小,所以康熙就让当时的贵妃佟佳氏抱养了雍正。正如康熙所说,“唯四阿哥,朕亲抚育”。雍正后来也满怀深情的回忆过养母的恩情,“慈抚朕躬。恩勤备至”。

等到十四爷出生的时候,乌雅氏已经29岁了,那个时候已经是妃子了。所以,她能够亲自抚养十四爷。将心比心,在乌雅氏心中,自己亲手养大的十四爷自然更加喜爱,自然感情亲近。

这其实也不得够怪太后乌雅氏,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原本是风光无比的大将军王,原本是很有希望继承大统的。可是风云突变,自己儿子的大将军王只能乖乖的呆在自己的宫里,什么也做不了,并且还和自己的另一个人儿子关系势同水火。

太后乌雅氏肯定不了解其中的缘由,加上十四爷在旁边添油加醋,这就使得太后乌雅氏觉得必定是有奸人从中作祟。毫无疑问,这个奸人就是年秋月。为什么会是年秋月呢?试想年羹尧只是雍正门下的一个奴才,为什么能有今天的地位?太后肯定不会觉得是年羹尧能力强,而是她必定认为是年妃在魅惑雍正,年妃和年羹尧就如同唐朝的杨贵妃和杨国忠。

可是太后糊涂呀,她不明白是他的儿子雍正有求于年羹尧。雍正之所以让年秋月做自己的侧福晋是为了拉拢年羹尧。康熙末年皇子夺嫡的时候,年羹尧已经是一方的封疆大吏了,是各方各面都要拉弄的人物。

雍正自己明白其中的缘由,知道太后不待见年妃,更是知道年妃的日子不好过。可是雍正要自己的名声,不愿意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所以他不愿意替年妃出头。这样太后乌雅氏就能够随便欺负年妃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说说躺着也中枪的典型代表之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的年妃年秋月。

雍正王朝电视剧可以说是一群男人的权力斗争世界,这个世界里面并没有明确的女主一说,只有几位身份不同但同样是政治附庸品的支线剧情女主罢了,这其中下场最好的应该是雍正九子夺嫡时的嫡福晋,继位以后母仪天下的皇后。

而年妃年秋月从头到尾就是典型的政治牺牲品。

太后乌雅氏至死不见年秋月,也是年秋月身为政治牺牲品的一部分,更是年秋月躺着也中枪的无奈。

太后为什么不想见年秋月呢,最直接原因是因为年秋月的亲哥哥是大将军年羹尧,而年羹尧这个大将军之位是顶替了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大将军王老十四胤禵而来的。年羹尧抢了老十四的位置,太后怎么可能对年秋月有好脸色呢。

在这里不得不再次佩服雍正王朝电视剧对于现实历史的考究和细节之处刻画的刚刚之好。虽然雍正王朝不是历史还原剧,但毫无疑问,雍正王朝导演还是拥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子的,所以结合现实历史演绎了雍正与太后乌雅氏对立的剧情。


其实真实历史上太后乌雅氏特别喜欢小儿子老十四,对于不在身边长大的雍正是特别不待见。在康熙驾崩后知道是雍正继位以后,是直呼不敢相信,甚至想以死殉葬康熙,还拒绝接受册封她为皇太后的典礼,对雍正继位抢了小儿子的皇位可谓是极其不满。

雍正王朝之前宋安之就说过,使用的是春秋笔法展现的雍正,所以对于雍正与太后闹的不可开交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美化,但并没有脱离了大的历史主线,因此太后乌雅氏对于雍正的不满通过了年妃年秋月来展现。

为什么呢,因为太后认为雍正抢走了小儿子大将军王老十四的皇位,雍正的心腹年羹尧又抢走了小儿子老十四的大将军王之位。面对已经成为皇帝的雍正,太后并没有直接表达不满,而是通过讨厌年羹尧,不想见包括年妃年秋月在内的年家人而来表达不满。

不得不说雍正王朝不愧是政治宫斗的神剧,将太后这个高明的政治手段不着痕迹的表现出来了,可见一部雍正王朝电视剧,处处是政治斗争,处处是权力的游戏,处处值得人回味无穷。

说起来年妃年秋月也挺倒霉的,本来与邬先生两情相悦,结果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拆散了这对鸳鸯,娶了年秋月。后来进宫以后因为年羹尧担任大将军职位被太后打压,是躺着也中枪。又因为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无人臣之礼被雍正呵斥脱衣卸甲,最是郁郁寡欢而死。

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的一生可以说是旧社会男权时代,身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催女子一个缩影。

这样的人虽然只是存在于电视剧之中,其实现实历史上是多的数不胜数,而雍正王朝虽然没有还原这种历史,却通过剧情还原出了这种旧社会悲惨女子的缩影,也是经典之作。

第134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康熙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都是由乌雅氏所生。但是,兄弟二人在政治主张等方面有极大的分歧,作为母亲的乌雅氏并没有很好的疏通关系,反而一味偏袒小儿子,这也导致兄弟二人不和的局面始终未能化解。

《雍正王朝》中,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八爷党推举八爷为新太子过程中,十三爷和十四爷在乾清宫在大打一架,惊动了圣驾,而十四爷却始终嘴硬不松口,气的康熙拿剑就砍,而关键时刻四爷胤禛一把捏住剑锋,血流不止,康熙才忍了口气。

而后,乌雅氏带着两个儿子来给气坏了身子的康熙爷请安认错,康熙看了两个儿子,沉思了一下,就封乌雅氏为“德妃”。

其实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乌雅氏注定是母凭子贵,但是到底凭哪个儿子呢?康熙心里清楚,乌雅氏心里却不清楚!

因为,在乌雅氏心中,他始终更爱自己的小儿子,毕竟小儿子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而大儿子却是由别人养大,故而大儿子胤禛显得生分,小儿子胤禵才更亲切。

故而,乌雅氏就更偏爱自己的小儿子,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更优秀,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才更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继承人。



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西北告急,康熙叫人拟旨:推荐一名皇子到西北做大将军,享受王的待遇,回京后,另有重用!

众皇子议论纷纷,八爷党认定谁做了“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四爷也很着急,自己除了一个十三弟就没有可依赖的人,而十三弟更应该在自己身边。

正当四爷不知如何是好时,李卫来了,他告诉四爷他手中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年羹尧。十四爷做“大将军王”,可以让年羹尧做“陕甘总督”,一切粮草军务都要经过年羹尧之手,这样年羹尧直接就卡住了十四爷的喉咙,四爷如同醍醐灌顶。

于是,他推荐十四爷“大将军王”,推荐年羹尧做了“陕甘总督”。

但是年羹尧这个人可不是很好管,一旦离开京城,山高皇帝远的,指不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所以必须要与年羹尧有政治条件:结为姻亲!

于是,四爷立即纳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妾,四爷和年羹尧就有了姻亲关系。

后来,十四爷在西北处处受到年羹尧掣肘,让这个“大将军王”有苦说不出。而这一切乌雅氏也看在眼里,本着对胤禵的疼爱,他就对胤禛的安排更加不理解,故而更加厌恶痛恨年羹尧。因为年羹尧的存在,才让自己的小儿子处处受制。

最终,康熙驾崩,四爷继位,是为雍正皇帝。而“大将军王”胤禵却远在西北,被年羹尧限制着,已然错过了最好时机。本来,作为母亲,乌雅氏知道胤禛继位应该很开心,但事实不是这样,她却表现的很不正常,不接受皇太后的册封,不认可新皇帝,甚至想着给康熙殉葬。乌雅氏的种种表现,却让新皇帝雍正着实下不了台,但是,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又必须维护着她。这样,雍正和胤禵的关系完全都不可能调和!




乌雅氏的种种表现让雍正下不了台,也让雍正很没面子。特别是雍正让胤禵去给康熙守陵,乌雅氏甚至要跟着胤禵一起去,可见乌雅氏对胤禵的爱以及对胤禛的恨!

随后,她把对胤禛的恨全部施加在年羹尧身上,因为她觉得年羹尧才是她小儿子胤禵没有得到皇位的主要原因,于是她就迁怒年家人。

而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已经是雍正的妃子,也就是乌雅氏的儿媳,但是乌雅氏从来都对年妃没有任何的好脸色,她心眼小,就始终恨年家人。

当然,乌雅氏虽然作为皇太后,着实少了皇太后的气量,自己的儿媳妇,她就始终拒绝不见,甚至到死的时候都始终不愿意见一下年妃,不给年妃孝敬的机会。当然,年妃着实受委屈了。这一切本来和年妃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她哥哥是年羹尧。

乌雅氏的所作所为是让自己出气了,但着实不成体统,作为皇帝的母亲,过多的参与朝堂的政事,这本身就不应该,而对自己大儿子皇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这绝对不通情理。

而把气撒在年妃身上,这本身又是对雍正的打脸,又让年妃不痛快。可见这个女人真是“德不配位”,明显康熙加封的“德妃”是看在她儿子面上,而她真的“德”差的太远。做人做事着实没有一点的格局,可以说她对胤禵有多爱就对胤禛有多恨,她的偏心让兄弟关系更加势不两立,这一切的后果与乌雅氏息息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