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是否越陳越好?

槐樹搭門


1.老紅茶的滋味特點

理論上講,任何一類茶葉都可以作為陳年茶存放,市面上也確實存在老紅茶,其茶香、茶味和新茶是不太一樣的,客觀地說,各有特色。

紅茶並非越陳越香。紅茶新茶的香氣是最佳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香氣會逐漸褪去,只留下歲月的陳香。

紅茶香氣的來源主要是揮發性香氣化合物,其中的酯類、醇類最多,而這些物質極易因為氧化、水解而減少,導致紅茶香味減弱。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發現,隨著紅茶貯藏年份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總體呈下降的趨勢, 並且下降幅度較大。所以陳年紅茶的口感會有所變化,本身的茶香會有所減淡。隨之陳味會出現。茶友說的“淡淡的木頭香”,其實也就是陳放產生的味道。

▲紅茶貯藏中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而且,茶葉本身有很強的吸附性,極易吸附環境中的味道或水氣。所以,如果紅茶存放不當,有可能會產生異味,或者受潮產生潮味,嚴重的可能黴變。

2紅茶的最佳品飲期

紅茶是完全發酵茶,保存的時間越長,香氣流失越多,從而進一步影響到茶湯的滋味。

大多數的紅茶最佳品飲期為三年內。保存恰當的話,存放的時間則會相應久一些。

過了最佳品飲期的紅茶,只要不發生黴變依舊可以喝,但香氣渙散、滋味寡淡。不管如何,要想品嚐到紅茶最純正的味道,建議還是在其保質期內飲完為好。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陳鋼老師建議,紅茶新茶的茶香更佳,沒有必要刻意追求老茶。剛做出的新茶仍帶有一定的火氣,建議存放退火後飲用。

老紅茶沒有什麼神秘之處不必刻意追求。只不過很多物質經過長時間的氧化反應和其自身的反應,變得刺激性更小,茶湯更加醇和,可能對腸胃不好的人會更好一些。當然,所有這些都有待科學的進一步研究。

紅茶存放以後,隨著時間的流逝,香氣會逐漸褪去。但是,在自然變化中也形成另外一種風味:歲月的陳香。在這陳香中,常常能讓人產生難以割捨的情結。愛老紅茶的人,應該很能體會這種心境。


懂茶帝


並不是!

每一種茶都有自己特點,都有最佳的品飲期,這最好的時候,遇到了最佳的茶友,自然能夠喝到最好的滋味。

就算是大葉種的普洱茶陳化,一樣是有最佳的年限,而不是無限制的。

紅茶,分為小種、滇紅等等,不同類型,不同品種的茶葉,有一些茶葉是放幾年要比新的紅茶好喝,但並不是越陳越香。

通常我們所謂的茶葉陳化,主要是由微生物參加的茶葉轉化,比如普洱生茶、普洱熟茶、黑茶,但紅茶的基本存放並不是像普洱茶那樣合理的溫溼度和一部分的空氣流通。

很多紅茶都是需要進行焙火的,而且需要密封保存。

給個真實的案例:

我們自己有存放了八年的滇紅,是別人送的幾斤,所以就放在了家裡正常保存,並沒有像紅茶或者普洱茶那樣保存,但這樣的滇紅我們找了很久,滋味上找不到的,我們的判斷是滇紅也有轉化的空間,但是時間未知,條件是正常保存(沒有發黴)。

所以正常的判斷是,紅茶是否能夠越陳越香,要題主自己去實踐,而且要有基本的紅茶基本知識。

泓蘊號茶業


泓蘊號茶業


近幾年因為古董“普洱茶”的原因,茶友們都在追求老茶,而且年份越久越好。所以有了茶葉越陳越香這個說法,但有的人不明白這個說法只適用於“黑茶類”!



紅茶、綠茶類一般情況下都是,當年茶當年喝最好,提倡即時品飲,尤其是綠茶提倡鮮爽。

而紅茶無論新老,口感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因紅茶的內含物質該發生的變化在加工製作時都已完成,即使年份再久,也不會像黑茶那樣不斷髮生變化,所以個人覺得沒有追捧的必要!

即使老紅茶很稀有,但因為存放時間久了,沒了飲用價值,滋味早已變淡,而保健功效更會變弱,只能擺放一看,你何必去花那冤枉錢呢?

正山小種這個品種的紅茶,倒是可以放置兩三年的,滋味會變得更加醇厚而甘甜!


饕餮V睚眥


如果讓市場回答,一定會是越陳越好。

“物以真為珍,珍以稀為貴。”正是因為在大家眼中,紅茶不是越陳越好,所以未曾聽說有誰收藏紅茶或者茶商留存。這樣的稀缺性,很難保證不會出現收藏熱,發生紅茶越陳越好的這一神奇逆轉。

資本的力量往往顛覆我們所有的認知,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為了滿足收藏需要紅茶會有新的工藝出現,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由於認知有限,目前我個人理解的紅茶品飲期應該不超過三年。那麼為什麼普洱可以越陳越好,而紅茶卻不行呢?

這就要分別說下紅茶製作工藝和後期陳化的過程。

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類,通常鮮葉會經萎凋—揉捻--發酵---烘培---復培等工序加工製成,之所以被稱為紅茶,是因為沖泡後的茶湯和茶葉都呈紅色。

發酵是讓紅茶變紅最關鍵的工藝。將揉捻好的茶胚裝在籃子裡,稍加壓緊後,蓋上溫水浸過的發酵布,以增加發酵葉的溫度和溼度,促進酵素活動,縮短髮酵時間。發酵的目的,在使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在酶促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使綠色的茶葉產生紅變,形成紅茶的色香味品質。然後經過80度進行烘培,一是用溫高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動而造成發酵過度,而是為了茶葉乾燥,避免因含水量過高而導致後期黴變。

普洱茶的陳化則是茶葉中的酶催化其它有效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而非氧化的結果。影響酶促反應速度主要因素是溫度。酶活性和溫度的關係是一個拋物線關係。當溫度處在40攝氏度前,溫度越高酶的活性也越高;40攝氏度後,溫度越高酶的活性也越低;至60度時,酶開始變性;如果達到80度,那麼酶的變性將不可逆。也就是說,如果較長時間處在80攝氏度以上的茶青,以後將不會發生酶促反應。

因此紅茶經過高溫烘培,酶的活性已經停止,沒有活性酶的參與,陳化只會導致香氣滋味因為氧化變淡。

所以,紅茶是否越陳越好最終是由它的製作工藝決定,現在不適用的未必以後不可行,所以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一切皆有可能。


四季茗想


紅茶不是越陳越好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 紅茶和綠茶在傳統上都是屬於即時品飲的茶,尤其綠茶提倡的就是鮮爽,當年茶當年喝最好,紅茶無分新老,口感上都不會有太大明顯的變化。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一般保質期為18個月,也有部分可達2~3年的,但是存放時間越長,或者存儲不當,茶葉的味道也會隨之改變。
茶葉有規定的保質期,但是沒有正確地貯藏可能會縮短茶葉的保質期。即使是耐貯藏的茶,沒有按照合適的條件存放,也有發黴變質的可能。

所以即使老紅茶很稀有,但因為存放久了沒有了飲用價值,鮮爽滋味早已變淡,而保健功效也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可證明,建議茶友不要盲目購買。因此建議茶友儘量按照生產廠家標準飲用。


趣文看點


紅茶是否越陳越好的問題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我覺得大家這是把非常稀有的一個市場解決銷路的思路,放在了茶葉作為食品屬性的問題。這本身就有一點矛盾。

我多次去桐木村,茶農偶爾也拿出零幾年的茶葉給我說,還有老的出口的CTC技術的紅碎茶。我問他是不是專門留下來的,彭叔笑著說,“能賣得出去的茶,我們肯定不留啊”。

很多情況下,紅茶基本上不會專門存放下來去喝。

紅茶按照國家的標準,存放時間是有一個固定週期的。我自己的感覺是,茶葉是一個食品,所以在很多基本面要尊重作為食品的飲用原則。但已經超過國家標準存放時間的茶葉能不能喝呢?我覺得在安全品質,微生物監控合格的情況下,喝是沒有問題的(這個一般建議有一個檢測,但普通消費者一般沒有這個心力去檢測)。因為,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主要是考慮,除了存放時間增長帶來的口感變化,我們主要擔心的是健康的基礎問題。

茶葉含水量的不夠存放標準,也會引起茶葉在存放過程中產生其他不健康的化合作用。所以關於是否陳化的越久越好的問題,我自己感覺,紅茶最好是在一個規定的時間段內喝。

謝謝,歡迎指正。


一或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紅茶,紅茶在外觀上看是屬於紅湯紅葉,其在中國的六大茶類中按照製作工藝屬於紅茶類。

紅茶的色澤明亮鮮豔,味道香甜甘醇,其性甘溫,有生熱暖腹、溫胃祛寒、消食開胃,提神醒腦、清熱生津、利尿、殺菌解毒等功效,最適宜脾胃虛弱者、體質偏寒者飲用。

但是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後期已經沒有轉化的價值,所以就如食品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一般來說,保質期在18-36個月。

目前,雲南有一種曬紅茶,據說因為沒有結果高溫乾燥,具有轉化的餘地,可以長時間的保存,這個還有待於科學的研究和實踐的證明。

在中國可以長時間保存的茶葉中,只有黑茶和白茶,目前在烏龍茶中,鐵觀音有陳香型鐵觀音也是可以長時間保存的。


煮茶聞書香


紅茶越陳越好不一定,如果紅茶儲存得當是越陳越好喝,越陳越香是沒錯的。比如普洱茶越陳越好,當然了存放後要認真保管,別發黴了,如果茶葉發生了質的變化,有的紅茶存放久了也不見得多好喝,一般三~五年常見,如果存放久發生變質不能喝的話那就不要喝了,喝茶本來是養生的。



雖然說綠茶存放冰箱不易變質,我感覺紅茶也可以存放冰箱,因為我就是這樣做的,要泡的話拿出來質量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