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專家老盯著農民,不是想著怎樣為他們服務,而專想“損招”?

賈彪41869680


為什麼有些專家老盯著農民,不是想著怎樣為他們服務,而專想“損招”?

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如今,雖然研究三農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沉下去的並不多,而且不符合實際,導致基層出現一些亂象。

在專家的“損招”當中,可能有一些在當下較為引人關注。比如環保問題,有的專家就盯著農戶的秸稈焚燒、畜禽養殖;比如新農合的問題,可能也有專家提出漲價,認為要提高醫保水平;比如殯改的問題,就有專家提出土葬浪費耕地,所以要推火葬;還比如有專家提出讓城裡人可以去買農村宅基地,工商資本進農村,等等。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一方面是專家們高高在上,只會搞理論研究,並不瞭解農村的真實現狀;另一方面恐怕是專家的屁股坐歪了,缺乏是非觀念,價值觀沒有了,心裡想的可能是利益觀。

之所以盯著農民,因為農民好欺負些。比如就拿環保來說,想要真正解決某些企業或領域的環境汙染問題,不是那麼容易的,阻力可能比較大。但實際上這些問題,應該遠比農民的那點汙染要重得多。

然而,解決三農問題,推進鄉村振興是一件大事,為農民著想,為農民服務,是非常關鍵的,但也必須要尊重基層、尊重農民、尊重實際。


碧翰烽


關於三農問題是李昌平提出的,他上書朱鎔基總理,反映當地三農問題: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以此引起了中央對三農的重視,還有溫鐵軍、何慧麗、劉老石都是三農專家。為什麼有些專家老盯著農民,不是想著怎樣為他們服務,而專想“損招”?“民以食為天”我國人口眾多,又經歷過文革大鍋飯時期,真正經歷過沒飯吃,體會過那時的艱苦,任何經歷過的都不想重複,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種植技術,種植人員素質,種植工具等慢慢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農民數量多,解決起來規模大,我國三農問題已經存在多年,現在日益突出,解決起來難度大。三農專家們在一起討論三農問題也是為了解決當前問題,只是有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不太符合實際,反而讓農民多費勁還遭受損失,這就是所謂的“損招”了。

某一政策提出到實施,上傳下達,中間難免不出問題,我一朋友南方的,說他們家鄉那邊村裡都免費為貧困戶及家人上保,大家都以為每年都上好了,直到有家貧困戶用到保險才發現一直都沒給交,找到村裡,又給補齊了,那其他臨時用不到保險的呢?這筆錢去了哪裡?專家們的出招初衷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為農民著想,真正實施過程中難免出錯,我國就是在實施,試錯,改正,踏實的一步一步的才建設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

總的來說,我國是不斷在進步的,農業,農村,農民也在慢慢的往好了發展,像我現在就在濰坊進行新型農民的學習,國家出資免費培訓,這有利於提高農民的專業度,有利於同行業之間的交流,身為一個地道的農民,我很驕傲!


養殖龍哥


沒有人願意“有意”提個不合理建議。

但有些建議是主觀上想解決問題,實際上卻產生了更大的問題。

舉兩個例子。 當年北京風沙大,專家就提出在北京周邊植樹造林,減少風沙。結果林造出來了,風沙沒有了,霧霾來了,又盼著有風的天氣。

我國每年進口許多大豆。難道自己不會種大豆?專家就建議種大豆每畝補貼320元,玉米只補貼25元,看你明年種什麼?甚至有的縣補貼500元。於是就有人準備花600元租地種大豆,期望加上補貼還能剩三四百。但專家怎麼能保證明年還補貼500呢?如果補貼取消了,這些人豈不是賠個底朝天? 就算明年接著補,包地大戶種大豆沒賠,玉米也少了呀?鼓勵種大豆不同於鼓勵養羊,因為多養羊不一定少養豬。但多種大豆就一定少種玉米或其他作物,因為地畝數是固定的

提出錯誤建議的專家也不一定不聰明。面對當時的問題,根據當時的信息,做出決策,後來證明是錯的,也屬於正常。但一開始就考慮不周,就是專家的錯了。


種田博士後


當今我國的主旋律應是:關愛農民、關照農村、關注農業。因為改革開放四十年,各行各業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只有三農至今問題突出。可是有些專家卻老是盯著農民,還多次出“損招”,這就不該、不對和不正常。

說什麼農民老了根本不應得退休費?說什麼土灶燒柴造成了霧霾?說什麼人窮,交不出彩禮錢才導致了光棍一個?……在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裡,農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移河改道、重安山河;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背井離鄉,支援國家“三線”建設。不折不扣地完成國家公糧任務……等等。如今國家經濟總規模已超13萬億美元,基本富裕的我國,對農民老人給點生活補貼,有些專家就說三道四,專家自己退休金上萬還嫌少。要我說,如若國家經濟總量超過18萬億美元的時候,中國老農民每月得上千元的退休費也實屬正常。

農村三千多萬光棍,本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所致,有王二就沒張三,有李四就沒趙五,卻在那裡指邪招,首先要創業和致富,要禁止把彩禮錢,請問:人生有幾個十七、八?有幾個二十春?用土灶燒柴做飯吃,還能製造出霧霾來,那採礦、溫室氣體排放、建築汙染那不早就把地球給毀了?

若沒有陝西延安農民的幫助,那中國革命就不可能成功,若沒有安徽鳳陽農民的創新,那我國的改革開放就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有些所謂的“專家”就是憑有一張名嘴,憑有一處說話的平臺,憑有一個獨特身份到處對農民出“損招”。我要奉勸那所謂的“專家”,請尊重客觀、請尊重農民!


大王19966


環境汙染是工業社會帶來的,治理環境汙染為什麼在農民頭上動腦筋?因為農民好欺負!幾千年來,農民都是這麼燒媒、燒柴、燒秸稈過來的,現在不行了,為什麼?因為工業汙染份額佔據了農業汙染的份額,歸根到底,還是農民太好欺負,磚家叫獸們首先想到的是擠壓農民!


刀頭火


我也來就這個問題和朋友們共同交流,聊聊我的看法。我想這個問題還得一分為二來看。

首先,什麼人能被稱為“專家”?所謂專家,就是一群通過十幾年幾十年學習後,在某一個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有比較獨到的見解的一群人。

其次,什麼叫“損招”。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由於長期生活在書上,深入群眾調研太少,有關農民的情況都來源於書面材料,道聽途說。導致有心為農民服務,卻不符合農民的實際情況,此損招還可以原諒,畢竟初心還是好的。另外,還有一種可惡的才是真正的損招,那就是打著為農民服務的幌子,出些損害農民利益的歪主意,這一類,我們稱為“磚家”。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專家有真知灼見。

有的意見建議從短期來看的確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但卻有利於農民農業農村更好的發展,但是因為部分農民不理解,也把這類意見看著是“損招”。比如,拆遷,初衷是為了農民更好的發展,但是由於部分農民對生養自己的地方有很深厚的感情,捨不得離開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也把這類當著是損招。因此,溝通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專家只有深入群眾多調研,掌握好第一手材料才可能有好的意見,只有真正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態度,才不會被稱為“磚家”,只有相互溝通,消除誤會,才不會被認為是“損招”。

如果你也關注三農,請加關注,留言交流。


認真是種態度


有些專家老是盯著農民,不是想為他們服務,而是專想‘’損招‘’是為什麼?專家是指在一個領域內,技術有較高造詣,理論知識精通的專項人才。有首先盯著農民的專家基本都是三農領域的專家,他們吃的就是這碗飯也為農民辦了很多實事。從包產到戶,到新農合,農村養老保險,再到城鄉一體化,村村通,精準扶貧等農村的進步離不開專家的支持,他們出莫劃策提供提總結供理論知識經驗制定計劃把握方向。

而‘’損招‘’其實出發點也許是好的,但是每個人群都有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專家空有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缺乏調研,有的為了個人利益,有的不是這一領域的瞎嚷嚷。比如現在比較關注的環境問題,有的專家說是炊煙,農民養豬養雞,造成的,建議禁止養雞,養豬,廢除柴火灶。這就是損招!所有建議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應該尊重歷史,關心民生。避重就輕,工業汙染,汽車尾氣,揚塵,綠化,才是治理改善環境的重點。










羌城表弟


一、真正的專家盯著農民是為了解決農民的生活問題,比如水稻專家袁隆平先生。如今80多歲了還在田間地頭奮鬥著。

二、而那些所謂的“磚家、叫獸”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忘本的人,比如方子舟在前幾年到處提他美利堅的主子吹噓著轉基因糧食是如何如何的好。

三、有的磚家是為那些壟斷資本家服務的,為了達到目的性,他們會開始散佈不切後實際的謠言。引發市場恐慌,從而達到他們的目的。

四、由於農民是弱勢群體,他們這些磚家叫獸想怎麼想就怎麼說,全憑一張嘴 。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來管他們,就是有管的人,他們犯錯的成本也很低 。沒有有關部門來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以上僅僅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以前探討探討


三農新風尚


專家

無外乎就是指在領域裡的技能、技術能達一定專業水準

當然、這年頭掛羊頭賣狗肉有名無實不勝枚舉!

在我們農就有一個血淋淋的案例

前些年推出新農村建設

不少專家在村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將村裡的集體山賣了

說是賣了山就有錢來給每家每戶搞建設

要命的是,山是賣成功了、每家每戶分了一兩千塊錢

這能幹嘛呢?

充其量還不是一個現代版的灰姑娘嘛!

像這樣不深入瞭解民生民情的專家們

張口就來,

我們要搞個大建設

我們要搞個大戰略

我們要搞個大部局

我不否認這些專家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往往紙上談兵誰都是高人

實戰菜鳥是一死一大遍

真正能為農民服務的還是農民自己,自力更生

不知道那些戴著專家帽子到處追名逐利的專家是真心想造福一方百姓,還是為了撈點屬於自己的名聲,釣點利?

最後,

真心希望既然是專家,農業專家,就應該對農民文化有深入瞭解,能真正給農民傳輸一個正確的、合適當地老百姓的自救方案,

如此或多或少才能真正的將農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提高

同時也能為真正的新農村建設起到推動性價值!

懇請那些沽名釣譽的專家們,少幹“打臉”的事

不能為民造福

就不能給農民挖坑!


農民成仔


能熬到專家教授級別的大都是飽讀詩書的人,我們可以藉助自己培養孩子上學的經驗看,這些人絕大部分都在學校裡攻讀。很少有機會像六幾年那些專家教授上山下鄉,走進人們群眾裡瞭解情況,實地和農民勾通,切實瞭解農民所需所想。而如今新時代的教授專家,大都在校院對牛彈琴,紙上談兵。往往不切實際的瞭解民脂民生,妄談個人看法,發表一些極其不嚴謹的個人觀點。這是被離人民群眾路線的瞎指揮,亂說話。黨一再告誡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有些所謂的叫獸專家坐在舒適的教學樓裡,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憑空想象亂做文章。不顧人民基本民苦民生,坑農害農。亂出餿主意。致使老百姓怨言很重。所以才有瞭如今現代的一個專用名詞(磚家叫獸)。從這個名詞,也側面表達出老百姓對這些混淆視聽專家教授的煩感排斥。我們還是要高舉毛澤東思想,鼓勵幹部學者,走進人民群眾,融入人民生活中,切實可行的瞭解農民,真正出些惠農措施和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