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作家一土散文:冬游东涧峪

渭南作家一土散文:冬游东涧峪

题目:冬游东涧峪

东涧峪位于华县高塘镇南,西边是西涧峪,东边是桥峪。这道峪我已经来过四次,但一直未进到深处,未看到它的标志性景点,所以印象不深。

周六,我又驱车来到了东涧峪。把车停泊于农家小院,在此遇到了一队西安驴友,攀谈之后,才知道他们的路线是从东涧峪穿越西涧峪,而我们则是借周末的闲暇在山里走走,自然也没有背负他们一样的大包小包。

渭南作家一土散文:冬游东涧峪

冬日里北国的山是灰暗的,一切都在冬眠之中,仅剩的绿色只是松柏等针叶类植物,且那份绿也不再苍翠。东涧峪河水水量较大,河水或跳跃于石头之上,泛起洁白的浪花;或沿石质河床顺势跳落,形成落差不大的小瀑布群,水声哗哗的喧嚣着。平缓低洼处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水潭,缓缓而流的潭水清澈见底,静卧河底的鹅卵石已经成了黑赭色的斑点点缀着河床。应该说东涧峪峪很深,河流流域面积大,否则汇聚不了那么大的水量。冬天里,被夏秋茂密的野草、小灌木遮挡的河床裸露出来,一眼就可以看见它的真容全貌。山风吹着,冷冷的直往衣内钻,行人不敢大声说话,否则误吸一口凉气会让你的旅程变得很难忍。喧闹的流水成了一路的伴奏,也减少了旅程的劳顿。

猛然,前面小块台地上出现了几处房舍,还有几棵柿子树,树上全然没有一片叶子,黑灰的树干像木炭一般,只有枝杈上悬挂的小红柿子才说明了它这个春秋曾经的荣光。在万木萧瑟的冬日,这吸纳了木炭枝干能量的小小红灯笼在枝头摇曳,是对暂无积雪的大山最好的装点。路旁悬崖上,裂隙水已经凝结为冰,静静地伏在黑灰石底上形成白花花的冰瀑,崖边吊着根根冰挂。有意思的是那一处,石头上冰瀑薄而亮,可以透过表面封冻看见下面有新渗出的裂隙水似小鲵般流动,扭动着下行,真是难得一见,漂亮极了。于是,我想起一句话:表面风平浪静,下面暗流涌动。冻得厚了,下面暗流就无从

查觉


渭南作家一土散文:冬游东涧峪

大约走了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那只在网上见到的石台阶瀑布。瀑布水量不大,2.7 米宽,落差有 2 米,细细的水流从石床上铺开、跌落,位于中心的汇合起来继续着奔向大海的旅程,溅落的、偏离中心的被冻在下面,附着在枯草、阶石上形成了各种形态的冰凌、冰柱。不知道那水帘下的四五级台阶是天成还是人为,让水幕一次次在跌落时溅起,珍珠一般,它成了东涧峪的标志。

户外好处很多,我总结为六条: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广泛交友,强骨练腿、排毒养颜、吸氧洗肺。驴友是一个神奇的群体,各行各业的人在周末因不同的原由,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地而聚合。和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会使一直呆在一个行业里闭塞的人产生“人的一生还有另一种活法”的感觉。在这里你生活的圈子大了,视野也开阔起来,不知不觉中心境得到了陶冶。西安的驴友从此西行穿越,和他们的交谈让我知道、看到了这个标志性瀑布,知道了从此可以穿越,去享受另一份美丽。

渭南作家一土散文:冬游东涧峪

一土,男,原名王茹辛,又名王相武。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油王村人,中国教育管理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临渭区作协副秘书长,中学高级教师,著有散文集《渭城轻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