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真正算得上“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物有哪些?

用戶57821970939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及大西南後方受到直接軍事威脅的有兩次,1943年“鄂西會戰”的石牌要塞保衛戰貌似危險,其實日寇第11軍並無深入川東的計劃,胡璉有驚卻必然無險;但鬼子1942年的強渡怒江卻是來真的,昆明差點遭受滅頂之災,就這一層來說,宋希濂將軍的“惠通橋之戰”真正可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第36師師長時)


真正瞭解大西南地理的答友應該清楚,雲南的安全是保證大西南穩定的極重要因素,解放戰爭後期西南國民黨軍的迅速潰敗,與盧漢起義關係甚大,因為西南再無退路。所以抗戰時期,重慶政府對雲南的防禦是特別重視的,昆明一旦淪陷,雲南自然不保,則日軍可居高臨下直取四川。


1942年前後,駐紮雲南的中國軍隊除龍雲的少量留守滇軍之外,還有20萬黃埔系精銳部隊,即關麟徵的第15集團軍和正在組建由杜聿明暫領的“中國遠征軍”,包括第5軍、第6軍、第66軍。關麟徵部隊遠在滇南,其任務是與侵入越南的日軍對峙,1942年3月,當中國遠征軍踏出國門進入緬甸作戰,雲南腹地一下子空虛起來。



中國遠征軍第一期作戰經過不再贅述,其結果是先勝後敗,日軍切斷了他們回師祖國的必經之路臘戌,杜聿明率第5軍和第6軍主力只好撤入野人山,於是滇西地區的中國軍隊兵敗如山倒,跟蹤追擊的日軍如入無人之境,第66軍張軫殘部的抵抗毫無效果。至1942年5月3日,日軍前鋒第56師團攻陷中緬邊境城市畹町,5月4日佔領龍陵,隨即兵分兩路,一路向騰衝攻擊前進,一路直撲怒江。

怒江,是一條嵌入西南橫斷山脈的激流,它把滇西和雲南內陸切成兩半,洶湧的河水上方僅有一座鋼索橋“惠通橋”,也是這條天塹上的唯一通道。在此之前,日軍大本營已給緬甸第15軍發來電報:“大本營希望不失時機,更加擴大第15軍的戰果,確立積極向重慶進攻的姿態”。

於是日本鬼子如發瘋一般向前推進,5月5日,先頭部隊到達惠通橋邊,設若怒江被日軍突破,則保山危矣、昆明危矣、重慶危矣、西南危矣!



(遠看惠通橋)


1942年5月4日深夜,蔣介石緊急電聯新上任的昆明警備司令兼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日軍過江,然而由於時間倉促,宋希濂手頭根本無可用之兵。理論上他的集團軍下轄第66軍、第71軍和預備第2師,但其中第66軍新敗根本潰不成軍,第71軍的兩個師剛從四川動身,昆明附近的預2師遠水不解近渴,更要命的是,從惠通橋到昆明的公路線上,僅有一個維持交通的憲兵團,局勢千均一發。

幸虧宋希濂的老部隊第71軍第36師啟程較早,先頭部隊已達大理以東的祥雲地區,宋希濂立刻以軍令徵用周邊地區所有汽車,運送李志鵬的36師火速增援惠通橋,宋希濂本人將昆明防務移交54軍黃維後,5月5日即動身前往保山設立指揮部,這是一場與時間競賽的生死救援。



(宋希濂在臨時指揮所)

1942年5月5日上午,日軍便衣隊混入逃難的中國軍民當中試圖奪取惠通橋,由於意外開槍驚動了正在橋東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工兵指揮官馬崇六,他毫不猶豫地下達了炸橋的命令,橋上的車輛、難民和混入的日軍隨著斷橋一起墮入激流,戰爭就是這麼殘酷。日軍立即派遣一個混編大隊,用橡皮艇強渡怒江併成功登岸,最後的時刻來臨了。

天佑中華,曾經的德械第36師第106團的兩個先頭連,幾乎與登陸日軍同時到達怒江東岸,雙方發生激戰,該團主力傍晚趕到戰場後隨即展開反擊,殲滅半數日軍並佔據東岸高地,但仍有500多名日軍在西岸重炮的掩護下死戰不退。

5月7日凌晨,宋希濂冒著敵機轟炸趕到江邊,調集已經趕到的第36師第107、108兩個團全部,對殘餘日軍發動總攻擊,血戰經日,只有40多個鬼子乘艇逃離,餘皆就殲。



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也及時趕來,在狹窄的怒江峽谷中穿梭掃射轟炸,摧毀了大批日軍的坦克裝甲車輛、準備架設浮橋的設備器材,不但為增援怒江防線的第11集團軍其他部隊爭取了時間,也極大震懾了日軍繼續強渡或架橋的決心,到5月10日前後,宋希濂所部在怒江東岸完全展開並佔領陣地,與日軍隔江形成對峙,挽狂瀾於既倒!

有資料顯示,怒江危急之時,蔣介石已在重慶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擬定一旦怒江不保、四川和西昌又失,則國民政府將遷都蘭州,而宋希濂的千里就援,絕對是扶大廈之將傾的壯舉。拋開政治立場,歷史應該記住:

在1942年5月初的那幾天裡,宋希濂將軍、第71軍第36師的官兵們、飛虎隊隊員們的英勇無畏,他們,改寫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

(惠通橋及怒江位置)


度度狼gg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撤離根據地,開始漫漫征途。不知道去哪、不知道怎麼走、不知道有沒有明天。就這麼出發了,八萬大軍帶著理想和信仰,去尋找美好的明天。

經過一路的慘敗,八萬大軍只剩下三萬,終於在1935年1月到達貴州。

這個時候的革命,是個什麼情況?

全國的蘇區,百分之九十都失敗了;全國的白區,百分之百都失敗了。唯一的火種,就是這區區幾萬人。況且,久經考驗的革命領導都在這支隊伍裡。

如果在貴州被一網打盡,那後果都不用想象了。



就在這時,大家在貴州遵義開了個會。總結了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批判了軍事上的錯誤,選舉了新的領導人。

這才是“奉命於危難之間”。

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帶領這支殘兵敗將走出了失敗的陰影,到達了最合適的終點站——陝北。

在這塊黃土地上,他重新整合了隊伍。從此,這支隊伍告別了失敗,從勝利走向勝利。打敗了日寇、反動派,平分了土地,改造了國家,重新塑造了國家和民族的性格。

這才是真正的“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溫乎


偉大領袖毛主席絕對算得上一位。20來歲,毛主席就胸懷大志,在橘子洲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抱著樂觀堅定的信念,投入到革命之中。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中華蘇維埃政府,領導5次反圍剿的勝利,帶領隊伍長征,四渡赤水,強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創建延安根據地。之後運籌帷幄,指揮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路走來,艱難險阻重重,危機四伏,甚至可以說經常在鬼門關前走,但最終贏得了革命的勝利。這得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將一支弱小的,初期才萬餘人的隊伍帶領的殺出重圍,直至消滅老蔣的百萬精銳之師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多麼自信!斯人已逝,然而歷史終將永遠銘記他們(那些可愛的人)


花間悟道


全世界首推毛主席。首先在大革命失敗後,領導了秋收起義,起義失敗後把部隊拉上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塊實際意義的革命根據地,直接或間接的領導了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因中央錯誤的邊緣化毛主席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迫不得已開始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徵。湘江戰役後,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3萬來人,按當時中央的路線走紅軍就會陷入重圍而導致全軍覆沒,這時毛主席不計個人得失,舌戰群雄最終意見獲得支持,紅軍也擺脫了覆滅的危險。後來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紅軍一步步走出困境轉危為安,再後來就走了浩浩蕩蕩的百萬雄獅過長江,建立新中國,抗美援朝,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中國!


種花郎君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句話說的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中國革命曾經遭遇了3次大危機,但都被毛主席化解,中國歷史上能夠做到三次力挽狂瀾的,恐怕只有偉大領袖毛主席了。

1,第一次力挽狂瀾。

1927年中國革命走到了十字路口,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和國民黨高層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白色恐怖瀰漫全國,中國革命面臨失敗危險。於是我黨組織了3次大起義,分別是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這三次起義都瞄準了中心城市南昌,廣州和長沙,都遭到巨大失敗。

相對而言,毛主席帶領的秋收起義隊伍最少,但保存下來的最多,毛主席帶著不足2000人轉移到井岡山,建立起根據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打開了土地革命新篇章。

毛主席創立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成了中國革命的總戰略,這是中國革命史的大創舉。


2,第二次力挽狂瀾。

1935年,8萬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戰略轉移,到年底,經歷湘江血戰後的紅軍只剩下不到3萬,而敵人是有著飛機大炮的國民黨40萬大軍。1936年,遵義會議召開,毛主席再次成為紅軍的總指揮,受命於危難之際,毛主席如何扭轉敗局?

毛主席指揮了四渡赤水戰役,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強度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飛越臘子口,最終到達了陝北根據地。

如果沒有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智慧,紅軍和革命的命運不堪設想。


3,第三次力挽狂瀾。

1941年,中國的抗日事業迎來巨大轉折點,那就是珍珠港事件,這一戰,把美國拖入了對日戰爭,抗戰勝利只是早晚問題,自此,蔣介石終於公開向日本宣戰。

蔣介石雖然口頭上向日本宣戰,但行動上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皖南事變9000新四軍沒有死在抗日戰場,卻死在了友軍槍口下。在陝北,胡宗南所部40多萬人對陝北進行軍事上圍困進攻,經濟上封鎖禁運。

在這種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毛主席在延安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打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而整風運動把我黨建設成了空前團結的學習型戰鬥型政黨。


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永遠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


歷史知事


鄧小平也算得上一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偉大人物。文革之後,鄧小平復出,當時的中國在經歷文革的十年浩劫,不僅經濟大廈搖搖欲墜,人們的思想信仰大廈也搖搖欲墜。是鄧小平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巨大勇氣領導中國經歷了一場思想和國家政治經濟的全面革命,力挽狂瀾,撥亂反正,使中國人的思想、政治和經濟大廈逐漸回覆穩固,並領導了當今世界上一場最為波瀾壯闊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大變革,讓中國社會從此經歷翻天覆地的偉大變化,讓中國從站起來向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中不斷闊步前進,一躍而為世界第二大國。


萬里江山入夢來


鬧革命 秋收起 井岡山 根據地 四渡赤水 用兵如神 過草地 爬雪山 到延安 打日本 力挽狂瀾 建立新中國





67303184883942


偉大領袖,當之無愧

我繪製的水墨國畫肖像作品,歡迎點評。



洛陽水墨肖像李潮革


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毛主席!

他傳奇的一生中,經歷了無數風險,卻奇蹟般的都是風迴路轉!這不僅僅是客觀條件所置,主要還是主客智慧在起著決定作用!在於毛主席有一套獨一無二的毛澤東思想在起主軸作用!

他提出的“兵民乃勝利之本”觀念!

“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

“為人民服務,甘當小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觀念。

“游擊戰戰略”

“實踐出真知”

“農村包圍城市戰略”

“打殲滅戰戰略”

“統一戰線原則”

“我軍的十大戰略原則”

“階級分析方法”

“實踐論”

“矛盾論”

“新民主主義論”

“論十大關係”

“工業為主導,農業為基礎,全面發展原則”

“社會主義總路線原則”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原則”

“團結就是力量原則”

“繼續革命原則”

“兩個務必警告”

……

正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我黨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危機,取得了勝利,為中國人民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這裡僅舉幾例!

第一個提出農民是中國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

第一個提出“槍桿子裡出政權”

第一個提出“建立農村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第一個建立農村政權。

第一個建立黨支部建立在連隊。

第一個提出“官兵平等,實行黨內民主集中制”。

扭轉危局中的,“三次反圍剿”勝利。

“建都瑞金”

“四渡赤水”

“揮兵西進,爬雪山,過草地”。

“北上抗日,避免了紅軍分裂”。

“奠基西北,紅軍大會師”

“帥兵東征,擴大紅軍,建立根據地”。

“聯蔣抗日”

“佈局全國游擊戰戰略”。

“獨立自主,自立更生”打破封鎖。

“深入敵穴,爭取和平”為我軍戰略生存爭取時間。

“放棄江南,集中力量,爭取主動。”

“佔領東北,依靠蘇聯,向南發展”。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舉換來一個世紀和平。

……

無數奇蹟,無不彰顯著毛澤東思想(集體智慧)的光輝!


狼煙一九三一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真正做到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當屬偉大領袖毛主席!

腐朽落後閉關鎖國的清朝政府,坐井觀天、狂妄自大、整天以天朝上邦自詡而不睜眼看一看世界的變化。最終使得中國無論是在軍事能力還是在科學技術方面都遠遠落後於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列強國家。

清朝乾隆皇帝80大壽時,當時的工業強國英國曾主動的派出使團出使清朝,一方面為乾隆皇帝慶壽,另外一方面則是想要建立東西方的經貿往來關係。但是狂妄自大的乾隆皇帝根本沒有把當時的工業強國英國放在眼裡,而是把別人當作邊陲小國對待。甚至給英國國王下了一道聖旨,至今這道聖旨依然存放在英國的博物館裡。令今天的人讀起來感覺真的是貽笑大方。滿清政府就在這樣的虛無縹緲的美夢中不斷沉睡,直到這一天的到來。


1840年,因林則徐在廣東組織了虎門銷煙,英國在華的不道義的貿易收入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進而英國派出軍艦對清政府宣戰,原本英國議會對於是否與東方強國中國宣戰一直心有餘悸。但是戰爭的結果卻讓我們大跌眼鏡,清朝政府面對僅有幾千人的英國軍隊卻遭遇了慘敗的結局。並且根本無法阻止英國軍隊在中國的海域和陸地上肆意橫行,這一事件的發生使得當時的西方列強都認清到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和腐化墮落。從此中國成為了西方列強瓜分和侵佔的對象。中國也有封建社會,進入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近百年的屈辱歷史。


後來中國人嘗試了種種拯救中國的方式。有以李鴻章,張之洞為代表的洋務運動,有以太平天國為代表的農民起義。有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變法。也有以袁世凱,黎元洪為代表的北洋軍閥。同時也要以孫中山蔣介石為代表的地主階級革命者。但是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這些運動和勢力都沒有真正的將中國從腐朽落後、被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解救出來。

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有一個孩子降臨在了這個世界上。他的父親給他取名為毛澤東。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新生的嬰兒將來將會拯救中國並且帶領中國人走向民族獨立的道路。

毛主席作為無產階級革命者,身上帶有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從秋收起義到會師井岡山,再到瑞金根據地。後來經過四渡赤水,翻越雪山過草地,最終實現會師陝北的長征。並且在延安生根發芽,最終從這裡開始瞭解放全國的歷史使命和革命進程。終於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並且將反動派趕出大陸。實現瞭解放全體中國人,建立民族獨立的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使命。

毛主席及其家人為了中國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奉獻了十幾條鮮活的生命。但是毛主席一生不改初心。真正的踐行了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

再有13天便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25週年的日子。在這裡讓我們提前說一句:

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