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真正算得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物有哪些?

用户57821970939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及大西南后方受到直接军事威胁的有两次,1943年“鄂西会战”的石牌要塞保卫战貌似危险,其实日寇第11军并无深入川东的计划,胡琏有惊却必然无险;但鬼子1942年的强渡怒江却是来真的,昆明差点遭受灭顶之灾,就这一层来说,宋希濂将军的“惠通桥之战”真正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第36师师长时)


真正了解大西南地理的答友应该清楚,云南的安全是保证大西南稳定的极重要因素,解放战争后期西南国民党军的迅速溃败,与卢汉起义关系甚大,因为西南再无退路。所以抗战时期,重庆政府对云南的防御是特别重视的,昆明一旦沦陷,云南自然不保,则日军可居高临下直取四川。


1942年前后,驻扎云南的中国军队除龙云的少量留守滇军之外,还有20万黄埔系精锐部队,即关麟征的第15集团军和正在组建由杜聿明暂领的“中国远征军”,包括第5军、第6军、第66军。关麟征部队远在滇南,其任务是与侵入越南的日军对峙,1942年3月,当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进入缅甸作战,云南腹地一下子空虚起来。



中国远征军第一期作战经过不再赘述,其结果是先胜后败,日军切断了他们回师祖国的必经之路腊戌,杜聿明率第5军和第6军主力只好撤入野人山,于是滇西地区的中国军队兵败如山倒,跟踪追击的日军如入无人之境,第66军张轸残部的抵抗毫无效果。至1942年5月3日,日军前锋第56师团攻陷中缅边境城市畹町,5月4日占领龙陵,随即兵分两路,一路向腾冲攻击前进,一路直扑怒江。

怒江,是一条嵌入西南横断山脉的激流,它把滇西和云南内陆切成两半,汹涌的河水上方仅有一座钢索桥“惠通桥”,也是这条天堑上的唯一通道。在此之前,日军大本营已给缅甸第15军发来电报:“大本营希望不失时机,更加扩大第15军的战果,确立积极向重庆进攻的姿态”。

于是日本鬼子如发疯一般向前推进,5月5日,先头部队到达惠通桥边,设若怒江被日军突破,则保山危矣、昆明危矣、重庆危矣、西南危矣!



(远看惠通桥)


1942年5月4日深夜,蒋介石紧急电联新上任的昆明警备司令兼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日军过江,然而由于时间仓促,宋希濂手头根本无可用之兵。理论上他的集团军下辖第66军、第71军和预备第2师,但其中第66军新败根本溃不成军,第71军的两个师刚从四川动身,昆明附近的预2师远水不解近渴,更要命的是,从惠通桥到昆明的公路线上,仅有一个维持交通的宪兵团,局势千均一发。

幸亏宋希濂的老部队第71军第36师启程较早,先头部队已达大理以东的祥云地区,宋希濂立刻以军令征用周边地区所有汽车,运送李志鹏的36师火速增援惠通桥,宋希濂本人将昆明防务移交54军黄维后,5月5日即动身前往保山设立指挥部,这是一场与时间竞赛的生死救援。



(宋希濂在临时指挥所)

1942年5月5日上午,日军便衣队混入逃难的中国军民当中试图夺取惠通桥,由于意外开枪惊动了正在桥东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工兵指挥官马崇六,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炸桥的命令,桥上的车辆、难民和混入的日军随着断桥一起堕入激流,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日军立即派遣一个混编大队,用橡皮艇强渡怒江并成功登岸,最后的时刻来临了。

天佑中华,曾经的德械第36师第106团的两个先头连,几乎与登陆日军同时到达怒江东岸,双方发生激战,该团主力傍晚赶到战场后随即展开反击,歼灭半数日军并占据东岸高地,但仍有500多名日军在西岸重炮的掩护下死战不退。

5月7日凌晨,宋希濂冒着敌机轰炸赶到江边,调集已经赶到的第36师第107、108两个团全部,对残余日军发动总攻击,血战经日,只有40多个鬼子乘艇逃离,余皆就歼。



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也及时赶来,在狭窄的怒江峡谷中穿梭扫射轰炸,摧毁了大批日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准备架设浮桥的设备器材,不但为增援怒江防线的第11集团军其他部队争取了时间,也极大震慑了日军继续强渡或架桥的决心,到5月10日前后,宋希濂所部在怒江东岸完全展开并占领阵地,与日军隔江形成对峙,挽狂澜于既倒!

有资料显示,怒江危急之时,蒋介石已在重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拟定一旦怒江不保、四川和西昌又失,则国民政府将迁都兰州,而宋希濂的千里就援,绝对是扶大厦之将倾的壮举。抛开政治立场,历史应该记住:

在1942年5月初的那几天里,宋希濂将军、第71军第36师的官兵们、飞虎队队员们的英勇无畏,他们,改写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惠通桥及怒江位置)


度度狼gg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漫漫征途。不知道去哪、不知道怎么走、不知道有没有明天。就这么出发了,八万大军带着理想和信仰,去寻找美好的明天。

经过一路的惨败,八万大军只剩下三万,终于在1935年1月到达贵州。

这个时候的革命,是个什么情况?

全国的苏区,百分之九十都失败了;全国的白区,百分之百都失败了。唯一的火种,就是这区区几万人。况且,久经考验的革命领导都在这支队伍里。

如果在贵州被一网打尽,那后果都不用想象了。



就在这时,大家在贵州遵义开了个会。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批判了军事上的错误,选举了新的领导人。

这才是“奉命于危难之间”。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带领这支残兵败将走出了失败的阴影,到达了最合适的终点站——陕北。

在这块黄土地上,他重新整合了队伍。从此,这支队伍告别了失败,从胜利走向胜利。打败了日寇、反动派,平分了土地,改造了国家,重新塑造了国家和民族的性格。

这才是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温乎


伟大领袖毛主席绝对算得上一位。20来岁,毛主席就胸怀大志,在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抱着乐观坚定的信念,投入到革命之中。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领导5次反围剿的胜利,带领队伍长征,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创建延安根据地。之后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路走来,艰难险阻重重,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经常在鬼门关前走,但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得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将一支弱小的,初期才万余人的队伍带领的杀出重围,直至消灭老蒋的百万精锐之师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多么自信!斯人已逝,然而历史终将永远铭记他们(那些可爱的人)


花间悟道


全世界首推毛主席。首先在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把部队拉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实际意义的革命根据地,直接或间接的领导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因中央错误的边缘化毛主席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迫不得已开始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来人,按当时中央的路线走红军就会陷入重围而导致全军覆没,这时毛主席不计个人得失,舌战群雄最终意见获得支持,红军也摆脱了覆灭的危险。后来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一步步走出困境转危为安,再后来就走了浩浩荡荡的百万雄狮过长江,建立新中国,抗美援朝,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中国!


种花郎君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说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中国革命曾经遭遇了3次大危机,但都被毛主席化解,中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次力挽狂澜的,恐怕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了。

1,第一次力挽狂澜。

1927年中国革命走到了十字路口,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弥漫全国,中国革命面临失败危险。于是我党组织了3次大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次起义都瞄准了中心城市南昌,广州和长沙,都遭到巨大失败。

相对而言,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队伍最少,但保存下来的最多,毛主席带着不足2000人转移到井冈山,建立起根据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打开了土地革命新篇章。

毛主席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成了中国革命的总战略,这是中国革命史的大创举。


2,第二次力挽狂澜。

1935年,8万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到年底,经历湘江血战后的红军只剩下不到3万,而敌人是有着飞机大炮的国民党40万大军。1936年,遵义会议召开,毛主席再次成为红军的总指挥,受命于危难之际,毛主席如何扭转败局?

毛主席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强度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飞越腊子口,最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如果没有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智慧,红军和革命的命运不堪设想。


3,第三次力挽狂澜。

1941年,中国的抗日事业迎来巨大转折点,那就是珍珠港事件,这一战,把美国拖入了对日战争,抗战胜利只是早晚问题,自此,蒋介石终于公开向日本宣战。

蒋介石虽然口头上向日本宣战,但行动上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皖南事变9000新四军没有死在抗日战场,却死在了友军枪口下。在陕北,胡宗南所部40多万人对陕北进行军事上围困进攻,经济上封锁禁运。

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毛主席在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而整风运动把我党建设成了空前团结的学习型战斗型政党。


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永远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历史知事


邓小平也算得上一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伟大人物。文革之后,邓小平复出,当时的中国在经历文革的十年浩劫,不仅经济大厦摇摇欲坠,人们的思想信仰大厦也摇摇欲坠。是邓小平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巨大勇气领导中国经历了一场思想和国家政治经济的全面革命,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使中国人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大厦逐渐回复稳固,并领导了当今世界上一场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大变革,让中国社会从此经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让中国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不断阔步前进,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国。


万里江山入梦来


闹革命 秋收起 井冈山 根据地 四渡赤水 用兵如神 过草地 爬雪山 到延安 打日本 力挽狂澜 建立新中国





67303184883942


伟大领袖,当之无愧

我绘制的水墨国画肖像作品,欢迎点评。



洛阳水墨肖像李潮革


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毛主席!

他传奇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风险,却奇迹般的都是风回路转!这不仅仅是客观条件所置,主要还是主客智慧在起着决定作用!在于毛主席有一套独一无二的毛泽东思想在起主轴作用!

他提出的“兵民乃胜利之本”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

“为人民服务,甘当小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

“游击战战略”

“实践出真知”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打歼灭战战略”

“统一战线原则”

“我军的十大战略原则”

“阶级分析方法”

“实践论”

“矛盾论”

“新民主主义论”

“论十大关系”

“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全面发展原则”

“社会主义总路线原则”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

“团结就是力量原则”

“继续革命原则”

“两个务必警告”

……

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党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取得了胜利,为中国人民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里仅举几例!

第一个提出农民是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

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第一个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第一个建立农村政权。

第一个建立党支部建立在连队。

第一个提出“官兵平等,实行党内民主集中制”。

扭转危局中的,“三次反围剿”胜利。

“建都瑞金”

“四渡赤水”

“挥兵西进,爬雪山,过草地”。

“北上抗日,避免了红军分裂”。

“奠基西北,红军大会师”

“帅兵东征,扩大红军,建立根据地”。

“联蒋抗日”

“布局全国游击战战略”。

“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打破封锁。

“深入敌穴,争取和平”为我军战略生存争取时间。

“放弃江南,集中力量,争取主动。”

“占领东北,依靠苏联,向南发展”。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举换来一个世纪和平。

……

无数奇迹,无不彰显着毛泽东思想(集体智慧)的光辉!


狼烟一九三一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真正做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当属伟大领袖毛主席!

腐朽落后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坐井观天、狂妄自大、整天以天朝上邦自诩而不睁眼看一看世界的变化。最终使得中国无论是在军事能力还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国家。

清朝乾隆皇帝80大寿时,当时的工业强国英国曾主动的派出使团出使清朝,一方面为乾隆皇帝庆寿,另外一方面则是想要建立东西方的经贸往来关系。但是狂妄自大的乾隆皇帝根本没有把当时的工业强国英国放在眼里,而是把别人当作边陲小国对待。甚至给英国国王下了一道圣旨,至今这道圣旨依然存放在英国的博物馆里。令今天的人读起来感觉真的是贻笑大方。满清政府就在这样的虚无缥缈的美梦中不断沉睡,直到这一天的到来。


1840年,因林则徐在广东组织了虎门销烟,英国在华的不道义的贸易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进而英国派出军舰对清政府宣战,原本英国议会对于是否与东方强国中国宣战一直心有余悸。但是战争的结果却让我们大跌眼镜,清朝政府面对仅有几千人的英国军队却遭遇了惨败的结局。并且根本无法阻止英国军队在中国的海域和陆地上肆意横行,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得当时的西方列强都认清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腐化堕落。从此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瓜分和侵占的对象。中国也有封建社会,进入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近百年的屈辱历史。


后来中国人尝试了种种拯救中国的方式。有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有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变法。也有以袁世凯,黎元洪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同时也要以孙中山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革命者。但是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这些运动和势力都没有真正的将中国从腐朽落后、被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解救出来。

1893年12月26日。在湖南有一个孩子降临在了这个世界上。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毛泽东。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新生的婴儿将来将会拯救中国并且带领中国人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

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上带有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秋收起义到会师井冈山,再到瑞金根据地。后来经过四渡赤水,翻越雪山过草地,最终实现会师陕北的长征。并且在延安生根发芽,最终从这里开始了解放全国的历史使命和革命进程。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并且将反动派赶出大陆。实现了解放全体中国人,建立民族独立的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

毛主席及其家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了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但是毛主席一生不改初心。真正的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再有13天便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5周年的日子。在这里让我们提前说一句: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