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內丹煉己功夫|參考多本古丹書,明凝神調息真指要!

《玄機直講》中說:“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

1、什麼是煉己

煉己是內丹功法最基本的要求,貫徹於整個過程中,不可須臾或離,所以也稱煉己築基。其實一般說築基,大多是指“煉己”與煉精化氣小周天。

論內丹煉己功夫|參考多本古丹書,明凝神調息真指要!

煉之一字,伍沖虛《天仙正理》言:“謂煉者,即古所謂:苦行其當行之時曰煉,熟行其當行之事曰煉,絕禁其不當之時亦曰煉,精進勵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煉,割絕貪愛而不留餘愛亦曰煉,禁止舊習而全不染習亦曰煉”。

說的就是要堅持、誠心,下苦功。所以取其煉字,同外丹冶煉、洗煉之意。

己之一字,如果採用“納甲法”來看,己就是己土,是心意,是意念。

柳華陽《金仙證論》言:“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如果再引申,五行中己屬中央戊己脾土,土為黃色,在內丹功法中又稱“黃婆”,此也常見,雖然名稱不同,但實際所指代相通。

那麼所謂的“煉己”就是指集中意念,排除雜念。正如張伯端《悟真篇》中說:“若要修成九轉,必須煉已持心”。張三丰《玄要篇》中也說:“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

論內丹煉己功夫|參考多本古丹書,明凝神調息真指要!

《道言淺近》中進一步指出:“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修心者,存心也;煉性者,養性也。存心者,堅固城廓,不使房屋倒坍,即築基也;養性者,澆培鄞鄂,務使內藥成全,即煉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慾不幹,無思無慮,心與性內外坦然,不煩不惱,此修心煉性之效,即內丹也”。

2、正念與雜念

煉己要建立正念,掃除雜念,怎麼做?

《玄機直講》曰:“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不即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念”。

這裡說明了如何採取正念,而張念其實還有進一步的功夫,張三丰《道言淺近》中說:“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丹家雲,一念從規中起.即真神,即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發現,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從不神中煉出,學者知之”這裡所謂的更進一步,就是真神,可以說是煉己的更高階段了。

而雜念是指練功過程中,各種雜亂的念頭紛至沓來或此起彼伏,以致意念不能集中到練功上來,又稱散亂。如《玄要篇》中:“初下手時最難行,離了散亂又昏沉”。

要注意在練功中出現邪念時要停止練靜功而只做動功。

論內丹煉己功夫|參考多本古丹書,明凝神調息真指要!

3、凝神調息

《道言淺近》曰:“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功夫”。可見煉己的方法,就是凝神調息。

《道言淺近》還言:“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這就是凝神的方法,近乎於心止於臍下乃凝神。

其實陸潛虛《玄膚論》中也說過方法:“凝神之要,莫先澄神;澄神之要,莫先遣欲。”

《清靜經》曰:“所謂凝者.非訣然不動之謂也,乃以神入於氣穴之中,與之相守而不離也”。

而所謂氣穴,《玄膚論》中解釋道:“夫氣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氣之初,所稟父母精氣乃成者,即吾人各具之太極也。其名不一,曰氣海,曰關元,曰靈谷,曰下田,曰天根,曰命蒂,曰歸根竅覆命關,即一處也”。

論內丹煉己功夫|參考多本古丹書,明凝神調息真指要!

自然這關竅於各家丹書所言不一,如果修的是張三丰一系的丹法,那麼可依照《道言淺近》說——臍下一寸三分,也即規中,也即玄關。

至於凝神入氣穴的具體方法,可以參考《天仙道程寶則》:“所謂凝也,先以目光注所凝處,微以意斂真氣氤氳迴歸”。

也可參照《百字碑注》中的:“眼口者,心之門戶,須要垂簾塞兌,一切事體以心為劍,想世事無益於我,火烈頓除,莫去貪著。決雲: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至於調息,《道言淺近》說:古仙雲“調息要調其真息”。真息是指一種呼吸形態。是在自然基礎上形成的。此書還言:“凝神凋息,只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當通過以上的鍛鍊後,其實就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心靜則息凋,靜久則心自定,死心以養氣,息機以純心。精氣神為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遊,外三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為夫婦,神氣為子母,子母夫婦,聚而不散,故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外遊,精不妄動,常燻蒸於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