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告訴孩子,關於國家公祭日,這些事我們應該知道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八十一週年,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祭奠三十萬死難同胞。

81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

如今81年過去了,大屠殺的親歷者僅存不足百人。

銘記,不只是民族的悲愴,還有落後必亡的訓誡。

育兒|告訴孩子,關於國家公祭日,這些事我們應該知道

告訴孩子,關於國家公祭日,這些事我們應該知道

首個國家公祭日的由來

從1994年開始,南京乃至整個江蘇省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層面。

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在今年的10月27日,加拿大成為西方第一個設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的國家。今後,加拿大安大略省將每年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

為了祭奠誰

國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殺”定名,但是祭奠對象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還包括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被殺戮的同胞。

2014年國家公祭網上線,列出了七類遇難對象供海內外網民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化學武器死難者、細菌戰死難者、勞工死難者、慰安婦死難者、三光作戰死難者、無差別轟炸死難者。

告訴孩子,這些不同國籍的人,也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

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撰寫的《南京大屠殺》一書,被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認為是,人類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

育兒|告訴孩子,關於國家公祭日,這些事我們應該知道

在這本書出版之前,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們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屠殺的百萬猶太人、波蘭人、蘇聯人、吉普賽人、德國人,但是他們並不知道,二戰期間,日軍在南京犯下了怎樣的暴行。

張純如在寫《南京大屠殺》時,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很難想象,她做了多少努力,才有力量支撐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每天與南京大屠殺那段殘忍血腥的歷史為伴。

她要把那些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等等酷刑,一字一句的寫出來。

成書後,她又遭遇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後來她患上憂鬱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時年36歲。

她讓更多人知道了這段歷史,她讓更多人看到了日軍曾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種種罪行。這些白紙黑字,是她曾經為南京大屠殺奔走的證明。

告訴孩子,和平來之不易,歷史必須銘記!

育兒|告訴孩子,關於國家公祭日,這些事我們應該知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我們走出了充滿硝煙的戰場

邁入了歲月靜好的和平時代

在我們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

也應該在心中長鳴警鐘

只有真正地瞭解歷史

才能尊重歷史,才能不讓歷史重演

育兒|告訴孩子,關於國家公祭日,這些事我們應該知道

“國家公祭”雖然只有一天,但公祭的意義需要也一定要延續,這在國外也有先例,比如,美國的老兵日會對老兵提供一系列優惠活動,以此增加老兵福利;以色列則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限制娛樂活動……凡此種種,都是在增加普通民眾對國家公祭的感性認識。

有利於普通民眾對歷史的參與和審視,如此進一步將“國家公祭”的實質細化、落地,方能使“國家公祭”先形成民族習慣,再化作民族精神,使每個國人都可以在此薰染之中,逐漸具備大國公民的精神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