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展出了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的尸体。这种公开展示尸体的行为,是否是对死者的不敬呢?

同剪西窗烛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长沙国,出现了一副这样的场景。

在长沙国的轪候府中,长沙国的宰相、轪候利苍的遗孀辛追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那香甜的西瓜,正当她在享受着这夏日好不容易得来的清爽时,噩耗降临在了她的身上。

随着冠心病的急剧发作,当年才仅仅只有50岁年龄的她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生命。

在辛追夫人去世后,她的家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一切都准备妥当后,他们把已经死去的辛追夫人埋葬到了已经去世20多年的利苍陵墓中,让她和她辞别20多年的丈夫重新在地底世界中相聚到了一起。


辛追夫人尸体被人们参观

不过在辛追夫人于地底世界中埋葬了2100多年之后,她却因为自己所在陵墓的被挖掘,从而与这个她离开了多年时间的地面世界重新相拥在了一起。

在辛追夫人的遗体被挖掘出来后,因为她的遗体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为长久、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尸等原因,所以在她的遗体被挖掘出来后,她就开始被人们运到各个地方,在众目迢迢之下供人们参观了起来。

如果不是后来人们发现这样辗转各地供人们参观的行为给辛追夫人遗体的保存带来了很大麻烦,或许辛追夫人的遗体在接下来的很多时间里,仍旧会辗转在各地供人们参观。

在后来,人们把辛追夫人放入了固定的博物馆中,开始固定供人们参观了起来。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辛追夫人的尸体一直处在了一种被当成文物供人们参观展览的状态中。

辛追夫人遗体被参观的事情确实是一个不敬的行为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那就是博物馆这样公开展览辛追夫人尸体的行为存不存在着对辛追夫人不敬的问题呢?

如果要了解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要摒弃现如今的观念。

在现如今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着保留知名人物的遗体供人们参观的情况。

在某些特殊的地区,人们甚至会保存自己家人死去的遗体,每当特殊节日出现的时候拿出来自己纪念或者供人们参观。


如果辛追夫人是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的话,我觉得人们将她的遗体公开供人们参观是没有错的。

或许生活在这种文化观念之中,她甚至还会为自己能受那么多人的参观感动自豪。

可惜她并没有生活在这种文化观念之中,辛追夫人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很传统的年代。

在我们古代,除了少部分地区之外,大多数的农耕民族生活区域都讲究一个“入土为安”的观念,将人的尸体从地底下挖出来供人参观的事情在当时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允许的。

因此我觉得从辛追夫人生活的年代观念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对她极为不敬的行为。

不同的观念有着不同的看法

如果辛追夫人真能泉下有知的话,我觉得她对自己遗体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们参观绝对是无法接受的,如果她还有生命的话,她甚至可能会羞愧得选择自杀。

当然在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大家也不必拿世界各地的奇怪风俗或者现在世界上所存在的一些现象来批驳我这个观点。

我们看待问题还是要从深层次的方向去看待的,什么样的时代观念看待什么样的问题。

虽然这样的说法并不适用在所有地方,但是如果说到对死者不敬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必须得着重于对死者所生活文化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一定的判断。

所以说公开展示辛追夫人尸体的行为确实是对辛追夫人的一种不敬,从现如今的很多理念来说,公开展览辛追夫人的尸体是一种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了解新奇事物的做法,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从辛追夫人的角度去想,不敬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孤客生


对于这个问题你同意不同意,都能找到自己的依据,振振有词!因为这是一个【价值观(Personal Value)】问题,也就是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言人人殊的问题!

可能对我们中国人以及主流文明世界的价值观来说,讲究入土为安,展览尸是体对死者和先人的不敬。

但是,也不是绝对,比如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水晶棺,天天都有千万人参观凭吊。设置纪念堂和水晶棺的初衷,恰恰是我们太尊敬他了。

既然「价值观」就是一个「口味」的问题,肯定就不排除「重口味」,在有些地方,所以信奉的价值观却完全相反,足以颠覆你「萝卜白菜大米饭」的稳固三观:

比如:印尼苏拉威西岛南部的托拉雅(Toraja)的村民,有一种奇葩的习俗:子孙要把已故亲人,从棺材里挖出来,然后盛装打扮,在村里游行,简直就是阴曹地府界的维密秀和时装周,谁的僵尸cosplay造型更拉风,谁就是「大孝子」,一年都会走大运。

详见英国《每日邮报》: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745169/Zombie-chic-Indonesian-village-Toraja-s-bizarre-annual-ritual-Ceremony-Cleaning-Corpses-MaiNene.html

白头偕老:

比翼双飞:

英伦学院风:金丝眼镜加条纹西装,

诶呀,这个吓死本宝宝了,真像电影《死亡之雪》中的「纳粹僵尸」:

爸爸的小棉袄:

还有诸如西藏的天葬,把人大卸八块让秃鹫吃掉,印度三哥在恒河边的火葬,很多都还没有完全火化,胳膊、大腿直接丢掉恒河里喂鱼。相信主流文明世界的人很难接受。

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就是如此之多元,价值观问题很难说谁对谁错,所以,你一定要意识到:你所认为理所当然正确的【价值观】,并不具备天然正确性和唯一性,并不比其他价值观更优越!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只尊重事实和逻辑,是不做任何【价值观预设】的,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也是科学,伦理价值观不应该干扰科学。

当然不是。

是人都免不了价值判断,科学也有科学伦理,科学家有职业道德。我们人类有同理心,在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基础上,如:公平、正义等,会设置马克思韦伯所提出的: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起草的《科学和技术伦理》得到全世界公认,也算一种普世的「价值理性观」:

说简单一点,医学算科学吧?

学医的所遵循的基础伦理就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只能治病救人,不能用医术损害他人健康,不透露他人隐私、不与病人发生性关系等。

这就是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性」,我们之所以尊重医生,除了他们救死扶伤,还有他们遵循的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要求都高。(我是很尊重我们中国医生,待遇偏低,工作量大,我理解不了那些在医院里打打杀杀、摆谱的家伙)

所以,即便病人同意安乐死,医生也不会帮助你实施,这是违反《希波克拉底誓言》,在很多国家也是违法的。

这就导致一个很奇葩的现象,美国被判的注射死刑的死囚,行刑的很多都不是专业医生,因为这违反了职业道德。美国俄亥俄州有一个案例是,37岁的死囚克里斯托弗•牛顿(Christopher Newton)行使注射死刑。

由于行刑的是非专业医护人员,导致药量、静脉注射都有差池,使他受尽痛苦,长达二十分钟的折磨才死去。

而设立注射死刑的初衷就是为了体现人道,所以,如果不是由专业医生行刑,导致事与愿违的概率十分之大。

那么,如果你是医生,你会违法《希波克拉底誓言》为死刑犯行刑吗?还有诸如:代孕、克隆人都涉及到伦理问题,也存在很多争议,起码,在目前来看,主流价值是否定的。但说不定以后可能会放开。

所以,前面说了价值观在空间跨度上有「多样性」,那么,在时间跨度上出现「变更性」,一种价值观在某一段历史时期被认可,另一段时间可能不被认可,甚至被视为不可理喻的离谱错误。

比如:奴隶存废、男女平权、人人平等。一千年前你要信奉、提倡这些,人们会当你神经病。


好,再回到马王堆辛追夫人,既然一般伦理价值观言人人殊,那将考古挖掘到的尸体展览,符合学术伦理吗?

我虽然不是考古学专业,但我凭常识想,应该是符合的。因为全世界都有展览的尸体。

  • 埃及国家博物馆的木乃伊馆,拉姆塞西斯二世大帝的尸体就被展览:

(这家伙就是《圣经》中摩西的哥哥,红海开路就是犹太人为了躲避他的军队追杀,圣经中十次天灾、以及犹太逾越节也跟他有关)

  • 图坦卡门木乃伊在埃及帝王谷博物馆展览:

  • 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展厅:

  • 意大利南蒂罗尔考古博物馆的奥次冰人:

  • 中国新疆博物馆的楼兰美女: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觉得湖南博物馆并不出格,符合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学术伦理。

我只知道考古学的学术伦理是不能以文物谋利,不参与文物买卖。其他学术伦理我还不是很清楚,懂的大神请指教。

何况,湖南博物馆是很尊重辛追夫人的,将隐私部位都盖了起来,从胸部到膝盖:

我写文章一般十有八九是【总-分-总】模式,最后一定要给出确凿答案,旗帜鲜明的立场,不管是对是错,绝对不让读者看完还觉得困惑:你他妈到底想说什么?

综上所述:

1、湖南博物馆将马王堆辛追夫人展览,你如果诉诸你信奉的价值观,认为可取或者不可取,我都不会认为你是错得离谱,我会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看问题,并给予充分的理解。

2、湖南博物馆将马王堆辛追夫人展览,是符合学术共同体所信奉的学术伦理的,而且没有暴露辛追夫人的隐私部位,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当然从中国「入土为安」的价值观来看,你也可以不同意。

3、哲学家罗素曾说:参次多态乃幸福之源!人类社会有价值观共识,也有价值观分歧,如果在不妨碍他人的基础上能各得其所,我们就要给予尊重。所以,「信仰自由,入乡随俗」成为当今社会深入人心的信条。

一句话管总:湖南博物馆的做法符合学术伦理,如果我们诉诸其他价值观,产生分歧,最好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小汉字见大历史


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本名辛追。生于公元前217年逝于公元前168年,享年50岁。生于秦始皇时期,是当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利苍夫人的墓穴出土于1972年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尽管已经过了2100年,但是其形体依旧保存完好,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肌肉也有弹性,甚至于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几乎和新鲜尸体相差无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尸,也是最能见证汉朝生活文化的证据。


其实像是这样的考古挖掘对于考证历史来说是有关键的意义的。而且作为一具千年不腐的尸体来说,马王堆女尸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讲究的是入土为安,死者为大。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你的先祖你的祖辈,在死后被人家挖出来研究也就罢了,还摆出来在公开的场合让那么多人参观,这对于死者来说是很不敬的。

这也就是辛追现在没有后人了,或者说没有可以确认的后人来出来打抱不平。否则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愿意自己的先辈在死后还被被人挖出来随便玩。我承认考古的意义。但是公开展示就有些过份了。




小小小百科全书



这种行为当然不是不尊重,恰恰是尊重的体现。这种湿尸木乃伊在整个考古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更不要说还是两千年前的湿尸。这样的尸体保存状态,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你知道这保存有多好吗?

我们看到的辛追可能也是这样面目狰狞,眼睛突出,舌头外吐,怎么会是考古学家或者其他专家说的栩栩如生,就和刚下葬一样呢?其实那是我们没有见过一具尸体从死亡开始到完全腐烂的时间表,以及各个时间的尸体所表现的特征,辛追墓出土时的样子就是人死后十几天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可想而知,这几乎就是她下葬时的样子。



保存如此完好的尸体本就是一种奇迹,并且并不存在对死者的不尊重,恰恰是尊重的表现,我们将她放在博物馆展览是要告诉我们的后人,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我们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即使现在我们在某些方面也未必能达到,这是对先人的一种致敬,需要我们后代去瞻仰。

还有人说这样展示祖先的尸体,是为了谋利更是子虚乌有的说法,你可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的博物馆,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博物馆,百分之九十都是免费的,是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它的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达到教育公众的目的。

即使有少数博物馆要门票,也是为了博物馆的日常开销,不存在为了赚钱去开一家博物馆的,如果有开博物馆的资金,去投到什么项目上还不比博物馆的回报率高。

当然我们现在的博物馆还都是无差别展览,并没有分级,这就导致了,有些展览可能并不适合所有年龄段、或者所有人群参观。同时这一定程度上也涉及了博物馆展览中的一些博物馆伦理问题,展览没问题,毕竟全国就此一例,但是要注意展览的方式和观众接受程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观众的不适,反而起不到传播知识,教育公众的目的。


考古流帆


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本名辛追(公元前217年——公元前168年),享年50岁。其遗体在1972年于原长沙市马王堆1号墓出土,考古人员打开内棺材盖,里面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她的血管在注射防腐剂时还能鼓起来,更加令人惊叹的是,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部分关节还可弯曲、活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尸。

我们中华民族(个别少数民族之除)讲究是逝者为大,入土为安,并以深入民心,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或挖墓盗尸会是不共戴天之仇。所以让千年之前老祖宗不但重见天日而且放置于博物馆中进行展出,在世俗、传统观念中确为不敬。

古尸是文物一种,而且是罕见的特殊文物。

考古是历史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马王堆作为我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无疑刷新了考古工作的价值,被人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则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城”。

专家经解剖发现,辛追夫人内脏保存完好,胶原纤维和刚去世时相似,血管裹有凝固的血块,血型为A型。按病理检查得出结论,辛追生前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她的食管、肠胃内还有138粒半甜瓜子,说明她死于瓜熟季节,估计是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50岁左右。可以说辛追夫人的遗体填补了许多我国医学领域的空白,为研究汉朝社会生活及营养健康等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实物支撑,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可谓贡献巨大。

博物馆展览辛追夫人遗体时,已将敏感部位全部遮住,给予了逝者以人格尊重。此时辛追夫人的遗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具遗骸,而是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痕迹的瑰宝,展览带给参观者的历史体验感,是任何文字材料都无法比拟的,参观者都是怀着最为崇敬的心态,虔诚的心态来瞻仰的。

辛追尸体被发掘后,国家对尸体用四座棺材呈阶梯式摆放,用木炭、白膏泥、夯土和封土作为密封材料,有效地起到缺氧、无菌的作用方面,以保证尸体长存于世,如果重新填埋,那更容易腐化或者被盗掘,那就是更为不敬了!

所以湖南博物馆的做法符合学术伦理,不是大不敬,而是最高的敬!


美丽青春您真痘


展示辛追夫人尸体,并不是对辛追夫人尸体不敬,相反对展示尸体过于敏感,其实是太玻璃心了。

辛追夫人尸体,出自马王堆汉墓,也可以叫马王堆汉墓尸体,辛追,生于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利苍是湖北荆州人,早年随汉高祖刘邦打拼天下,后分封为轪候。

在马王堆汉墓中,一号墓是辛追夫人,二号墓是利苍,三号墓则是他们两人的儿子。

在我们之前看到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描述辛追夫人尸体栩栩如生的语句,这一次辛追夫人尸体展出,与其说是侮辱了尸体,不如说是我们看到的尸体太丑陋,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汉代美人的期待。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侮辱的不是辛追夫人,而是某些人心目中的女神。

从普通人的角度,辛追夫人尸体的样貌打破了美好的想象,引起很多人心理的不舒适。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请不要把严肃的考古研究污名化为“辱尸”行为。

作为一名考古外行人,我在这里呼吁一句

当你进入博物馆时,请不要照相!不要开闪光灯!那是对文物的损坏!

当代中国,对考古的污名化,从未停止过,考古知识普及,任重道远,辛追夫人尸体展览这种活动,应该多搞,应该接受专业意见,而非舆论操控。

盗墓小说兴起后,很多人对考古的理解就简单为:“官方盗墓”“有执照的盗墓”。这是对考古行业最大的污蔑!

今天听我这个外行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1,考古和盗墓源流不同。

考古源自于宋代的“金石学”,是通过文物古迹为历史记载提供旁证的重要方式。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关开始进行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而盗墓,这是为了取得陪葬品或者古尸而进挖坟掘墓的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伍子胥鞭尸楚王,后来赤眉军挖掘吕后墓,曹操建立摸金校尉,乾隆盗取黄肠题凑,再到近代孙殿英盗取慈禧和乾隆的墓。这些都是赤裸裸的偷盗行为,同时必然造成中国文物古迹的损坏和文物外流。


2,考古和盗墓目的不同,行动效率也有差别。

考古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业,通常来说一个古墓或者古遗址的发掘,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而盗墓,讲求速度与激情,进入古墓拿到财物就走,对古墓的伤害毫不在乎。

很多时候,盗墓贼对古墓的一分钟的破坏,需要考古人员花几个月来修复,甚至永远无法修复。


3,考古和盗墓主动性不同,因为考古重在保护,而盗墓重在发财。

近现代中国考古,主动性发掘的考古行动,貌似只有郭沫若吴晗主持的定陵发掘,因为当时技术条件不成熟,破坏性很大,这次错误决策后,我们基本叫停了各种主动性发掘。大部分的考古行动是在施工中、地壳变动中发现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最大限度保护古墓的完整性。

而盗墓贼的逻辑,则是一切服务于开棺发财。为了寻找古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洛阳铲对封土和宝顶的损害,往往的不可逆的。

比辛追夫人展出更多的尸体,赢得了更多的尊敬。


在北京天安门对面,有一个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的尸体就躺在那里的水晶棺中,40多年来,数千万中国人到这里排队参观,表达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缅怀。

在伦敦大学学院,有一名干尸校长。没错就是干尸当校长,这具干尸不是别人,正是该校的创始人杰瑞米·边沁。边沁老爷子时候,按照他的遗愿,做成了干尸,始终待在学校里,到目前为止已经是180多年了。每天坐在橱窗里,看着同学们上学下学,如果遇上考试,同学们会来拜一拜边沁老爷子,把他当做了“考神”;如果遇上学校重大事务决策,边沁老爷子的尸体也会参加,宵小之徒绝不敢在边沁老爷子面前造次。

在佛教中,很多得道高人在死后也会被制作成“肉身菩萨”,也叫全身舍利。仅九华山一地,历史记载中存有肉身菩萨14具之多,现在仍能看到的还有5尊,被称作中国的“金身木乃伊”。


再次提醒,见到这些珍贵的古尸,千万千万不要拍照!


历史知事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市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此墓深达16米,专家们从文物上的文字辨出此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墓。



考古人员打开内棺材盖,里面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她的血管在注射防腐剂时还能鼓起来。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无疑刷新了考古工作的价值,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则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城”。它在诸多领域的“独一无二”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

与考古研究相呼应,湖南省博物馆也将辛追夫人尸体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展出。


于是有人提出疑问这种公开展示尸体的行为,是否是对死者的不敬呢?


一、辛追夫人的尸体被博物馆展示,说明其价值珍贵,从这个角度讲,展示尸体不是对死者的不敬,而是大敬。这与辛追夫人的亲属或后人的考虑应该是殊途同归的。


据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小豹介绍,辛追夫人尸体不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个是埋的深,一个是密封的严。


后来经人们研究发现,湖南的地理环境,地下8米以下的土壤有恒温恒压恒湿的特质,在这一点上,辛追夫人尸体无疑占据了环境条件的优势。


另外尸体用四座棺材呈阶梯式摆放,用木炭、白膏泥、夯土和封土作为密封材料,有效地起到缺氧、无菌的作用方面,辛追夫人的亲属及后人必然做了相应的安置,由此可见他们希望尸体长存于世。


不负众望,辛追夫人享有“东方睡美人”之称,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纪录中的奇迹”。

湖南博物馆为其量身定做的“地下寝宫”和其亲属、后人的考虑可以说殊途同归。


二、展示尸体并非湖南博物馆开的先例,世界各国总共有14具尸体曾被展示。


俄罗斯的领导人列宁、越南领导人胡志明、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法国伯尔纳德修女还有意大利的“睡美人”罗萨莉亚·隆巴多等等都被展示过。




三、湖南博物馆展出的辛追夫人尸体,身上的“关键部位”都覆盖了毛巾,并不是一览无余,既使已无人为其发声,应该说也充分尊重了古人的“人格权”。


专家经解剖发现,辛追夫人内脏保存完好,胶原纤维和刚去世时相似,血管裹有凝固的血块,血型为A型。


按病理检查得出结论,辛追生前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她的食管、肠胃内还有138粒半甜瓜子,说明她死于瓜熟季节,估计是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50岁左右。


专家还对她进行了真人复原。



辛追历时2100年的尸体,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体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总之,湖南博物馆对辛追尸体地展示,其实是对中国古文化、历史、生活、医学等的展示,应该说也充分尊重了古人的“人格权”,是一种高境界地敬重。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个人认为,展示普通人尸体确实不尊敬,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讲究的都是入土为安。当然,有一些情况又不同,比如毛主席遗体展览,这恰恰是大家太尊敬他,希望能万世万代都能瞻仰!当然,对于辛追来说,无所谓尊敬不尊敬。但首先要注意的是,辛追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古尸和文物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这本身就是对她的保护!如果重新填埋,那更容易腐化或者被盗掘,所以“入土为安”的愿望实际上达不到了。

然后就是博物馆将古尸收藏在库房好,还是展示在展厅好呢?博物馆工作人员考虑的应该是,古尸其实也是文物一种,而且是罕见的特殊文物,所以将其展示,更多还有科学教育的功能。尽管在一些人观念里,对尸体可能会有不敬,但其带来的正面意义,则是要大很多的。其实展示毛主席遗体也是这样,据说毛主席去世二十年前立下的遗嘱是火花,但是去世时却没有来得及说,将其肉体不腐技术是当时中央商议的结果。

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讨论,本人也希望听到更好的观点。


林屋公子


个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是裸展就行了,现在人死后都火化,别说两千年一万年以后也都是灰,你想展示都没有。留一点给后代去开发吧。别他妈到时候挖开的都是灰



文盲老师


在埃及国家博物馆的木乃伊馆,拉姆塞西斯二世大帝的尸体就被展览:(这家伙就是《圣经》中摩西的哥哥,红海开路就是犹太人为了躲避他的军队追杀,圣经中十次天灾、以及犹太逾越节也跟他有关)这种展示其实就是为了用来向普通民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完全是无可厚非的。

其实大家之所以会发出这个疑问,可能还和一点有关系,就是没有分清

“文物”和“尸体”的关系。虽说每个国家对于文物的定义可能不一样,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物定义里面,古人的尸体也属于文物研究的范畴,既然属于文物,那么自然可以展示了。就博物馆本身而言,只是为了通过这个尸体作为一种普及的途径,强调的是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我们再退一步想想,如果放在博物馆里面展览是大不敬,那么我们课本上那些展现出来的是否也是大不敬呢?当然不是。关于这种争论我们要理性对待,最后也应该考虑到价值观上面,只要利大于弊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