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渊起兵几个月就敢成帝?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手机用户92826021683


确实李渊从晋阳起兵到称帝,用时不足一年,因为当时的隋炀帝,已经逃到了扬州。于是李渊父子乘虚入关,直取长安,抢占了全国的政治中心。等于是选了一条最近的路。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李渊快速称帝这件事情呢?还有到底李渊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所以,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



(唐高祖李渊)

一、李渊称帝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个人的成功虽有其偶然性,但是也有密不可分的必然性,必然性就是只欠东风前的万事俱备。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台上十分钟的李渊,却忽略了台下十年功的李渊,因为他虽然起兵时间相比较其他反隋势力最晚,但是他是最早看透天下大势而率先谋划的人。而且他懂得抓住最佳的时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所以,李渊能短时间内称帝,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况且,李渊称帝只代表了唐朝政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天下的统一。早于李渊建立政权的有李轨集团、刘武周集团、王世充集团、薛举、薛仁杲父子,窦建德集国等。所以,李渊称帝之后,用了七年时间,才将其他军阀割据势力消灭,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大唐帝国。同样,这又是李渊一个台下的十年之功。

二、李渊的过人之处

首先,李渊能够迎娶名门望族的窦氏,就可以证明李渊的少年英武。因为当时是比武招亲,李渊十箭九中,在众多关陇贵族子弟中脱颖而出,因此还诞生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雀屏中选。

其次,李渊城府深、情商高。
  1. 早在隋炀帝征辽东搞的民怨沸腾的时候,李渊就对未来有过规划,后经宇文士及说出,众人才恍然大悟,但是他一直在众人面前装傻充愣,让别人推着往前走。
  2. 他并没有像杨玄感、李密那样去充当出头鸟,等到隋炀帝被杀之后,他才能平乱为由起兵。至始至终,李渊抢占舆论和道德的至高点,以此收拢人心。
    (唐太宗李世民)


总结:世人对李渊的认识上充在很大的片面,因为人们只看到了光芒万丈的李世民,而弱视了大智若愚的李渊。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时隋朝土崩瓦解,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次年五月,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让位,自立,国号唐,建元武德。

也就是说从起兵到立国用了1年时间。李渊攻入长安后立隋炀帝的孙子,13岁的代王杨侑做皇帝,就是隋恭帝,尊当时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己做大丞相。这样,他既取消了隋炀帝的帝位,又可以利用杨侑这块招牌去招降隋朝的文武官员。充分表现其远见卓识。

毛主席评价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遇事无断制。


一人好人好梦成真


李渊五十多的人还能有雄心起兵造反也是有一定魄力,听从谋臣的建议趁着关中空虚起兵。当时隋朝各地农民起义军很多,隋朝也是疲于应对,突厥又虎视眈眈闲着没事就打两仗,隋朝这时候已经是强弩已末内忧外患了,李渊正是利用他是太原这个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之便,太原又是隋朝的军事物资战略重地,他看见隋朝关中兵力空虚起兵。

一方面用空城计吓退突厥,并书信一封表明他如果起兵成功突厥的好处很多,要钱给钱要女人给女人,暂时稳住突厥不至于使自己陷入两面夹击的情况。

另一方招揽了一批能人志士,开仓放粮招兵买马(拿隋朝粮食喂唐朝兵)隋朝各地都是农民起义军忙的焦头烂额的,皇帝又远在扬州鞭长莫及,李渊便神速的出击,渡过黄河后能不打就不打直接攻入长安,这也是兵法里面说的:兵贵神速、避其实,攻其虚。几个月时间就成功说明战略眼光好,速度够快利用农民起义军牵制隋军,使得隋军没有回军救援的机会。

李渊是个好将领,打败几次起义军又能大度的招降了起义军,还能以少胜多打败当时凶猛的外患也就是突厥,可见李渊是个军事人才。

李渊又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甭管你是什么背景的人,只要能助他就收入帐下,李世民就是受他影响在起兵前也是拉拢了一批人在其身边。

但是李渊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特别是面对亲情这块他难以取舍,他明知李世民势力比较大,又不能好好制衡,立了太子却权利不够大,所以才有了玄武门之变,自己的亲生骨肉互相残杀,不得不说是他一手造成的。


一盘牛肉一壶老酒


传说中有十八路反王,他是较強一路。不过他有周文王闭门造车式的过程,为人比较仁厚宽容,再加上他几个儿子非常优秀,李世民很突出,建成元吉元霸为将修文都挺好的,李渊光靠儿子们就可称王。何况有许多战将。数月为帝按他性格是不可能的。


萧湘居士__


有人说历史上李渊起兵几个月就称帝,那是不可能的,当时起义反王有多股势存在,李渊聚集起兵,也要消灭几股势力也要二三年的时间才可称帝的。


5684427270698信天游


还真没有了解过,回去查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