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電影曾茂軍:未來幾年萬達仍會保持每年80-90家影院的高增速

文 | 江宇琦

萬達電影曾茂軍:未來幾年萬達仍會保持每年80-90家影院的高增速


昨日晚間,萬達電影連續發佈了包括《第五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公告》在內的六條公告,圍繞公司重組期間,涉及到的人員任免、法律問題等,進行了表決、投票。最終,董事會相關決議均全票通過,重組涉及到的相關事宜,經股東表決也都通過。

將萬達影視裝入萬達電影,是過去幾年間萬達電影一直著力想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一旦重組能夠完成,意味著萬達電影將有機會打通全產業鏈。可與此同時,裝入影視也會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裝入過去幾年票房成績並不穩定的萬達影視,會對上市公司產生怎樣的影響?併購重組過程中的一系列業績承諾,能否在期限內兌現?


萬達電影曾茂軍:未來幾年萬達仍會保持每年80-90家影院的高增速

將萬達影視裝入萬達電影,是過去幾年間萬達電影一直著力想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除了重組上游業務,萬達需要面臨的調整還來自於下游。毒眸曾提及,受此前幾年資本的盲目擴張影響,近年來國內影院增速遠高於票房、人次增長,進而使得市場趨於飽和、票房被大大分流,單家影院收入受到限制。與此同時,被不斷炒高的房租,也讓很多影院不堪重負。重壓之下,不少影院開始關門倒閉,曾經的下游巨頭星美影院更是有超過140家影院陷入了停業危機。

面對行業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以及自身重組過程中所具有的不確定性,萬達究竟會如何調整自己的戰略打法?昨天(12月12日)下午,萬達電影在北京召開了股東大會,會後萬達電影CEO曾茂軍就萬達電影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組後的相關事宜,接受了包括毒眸在內的媒體採訪。以下為此次採訪的部分內容——

毒眸:

近年來,受下游競爭加劇影響,包括萬達在內,很多影院的上座率等都有所下滑。面對這樣的局面,萬達電影準備如何應對?接下來幾年在影院數量上是否還會保持一個較快速的增長?

曾茂軍:有了規模以後,上游採購的成本才會低,跟上游的議價能力才會比較強,所以未來我們還會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未來幾年萬達廣場的發展速度是相對比較平穩的,每年會保持50家左右的開業速度(影院建設也會匹配上),同時在非萬達廣場項目的拓展上,(我們會保持)每年不低於30家,兩年之後我們的市場份額會逐步提升。

未來萬達會保持每年80-90家影院的建設速度,這一塊主要是自建,併購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看價格,價格合適才會選擇併購。


萬達電影曾茂軍:未來幾年萬達仍會保持每年80-90家影院的高增速

萬達影城



這個行業過去確實存在著一些惡性競爭的情況,原因在於14、15年電影行業高速增長的階段,很多資本熱錢進入這個行業,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影院投資公司超過了500家,但其實用不了這麼多的公司。此外,很多公司不具備影院的選址能力、商業的運營能力,盲目擴張造成了低端和低效的影城數量比較多。未來兩年(行業的發展趨勢)是邊開店邊關店,今年關店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很多低端的影城都關門了。

另外由於過去幾年太多的影院開發商進入這個行業,推高了影院的租金,現在對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影院來講,由於租金過高,導致入不敷出。未來幾年,這些惡性競爭的情況會逐步得到改善。其實現在一些變化就已經比較明顯了,招標時盲目抬價的情況少了許多。

最近有個別大的院線也出現了關店潮,核心原因在於過去幾年盲目擴張,而很多新開業的電影院經營能力比較差,導致了現金流出問題了

。我們經營性現金流連續幾年保持在10億以上,每年的現金流幾乎都是平衡的,所以我相信萬達電影能保持相對比較好的競爭優勢。

毒眸:因為萬達此前簽訂了相關的物業協議,故影院租金佔票房收入的比例要低於行業平均值。但是一方面近年來萬達收購了大量並非位於萬達廣場內的影院,另一方面萬達集團也開始走一個輕資產化的路線,這部分變化是否會影響到影城的租金優勢?

曾茂軍:說萬達租金低,其實是一個誤區。以非萬達廣場影院的租金比例為例,我們的租金比例之所以能夠低於同行,原因在於我們的品牌優勢。萬達影院的單銀幕產出是行業平均值的1.6-1.8倍,有的個別區域是兩倍以上。所以比例更低不代表我們付的租金數額更低。

此外,對於購物中心來說,租金不是其考慮的第一要素。影城在購物中心中屬於主力店,主力店的核心能力是“聚客”。購物中心主要的租金來自於中小商鋪,中小商鋪沒有太大的聚客能力,如果主力店的聚客能力很強,這個購物中心的人流就會高,其他消費就高,商場獲得的租金收益就會比較高。


萬達電影曾茂軍:未來幾年萬達仍會保持每年80-90家影院的高增速

萬達廣場



媒體:近期有消息稱,多家下游巨頭都有接手星美影城的想法,萬達方面對此的態度是?

曾茂軍:我們收購影城的理念是“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如果貴,我們不一定會出手,價格合適我們就買。我們要買的影城,首先必須是盈利的,只有能給我們帶來利潤、帶來正現金流的(影城)我們才會買。所以我們不會為了市場份額而去收購,這會造成整體盈利能力的下滑,對長遠的經營來講是不好的。

媒體:重組進行到哪一步了?如果這次修改案還是沒有通過,公司的預案是什麼?

曾茂軍:在正式預案披露前,我們已經披露過預案草案了,這個草案裡包含了核心的條款,比如說估值、交易對價、鎖定期、一致行動人等。目前只是我們要去完成相應的審計報告,要上報證監會和監管機構所要的材料,這些材料隔一段時間就會過期,所以得重新補一份,進而造成了週期比較長。

從目前監管機構的態度來講,中國證監會是鼓勵優質的公司做同業的兼併重組的,但是鼓勵的前提是優質的、規範的,這是第一個前提;第二個前提是必須做同業的,不能大跨度的跨界。這兩個前提我們都符合。

毒眸:在萬達電影的重組預案中,萬達影視做出了四年的業績承諾,但就過往幾年影視的業績來看,存在一定的波動。萬達方面準備如何來把控相關風險,保證業績承諾最終能夠兌現?如何減少這部分業績波動對上市公司造成的影響?

曾茂軍:想要降低影響,首先得增加非票房收入。就上市公司而言,目前的非票房收入已經超過了35%,非票房利潤也超過了50%。我們現在屬於兩條腿走路,除了電影業務,也在積極佈局電視劇、遊戲等。我們今年的電視劇產出能力在全國排在前兩名,有相對比較穩定的利潤產出;而在影遊聯動方面,這幾年也為公司貢獻了非常好的現金流和利潤,增速也要高於行業平均值。


萬達電影曾茂軍:未來幾年萬達仍會保持每年80-90家影院的高增速

萬達今年出品的電視劇《鬥破蒼穹》



而在內容生產本身上,我們同樣是主控出品和聯合出品兩條腿走路。我們是一個平臺方,有大數據的積累,可以藉此進行預測和判斷,進而知道哪些影片更有可能成為爆款。原則上我們只投資能盈利的影片,而今年我們投資的影片也幾乎沒有一部是虧損的。

當然我們也會想辦法降低主控影片的風險。在影片投資方面,萬達把影片投資劃分為三個層次,單個影片超過了1.5億的大投資、6千萬到1.5億之間的中體量和低成本的電影。一般情況下,高成本影片我們會採取聯合出品的方式,降低風險;低成本影片則是要保證其品質,希望能夠成為爆款。

同時我們也加強了和國內幾大平臺、國際網絡平臺的合作與整合,把傳統內容和萬達影視的內容聯合綁定,再與平臺方進行商談,以保證(萬達)出來的電影一定有平臺方來接手的,並且價格也不低,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降低風險。

再加上未來我們在衍生商品上的收入和商業場景上的收入,特別是授權商品、傳統零售商品結合方面的收入會有較大的增長,這樣就降低了電影票房的波動。我們不會嚴重依賴於每年要出一部爆款,出不出爆款對我們整體利潤率的影響都會很小。


萬達電影曾茂軍:未來幾年萬達仍會保持每年80-90家影院的高增速

萬達製作的《唐人街探案2》衍生品



媒體:現階段無論是萬達電影還是萬達影視,都有相對較高的商譽,這是否會是一個風險?

曾茂軍:商譽是一個財務概念,想讓這個商譽不減值,只有公司盈利。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完成未來幾年的對賭業績,在現在的對賭業績的情況下,商譽是不存在減值風險的。大家也看到去年有個別公司一次性計提商譽100多個億,商譽本身對公司的現金流沒有任何的影響。

媒體:您怎麼看待下游產業整合的趨勢?

曾茂軍:實際上這個行業要看的是產業鏈打通的優勢,單獨做產業鏈的一端,哪怕30、50家電影院其實不會有太多的機會,因為整合上游的資源能力是非常弱的,不具備IP獲取的能力。現在中國已經差不多一萬家電影院了,再過幾年中國最終的電影院數量會在1.3、1.4萬家,8萬個銀幕是極限數。1%的佔比是130家,如果一家公司只有10、20家影院,連千分之之一的佔比都沒有,在行業裡面是很難有議價能力。

再比如我們公司的NOC系統,可能軟件成本和開發成本很高,但是被600家電影院分,成本被大大降低了。而10家電影院的公司是運作不了這個系統的,大數據也運用不上。萬達電影的APP也是同理,小公司沒有達到一定規模,根本負擔不起這個成本。所以我認為小的公司,未來是很難有機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