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核心提示

在当前局势之下,房企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拓展策略呢?什么样的土地才是好地呢?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前几天,笔者参加了土拍网承办的30强品牌房企精准招商对接高端峰会,与嘉宾们分享了横盘时代的土地竞争策略,这次会议既有30强开发商土地拓展总们,也有各地国土部门局长们。

我们说:“楼市稳中有变,趋势变中求稳,零增长区间将是新常态”。

坦率地说,针对买卖双方的同一话题,演讲策略是极其重要的。既要把大势预判与策略逻辑说清讲透,还要让大家觉得在理、听得耳顺;既要有差别地输出干货,也要避免观点对冲、自相矛盾。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1

土地市场风向渐变

政府想卖高价地无可厚非,毕竟,拆迁安置补偿成本越来越高,基建配套建安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土地拍卖不能获得溢价,政府的城市建设、还债付息都无从谈起,亏本的买卖,任谁都不会愿意去做。

但高价地已经不再受宠,因为房价上涨预期逐渐消失,土地流拍自然多了起来。

今年二线城市住宅用地流拍数量已经超过去年,三四线城市流拍数量正在接近去年。

但土地流拍已经不再增多,这符合我们的预判。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即便地价下调,成交土地溢价率却仍是在不断走低。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土地市场风向变化主要源于四个因素的叠加:

一是房企融资渠道仍未放松,自筹资金几乎全部用于还债,基本未增加可用现金流;

二是一些城市的客户流量明显滑坡,销售速度与资金回流速度明显放缓,房企资金回笼不足,受限资金越滚越多,加上房企应对市场风险储备现金,参与拿地的积极性自然降低了;

三是许多地方政府地价预期仍未明显下降,起拍地价过高、配建配套条件过高、自持比例过高、商业办公占比过高,拍地保证金过高且占用时间长,再加上提高预售门槛 、现房销售等条件,导致项目现金流沉淀过多,房企合意的地块越来越难找;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四是房价上涨预期基本消失,一二线城市限价严格、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见顶,一些项目房价地价差已经很难满足项目盈利要求,拿地之后可能遭遇房价下调,直接导致项目亏损。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然而,临近年关,等米下锅,政府总还是想再抢收一把,11-12月推出土地将明显放量是可以预见的。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由上图可见,每年12月推出住宅用地都是全年最高峰,相信今年也不会例外。

但是,如果政府指望大量供地抢收土地款,势必下调地价,也为房企抄底带来机会。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二线城市推出住宅用地楼面地价已经出现下调迹象,未来很可能继续下调。

2

房企发展战略聚焦

过去,房企也很配合政府年底推地的计划,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以备战来年。

每年年底,都是房企拿地的高峰期,即便是2014年、2015年市场处于低谷时。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今年年底,房企还会不会响应政府加大供应的意愿呢?

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今年9-10月三四线城市住宅用地推出与成交走势出现了背离,预示着年关将至,房企未必会广积粮了。

从二三四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率走势来看,10月的三四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率仅为54.2%,虽然相比2014年2月35.2%的成交率最低点还高出不少,但从趋势上看,后两个月的成交率大概率还会继续走低。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二线城市成交率也同步走低,10月的成交率仅为67.3%,距离近6年的最低点60.3%已然为期不远。

为什么成交量、成交率双双走低?

主流房企的发展策略已然转变,聚焦现金流已成共识。

通过分析前30强房企今年以来的拿地情况,大致得出它们的发展策略虽有分歧,但转向减速是多数房企的选择。

其中,有17家房企今年前10个月拿地总金额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其中下降幅度高于20%的有11家,意味着它们已经提早踩了刹车。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当然,也有12家房企是加速的,加速幅度超过20%的有9家,显示出前30强房企对大势判断的分歧几乎是旗鼓相当的,这与前10强房企中6家趋于收敛、4家趋于扩张的整体态势基本一致。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选择扩张的房企势必追求资金高周转,下沉三四线城市就成为必然选择。

有10家加速扩张的房企选择了下沉,不过也有10家减速的房企同时选择了下沉,这意味着不论是扩张还是收缩,现金流是大家都极为看重的。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毕竟,地价越低,房价下调空间越大,越能吸引首置客户,应对市场变化越能游刃有余。

如果拿地价格过高、房价顶在高位,进而抑制销售与现金回笼,就有可能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3

土地拓展精挑细选

在当前局势之下,房企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拓展策略呢?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虽然公开市场招拍挂的土地存在竞争,但在流拍不断、溢价率走低的大趋势下,政府预期也会逐渐下降,出让底价也将出现调整,净地出让更适合现金流的快周转,也更有利于房企应对市场变化。

从拿地标准看,主流房企已经明显上调了销净率标准,有的高至12%甚至15%,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要求更高,这是因为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售价基本贴着限价令走,项目利润大幅下降,而一些房价已高的三四线城市存在价格回调、利润减少的可能,提高土拓销净率标准,等于为不确定的市场变化加了一道保险。

当然,也有个别房企下调了销净率标准,其背后的逻辑可能是为了降低自有资金负担,争取合作、共担风险,确保生存安全。

有媒体报道一些房企缩减了投资团队,其实也很正常。

过去大量三四线城市实施棚改,下沉三四线城市就能获得增长机会,需要更多的拓展人员。现在房企转向城市深耕,退出了一些潜力不足的三四线城市,不能再撒胡椒面拿地,自然是倾向于精兵简政。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如何把握机会?

①随时分析提炼市场动向与行业趋势,及时与地方政府做好市场信息沟通,关注调控政策微调,共同改善供求关系。

②在适合的城市适当托底囤地,帮助政府稳定土地市场,共同创造可持续的平稳健康发展的市场小环境。

③ “人弃我取”,越是大家钱少,越是市场机会,政府也会推出优质土地为市场筑底,便宜的土地未必性价比高,性价比高的土地永远是稀缺的。

④越是市场预期下行之时,项目越是要持续提升形象、凸显价值,未来的市场将不再是投资客的市场,自住型客户将更关注产品与服务品质。

⑤越是市场预期下行之时,房企越是要承担责任,积极配合政府引导媒体声音、引导主流客户预期,“信心比黄金重要”这句话永远都是对的。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4

拿地须当回归需求

那么,什么样的土地才是好地呢?小而美。

未来,拿地须当尊重市场需求的变化,确立自住型客户——产品需求——土地价值的、从客户到土地的新逻辑。

未来,投资客将被驱逐出市场,公寓和一般临街商铺等投资性房产将乏人问津,特别是在非核心地段,房企应减少甚至取消这类产品的配置。

未来,房价横盘,本地首置型客户不再盲目跟风抢房,他们将更关注交通、配套、户型、景观等产品本身。

未来,在限贷限售政策之下,换房难度加大,市场资金流速减慢,大城市改善型客户更多来自城市更新,并寻求限价令之下的高性价比产品——市区、中高端住宅。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资金高周转依然是最重要的。

最后,给土地拓展总们一点小建议。

懂大势、知逻辑、善沟通,显然是有助于拿好地、快拿地的。

首先,要关注房地产大趋势与市场变化背后的逻辑,理解稳定与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地方政府所期待的,理解政府的难处和官员的诉求,才能抓住与政府领导沟通的要领;

其次,建议投资总们多与政府领导和国土、规划建设部门沟通,比如,我们能不能用市场需求变化的逻辑和趋势分析,帮助政府更真实地理解市场;

再次,根据市场走势和当地特点,多给政府提提政策建议,共同面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比如:

①建议政府释放部分受限资金用于本地参拍保证金?——帮助房企在本地参拍。

②建议政府推市区优质土地而非在郊区推大盘、降地价?——针对客户变化。

③建议政府减少高比例配建、代建、回购、自持?——降低房企负担并合理规划地块。

④建议政府配建指标采用易地建设?——便于合理规划,避免产品与服务冲突。

⑤建议政府配建面积易地建设指标成本计入土地成本?——避免重复征收土增税和所得税。

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寻找到更好的拿地时机与合适的地块,也可以为进驻项目多创造一点市场空间。

如其不然,项目很可能陷入市场变幻的不确定之中。

拿地是学问,更是存亡之道。


横盘时代,房企该怎样拿地?



特色地产诸葛亮-飙马中国,20余年专业、专心、专注为地市县房地产企业转型特色小镇、商业地产&产业地产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单式服务:

1、拿地顾问,联合国际国内机器人、科创名校、智慧医院、文化创意、养老产业资源,为特色小镇、特色商业街等特色地产项目战略策划顶层设计;

2、策划设计一体化,携手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商业地产如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社区商业;产业地产如商旅、文创、科创、农创、大健康、运动休闲、养老教育、新经济园区开发,提供定位策划、概念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3、租售代理,携20余年千万方地市县菜单服务经验,为商贸物流地产、特色商业街等产业地产&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销售;

4、项目诊断,为地市县问题项目提供解决之道;

5、全程顾问,以20余年积累的菜单服务经验为项目全程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