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玉米到港別驚慌:頭10月糧食進口1億多噸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前10個月我國進口糧食1.0167億噸,同比下降5.1%。其中,進口穀物及穀物粉1867萬噸,較去年同期2209萬噸下降15.5%,下降幅度明顯。進口大豆769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7731萬噸下降0.5%。在穀物及穀物粉中,進口降幅最高的是小麥,進口大米、大麥、高粱也都出現明顯下降,主糧中進口玉米大增。

談到進口糧食,往往糧商都是患有“外國糧食”恐懼症,大有談糧色變。其實我們糧商不必驚慌,進口糧食早已經到我們身邊,最具代表性的是大豆。有傳言月底山東將有50多萬噸進口玉米到港,就引起了糧商的恐慌,對玉米價格擔心受怕會發生斷崖式下滑。


進口玉米到港別驚慌:頭10月糧食進口1億多噸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首先是我們國家是糧食消耗超級大國,中國玉米消費量2.51億噸,拿玉米風向標的山東來說,山東市場玉米產能是近千萬噸,昌樂英軒每天玉米消耗是6000噸,每年消化玉米超200萬噸。傳言月底到港進口玉米數量55萬噸,還不夠山東廠家吃20天。其次是糧食缺口數量大。農業部11日發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預測2018/19年度產需缺口繼續擴大,庫存結餘變化量減少3331萬噸。國家調控市場的槓桿是臨儲玉米,所以,玉米價格是行情決定,市場由臨儲玉米主導。

玉米價格由階段性高價下滑也是市場理性迴歸。2019年進口配額是720萬噸,如果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肯定還會增加,這就是傳言的進口1200萬噸玉米。按照大宗農副產品價格,玉米價格下調也是剛需所致,最近,玉米期貨玉米澱粉雙雙跳水就是大環境影響。山東金玉米澱粉價格一次性每噸落100元,就是個鮮活的例子。

進口玉米來了,黑龍江的貿易糧也拍賣了,新糧農戶手中還這麼多,我們糧商不應沉醉於整天的漲價中,玉米落價了,要調整下心態:玉米賭市有風險!

進口玉米到港別驚慌:頭10月糧食進口1億多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