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发动机:中国战鹰中国“心”

“太行”发动机:中国战鹰中国“心”

“太行”发动机

“太行”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为我军第三代主战飞机提供了国产动力装置。对于摆脱我国航空动力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发展我国和加强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能够自主研制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的第三个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装备第三代战斗机。当时我国第二代中等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刚开始研制,第三代发动机还是空白。1985年12月,以吴大观为首的9位资深专家联名向邓小平同志上书,提出我国发动机必须坚持走“自行研制”的道路,彻底改变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并对具体研制方案和工作安排提出了建议。1987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太行”发动机验证机立项研制。

在原国防科工委和空军的大力支持下,经过6年多的艰苦奋斗,中国航发动力所克服了基础薄弱、条件不足等种种困难,完成了“太行”验证机阶段的研制工作,并以配装我国一新型飞机的技术状态转入原型机研制。在国内不具备研制条件、工业基础水平达不到的困境中,张恩和接任“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太行”发动机研制攻克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了涡扇发动机高低压部件、主机和加力、整机和系统的匹配技术。在他的推动下,“太行”发动机的研制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布局。

2005年11月,“太行”发动机终于通过了设计定型前最后一道难关——长久初始寿命试车。历经18年的奋斗,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关注的“太行”发动机终于闯关夺隘,获得了通向蓝天的通行证。2005年12月28日,“太行”发动机完成设计定型审查。2006年3月,“太行”发动机通过国家定委批准设计定型。“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实现了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实现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对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在空军的大力支持下,安排了“太行”发动机小批量生产和领先使用,实践证明,这一领先使用的决策是正确的。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创新超越的自行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之路,无论从技术、管理、研保条件建设、服务保障等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发动机部件的设计、系统的设计、主机和加力的匹配、系统和发动机的匹配、发动机和飞机的匹配以及工艺、材料等方面都大大提高了水平,也为我国下一代飞机动力装置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极大地推动了材料、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