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欣赏艺术时,会处于什么状态?

whoareI


很多人看艺术品都有一些原因吧,分以下几类:

1)想去不同的作品里面找自己作品灵感的时候,脑子里就比较发散,去线条、色调、整体的感官中寻找那种触动心灵的瞬间,其实那种感觉由于有很强的目的性比较累。

2)无意中参观,也没有什么目的性的时候,如果艺术品是自己很认可的是最享受的吧,会有惊艳和愉悦感,会驻足很久想把整个作品印到脑子里,既轻松又美好,感觉充实又自由。先不去看简介,不去看出自何人,先自己随着作品遐想一下,然后看看这些实际的信息。

3)艺术品也不局限于地点,比如画展,也不一定是实物,哪怕是一张手机上的图片,一段视频也算是吧。摄影作品和绘画不一样,绘画作品的大小、色彩在书本与电子产品上会有很多色彩与感觉的流失,摄影作品相对好一些,当欣赏艺术品可以地点自由、时间随意的时候,会少一点氛围,但是会很自由,如同把玩核桃,有点玩家心态。

三种状态都会有旁若无人的感觉,恍惚可能会有点,我觉得“忘我”二字会更合适。




太华千寻


无数次的走进博物馆展厅、从入口一路走一路看、一直看到出口处。至于精神状态方面、仅仅是参观、并无任何特别之处。








小芳杂谈


这里的“艺术”该是泛指的吧?那么凡是能够带来精神愉悦的美的物事,都算艺术。

艺术的欣赏是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感觉相结合的。理性思考的前提是你得对被欣赏的艺术有所了解,甚至是比较深入的理解;而感性的感觉来自于艺术品给人的直观感受。

以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为例:理性的思考,包括对流民图所表现的时代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其构图、笔墨的技巧等等。


感性的欣赏则是《流民图》所展示出来的流民的状态的直观感受和精神冲击——惨,心痛,气愤,想要去跟侵略者战斗的想法和意志。。。。

《道德经》对恍惚的阐述是这样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基本的解释是这样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

至于欣赏这副作品的状态,肯定不会是以上这种恍惚的,除非是义愤填膺而大脑充血。

艺术的欣赏,有的人会偏向于理性,有些人会偏向于感性,这都无可厚非。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更偏向于感性,而相对专业的人可能会更理性一些。

《流民图》的主题思想蕴含于整个作品之中,通过100多个难民艺术形象有力地控诉了日寇侵华的暴行,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志之士应奋起抗击侵略者。


试想下,没有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认知,怎么能欣赏到这幅作品的艺术震撼力、感染力?靠恍惚的状态吗?

再说书法艺术的欣赏,这个可能更难一些。因为书法艺术不具有强烈的形象冲击,有的只是文辞、笔法、墨法、结体、线条等给人的感觉。行、草书还好一些,比较容易传递出创作者的情绪等精神层面的感受,能够让欣赏者感受到。

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他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沉痛的,笔法、墨法、结体已经类似于本能行为,章法也不没有刻意,甚至“无意于书”。这可能更接近“道”之境界。



直观的理解《道德经》里恍惚的状态,就是混混沌沌的状态。这个状态,已经超越了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是“无知无欲”的状态,它超越了“自我”而归于“道”。或许有人能够达到,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达不到的。

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应该努力争取达到“道”境,在此之前,还是理性思考加感性的感受吧。
本文为昭明书馆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认可我的说法,请加关注,会有更多文章与您分享。


昭明书馆


20

般若叔叔

1分钟前 · 艺术领域创作者

我是学纹身 有很多人就是对纹身有很大的看法 其实也并没有什么 只是三观不同而已 当初为了学纹身我自己先弄了条胳膊去感受纹身的那种滋味 当时有给家里人商量 为啥会喜欢纹身呢

第一就是因为小时候看见会觉得比较酷比较好看

第二也是因为大家走的路不同所以经历了点东西就想在身体上留下烙印

第三慢慢的越来越喜欢这种东西所以就情不自禁的想要去学

下面是我的一些作品







般若叔叔


在欣赏艺术时,会处于什么状态,这很难说清楚具体的状态如何,毕竟艺术的种类太多了,比如,绘画、音乐、舞蹈、雕塑……,而且每种艺术的风格多样,带给人的感受自然也就多种了,至少欣赏时的情绪起伏就多变,再加上自己对艺术的认知有限,所以也没办法产生印象深刻的状态,


只能这么说,初次欣赏艺术的人,都有两种非常极端的状态,比如,欣赏一幅画作时,画面形象逼真的话,人们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好美啊,美极了”,事实上这幅画作真是名家的杰作吗?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随便一个画师都可以画出来,只是我们不懂画而已,

在欣赏抽象派画作时,那反应就更大更夸张了,明明是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画作,初次欣赏时,又不知道这是毕加索的画,人们就会认为

“这叫什么画啊,三岁小孩都可以画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是因为人们已经喜欢传统的审美了,外表美就是美,更不懂所谓的抽象艺术的含义,

然而有经常了解艺术的人,在欣赏一幅画作时,情绪起伏就不会那么明显,只是偶尔会带些疑惑,比如,为什么画家要这样子画,画家想传递给人们什么呢?类似于这样的疑问

,因为有一定的艺术认知和审美能力了,不在追求于物象的表象了,而且审美意识也变的客观了,没有太多的主观情绪,

总而言之,艺术的奥妙之处非常多,它就是生活的“虚幻版”,是一种精神体现,但是“欣赏艺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不只是需要懂得艺术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足够的生活和社会阅历,而且不一样的心情欣赏艺术时的状态又有所区别,这就好比人的“胃口”,胃口不好时,吃什么都没味道,欣赏艺术更是如此,



诗夜城主


说起欣赏艺术,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欣赏书法作品。而说起欣赏书法作品的感受,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思考。

我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我喜欢习书。在学书之余,我最想做的就是去看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

看他们的作品,犹如在品世界名茶,在吃世间美味,再赏世界美景。总之给自己的感受就是很舒服,很舒服。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不忘思考。

我最喜欢的是行书作品,看他们的整个章法布局,看他们的字组搭配,看他们的行笔运笔,看他们的连带关系,看它们的字形变化。然后在心里默默思考:为什么落款要这样弄,为什么这个字组要这样进行搭配,为什么空间留白可以弄成这样,为什么……反正,一直看,在看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进步。

以下就是小编收集了几张艺术图片,喜欢书法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看一下有没有什么收获。








人傻字好看


什么叫艺术性?艺术细胞?就是把性融入我们的生活,正确对待,为我们的下一代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该面对的就应该面对。现在的社会有那么多的性犯罪,性取向不正确的人,难道你们就没有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吗?如果再不加以正确指引,终究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手里。。。性,是伟大的,崇高的。如果你们觉得我说得不对,那我问你母亲伟大吗?谁敢说他(她)没有母亲?他(她)敢说他(她)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他的父母做了些:难以入目,难以启齿,还很龌龊的事情,他(她)是因为这个原因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性是伟大的,是崇高的,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龌龊和难以启齿。。。做母亲是幸福伴随着痛苦。生小孩,当父亲的分分钟搞定,当母亲的却要承受 一次比一次还痛苦的折磨和痛苦的煎熬,九死一生,有命喝鸡汤,无命见阎王。你们男人不就是赚个钱,钱谁不会赚?只是多少而已。但是,只有当母亲的命运都是一样的,九死一生,抱着放手一博的 博大胸怀,孕育了新生命,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休养生息。。。这个时候,你能说性是肮脏的,龌蹉让人难以启齿的吗?性是纯洁的,不是建立在除 爱 以外的任何条件下的。。。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肮脏和龌蹉。性,肩负着传宗接代,生命延续的伟大使命。。。我以前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建立在金钱上的夫妻关系,性质与嫖客与妓女无异,区别在于:前者是批发,后者是零售。明码实价,还童叟无欺。[捂脸][捂脸][捂脸]  我就这么直接,直接了当。。。有什么说什么,敢说,敢做,说到,做到,没有那么多的“废话”。。。如果,我继续 “沿用” 你们一直以来的那种“藏着掖着” “见不得人” 的那种 “教育” “模式”。“性教育” 永远 “上不了” “台面”,永远都是你们“想当然” 的那么“见不得人” ,不堪入目,龌龊和不齿。那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学”不到 “正确” 的“性教育”知识。是知识,生理知识。不是你们想的那么肮脏,龌龊和不齿。首先要摆正心态,用生理学结合实际,用“正能量”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把“性知识”当成一门“功课”,学会怎样 “认识性”,学会怎样“保护自己”。。。如果你们再“一意孤行” “一条道走到黑”  性犯罪将会:永禁不止。。。离,人类灭亡也将近在咫尺。。。



彩虹w微笑


艺术源于生活,闭门造车搞不出什么东西出来!

所以欣赏艺术品,要能从生活的角度去领会,比如一副山水画,你站在它面前,把自己幻想成一个樵夫,你是否能在这山水丛林中穿越?

比如你面前是一副抽象派油画,你是否在某一天的梦境中一闪而过,撞击你的心灵呢?

如果你面前的艺术,吸引不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只是故弄玄虚,随意涂抹,这样的艺术终究会被淘汰!

比如现在流行的“丑书”,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看你横行到几时!








A铁道游击队


欣赏画作时,我会处于多种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状态,对于同是艺术工作者的我来说,欣赏画作通常先是这幅画作能引起我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很好看,吸引住了我,我想看,就是很单纯的状态。然后会通过感知来琢磨作品的画法,如何制作出来的?这种状态我把他称为直观状态。在欣赏者看画作时如果觉得恍惚,我认为那可能是因为欣赏者欣赏的可能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欣赏作品给自己所带来的结果体验或者是心理满足。我看画其实也会思考目的和用处,考虑实际方面。但是最多的还是情感体验和无形价值。





美术教育家


通俗讲艺术家通过观察、体悟自然界万物,用作品总结出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或陈述出来,观者需要眼睛看、耳朵听、用手触摸等,去欣赏这种美,,,这种过程可以是愉悦、平静、欢喜、震撼、悲伤、痛苦等,因此,欣赏艺术的过程每个人感受与状态会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