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liguangweg13


我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1.衣。

香港有很多國際服裝品牌,內地有的它都有,它有的內地未必有。而且它不收關稅,所以它的價格一般比內地低,而且還有港幣兌人民幣的匯率,相當於再打個8點幾折。所以能說明香港是購物天堂,每逢聖誕或者節假日內地人都很喜歡去香港掃貨。同時香港本地居民在買衣服上面也是很幸福,因為他們在價格和品牌上面都有優勢。

2.食。

香港被譽為美食天堂,的確也有很多好吃的。不過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遊客都不可能天天去下館子或者去高檔食府解決問題,大多數是自己做或者連鎖快餐店和茶餐廳。所以無論你從海、陸還是空的方式去香港的,你肯定都去過以下其中一家光顧過。本地居民就跟不用說了,幾乎每天都會去。它們就相當於廣州的都城、深圳的嘉樂(北京、上海還有其他城市的歡迎補充)。

香港的菜市場,其實肉真的沒有比內地貴多少,而且凍肉真的還挺便宜的,我記得那些雞中翅,2012-2013年左右才賣24港幣一磅,在廣州都要賣24rmb一斤。但是香港青菜比較貴,可以賣出幾十塊一斤,天氣冷的時候。

3.住。

香港的住以迷你著稱,真的,100平米的房子就可以叫豪宅了。300-400尺相當於我們這裡的30平-40平,但是人家可以隔3個房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其實電視機都不需要用遙控,伸手就可以換臺。

香港有一種單人床,他們本地人叫四尺床,其實連90cm寬都沒有,所以胖的人真的沒法睡。

住的環境的確沒有辦法和我們內地比。不過他們一般住宅的配套都挺好的,比如公屋都一般有公園、休憩的地方,綠化和生活設施都挺好。而且它們商品房都是永久擁有的,但是每年要交稅

4.行。

香港的交通挺發達,公交、地鐵、輪船、還真的有直升飛機(去澳門的),現在也有高鐵。而且你知道嗎,在香港買火車票還真的比內地好買,而且它不是在12306上面搶的,去中國旅行社買就可以。當然你愛去12306也可以。在香港換乘地鐵線路,一般就是下車去對面就可以,不像廣州,有些站感覺讓你走老遠。

香港的交通費挺貴的,舉個例子,去機場的地鐵線路要100+港幣,來回紅勘和深圳羅湖的地鐵要30+,接近四十港幣(其實真的沒有多遠,絕對沒有50km)。隨便一號雙層巴士5塊+以上,小巴3塊以上,過海的巴士、地鐵至少10塊,所以香港人在交通方面還是挺貴的。而且無論你坐多少次都沒有優惠,不像北京,還有一塊錢的公交,廣州15次地鐵後打6折。

------------------------------------


我是如寶,愛生活,愛美食,愛健康,愛美麗

關注我可以獲得相關資訊


如寶生活雜談


2015年冬天,我去香港旅遊遊,順便去看一位老太太。一共在港呆了三天,第一天與眾人一起走馬觀花看香港;第二天去迪士尼樂園;第三天專門去老太太。老太太邀請我一起去吃早茶,她的幾個朋友在一起,大家愉快的邊吃邊聊。我的白話實在是太馬虎,聽不懂的地方還要老太太翻譯。香港人很悠閒,酒店裡沒有空位。吃的東西花樣很多,製作很精細。在香港的幾天裡,使我最驚奇的地方是空氣和水都非常乾淨,我在深圳十幾年一直感到渾沌不清。當我把自己的的想法通過老太太,講給她的朋友聽,他們說現在環境已經變差了。不知不覺到了12:30,有服務員過來,與老太太朋友講話。大家才散場,原來過了這個鐘點買單要翻倍。據老太太對我說,香港大拍檔到下午2:00,吃的東西打折。臨走時老太太把她的八達通送給我,她的一個朋友在地鐵站給我充值50港幣。我非常懷念老太太,每隔一段時間都與她通話。……


水山28


說到香港,會有三個最明顯的感受:1、香港的房子很多都沒有陽臺;2、香港人很多人少年白頭;3、香港的生活壓力很大。

有很多人都會說,香港的工資很高,記得在90年代的時候,有一個香港的親戚那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一張1000港幣大鈔,超級值錢。那個時候,村裡有些人家就是靠香港的親戚寄的錢,蓋起了一棟又一棟的樓房。那個時候,香港是適合闖,適合拼的年代,本地人有很多都是從大陸過去的。

後來的後來,香港的物價越來越高,房價更是高得離譜,深圳是幾萬一平米,香港是幾萬一尺(1平米等於3.3尺),因此很多房子都沒有了陽臺。也正是長期這種巨大的壓力之下,香港人很多都是少年白頭,但是少年白頭的人,老了卻顯年輕。

香港有很多精英,很多精英都已經移動到海外了,其實留下來的很多香港人是挺可憐的,特別是年輕一代,工作壓力大,房價高,這些都是像幾座大山一樣壓在他們身上。而對於他們來說,又不能像精英分子一樣移民海外,只能留在香港和父母擠著小小的房子。反觀來說,我們其實是很幸運的,我們有所謂的老家,我們有地,即便在城市裡混不下去了,我們一轉身一樣有家所居,而香港的年輕人離開了香港,卻不知道能去哪裡?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當時香港中環事件的時候,很多年輕人參與了,他們比我們更加焦慮。


科技菜農


去香港當交換生有半年,我就答一答香港本地學生的生活吧。學生的生活自然離不開學校,剛到香港教育學院的時候,就是他們開學的時間。他們舉行了開學典禮,在室外放了一長排糕點,各種各樣的美食都有,在室外搭了舞臺,請了明星來表演,大家都自由的,一邊吃一邊看錶演,聽校長致辭,氣氛很融洽。正式上課的時候,課堂上不需要做的端端正正,餓了可以吃東西,渴了可以喝東西,課堂氛圍更多的是和老師探討,而不是老師在灌輸。下了課活動也非常豐富,有很多運動的培訓班,只收非常非常少的費用,但真的認真教學。還有很多聚餐,外出踏青,大家一起看夜景,放風箏,聽歌,彈吉他,做遊戲,很自由自在,很美好。平時的作業,不多,但是質量要求很高,要求我們真的要查閱很多文獻才能寫出來的作業。要我說的話,香港學生的生活真的是很幸福。


手機拍照技巧


生活成本是深圳3倍吧,便宜的只是特定產品比如電子和進口化妝品這些,奢侈品也是,但生活的吃喝拉撒3倍真不過分,比如香菸50港幣起步,折40人民幣,凌凌漆中的麗晶大酒店那種級別的旅館也要四五百的。香港住宅面積小就是小,連轉身都困難,大多數沒有陽臺,衣服晾在窗架子上,像萬國旗。

儘管挖空心思來佈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但還是非常不舒適。哦,我的香港親戚在香港有廉價保障房,30多平米,還叫我們去香港住他家。他來我這裡玩,住在我這裡,300多平米的聯排,想自駕出去玩,我陪不了他,就把我的陸巡4700借給他。他回到上海走親訪友的時候,無論誰家都比他在香港的家大,誰家都有車。20年前他回來風光無限,帶的香港衣服,小商品,大家都很稀罕,現在回來再帶著這些東西,大家就只有呵呵了。香港的生活確實比內地要好,這是不可否認的。



怎麼不說吃飯,交通呀,也比深圳貴好多好吧,吃個面都要30多,坐地鐵幾個站就幾十塊錢,在深圳坐地鐵,最多不超過10塊錢。香港雖然貧富懸殊,但只要你努力,生活過得好不是難事,底層保障我們五十年都趕不上。不要忘記國內有第一二三世界之分,邊遠地區貧困人口還是不少。香港已開發用於居住使用的面積僅佔總面積的30%左右,其它70%仍保留了大量綠地山林郊野公園,居民比較集中的區域樓群密度非常高,因為商業繁華房價高人均居住面積的確非常小,特別是傳統老舊的商業區域比較雜亂擁擠,但是相對新一點的商業或居住區,規劃以及公共管理、配套設施還是很完善的。


因為人工比較高餐飲業服務類消費相對比國內貴,但又因為免稅所以很多進口日用化妝品甚至食物原料便宜過內陸,香港畢竟是一個商業繁華的大都市,生活便利政府廉政高效,對於普通人來說要麼選擇蝸居享受繁華帶來的便利,要麼放棄便利選擇寬敞的居住空間,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春日盛宴


北角春秧街也是一個老區,很多長者終日都在街上消磨殘年歲月,呼朋引友或閒坐閱報,要不就在天橋上劃分楚河漢界,捉將走車。我以前的包租婆嚴婆婆就是其一。她每天除了買菜煮飯外,其餘的時間就是坐在春秧街電車迴旋處與鄉親們“化仙”(閒談)。她對我說,自來香港住進春秧街後,就再也沒離開過,一住就是50多年。很多福建人來到春秧街後,就不再離開。不離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鄉味鄉人鄉情。



長期以來,有種思維定式,香港人住得好鱉屈,這與阿拉疙瘩老早人均僅居4平方,被列為困難要解決如出一轍。其實,經濟型居住,猶如巨型豪華郵輪那樣,乘客艙不會很奢侈寬大,豪華郵輪注重公共空間,它舒適寬大,它有舞池,它有滑雪場,它有電影院,它有各種各樣活動設施等等。香港大樓底下的裙樓超長,有3-5層不等,全方位的服務活動內容應有盡有,居民沒必要把自己的居住空間,費心費力費錢地搞出多餘的拖累的空間出來,還要安排人來打理收拾。這和未來的自動駕駛道理相同,沒必要把車子搞成寬大得什麼都有的房車,每次外出麻煩累贅得累不累呀!



香港島中西區(1) 2015-9-28

九龍將軍澳1.龍田洲路,2.3.魷魚灣村(有陽臺)



香港島中西蒲飛路周邊(私人車庫好大)



香港島東區太安街香港東區太安街1.逸意居,2.逸濤灣、夏池軒,3.海堤街(有豪宅)

香港島中西區幹德道周邊(並非都蝸居)

香港島中西區幹德道周邊

香港島中西區巴丙頓道周邊(多層裙樓綠植)

香港島中西區般鹹道周邊

香港島中西區4號幹線周邊



香港島中西區士美菲路周邊

昨天去香港海購,看到香港的一個零食店貼的招聘廣告,



不禁感慨一個普通售貨員的工資就有一萬人民幣了,我記得我深圳租房樓下的便利店給的工資才3500+,幾乎3倍的差距。然而街上日用百貨什麼的比深圳的價格還要低了不少。特別是女生用的化妝品價格更低,品種也更豐富。想著香港人會不會生活的很輕鬆幸福。我能想到的香港人的壓力估計就是房子了。本人還不太瞭解房子對於香港青年壓力到底有多大。深圳有很多人跑香港買洗髮水,沐浴露,牙膏,化妝品。連煙跟油都往國內背。拿著3500的工資去購買人家1萬的生活用品,突然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到底是什麼導致的這種想象。感覺不僅僅是國人對國內產品的不信任,


精靈說


香港!這個曾經令我們無限神往的地方,吸引力正在不斷下降。

無疑,香港人的收入比內地高不少,但相應的消費支出也很大。普通人的月收入大概就1萬到2萬,但租房可能就得花幾千,一日三餐也基本要100元/人,一個月就要3000左右,還有交通費用,加上一些其他開支,一個月基本所剩無幾。



香港的高樓價是出了名的,稍微中心的地段都超過10萬一平米,高的20多萬,很多香港人一生都在為房子奮鬥,這是香港人的悲哀。現在國內也學了香港這個壞毛病,雖然房價沒有香港那麼貴,但很多人也淪為了悲慘的房奴。



香港的產業比較單一,主要就是金融貿易零售旅遊海運等。所以香港人就業的面比較窄,最好的職業是醫生律師,其次就是金融業的從業者、公務員,但這些都需要比較高的學歷,於是很多中低學歷的香港人只能從事零售店員、文員、餐廳服務員等服務工作。這些工作收入通常比較低,有些人為了供樓或養家餬口還要打兩份工,壓力非常大。現在的香港貧富分化嚴重,百分之九十的財富集中在百分之五的人手裡,而且香港現在的商業模式已經難以創新,市場已經很成熟,要想屌絲逆襲獲得成功出人頭地,非常非常困難。所以現在香港的年輕人很迷茫,書還沒讀完就已經看到了自己無望的未來,年輕人群體充滿了焦慮和戾氣。

香港的醫療保障非常好,基本上是免費的,但免費的東西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看病要排隊預約,有時排的時間非常長,看病要等幾個月,有些病又等不起,所以就造就了香港很多的私家診所。而這些私家診所的診金是非常貴的,看一次病光診金就500~2000元不等。一些低收入的人群,有時等不來公立醫院,又看不起私人診所,就只能自己買藥解決,這也造就了香港滿大街的藥店。也有些人跑回內地看病,特別是到深圳看牙的香港人不少,內地看病的優勢是又快便宜。當然,這是相對香港來說的。

香港除了公務員有退休金之外,其他人是沒有退休金的。公共福利金裡和退休人士比較相關的,主要有高齡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兩大類。 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須年滿70歲以上才可以享受,每月1325港元。這筆錢,不夠在香港吃飯錢,所以被戲稱為“生果金”,意思是隻夠買些水果。不過好處是這筆錢是到了年齡就給,不需要進行經濟情況審查。


長者生活津貼是給65歲以上的人士,每月2565港元。要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必須是夫妻雙方資產不超過49.9萬港元,兩人合共收入不超過12620港元(單身人士不超過7750港元)。而且,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就不能再領取“生果金”。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香港的茶餐廳有年紀很大的老人服務員,香港有句話很有名,叫做“手停口停”。沒有良好的退休保障,香港人只能不停地工作。退休保障這一塊,香港確實做得不好。

總的來說,香港人很拼,但壓力很大,而且這些年創新不足,產業單一,內耗嚴重,導致香港的競爭力逐漸下降。隨著深圳上海的壯大,海南自貿區的成立,香港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前途不容樂觀。如果你是國內的小中產,你大可不必羨慕香港。雖然你的收入可能沒有香港人多,但你的生活質量可能更好,壓力可能更小。


梅西大佬


前兩年去香港看到大街上的招聘啟事,隨便一個文員的入職工資就是10000多港幣,可見香港人的收入還是很高的,但是生活成本更高,2018年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上香港位列第四,雖然有所下滑,但是全世界第四的消費成本也是夠可怕的。又因為地少人多,香港人完全是處於高壓的生活狀態。即使是過馬路當地人的密度和速度都能令人有窒息感。



來到香港第一印象,太小了,酒店300多的價格,在內地怎麼也是普通標間,在香港只放得下一張單人床。樓梯,電扶梯的的寬度都是國內的一半差不多,特別擁擠。城市人口密度高,居民樓密集,產生一種自然而然的壓迫感。


消費

香港的消費大體上是國內的5倍,房價是國內普通城市的10倍左右。所以生活成本真的很高,所以在香港的高收入來平衡高消費,整體上來說在香港的生活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居住空間狹窄有限,消費高,節奏非常快。

飲食文化

香港飲食文化其實大多還是廣東傳統,例如早茶,就是香港最具特色的飲食,燒味飯,泡麵都是當地人最普遍的飲食。而價格整體上就是國內5倍左右。


塞外小野



每個認知香港的都以為香港居室狹小,香港人一定生活在壓迫感中;富有的一群這裡不說,其實一般人的居住素質還是可以的,空間小是小了點,只要加以善用,習慣了也沒什麼不便;所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平日我們從大眾傳媒見到的誇張畫面,都是所謂的劏房(小小板間房),是香港近年住屋政策失誤,導至供應緊張下的產物,房子短缺了而又競爭不到的必然是生活在底層的貧困一群,才有出現小無可小的房間戶,相信待日後供求平行時,這現象必會消除的!

今日的香港人,就萛有幸上到車(買到房子),也都成為樓奴(欠下大半生的債),那才算真實地「擁抱港式生活」;由於居室狹小,要斗室變成能夠滿足日常生活基本需要,便要挖盡心思,奇招盡出;其趨勢是將傢俱小型化兼具「變形」多用途多功能化,所謂的「伸縮傢俱」又是個另類港式生活的產物。

雖然香港近年有著種種社會問題,充滿負能量,怨氣,爭論,對立,無奈,身份認同,天價樓.....

畢竟這並非它的全部,縱使打了折扣的香港,仍然是充滿活力,具朝氣,喧囂聲眾,永遠不乏驚喜又充滿希望的城市;活在其中的人,總是過著生活就等於工作的狀態,卻又從工作中領悟出生活的風格。

在衣、食、住、行的生活四大基調之外,除了休閒的空間,還包括一套生活模式;是中西交融的概念,而所謂的香港風格,是如此密集又多元。



社會規律與生活,每個人努力拼搏,祈望熬出頭來。香港精神五味雜陳,這地方本來就是移民社會,多元文化聚合的地方,大家相處融匯,既來之則安之。

相信看過香港電視節目《獎門人》都知道,香港人喜歡滑稽,自虐,所以連交談對答都要有驚喜,傲慢,而茶樓文化讓港人不自覺習慣了高分貝環境。

說起「港式生活」,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聯想到忙碌工作,為三餐奔波,有返工無放工,生活節奏快,放假就是去旅行等等。

「放假就是去旅行」,那是因為香港有「土地問題」,令大家想離開香港,作為增廣見聞也好,去回一回氣也好之類。


香港,永遠是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樣,如果某天你累了倦了,記得停下來,細意品味一下多層面的立體城市,在香港,只要放慢腳步,就會發現除了瘋狂購物瘋狂吃喝之外的另一片天空。

具香港特式的生活:

坐叮叮(電車)去追憶舊日情懷

坐上雙層巴士,從車窗看透這繁華都市

在街坊茶樓嘆飲地道傳統粵式早茶

去鵝頸橋找通靈婆打小人

到附近茶餐廳喝杯港式奶茶+菠蘿油

街邊攤串上幾款魚蛋小吃,還要邊走邊吃

由於居所狹小,香港人很多活動都習慣在戶外

每個週末,遠足踏遍香港每一處郊野山頭

香港貧富懸殊極大,如果你是富豪級別,那生活層面又是另一個非一般境界了!






喜愛本文可收藏 . 謝謝【贊】鼓勵


太平山花葩山兩地一檢


香港的住房、交通成本都較內地成本高。日常消費現在與內地相差無幾。但化妝品、服裝、奢侈品等至少比內地地便宜20%。菲拉格慕在奧萊要比國內的便宜40%.

生活的質量並不是房子大小所決定的。

香港生活有幾點比較好:

一是等級觀念不強。普通百姓辦事只要是在法律範圍內,也是很方便。我在香港生活時,有一次港澳通行證寄回國內簽註,未能在前次簽註的時間內寄回香港,理論上我就是在香港非法逗留。

這事若發生在國內,就比較麻煩。

而當時的我,只是帶上相關的證明,去入境事務處說明情況,就OK了。

當然,在回內地時,出境處,被關口警察帶到小房子裡詢問,我說明了情況,還有點憤怒:這是你們警察內部溝通的問題,為何要耽誤我時間?

警察當時就打電話到入境事務處,一經核實,就放行了。還不忘說一句:sorry

公司有幾個家境較好的子女,修養非常到位。有一位男士,父親是高級知識分子,親戚也是名人,但非常低調,為人謙和,彬彬有禮。不像國內,你若不張揚,就會被認為大山裡走出來的。

二是空氣質量好。

三是氣溫適宜。再冷不會像北京,再熱也沒深圳熱。

四是食品安全。在境內不敢吃肉,有一次,大約一個月內,吃了較多次的牛肉,體重立刻就上來了,原因不言而喻。

當然房子小是會比較憋屈,所以有空就上街或是到街心公園,或踢腿彎腰,打打一人極拳,或靜坐看報。不大聲喧譁,不著豔麗服裝,不跳水兵舞。這也是香港街上老人多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