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個德國商人的血色見聞論證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1937年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區的過程中,我們在一些池塘裡發現了許多被槍殺的平民的屍首(其中有一個池塘裡就有30具屍首),大部分被反綁著雙手,其中有些人(在禮和洋行附近)的脖子上還掛著石塊。”

極為諷刺的是,在此之前,拉貝曾是一個堅定的納粹主義者,還擔任過納粹南京分部副部長。在80多年前的那個金陵冬日,心存良知的拉貝竟然是以納粹黨員的身份作為庇護,並以此與日寇周旋,堪稱中國的“辛德勒”。

時間已經過去了80多年,歷史也總被別有用心之人披上迷霧。撥開重重迷霧,向我們走來的不單單是英雄的身影,也有那一段永遠不應忘卻的殘酷過去。

南京大屠殺與一般歷史事件的最大不同,用舊話說在於它的“大義名分”,但作為“歷史事件”,它不應被圖騰化;既然自信它是一個“真實”,從“功利”上考慮,也不必擔憂學術檢驗,無須免檢的豁免權。

日本對所謂“南京事件”持不同立場的三派(屠殺派、中間派和虛構派)都編有資料集,以為自己一派主張的援據。以虛構派為例,21世紀以來,日本“虛構派”不斷推出歪曲篡改歷史的“著作”。事實上,“虛構派”慣用手段是根據史料斷章取義,或只選擇對自己有用的史料,而無視或曲解反證的史料。

《拉貝日記》是“無根的編造”麼?

《拉貝日記》是近年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中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這部日記所記述的日軍暴行,都是拉貝的親歷親見親聞,非常具體、細緻和真實,無人能否認其可信度。

然而,在日本虛構派編著的《真相·南京事件———檢證拉貝日記》(下簡為《檢證》)中,作者企圖通過證明《拉貝日記》“受作者信仰、立場、歷史觀、戰爭觀的影響”而造成的“誇張、傳聞、臆測”以及“明顯的編造、前後矛盾、不自然、不合理”,從而否定《拉貝日記》是“對南京大屠殺的論證方向具有絕大影響力”的“超一級資料”,該妄論無疑是欲蓋彌彰,否定南京大屠殺是已然的事實。

以下不妨以具體的“檢證”,看看《檢證》所判定的《拉貝日記》的所謂“偽”“真”是怎麼回事。

“緊張”能作為排斥掠奪的理由麼?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對於《拉貝日記》提到的日軍進城之初的掠奪,《檢證》說:“進入城內的部隊難道忘記了戰鬥,而在太平路、中山路掠奪商店麼?剛進入城市理應只有掃蕩敗殘兵的緊張!”

日軍進城的當日就進行了掠奪,已有《魏特琳日記》等的鐵證,非強辯所能改變。南京失陷後,進入安全區的中國軍隊將士並非全無抵抗之意,但從結果看,卻沒有任何抵抗的舉動。而且,《檢證》為了證明日軍並無暴行,而援舊軍人“城內極其平穩”(前引六車政次郎語),“未發一彈完成掃蕩”,“城內靜穩之極,晚上幾無警戒”,“至極的悠閒”(森英生語),“道路邊很快開了張。理髮店、快餐店,人來人往”(井家又一[步兵第七聯隊第二中隊上等兵]日記12月15日)等“證言”,正可說明並無“緊張”之有。退一步說,即便沒有《魏特琳日記》等等的證據,即便日軍的表現已全無可徵,“緊張”與掠奪也沒有必居其一的關聯———比如“利令智昏”就是常見之事。所以“緊張”在任何意義上都不能成為否認掠奪的理由。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辨別真偽,如事已難徵,推論亦為可用之一法,但應如臨深履薄,縝密小心。以“緊張”一語,隨意裁斷,若非有意歪曲,也未免過於張狂!如此的一逞私臆,在《檢證》中隨處可見。

如果說《檢證》無視事實,深抱偏見,僅此一條已足可見。《檢證》對拉貝的指責,大多類此。

日本軍進城之初有沒有屠殺俘虜?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紅色區域為南京國際安全區位置)

《拉貝日記》14日有下記:

我們遇見了一隊約200名中國工人,日本士兵將他們從難民區中挑選出來,捆綁著將他們趕走。我們的各種抗議都沒有結果。我們安置了大約1000名中國士兵在司法部大樓裡,約有400—500人被捆綁著從那裡強行拖走。我們估計他們是被槍斃了,因為我們聽見了各種機關槍掃射聲。我們被這種做法驚呆了。

《檢證》將之繫於13日,而引上述所謂“證言”,“證明”13日“萬籟俱寂”,因而以為這是“不自然”“矛盾”的“傳聞”,而不是事實。13日有激烈的手榴彈戰已如上引,故“萬籟俱寂”云云只是偽說。但日軍進城之初究竟有沒有屠殺俘虜呢?

關於進城之初的殺俘,伊佐一男(步兵第七聯隊聯隊長)日記這樣記:

16日經過三日間的掃蕩,嚴重處分(日語此詞在此可作處理、解決、消滅)了約六千五百名。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入城式後站在國民政府行政院前的日軍戰地指揮官——南京大屠殺元兇。右起為松井石根、朝香宮鳩彥、柳川平助、長谷川清)

據步兵第七聯隊“戰鬥詳報”,從13 日至24日,步槍共消耗子彈五千發,重機關槍共消耗子彈二千發,刺殺敗殘兵數共六千六百七十名。《被編造出來的“南京大屠殺”》也是近年否定南京大屠殺的重要著作,儘管已到了相當不顧事實的程度,但也不得不承認:在追擊戰中射殺的,表示了投降意思而被射殺的,雖表示投降但露出反抗神情而被射殺的,在戰鬥中明確分辨是不可能的。

所以,《檢證》對《拉貝日記》在這點上的質疑同樣是毫無道理的。

拉貝不可能遇到懂德語的日軍麼?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反映南京大屠殺的油畫)

《拉貝日記》12 月13 日記:

迎面碰上了向前推進的日本兵。這支分隊通過一名會講德語的醫生告訴我們,日本軍隊的指揮官要過兩天才能到達。

《檢證》斷言“沒有會德語的軍醫同行”,日本右翼對“會德語”多加質疑,以為抓到了拉貝“捏造”的把柄,如東中野修道 《“南京屠殺”的徹底檢證》在“被過度潤色的拉貝日記的矛盾”一節中引述此段時特以重點號將“會德語”標出,以示編造。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但“會德語”在當時日軍中並不奇怪。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義務教育形成制度,日軍官兵都出自學校之門,加上德語在當時是英語以外的最主要語種,尤其是軍醫教育程度更高,“會德語”是情理中事。而且,日軍在進入南京時,考慮到“外國的權益”,特選懂外語官兵參加“掃蕩”。步兵第七聯隊命令中就有“選拔語學堪能者”的要求。所以單憑想象否定不了《拉貝日記》。

以史實反擊虛構派妄論

《檢驗》不僅對《拉貝日記》的誣指站不住腳,而且,它猶如一個“切片”,通過這一切片,可以讓人們看到相當部分的日本舊軍人——當然不只是舊軍人——至今絲毫沒有反省,仍保持著與站前如出一轍的價值和意識,也可以讓人們看到“南京大屠殺”在日本虛構派那裡是經過怎麼樣的“誇張”“臆測”“編造”而被否定的。

用文獻證明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做經得起推敲的研究,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承擔的責任。

圖書信息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

主編:程兆奇

定價:128元

ISBN:978-7-313-18362-0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 購買圖書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內南京大屠殺研究知名學者程兆奇老師的論文集改編本。大量運用“原汁原味”的日本相關史料,通過對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組織和個人等大量公私原始資料的查考,逐一細緻地批判、糾正了日本虛構派在南京大屠殺問題上的種種胡攪蠻纏,肅清理路,以正視聽。

主編簡介:

程兆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日本侵華戰爭遺留問題和東京審判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南京大屠殺——日本虛構派批判》《日本現存南京大屠殺史料研究》《歧羊齋史論集》。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關注、點贊、留言、轉發,分享你的感受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