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1937年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的过程中,我们在一些池塘里发现了许多被枪杀的平民的尸首(其中有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首),大部分被反绑着双手,其中有些人(在礼和洋行附近)的脖子上还挂着石块。”

极为讽刺的是,在此之前,拉贝曾是一个坚定的纳粹主义者,还担任过纳粹南京分部副部长。在80多年前的那个金陵冬日,心存良知的拉贝竟然是以纳粹党员的身份作为庇护,并以此与日寇周旋,堪称中国的“辛德勒”。

时间已经过去了80多年,历史也总被别有用心之人披上迷雾。拨开重重迷雾,向我们走来的不单单是英雄的身影,也有那一段永远不应忘却的残酷过去。

南京大屠杀与一般历史事件的最大不同,用旧话说在于它的“大义名分”,但作为“历史事件”,它不应被图腾化;既然自信它是一个“真实”,从“功利”上考虑,也不必担忧学术检验,无须免检的豁免权。

日本对所谓“南京事件”持不同立场的三派(屠杀派、中间派和虚构派)都编有资料集,以为自己一派主张的援据。以虚构派为例,21世纪以来,日本“虚构派”不断推出歪曲篡改历史的“著作”。事实上,“虚构派”惯用手段是根据史料断章取义,或只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史料,而无视或曲解反证的史料。

《拉贝日记》是“无根的编造”么?

《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这部日记所记述的日军暴行,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然而,在日本虚构派编著的《真相·南京事件———检证拉贝日记》(下简为《检证》)中,作者企图通过证明《拉贝日记》“受作者信仰、立场、历史观、战争观的影响”而造成的“夸张、传闻、臆测”以及“明显的编造、前后矛盾、不自然、不合理”,从而否定《拉贝日记》是“对南京大屠杀的论证方向具有绝大影响力”的“超一级资料”,该妄论无疑是欲盖弥彰,否定南京大屠杀是已然的事实。

以下不妨以具体的“检证”,看看《检证》所判定的《拉贝日记》的所谓“伪”“真”是怎么回事。

“紧张”能作为排斥掠夺的理由么?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对于《拉贝日记》提到的日军进城之初的掠夺,《检证》说:“进入城内的部队难道忘记了战斗,而在太平路、中山路掠夺商店么?刚进入城市理应只有扫荡败残兵的紧张!”

日军进城的当日就进行了掠夺,已有《魏特琳日记》等的铁证,非强辩所能改变。南京失陷后,进入安全区的中国军队将士并非全无抵抗之意,但从结果看,却没有任何抵抗的举动。而且,《检证》为了证明日军并无暴行,而援旧军人“城内极其平稳”(前引六车政次郎语),“未发一弹完成扫荡”,“城内静稳之极,晚上几无警戒”,“至极的悠闲”(森英生语),“道路边很快开了张。理发店、快餐店,人来人往”(井家又一[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日记12月15日)等“证言”,正可说明并无“紧张”之有。退一步说,即便没有《魏特琳日记》等等的证据,即便日军的表现已全无可征,“紧张”与掠夺也没有必居其一的关联———比如“利令智昏”就是常见之事。所以“紧张”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成为否认掠夺的理由。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辨别真伪,如事已难征,推论亦为可用之一法,但应如临深履薄,缜密小心。以“紧张”一语,随意裁断,若非有意歪曲,也未免过于张狂!如此的一逞私臆,在《检证》中随处可见。

如果说《检证》无视事实,深抱偏见,仅此一条已足可见。《检证》对拉贝的指责,大多类此。

日本军进城之初有没有屠杀俘虏?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红色区域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位置)

《拉贝日记》14日有下记:

我们遇见了一队约200名中国工人,日本士兵将他们从难民区中挑选出来,捆绑着将他们赶走。我们的各种抗议都没有结果。我们安置了大约1000名中国士兵在司法部大楼里,约有400—500人被捆绑着从那里强行拖走。我们估计他们是被枪毙了,因为我们听见了各种机关枪扫射声。我们被这种做法惊呆了。

《检证》将之系于13日,而引上述所谓“证言”,“证明”13日“万籁俱寂”,因而以为这是“不自然”“矛盾”的“传闻”,而不是事实。13日有激烈的手榴弹战已如上引,故“万籁俱寂”云云只是伪说。但日军进城之初究竟有没有屠杀俘虏呢?

关于进城之初的杀俘,伊佐一男(步兵第七联队联队长)日记这样记:

16日经过三日间的扫荡,严重处分(日语此词在此可作处理、解决、消灭)了约六千五百名。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入城式后站在国民政府行政院前的日军战地指挥官——南京大屠杀元凶。右起为松井石根、朝香宫鸠彦、柳川平助、长谷川清)

据步兵第七联队“战斗详报”,从13 日至24日,步枪共消耗子弹五千发,重机关枪共消耗子弹二千发,刺杀败残兵数共六千六百七十名。《被编造出来的“南京大屠杀”》也是近年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著作,尽管已到了相当不顾事实的程度,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追击战中射杀的,表示了投降意思而被射杀的,虽表示投降但露出反抗神情而被射杀的,在战斗中明确分辨是不可能的。

所以,《检证》对《拉贝日记》在这点上的质疑同样是毫无道理的。

拉贝不可能遇到懂德语的日军么?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油画)

《拉贝日记》12 月13 日记:

迎面碰上了向前推进的日本兵。这支分队通过一名会讲德语的医生告诉我们,日本军队的指挥官要过两天才能到达。

《检证》断言“没有会德语的军医同行”,日本右翼对“会德语”多加质疑,以为抓到了拉贝“捏造”的把柄,如东中野修道 《“南京屠杀”的彻底检证》在“被过度润色的拉贝日记的矛盾”一节中引述此段时特以重点号将“会德语”标出,以示编造。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但“会德语”在当时日军中并不奇怪。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义务教育形成制度,日军官兵都出自学校之门,加上德语在当时是英语以外的最主要语种,尤其是军医教育程度更高,“会德语”是情理中事。而且,日军在进入南京时,考虑到“外国的权益”,特选懂外语官兵参加“扫荡”。步兵第七联队命令中就有“选拔语学堪能者”的要求。所以单凭想象否定不了《拉贝日记》。

以史实反击虚构派妄论

《检验》不仅对《拉贝日记》的诬指站不住脚,而且,它犹如一个“切片”,通过这一切片,可以让人们看到相当部分的日本旧军人——当然不只是旧军人——至今丝毫没有反省,仍保持着与站前如出一辙的价值和意识,也可以让人们看到“南京大屠杀”在日本虚构派那里是经过怎么样的“夸张”“臆测”“编造”而被否定的。

用文献证明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做经得起推敲的研究,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的责任。

图书信息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

主编:程兆奇

定价:128元

ISBN:978-7-313-18362-0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购买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知名学者程兆奇老师的论文集改编本。大量运用“原汁原味”的日本相关史料,通过对抗战时期日本军队组织和个人等大量公私原始资料的查考,逐一细致地批判、纠正了日本虚构派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的种种胡搅蛮缠,肃清理路,以正视听。

主编简介:

程兆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和东京审判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南京大屠杀——日本虚构派批判》《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研究》《歧羊斋史论集》。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1937年南京的冬天丨一个德国商人的血色见闻论证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关注、点赞、留言、转发,分享你的感受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