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地鐵施工難題,西安地鐵四號線開通倒計時!

近日,廣大西安市民們翹首以盼的西安地鐵四號線真的要開通了!據西安"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成就"發佈會公佈,

西安地鐵四號線確定年底通車。這趟網紅地鐵線路號稱"西安地鐵最難的工程",其中"火車站"站作為四號線施工難度最大的一站,其項目負責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友梁西軍,在規劃施工過程中曾攻克世界級難題

他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地鐵施工難題,西安地鐵四號線開通倒計時!

梁西軍,高級工程師、西安市建委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專家,2003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現任中鐵一局集團城軌公司副總工程師兼西安地鐵四號線TJSG一11標項目負責人。先後參與西安地鐵二號線試驗段、一號線6標、三號線試驗段1標施工建設,完成科研項目5個,發表論文3篇,發佈省部級以上QC成果5項,獲得國家專利4項,填補多項地鐵施工技術領域的空白。曾獲中鐵一局"科技標兵"、"優秀共產黨員","陝西省重點工程建設勞動競賽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面臨"不能打麻藥的心臟手術"

2014年,梁西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受命擔任四號線11標項目經理。該工程極其複雜,通過西安火車站區域,是西安地鐵最難的工程。

西安地鐵四號線火車站站下穿隴海鐵路西安站東道岔"咽喉區",一期暗挖隧道左線長269.8米,下穿西安站15股道8組道岔。隧道頂至鐵路軌底僅有10.5米,地面平均每6分鐘就有一趟列車通過。

"要穿過的地塊,是浸在水裡的黃土層,就像嫩豆腐。"項目負責人梁西軍介紹到,在這裡暗挖隧道,就好像在心臟手術時不能打麻藥

"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施工中不能通過降水穩定溼陷性黃土地層,為確保隴海線列車正常運行也不能對軌道採取任何的加固措施,施工中地面單次沉降每天不得大於5毫米。累積沉降不得大於15毫米,這在國內外尚無先例可借鑑"在梁西軍看來,技術人員必須要應對"極大的安全風險、超高的技術要求、不良的地質條件、極限的施工工期和嚴苛的施工環境"五大挑戰,攻克"安全管理、施工技術和組織協調"三大難題。

他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地鐵施工難題,西安地鐵四號線開通倒計時!

迎難而上,填補行業空白

面對複雜的地鐵工程,梁西軍帶領全體員工迎難而上、創新創造、攻堅克難,在施工過程中,他堅持天天到作業現場,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他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地鐵施工難題,西安地鐵四號線開通倒計時!

在《西安地鐵黃土地層深基坑及盾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中,梁西軍歷經

100多次試驗,形成了適合於黃土地層的深基坑和盾構施工方法,創下了盾構掘進單班14環單日27環單月485環全國施工新紀錄。

針對暗挖地裂縫、暗挖下穿加氣站等重難點,梁西軍歷時六個月進行了系統的調研和收集資料;在施工一線全面跟班記錄、指導和鑽研;在施工一線全面跟班記錄、指導和鑽研;採用分層降水法成功解決了地裂縫暗挖施工降水難、湧水湧砂、變形大等難題採用WSS注漿加固解決了地裂縫暗挖下穿加氣站等重大難題,形成了《黃土地層地裂縫暗挖施工關鍵技術》和《黃土地層地裂縫暗挖段盾構接收及空推關鍵技術》研究成果。

針對地鐵防水難題,梁西軍在對國內進行全面的調研、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原位試驗13次、材料試驗22次,通過深入研究,制定了適合黃土地層地鐵防水工程的工藝、工法

,形成了《西安地鐵防水工程施工工藝指南》和《西安地鐵防水工程參考圖》研究成果,更為後續工程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

他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地鐵施工難題,西安地鐵四號線開通倒計時!

攻克世界級地鐵施工難題,地鐵四號線全面貫通

為了確保施工安全與質量,從工程中標到施工方案確定,負責人梁西軍及多個部門共花了26個月的時間反覆研究,制定方案,並建立了聯動機制。為了控制溼陷性黃土可能導致的沉降,施工人員沿隧道輪廓,一根根向前打入碗口粗、30米長的導管,導管抽出的同時,注入特製水泥漿液和水玻璃已穩固土體。為了保證隧道結構穩固,施工中將隧道橫截面分成四個導洞,按步距以此向前掘進。

在施工中引進28臺智能掘進機器人,分別對3298個監測點進行實時監測,為安全施工保駕護航。"過去,這種機器人是市政管道用的,也用來植樹挖坑,用在隧道里還是頭一次。"施工人員說。

歷時615天,梁西軍帶領工人完成"超級下穿",克服技術難關,終於在2018年2月5日,迎來了地鐵四號線實現全線洞通,為年底前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標誌著我國攻克了"溼陷黃土地層、軌道無加固、隧穿火車站"這一世界級地鐵施工難題。

他帶領團隊攻克世界級地鐵施工難題,西安地鐵四號線開通倒計時!

再過幾日,當大家乘坐上西安地鐵四號線,請不要忘記在這項複雜工程的背後,曾有這麼一群人默默付出心血與汗水!

素材來自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新聞網、西安地鐵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