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西安地铁四号线开通倒计时!

近日,广大西安市民们翘首以盼的西安地铁四号线真的要开通了!据西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发布会公布,

西安地铁四号线确定年底通车。这趟网红地铁线路号称"西安地铁最难的工程",其中"火车站"站作为四号线施工难度最大的一站,其项目负责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友梁西军,在规划施工过程中曾攻克世界级难题

他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西安地铁四号线开通倒计时!

梁西军,高级工程师、西安市建委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专家,200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任中铁一局集团城轨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西安地铁四号线TJSG一11标项目负责人。先后参与西安地铁二号线试验段、一号线6标、三号线试验段1标施工建设,完成科研项目5个,发表论文3篇,发布省部级以上QC成果5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填补多项地铁施工技术领域的空白。曾获中铁一局"科技标兵"、"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面临"不能打麻药的心脏手术"

2014年,梁西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受命担任四号线11标项目经理。该工程极其复杂,通过西安火车站区域,是西安地铁最难的工程。

西安地铁四号线火车站站下穿陇海铁路西安站东道岔"咽喉区",一期暗挖隧道左线长269.8米,下穿西安站15股道8组道岔。隧道顶至铁路轨底仅有10.5米,地面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

"要穿过的地块,是浸在水里的黄土层,就像嫩豆腐。"项目负责人梁西军介绍到,在这里暗挖隧道,就好像在心脏手术时不能打麻药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施工中不能通过降水稳定湿陷性黄土地层,为确保陇海线列车正常运行也不能对轨道采取任何的加固措施,施工中地面单次沉降每天不得大于5毫米。累积沉降不得大于15毫米,这在国内外尚无先例可借鉴"在梁西军看来,技术人员必须要应对"极大的安全风险、超高的技术要求、不良的地质条件、极限的施工工期和严苛的施工环境"五大挑战,攻克"安全管理、施工技术和组织协调"三大难题。

他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西安地铁四号线开通倒计时!

迎难而上,填补行业空白

面对复杂的地铁工程,梁西军带领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创新创造、攻坚克难,在施工过程中,他坚持天天到作业现场,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他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西安地铁四号线开通倒计时!

在《西安地铁黄土地层深基坑及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梁西军历经

100多次试验,形成了适合于黄土地层的深基坑和盾构施工方法,创下了盾构掘进单班14环单日27环单月485环全国施工新纪录。

针对暗挖地裂缝、暗挖下穿加气站等重难点,梁西军历时六个月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收集资料;在施工一线全面跟班记录、指导和钻研;在施工一线全面跟班记录、指导和钻研;采用分层降水法成功解决了地裂缝暗挖施工降水难、涌水涌砂、变形大等难题采用WSS注浆加固解决了地裂缝暗挖下穿加气站等重大难题,形成了《黄土地层地裂缝暗挖施工关键技术》和《黄土地层地裂缝暗挖段盾构接收及空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针对地铁防水难题,梁西军在对国内进行全面的调研、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原位试验13次、材料试验22次,通过深入研究,制定了适合黄土地层地铁防水工程的工艺、工法

,形成了《西安地铁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指南》和《西安地铁防水工程参考图》研究成果,更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他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西安地铁四号线开通倒计时!

攻克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地铁四号线全面贯通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从工程中标到施工方案确定,负责人梁西军及多个部门共花了26个月的时间反复研究,制定方案,并建立了联动机制。为了控制湿陷性黄土可能导致的沉降,施工人员沿隧道轮廓,一根根向前打入碗口粗、30米长的导管,导管抽出的同时,注入特制水泥浆液和水玻璃已稳固土体。为了保证隧道结构稳固,施工中将隧道横截面分成四个导洞,按步距以此向前掘进。

在施工中引进28台智能掘进机器人,分别对3298个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为安全施工保驾护航。"过去,这种机器人是市政管道用的,也用来植树挖坑,用在隧道里还是头一次。"施工人员说。

历时615天,梁西军带领工人完成"超级下穿",克服技术难关,终于在2018年2月5日,迎来了地铁四号线实现全线洞通,为年底前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标志着我国攻克了"湿陷黄土地层、轨道无加固、隧穿火车站"这一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

他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级地铁施工难题,西安地铁四号线开通倒计时!

再过几日,当大家乘坐上西安地铁四号线,请不要忘记在这项复杂工程的背后,曾有这么一群人默默付出心血与汗水!

素材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闻网、西安地铁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