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益生菌怎麼用才好?

閆秀明手機用戶


神奇的腸道菌群

在我們的身體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細菌,有好的,也有壞的。尤其在腸道內,存在著一個龐大的腸道菌群生態系統,其細菌的種類超過數百種,細菌總量超過100兆

這些細菌魚龍混雜,此消彼長,既能幫助我們消化吸收、構建免疫屏障,也會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甚至有研究發現腸道細菌會影響人的性格。

我們把其中對人體產生有益作用的細菌叫做益生菌。

為什麼孩子腸道細菌千差萬別

每個孩子從離開媽媽身體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細菌。

不同的分娩方式會導致新生兒腸道細菌的不同,順產的寶寶接觸媽媽產道、會陰、肛門細菌,剖腹產寶寶接觸了皮膚細菌,研究發現順產的寶寶腸道中會有更多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

隨著寶寶的降生,哺乳順理成章的開始,母乳中存在細菌,會再次幫助寶寶獲得更多更豐富的益生菌。

研究發現,單純母乳餵養兒以雙歧桿菌佔絕對優勢,而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兒腸內的大腸桿菌、嗜酸桿菌、雙歧桿菌及腸球菌所佔比例幾乎相等

除了分娩方式、餵養方式的不同,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會對寶寶腸道細菌產生影響。國外有調查研究發現,生活在農場中的孩子腸道細菌更健康,這批孩子患過敏疾病的可能性更小。

小小益生菌,發揮大作用

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良好的腸道菌群,會面臨更多的威脅。

有人說腸道菌群是人類的第二套基因,腸道細菌的數量和多樣性會導致人體呈現不同的健康狀態。

益生菌會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甚至腫瘤,同時還能夠形成更好的人格,遠離抑鬱症。

孩子的哪些表現提示你應該關注他的腸道菌群了呢?

1、出現便秘、腹瀉。

這兩種症狀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係,即使症狀發生的原因不是由益生菌缺乏引起,便秘和腹瀉也會導致益生菌在人體的消耗和受損。

2、使用抗生素。

仔細的媽媽只要看過抗生素藥物的說明書就會發現,不良反應中經常出現“腹瀉”。主要因為抗生素在消滅有害細菌的同時也會消滅益生菌,造成腸道菌群失調,也被稱為

抗生素性腹瀉,因此,使用抗生素的寶寶們一定記得停用抗生素後及時補充益生菌。

3、過敏。

過敏的孩子越來越多,這與我們養護孩子越來越精緻不無關係。1-3歲的寶寶不能接觸到足夠種類和數量的益生菌,導致腸道細菌多樣性差,不能建立健康的腸道微生態系統,孩子免疫力差,常表現為過敏或者易感。

4、體重不正常。

肥胖或者消瘦的孩子,腸道益生菌也呈現不足。健康的腸道微生態環境,會使幫助人體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體重範圍。有研究證實,腸道中細菌的數量和多樣性決定了人體的飲食偏好,這大概也能解釋,為什麼胖人對食物總是那麼渴求,而有一些人卻常常出現食慾不振。

給寶寶補充益生菌要注意什麼?

第一, 選擇適合寶寶年齡段的益生菌。

衛健委下發的《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中列出的嬰幼兒適用的益生菌只有9種,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益生菌產品只適用於成人或3歲以上兒童。

第二,選擇配方中含有益生元的益生菌。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常見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半乳糖、果寡糖、菊粉等。

第三,選擇有足夠活菌數量的益生菌。

活的益生菌數量和濃度是保證腸道定植的關鍵,因此應選擇有明確活菌數量的益生菌,同時菌種也要選擇大品牌有質量保證的原籍菌,如杜邦丹尼斯克的菌種,適合嬰幼兒、兒童的益生菌粉每天用量應含有50-100億活菌。

第四,需要服用足夠長的時間。

腸道菌群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但要給腸道補充足夠的益生菌,還要讓他們在腸道中安家、繁衍,是一個長期的工程。

一般的益生菌都建議服用3-6個月。

神奇的腸道菌群就像一個微觀世界,裡面有好菌也有壞菌,不斷爭搶地盤和資源,有時候好菌戰敗了,我們就通過服用益生菌去幫助它們,恢復並建立更好的腸道微環境,時時刻刻為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

(圖片源自網絡)


公益醫學育兒百科


益生菌簡單來說就是對我們健康能有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當然這需要有一定數量的益生菌。益生菌作為藥物在兒科臨床上的應用也是日益廣泛,甚至有“神化”之嫌。

根據《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2015耶魯/哈佛研討會“益生菌的應用共識意見"解讀》,益生菌推薦應用的疾病範疇,推薦使用級別從高到低的疾病有:兒童感染性腹瀉治療、預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維持緩解潰瘍性結腸炎、牛奶過敏性溼疹的治療與預防、肝性腦病,這些為高度推薦使用的;預防感染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徵等屬於中等程度的推薦;克羅恩病、兒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屬於低等程度的推薦。由此可見,益生菌沒有某些文章描述的那麼神奇——“百病可治”。比如對於過敏性疾病,也僅推薦用於牛奶過敏性溼疹,其他比如哮喘、鼻炎等氣道過敏性疾病並沒有益生菌使用有益的證據。

益生菌的使用,除了考慮疾病,還需考慮菌種的選擇,即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是一樣的。比如對於兒童感染性腹瀉,推薦的菌種是鼠李糖乳桿菌、布拉氏酵母菌和羅伊乳桿菌;對於兒童常見的牛奶過敏性溼疹推薦的菌種是鼠李糖乳桿菌和乳雙歧桿菌。

此外,益生菌使用還需注意以下問題:

1)劑量 益生菌的作用具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不同的菌株發揮作用所需的劑量不同,同一菌株對不同的疾病所需的劑量也可能不同。

2)尚沒有證據表明多種益生菌聯合使用的臨床療效一定優於單一益生菌。

3)益生菌為活的微生物,應避免與抗菌藥同時服用。若需同時應用抗菌藥物,應至少間隔2 h以上。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桿菌製劑對抗菌藥不敏感,可以與抗菌藥同時使用。


胡利華


益生菌意義很大,不過日常也能輕鬆獲得~

益生菌是人體微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我們平時所說的,多指的是腸道益生菌。

腸道益生菌最初的來源是嬰兒出生時母親的產道(獲得乳酸桿菌)和母乳餵養(雙歧桿菌),此後則逐漸來源於食物;

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飲食習慣、不同地域的人都有其特有的相對穩定的菌群系統。

一旦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菌群失調,有害菌當道,人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不僅僅是腸道問題)。

可見,我們的益生菌主要來源本來就是食物。

如何從食物中獲得益生菌

希望在飲食中獲取更多的益生菌有兩種途徑:

  1. 第一個來源:直接補充含有益生菌的食品,常見的有酸奶、奶酪、益生菌飲料(由於加工、儲藏、食用方法的影響,常導致活菌不多)等;
  2. 第二個途徑,則是攝入更多的益生元——也即益生菌生長繁殖所需要的食物”。 常見益生元主要包括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乳果糖等。

母乳中含有相當豐富的益生元,所以對寶寶來書,這就是最好的益生菌補充方法;

而對於輔食寶寶以及成年人,益生元來自新鮮

蔬菜、水果、粗糧(譬如燕麥), 如蘆筍、洋蔥、大蒜、小麥、燕麥、大豆、新鮮綠葉蔬、水果等。

不過, 目前對於每日要攝入多少益生元並沒有統一標準,但肯定不是越多越好,成人超過20g/d,可能會出現胃腸脹氣、腹脹等不適。寶寶則更應慎重酌量補充。

如果是直接購買益生菌補充劑,則要看活菌的數量和種類;同時注意沖泡溫度,太高了也會破壞活菌。

多數孩子並不需要特別去額外補充益生菌製劑,腹瀉、因病使用抗生素、過敏的孩子,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家庭醫生雜誌


嬰兒幼兒有區別 寶寶益生菌應該這樣選

二哥網,專業購物消費指導網站】現在給孩子補充益生菌越來越普遍了,但是益生菌對孩子來說確實有功效嗎?孩子真的需要補充益生菌嗎?

健康腸道內的有益菌和有害菌的比例是平衡的,如果有益菌減少有害菌的數量增多的話,腸道菌群就會失衡。孩子就會出現腹瀉、便秘、抵抗力低下等等情況。母乳餵養可以直接從母乳中獲取到益生菌。身體健康、不愛生病的孩子也沒有必要再補充益生菌。

哪些孩子才需要補充呢?

早產兒、剖腹產、人工餵養的寶寶因為不能從母乳中獲取益生菌來維護腸道的平衡,寶寶腹瀉、便秘都是因為腸道菌群紊亂導致的,都是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來使腸道菌群平衡。

頻繁溼疹、有過敏問題、經常感冒發燒、免疫力低下的寶寶也都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來調節。還有就是在服用抗生素的寶寶,抗生素能殺菌,但是它會把有益菌和有害菌一塊殺死,所以要適當的補充一些益生菌。

益生菌有藥品類也有保健品和食品類,藥品益生菌一般包裝上帶有國藥準字或OTC標誌,是具有治療功效的,多為醫生開具或在藥店購買,這裡就不多做說明了。

保健品益生菌包裝上帶有“藍帽子”標識,食品類只有“QS”標識,是屬於固體飲料。這兩種都是沒有治療效果的,只是能幫助寶寶調節機能。雖說不是藥,但是也不能讓寶寶長期食用,容易產生依賴,可千萬別當成寶寶零食。

市面上的嬰幼兒益生菌產品太多了,不合格的也比比皆是。而且,嬰兒和幼兒需要的益生菌也有一些區別,不瞭解的媽媽很容易買錯。

確定益生菌的活菌數量

益生菌中發揮功效的是活菌,每個產品上都會標註含有的活菌數量。國家藥監局發佈過相關規定,規定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質期內活菌數目不得少於100萬CFU / mL(g)。但也有相關研究表明,嬰兒和幼兒需要的活菌數量還是有一定區別的,0-6個月的嬰兒每日服用50億活菌就足夠了,7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兒童每日可服用50-100億的活菌。

如果實在拿捏不準,也可以找醫生或者相關人員進行諮詢。大部分的產品包裝或者配料表中都會標有活菌的數量。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活菌也會失去活性變成死菌,購買時別忘了看保質期,最好選擇接近生產日期的產品,至少“死”的沒那麼快。

確定菌株的種類

在衛計委下發的《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中,明確說明只有9種菌株可以用於嬰幼兒。

其中,嗜酸乳桿菌(NCFM)是隻能用於1歲以上的幼兒食品,家長們在選購時一定要看仔細了,因為很多品牌的益生菌都不止含有一種菌株,有時候混雜在裡面沒看清糊里糊塗就買錯了。其他的菌株沒有特殊說明,所以是0歲以上的嬰兒、幼兒都可以使用的。一般包裝上會標註適用的年齡,可供給家長作為參考。

表中關於不同菌株的功效已經寫得很清楚了,雖然有部分相同,但大部分的功效還是有很大差異的。瞭解了這些功效,就能對症下藥了,效果也能更加明顯。

如果家長不能很確定哪幾種混合會比較適合寶寶的身體,也可以去諮詢醫生,畢竟聽專家的話,要比自己瞎買更加划算。購買時要注意查看包裝上是否有相應菌株號,國家有規定,益生菌產品的包裝上是必須要精確到菌株號的,如果只有菌種名稱,沒有菌株號,就別輕易購買。

確定益生菌的劑型

市面上益生菌的劑型大部分都是凍乾粉形態的,因為它比較耐儲存,而且能更有效的保護益生菌的活性。但是它需要衝調,有些家長嫌麻煩就給孩子選擇片狀或者滴劑的益生菌。片狀的益生菌菌株存活率是比凍乾粉要低的,而且它比較硬,孩子吃的時候不小心就會卡住嗓子,或者進到氣管裡,嚴重的甚至會危害寶寶的生命,所以不建議給3歲以下的寶寶食用。

滴劑雖然可以直接滴入寶寶嘴裡或食物裡,比較方便,但是不容易儲存,容易被氧化。而且在《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中也有不提倡以液態形式生產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活菌產品的相關規定,所以滴劑的益生菌是不推薦的。

建議各位家長選擇凍乾粉形態的益生菌,都是獨立包裝,一袋就是一次的量,比較好把握。

看益生菌的配料

有些益生菌食品為了能更好的保存,或者使口感好,加入了一些添加劑,如果有香精、硅酸鈣、蔗糖等成分不建議3歲以下寶寶食用。有些寶寶乳糖不耐受,還要看配料表內有沒有乳粉或奶粉的成分在,香蘭素最好不要用於0~6月齡的嬰兒。

有些益生菌內還添加了菊粉,衛生部曾發出公告,菊粉作為新資源食品可以用於嬰幼兒食品以外的各類食品,目前菊粉仍然存在很多爭議,所以不建議給孩子選擇添加菊粉的益生菌。

Tips:

益生菌的衝調溫度不能高於40℃,有些產品標明不能超過37℃。如果溫度過高,活菌都被燙死了,也就起不了什麼作用了。

注意不能與抗生素一起服用,如果已經吃了抗生素,那至少得間隔 2 小時才能服益生菌,以免剛補充的有益菌就被“殺死”了。

注意益生菌的保存問題,大部分的益生菌是需要在乾燥避光處保存的,但也有些產品會在包裝上特別說明冷藏保存最佳,選購時要查看清楚,以免因為錯誤的保存方式影響益生菌的效果。

最後還要特別提醒各位家長,益生菌在寶寶月齡上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家長要小心分辨,千萬別買錯了。

雖然益生菌對寶寶的一些症狀是有幫助的,但是家長還是不能過於依賴益生菌,不能什麼問題都依靠益生菌來解決,益生菌不是萬靈藥。如果寶寶生病了還是要去趕快去醫院治療,以免耽誤了病情。


二哥網,專業購物消費指導網站。為您提供各種專業購物消費知識和資訊,幫您解決購物消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或困惑,讓您有依有據、快速買到優質的商品或服務。想了解更多更詳細的回答,請訪問二哥網。


專業購物指導網站


腹瀉吃益生菌,消化不良吃益生菌,食慾不佳吃益生菌,給孩子吃益生菌調理腸胃幾乎成了大多數家庭普遍存在的現象,可見益生菌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沒錯,益生菌是對人體有好處,但益生菌怎麼吃?什麼時間吃最好?本文將為寶媽們詳細講解。

關於益生菌,你知道嗎?

伴隨著益生菌市場的日益火爆,不少商業機構宣傳誇大其詞,宣傳語更是五花八門。比如“增強免疫力”、“減肥塑形”等等,益生菌真的有這麼神奇嗎?一起來揭開益生菌的神秘面紗。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

嬰幼兒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母傳抗體在出生後逐漸消失,在出生後最初六年都處於易感期,這段時間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胃腸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機體抵抗力較弱,消化功能紊亂,腸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這些小狀態不但阻礙了寶寶體格的生長和發育,對寶寶智力認知的發育、情感社交能力的發育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於治療性的化學藥物,媽媽們勢必會擔心對寶寶帶來的傷害,而益生菌,這種以菌制菌的獨特天然生態療法,通過維持腸道菌叢平衡,保持益生菌優勢地位,源於此,益生菌類產品在近幾年市場表現尤為突出。但由於菌群及本身菌株特性等原因,益生菌功能必須在以下四種情況下才能實現:“特定菌株”、“特定劑量”、“連續食用”、“活細菌”

益生菌的四大作用

1、平衡腸道菌群,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和改善腹瀉便秘。

2、刺激腸道免疫機能,增強免疫力。

3、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很多益生菌在腸道內可以產生消化酶,這些酶可以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所攝入的食品以及吸收食品中的營養成分。

4、產生重要的營養物質。益生菌能產生維生素,包括B1、B2、B6以及維生素K等,同時能產生短鏈脂肪酸,對心臟健康有重要作用。

哪些孩子需要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對人體的健康的重要性確實不容小覷,寶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建議適當補充益生菌:

1、腹瀉:不論細菌、病毒、原蟲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都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可以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對於乳糖不耐受引發的腹瀉,可以同時補充益生菌和乳糖酶。

2、便秘:寶寶便秘時大便乾燥、排便困難,補充益生菌可以增加腸蠕動,對於便秘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對於長期便秘的寶貝,益生菌配合乳糖酶服用,可以大便有明顯改善。

3、消化不良:小寶寶自身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腸胃消化功能較弱,益生菌可以促進消化。

4、反覆感染鵝口瘡:引起鵝口瘡的原因是白色念珠菌。而這種黴菌不僅侵犯口腔,還會侵犯整個消化道。益生菌對於治療鵝口瘡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5、反覆溼疹:寶寶反覆溼疹的主要原因是過敏,益生菌雖然不能從根本上出去過敏的原因,但是對於過敏還是可以起到輔助作用的。

6、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會殺死身體裡的有益菌和有害菌,服用抗生素期間,適當補充益生菌有助於恢復菌群的平衡。

7、腸絞痛(脹氣):出現腸絞痛是因為寶寶腸胃發育不成熟造成的,順時針按摩腹部、俯臥都可以緩解不適。服用益生菌也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8、早產兒、剖腹產:這些孩子免疫力低下,益生菌可以提高腸道免疫功能,從而刺激和增強全身的免疫功能。

一天中,嬰幼兒什麼時間補充益生菌最好?

既然益生菌有這麼多的益處,那麼怎樣合理安排進食時間才能使益生菌的作用達到最大化呢?在進食益生菌的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1、最佳服用時間是早晨,胃酸低,有利於益生菌吸收。

2、在早飯前或者同早晨一起服用效果最佳。

3、37度溫開水,與熱飲熱食隔開30分鐘服用。

4、使用益生菌時與抗生素等藥物間隔至少2個小時。

5、益生菌屬於厭氧菌,獨立小包裝的益生菌開封后可能會被氧化,所以一次沒有吃完的在服用可能會失效。

7、一般益生菌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大多使用時間為1~2周,對於年齡小、體質弱、腹瀉遷延不愈或有嚴重過敏現象的也可以使用1~2個月。


老趙雜談


其實寶寶也是需要補充益生菌的喲,益生菌是一種活菌製劑,它可以促進體內菌群平衡,通過抑制、殺死致病菌,來促進有益菌的生存,進而調節腸胃菌群,增強腸道抵抗力,達到治療腹脹、腹瀉、便秘等消化不良的作用。

但是專家表示,益生菌一般不建議長期服用,寶寶的腸道在不斷髮育,良好的腸道應該自己調節菌群平衡,在寶寶一切正常時,沒有必要吃。益生菌只是在失調的情況下幫助寶寶建立正常的系統。

哪些寶寶需要補充益生菌呢?

  1、剖腹產兒、早產兒、低體重兒、人工餵養兒:這些孩子免疫力低下,三天兩頭不是感冒就是腸炎。

  2、腹瀉或便秘的寶寶:不論細菌、病毒、原蟲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都有腸道菌群失調。

  3、腸炎寶寶:潰瘍性結腸炎雖然病因尚未明確,但補充益生菌可取得一定療效。

  4、消化不良者:小寶寶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胃腸道消化功能較弱,易出現消化不良表現,益生菌可促進消化。

  5、乳糖不耐受(“牛奶過敏”):先天性缺乏乳糖酶,或因腸道感染、營養不良等使乳糖酶缺少時,乳糖不能被分解而導致腹脹、腹瀉:益生菌可幫助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促進對牛奶中營養成分的吸收。

怎樣給寶寶補充益生菌?

  1、專門的益生菌補充劑。目前在配方奶粉中這種特定益生菌菌株是一種補充益生菌的流行方式。

  2、補充含有益生菌的食物。酸奶、奶酪都含有益生菌,只要進食這些發酵食物,都可以很好地補充益生菌。

  3、補充益生元

  補充益生元以促進益生菌生長。益生元是一種膳食補充劑,可選擇性地側擊一種或幾種益生菌的生長和活性。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給把屎把尿,這樣科學嗎?這也常常成為婆媳之間的矛盾點,微信公眾號——怪獸bobo和各位寶媽寶爸們一起分析到底該何去何從~

怪獸bobo——全國首個互助共學直播APP,這裡有兒童才藝直播,在線教育直播,專家老師O2O教學,還有線下免費課程邀您來體驗。首批入駐用戶還有豐富的獎品等您來搶哦~


怪獸播播


我接的不能給孩子亂吃益生菌,在醫院檢查完畢,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益生菌。

前不久,一位寶寶拉肚子+低燒持續了好幾天,寶媽把能想到的藥全都給寶寶了吃一遍。寶寶不僅沒好,反而拉得更厲害,寶媽這才想到去醫院就診。

然而到了醫院,醫生卻說,寶寶就是普通的“胃腸感冒”,不用吃什麼抗菌藥,調理飲食,輔食益生菌活菌一號,休息幾天,就能自愈。

聽了醫生的話,寶媽百思不得其解:寶寶拉肚子這麼嚴重,不吃藥能行嗎?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並不是每一種腹瀉都需要吃藥輸液哦。腹瀉要對症下藥,這就讓我們來看看,寶寶都有哪些類型的腹瀉,寶媽好分別應對。

腹瀉可以分為兩大類: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腹瀉。我們先來說一下非感染性腹瀉,因為這一類的腹瀉基本上是由於外界因素而非病毒、細菌引起,比較好治癒。

非感染性腹瀉的誘因一般有:

1、飲食不當

飲食不當多見於人工餵養、餵養不定時或澱粉過量。因此不要過早給寶寶喂生冷、油膩的食物;人工餵養的寶寶,寶媽可以給奶粉中多兌水;4個月以後逐次逐量添加輔食。

2、氣候變化

腹部受涼會讓腸胃蠕動加快形成腹瀉;天氣炎熱寶寶會口渴乾燥而吮吸過多的母乳,如果寶寶體內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就無法吸收母乳中的糖分而導致腹瀉

3、對某種食物,如豆類製品、牛奶過敏也會形成腹瀉

通常非感染性腹瀉是不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主要要調理飲食,給寶寶繼續餵養母乳,或將配方奶稀釋、喝一點米湯等清淡的食物,補充活菌一號益生菌,調理腸道提高免疫力,休息幾天就能自愈。

而感染性腹瀉,情況則有些複雜。感染性腹瀉又分為腸內感染和腸外感染。

一、腸內感染一般是通過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引起的,主要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為常見。

其中病毒感染中輪狀病毒是最常見的,多見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秋冬季發病最多,症狀常常表現為先嘔吐再腹瀉,大便呈水樣。

而細菌感染型腹瀉以大腸桿菌腸炎居多,大腸桿菌腸炎多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季節(5-8月居多),不僅大便呈黃色蛋花狀,還帶有腥臭和較多粘液。

二、腸外感染型腹瀉,一般是腸胃功能紊亂、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的,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容易得,因為兒童的免疫力系統還未成熟,抗生素會使體內大量有害菌繁殖,而使有益菌減少,腸道微生態平衡被破壞,就容易腹瀉。

因此對於感染性腹瀉,寶媽們需要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如果是病毒性腹瀉,應該採取補液(糾正脫水)+止瀉藥的形式;如果是細菌性腹瀉,則需要採補液+抗菌藥的形式。不管是病毒性腹瀉還是細菌性腹瀉,都需要預防脫水,並且在用藥後的兩個小時補充益生菌活菌一號來彌補由抗生素造成的有益菌缺失,重建腸道的微生態平衡。

今天把寶寶腹瀉的原因和對策都完整地歸納了出來,希望各位寶媽不會再為寶寶腹瀉而發愁了哦。


薇復古4


只有在“特定的細菌”、“保持活性”、“有足夠的細菌數量”而且“連續服用”的情況下,益生菌才能更好地生效。而且益生菌的不同品種、活菌數量、劑型、儲藏方法、服用方法也會對其效果產生影響。常見的益生菌補充可以通過以下幾類酸奶、奶酪等奶類或奶製品;泡菜、味噌、豆豉等發酵食品;益生菌飲料;益生菌補充劑(舒敏諾、衛樂舒、敏亦安)。

下面是一些方法分享:

  選擇含膳食纖維,以水溶性膳食纖維為主(如果膠、β-葡聚糖、低聚果糖、菊糖、低聚半乳糖)的益生菌補充劑;

  混有益生菌的食物溫度不宜超過體溫;

  建議服用抗生素期間同時服用益生菌,但服用時間要間隔2-3小時;

  不空腹、足量水(至少半杯),也可與奶類一起服用;

  分次服用(如早、晚各一次),堅持服用一段時間(至少連續服用7-15天,如想緩解IBS症狀,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建議至少堅持服用益生菌補充劑四周)。

  在直接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補充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如β-葡聚糖、水蘇糖、低聚果糖等,可以有效增加腸道益生菌的數量。

  儘管關於益生菌某些作用的證據尚不充足,但腸道菌群的平衡關乎我們的健康。平時除了適當通過一些食品或補充劑補充進行益生菌,關鍵還需形成良好的飲食生活方式,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以達到健康目的。


三九健康廣播


什麼時候適合服用益生菌?

只有在預防和治療兒童期感染性腹瀉、預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時候,益生菌才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我們人體自身就攜帶有益生菌群,所以健康的寶寶無需長期服用益生菌,再碰到以下情況,在遵循醫囑的情況下適量服用:

1、 服用抗生素

廣譜抗生素不能識別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服用時會將所有細菌統統消滅。

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時,醫生往往都會給予益生菌配合治療,幫助腸道菌群儘快恢復平衡。

2016 發佈的《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中也推薦應用布拉酵母菌作為耐抗生素類型益生菌,以預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2、腹瀉

任何原因導致的急性腹瀉都會造成大量的益生菌丟失,可能造成腸道菌群的失衡,補充益生菌可以使腸道重新建立腸道菌群平衡,維護腸道健康。

研究表明,在急性病毒性腸炎的腹瀉早期使用益生菌製劑,可以使病程減少一天。但任何情況,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益生菌,並且不需要長期使用。

益生菌也可能會有副作用

相對於一般的藥品,益生菌是較為安全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益生菌就沒有副作用。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基本健康的人而言,不良反應程度往往較輕,並且一般也不會超過14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

  • 腹瀉

  • 便秘

  • 腹脹

  • 噯氣

  • 痙攣

  • 瘙癢

  • 皮疹

有趣的是,這些症狀可能恰恰表明益生菌正在起作用。一般而言,這些症狀發生在服用益生菌的初期,隨著人體的適應,這些反應也會慢慢地減輕。

但值得指出的是,雖然通常益生菌對於免疫系統是有幫助的,

但對於存在嚴重免疫系統缺陷的人來說,益生菌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感染。

購買益生菌前需要知道

1.、選擇靠譜的品牌和廠家

在這裡也不推薦大傢什麼牌子的了,太像傳銷的了,只能這麼說吧,買的時候保健食品有「藍帽子」,食品要有「QS」,藥品有「國藥準字」。

另外,正規渠道很重要,海淘看人品,就這樣!

2.、需要標明菌屬、菌種,儘可能標明菌株

記住不同類型的菌株對應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千萬千萬要記住!

根據國家的規定,嬰幼兒食品的益生菌必須標註具體菌株,其它益生菌食品或保健食品可以只標註菌種。如:「鼠李糖乳桿菌LGG」對應的是:乳桿菌屬-鼠李糖乳杆-LGG。

國際益生菌協會、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研究證明只有特定的菌株才能改善人體健康」

3、有無標註活性菌數量

活菌數量是衡量活菌類益生菌產品的標準之一,只有足量的活性益生菌進入腸道定植,才能發揮其功效。一般建議食用的活菌數量需達到 108~1011 CFU / d。

我國規定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質期內的活菌數目不得低於 106 CFU / mL(g)。

4、看包裝

看益生菌產品的包裝形態:益生菌最好是「凍乾粉」形態,活菌容易存活。

粉劑的獨立包裝可以實現,吃一袋拆一袋,不用擔心益生菌暴露在空氣中失去活性。

5、是否含有益生元

益生元對於益生菌發揮增值效用有重要作用,如果益生菌產品中額外含有益生元的產品,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乳果糖等,可算是加分項,能進一步增大益生菌的作用效果。

另外要跟大家說一下,服用益生菌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儘量選擇製劑中不含奶、糖、麥麩物質等添加物的;
  2. 不要空腹服用;

  3. 衝調時用常溫水即可(溫度不要高於 37℃),衝好後及時服用;

  4. 不要與抗生素等藥物同服,假如已經吃了抗生素,至少間隔 2 小時再服益生菌。

益生菌需要一定的活菌數才能發揮最佳作用,按照不同產品說明,通常需要密封、乾燥、避光保存。

吃的時候,即衝即用,如果過開封后不能一次吃完,需要要用封口夾加起來保存好,並儘快食用。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健康的寶寶是不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製劑的,如果寶寶的腸道功能發生紊亂(如腹瀉、使用抗生素等),可以請醫生指導,選擇合適的菌種。


醫本正經


益生菌的作用

益生菌是模擬母乳餵養嬰兒腸道正常菌群而應運而生的產品,包括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從健康母乳餵養兒糞便中提出的益生菌種子經過工業孵化有可能會出現變異,所以每種工業化生產的益生菌又冠有一些稱呼,比如乳雙歧桿菌BB12,鼠李糖乳酸桿菌LGG等。每種冠名的益生菌對人體的作用也是相對單一的,比如舒敏諾益生菌羅伊氏乳桿菌GL-104、唾液乳桿菌GL-101、嗜酸乳桿菌GL-206是專門針對改善過敏體質的益生菌製劑,並含有100億的活菌。


由於腸道黏膜上存有免疫細胞,這些細胞的激活物是腸道內的正常細菌,包括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所以,真正的益生菌在調整腸道功能的前提下,會通過刺激腸道免疫細胞,調節全身免疫。這也是為何新生兒第一口應是母乳餵養的原因。因母乳餵養是有菌過程,利於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

益生菌可以改變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功能,所以適用於腸道功能紊亂時,包括腹瀉、消化不良、使用抗生素時,益生菌可拮抗有害菌,所以適用於各種病毒、細菌引起的胃腸感染;益生菌可刺激腸道免疫細胞,改善腸道和全身免疫,目前舒敏諾益生菌製劑常用在臨床過敏等免疫失調性疾病的體質調理。

選擇和服用益生菌時應該注意:

  1.選擇乾燥粉末製劑。乾燥休眠技術已用於益生菌領域,使用前賦水可“激活”益生菌;

  2.製劑中不含奶、糖、麩質等添加物;

  3.分劑量包裝,每次一個包裝劑量;

  4.賦水溫度不能超過40℃;

  5.使用時與抗生素等藥物間隔至少兩小時;

  6.隨吃隨賦水,減少空氣中暴露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