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玉屏與江蘇太倉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貴州玉屏與江蘇太倉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為深入貫徹上級部署要求,抓好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擴大產業扶貧的引領帶動效益,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成立專項課題調研組,深入研究兩地產業結構和發展趨勢,摸清重點行業和企業,深挖合作潛力、創新協作模式,加強江蘇省太倉市與玉屏縣的產業協作。

2017年,太倉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4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2.9:50.6:46.5。其中,一產建立了“四個十萬畝”動態長效監管機制,即優質水稻、特色水產、高效園藝、生態林地都保持在10萬畝左右。二產從細分產業來看,高端裝備製造業已初步形成了高精密數控機床、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裝備、汽車核心零部件等幾個特色集聚產業;新材料產業已形成石化新材料、專用精細化工材料、高分子材料、特種差別化功能纖維等研發生產板塊;生物醫藥產業已形成生物醫藥產業園和醫藥研發實驗基地、藥物生產基地、酶產業基地等三大優勢基地。三產主要發展金融業、物貿業、信息技術服務業、旅遊業、商貿業等,其中物貿業集聚了西本新幹線、武鋼碼頭、似鳥物流等近2000家企業。“十三五”期間,太倉將圍繞“1115”產業發展目標,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物貿總部經濟、生物醫藥等產業。優化提升先進製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近年來,由於太倉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一部分對生產要素成本上漲較為敏感的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型企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此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太倉的環境、土地容量已經趨於飽和,優化產業結構,轉移傳統產業,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隨著太倉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物貿總部經濟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對土地空間、資源使用、用工用人等需求更加緊迫,而太倉較高的土地、用工成本,對絕大多數初創型企業是較大的成本負擔。由此可見,今後一段時間內,將形成東部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型產業向中西部等相對土地空間充裕、勞動力資源豐富、商務財務成本低廉地區轉移的熱潮。在太倉產業加快轉移步伐的同時,玉屏作為太倉扶貧協作點,將會成為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可以通過承接太倉的資金、人才、技術及先進的管理理念,結合自身的資源、土地及勞動力等比較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貴州玉屏與江蘇太倉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玉屏在承接產業轉移、開展產業合作方面具有獨特的條件和優勢。交通區位優越,玉屏地處西南地區和中南地區結合部,是貴州“東聯”發展戰略的“橋頭堡”,素有“黔東門戶”之稱。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初步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並舉,國道、省道、高速並存的立體交通網絡。發展基礎較好,玉屏電力設施完善,國家電網覆蓋全境,是貴州“西電東送”工程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境內及周邊地區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基本形成了冶金工業、化學工業、能源工業、建材工業、食品工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初步建立了以能源、礦產資源加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核心的支柱產業體系。營商環境優良,制定出臺了《玉屏侗族自治縣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進程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採取“一事一議”“一廠一策”的靈活政策,設立了代辦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對引進的項目實行縣級領導聯繫幫扶制度和掛牌保護制度。出臺《玉屏侗族自治縣投資綠卡管理辦法》,為投資客商頒發投資綠卡,讓客商在就醫、入學、交通等方面享受優惠待遇。

推動承接產業集中佈局

加強規劃統籌,優化產業佈局,引導轉移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強產業園區管理,促進產業園區規範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切實增強產業集聚能力。

引導轉移產業向園區集中。把產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統籌規劃建設重點產業園區,加強園區交通、通信、供水、供氣、供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綜合配套能力,引導轉移產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充分發揮玉屏駐太倉辦事處的作用,切實加大與太倉企業的對接力度,主攻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物貿總部經濟等太倉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吸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

規範發展產業園區。突出系統性和協調性,合理確定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形成佈局優化、產業集聚、用地節約、特色明顯的產業園區體系。依託玉屏優質農業資源,重點支持茶花泉農業園區、涼庭寨農業園區等發展水平較高的產業園區擴區升級,大力推進園區整合發展,充分發揮規模效應,提升輻射帶動能力。

深化產業園區合作。創新太倉港區與大龍開發區、玉屏經開區“一帶二”園區區域合作方式,充分發揮太倉各級各類產業園區在招商信息資源、園區開發運營、企業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和太倉轉移企業和項目的承接力度,做好項目推介、企業轉移和招商產業承接、金融支持、政策激勵等工作。積極引導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參與園區建設,共同做大做強玉屏現代製造產業園,幫助玉屏加快提升產業園區發展水平,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因地制宜承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依託玉屏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原則,找準承接方向,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貴州玉屏與江蘇太倉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圍繞生豬養殖、油茶、黃桃、食用菌四大主導農產品,積極吸引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生產、精深加工、運輸物流、互聯網貿易等方面加大投資,重點引入一批優質冷鏈物流龍頭企業,探索發展互聯網+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等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將玉屏打造成為太倉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深入分析太倉農產品市場供需情況和特點,精心挑選太倉市場需求大、玉屏具備規模化供應能力且附加值較高的農產品種類,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與太倉各級各類現代農業園區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太倉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在規模化生產、現代化種養、品牌化經營的優勢,破解玉屏農業生產的資金、技術和營銷瓶頸。

著力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用足用好玉屏旅遊文化資源,辦好“簫笛藝術節”“桃花節”“趕坳”“相約茶花泉自行車邀請賽”等品牌賽事和活動,不斷豐富玉屏旅遊的文化內涵。積極借鑑太倉農旅融合發展理念,堅持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道路,充分利用各類農業園區、林果、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種養基地,努力打造一批農家樂、民俗村、觀光采摘園、農業旅遊園等載體,著力構建農旅融合新格局。加快打造“和你從太倉出發去玉屏”旅遊精品線路,進一步加大對玉屏旅遊的宣傳力度,將旅遊宣傳介紹與招商引資工作相結合,加強兩地客源互送和旅行商對接協作,吸引更多的客源到玉屏觀光旅遊。充分利用太倉在旅遊產業方面的模式、人才、資源和資金等優勢,在景區整體開發、運營管理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大對旅遊景區沿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的投入,切實提升玉屏旅遊的競爭力。

積極承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依託玉屏大數據產業發展基礎和電價、氣候條件等優勢,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重點引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技術等信息服務企業。緊扣太倉主導產業佈局,圍繞汽車核心零部件等特色產業鏈,著力引進補鏈強鏈項目,推動兩地產業互補共贏。承接、改造和發展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其吸納就業的作用,引進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先進技術工藝的企業,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管理模式,建設勞動密集型產業接替區。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堅持綠色化、信息化、服務化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傳統產業由粗放分散向集約集聚發展轉變,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鼓勵以勞動力和機器要素投入為主的外延式擴張,積極引進、使用、推廣太倉的最新技術、工藝和產品,積極推動以技術改造為主要手段的內涵式發展。依託太倉對德合作特色優勢,推動玉屏龍頭企業與太倉德企合作發展,在傳統產業的生產和服務環節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現代化管理水平,延伸智能製造產業鏈,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堅持行業提升、淘汰落後產能相結合,借鑑太倉“263”“331”專項行動和“散亂汙”專項整治成功經驗,推進“低小散”行業和重汙染高能耗行業加速退出。

強化科技創新與人才資源支撐

探索實施職業教育培訓新模式,強化招才引智政策保障,努力搭建以人才為核心為創新創業平臺,為玉屏承接產業轉移和推動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貴州玉屏與江蘇太倉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全面深化職業教育合作。加快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步伐,健全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加速緊缺專業人才隊伍培養,為玉屏製造產業的全方位發展集聚力量。積極引進太倉“雙元制”教育模式,依託玉屏中等職業學校等本地院校,加強與太倉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蘇州市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合作,迅速為本地製造業企業發展培養大量的“對口”技能人才。

切實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出臺和完善育才、引才、留才等激勵政策,結合產業發展方向,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助推玉屏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深化與太倉之間的人才交流,重點突出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社會等領域合作,推動先進理念、科技成果和信息經驗實現交流共享,提高玉屏人才隊伍建設與科技研發、社會管理水平,努力形成支持玉屏發展的強大合力。

深入推進創新資源共享。深化“大院大所”戰略,以太倉“兩校一院”建設為契機,加強與太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對接,在科研攻關、成果轉化、技術引進、人才培養等領域加強合作,為玉屏科技創新提供發展保障和新動力。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出臺優惠政策,加大“築巢引鳳”力度,努力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新創業孵化鏈,吸引太倉各類科創載體來玉屏設立分支機構,著力提升玉屏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優化產業轉移環境

強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為承接產業轉移營造良好環境。

加強交通配套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滬昆高鐵、湘黔鐵路對於玉屏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完善鐵路站點周邊配套設施建設,放大帶動效應。完善公路交通網絡建設,加強區域間交通幹線和區域內基礎交通網建設,加快發展多式聯運,著力構建“域外樞紐、域內暢通”的交通體系。促進物流基礎設施資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現代物流體系,為玉屏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加強對各級各類規劃編制實施的統籌,突出適度錯位、協同互補的發展方向,圍繞產業發展優化空間佈局,促進產業園區與農業園區、城鎮綜合體、旅遊景區建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增強要素集聚力和綜合承載力。加快推進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合理佈局高端酒店、商業街區等功能配套,努力為人才、資金項目落戶玉屏營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城市管理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規範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優化營商環境。借鑑太倉經驗,深化“放管服”改革,統籌抓好重點項目高效審批、“一張網”運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工作,進一步健全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等制度,為企業客商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加強法治建設,圍繞“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目標,深入推進法治玉屏建設,著力營造誠實守信、有諾必踐的政務環境、商務環境、社會環境、司法環境,使法治成為玉屏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姜超、王偉剛、吳龍、趙理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