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零售业观察:谁在进化、谁在徘徊、谁在消逝?

如果要说12月份最火爆的大片,非《海王》莫属。与其他的超级英雄大片相比,《海王》构造了一个更为庞大的海底世界。其中最特别的设定是,在亚特兰蒂斯沉入深海后,七个王国的人类有的进化了、有的退化了。比如亚特兰蒂斯人能够在水下呼吸,还拥有各式高科技武器;而海沟国的人则退化成生活在海洋深处的凶残种族。

虽然只是电影中的简单设定,却也表达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在任何巨变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面对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变革,身处其中的玩家们也分化出不同的命运。经过一年的淬炼,有的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迎来势如破竹的增长;有的人又重走老路、固步自封;而更多的人在踌躇徘徊。

面对巨变与竞争,为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零售业的下半场,还剩下哪些玩家能够获得三叉戟,掀起海浪?

高开低走 巨头分化

如果将时间拨回2018年的年初,零售业正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创新景象。

一方面,各类零售新物种层出不穷。仅在“生鲜超市+餐饮”这个领域,就有多达十几家巨头在抢滩,比如阿里的盒马鲜生、永辉的超级物种、苏宁的苏鲜生、京东的7Fresh、步步高的鲜食演义等等。而在无人零售、社区便利店等赛道,同样挤满了初创型的选手。在四六级市场,苏宁零售云已经跑通了模式,只待大干一场,农村淘宝也开始落地实体体验店。

2018零售业观察:谁在进化、谁在徘徊、谁在消逝?

除了新业态种类繁多之外,巨头对数量的追求也展现了“雄心壮志”。2017年底,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发布会上,张近东喊出2018年要新开店5000家,到2020年达成线下20000家店的目标。随后,各大巨头也纷纷“明码标价”。永辉超市在年报中写明,2018年计划新开超级物种100 家、永辉生活店1000 家。而刘强东则在一场演讲中提出,今年每天开1000家京东便利店。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今年整体消费市场的不景气,令零售业变革也陷入了高开低走的境地。从二季度开始,“消费降级”成为了热门的概念。与之对应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放缓。从4月份开始,今年社消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普遍下滑超过1个百分点。5月份,社消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较去年10.7%的增速下滑2.5个百分点,令外界哗然。

主动或是被动加入这场变革的零售业玩家们,也由此分化出了不同的命运。

有的人退化了。仅仅半年,2017年还无限风光的无人货架就在2018年初迎来了大败退。今年上半年,猩便利、果小美、七只考拉等无人便利明星企业也纷纷传来资金链紧张、融资困难等负面消息。无人货架的风口逐渐消散。

有的人选择走回头路。近日,永辉超市突然发公告称,将转让“超级物种”运营主体永辉云创20%的股权。此后,亏损严重的永辉云创新零售业务将不再合并报表。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永辉云创新零售业务净亏损达到3.89亿元。在外界看来,这意味着永辉超市将会回归超市板块业务。

有的人在踌躇不前。这一点,在类似盒马的“生鲜超市+餐饮”业态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今年1月,京东在7Fresh营业之初,曾喊出一年之内覆盖全部北京市场的目标,然而8个月后却仅仅只开了2家店。而美团旗下的掌鱼生鲜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更名为小象生鲜,继续延续对新零售的探索。而包括百联Riso、世纪联华鲸选等脱胎于线下的新零售业态,也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

目前来看,只有小部分人真正完成了进化。比如苏宁在去年年底宣布今年要新开店5000家,截至目前,苏宁线下门店总数已经超过10000家,今年新增6000多家,属于超额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苏宁的盈利水平却没有受到影响,今年前9个月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800%。

但大部分的零售企业并没有享受到零售创新带来的红利。据联商网统计,国内127家上市零售企业中,2018上半财年营收增幅高达21.63%。但如果剔除阿里、京东、苏宁、永辉等头部企业后,剩余企业同比增幅仅为1.75%。新零售想要真正在全行业内落地开花,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双线融合没有捷径

行业的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热火朝天到命运各异,这证明大部分的玩家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如果背后没有强大体系“输血”,则开店越多、失血越严重。特别是今年以来,VC、PE等资金也遭遇寒冬,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寄希望于“烧钱”烧出个未来的模式已不再可行。

与线上引流相比,线下开店的难度要大得多。从选址到商业合同谈判,到出设计图、装修,以及进货、陈列、开业,本身就需要较长的周期。而如何把线上能力和线下场景融合起来,又是对供应链、物流、金融能力的考验,各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打磨,以达到效率最优。

这种能力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从这个角度来说,苏宁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得益于多年来对线上线下融合的探索。可以说,大部分零售企业在线上线下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遇到的“坑”,苏宁前几年都经历过并且解决了。

比如在县镇市场,消费者更加注重人情关系,以“熟商熟客”为特点,但传统的“夫妻老婆店”经营管理能力有限,门店的数字化程度非常低。为了推进低级市场的覆盖,早在2015年苏宁就针对三四级市场推出苏宁易购直营店,承载着会员发展引流与打通线上销售的重任。随后,苏宁经过反复的打磨,推出了零售云平台,通过输出品牌、供应链、门店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来赋能加盟商,成为了县镇3C、家电市场的新物种。

无论是从线上向线下扩张,还是线下向线上发展,这一条走向双线融合的道路都没有捷径。京东在开出第一家7Fresh之后,花了8个多月的时间在加强内部沟通、团队搭建、技术优化方面;而擅长开店的永辉,其线上部分却处于培育期,最终导致坪效下降、亏损扩大。

除了运营能力之外,强大的资金也是成败的关键。尽管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是零售业的大势所趋,但目前还需要大量资金培育。那些体系强大、业务多元的零售巨头,显然更具优势。

盒马鲜生今年以来稳健发展,预计12月底前将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超过100家店铺。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样板项目,盒马鲜生得到了阿里的ALL IN 支持,不仅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流量等资源,还利用阿里的大数据进行精细化运营。早期阿里对传统零售及物流的投资,都是对盒马基本运营服务能力的保障。比如开店扩张上对盒马场地资源需求的满足,零售通打通了供应链资源,菜鸟及三通一达对物流配送功能的完善等等。

如果说2017年是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概念爆发的元年,那么2018年则是竞争的上半场,在线下开店这块“试金石”下,并非所有零售业玩家都能顺利过关。如今潮水褪去,2019年真正比拼零售内功、技术实力、融合创新的下半场竞争,已经打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