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呢?

老梁話三農


說說我們那邊農村的情況吧,別的地方我不清楚,我老家是秦嶺南麓大山深處,卻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鎮安。我們那邊首先是燒柴火的,秸稈一般都用來喂牲畜了,因為山多,所以田少,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整個陝南地貌,因為是自家的山,柴火不要錢,每年為生火基本不花錢,有錢人家也是請工人砍柴火,一般砍的都是不成材料的樹木,或者撿拾乾枯的柴火,小時候放羊,順帶就是一捆柴火。

現在我們那邊有好多由政府補貼修建的沼氣池,但是用不習慣,火的力道不足,請客吃飯的時候,根本施展不開拳腳。而且吃慣了柴火飯,就吃不慣其他東西燒出來的飯。

最重要的是不花錢,農村收入不高,能節省的自然節省,而且農村大多都是散戶,集中一塊的地方少,大多東一戶,西一戶,天然氣我們那邊沒有,冬天都是圍做在火坑旁,扔上幾個土豆,紅薯,美的很,如果用氣,十分的不方便,有時候氣突然沒了,一時半會兒還買不回來,所以,一個地方適合一個地方的方式。最後附圖新農村





三月驚蟄


作為在農村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李哥阿峰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好回答。說實話,我家的儲藏室就堆滿了煤,可我還是每天從地裡撿柴火燒做飯,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用柴燒火做飯炒菜吃的香。這個是大家的共識,不光是農民這樣認為,就連城裡的客人也是這樣認為。燒柴熬粥,能把米里的營養充分溢出來;燒柴炒菜,不光聞著香,吃起來更香,特別是燒柴做的大鍋菜,更是香味濃郁,繞樑三日!

第二用柴做飯能省錢,減少開支!現在的農村田地裡到處是柴,有的農民還砍柴燒,當然了砍的柴都是樹木,特別是一些都油性的木柴,像花椒樹呀木了樹啊這種柴很好燒,且燒火旺!畢竟是農民,手裡沒幾個錢,省一分是一分!

第三燒煤汙染環境。雖然說政府不讓燒煤也不讓燒柴做飯了,可農民們大多還是靠燒柴做飯,因為這是千百年來留下來的習慣。

我是李哥阿峰!大家可以交流討論!謝謝!




李哥阿峰


我老家就是江西農村的。也一直是用土灶炒菜,煮飯。所以我來回答

第1,一般農村家庭。經濟條件本來就不是很好。用土灶炒菜的話。省了燃料費。一年開支也可以少個幾千塊錢。

第2個。用土灶炒出來的菜和飯。真的很香。比天然氣炒出來的菜更有味道。這個吃過農家菜的應該都有了解。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木材燒火,飯菜更香更好吃。然後節約了燒煤氣的錢,給家庭節約一點開支。

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幫我點贊。謝謝大家!



小曠打工生活


呵呵,你當農民傻嗎?

煤氣,在我們那個小鎮,一罐(15公斤裝)需要150元,農村要作飯燒水煮豬食等耗費,恐怕一個月都用不夠就沒了。在寧波這邊只需八九十元一罐。沒辦法,這玩意兒是壟斷行業,不是人人可以隨意用的市場物品。

天然氣,在農村還未開通,小鎮上一方4一5元左右。冬天到了,烤火也用它?別作夢了,沒幾個農民烤得起!而柴火漫山遍野都是,甚至被它們野蠻生長(農村人員逃離現實),直接影響耕地莊稼的收成!

用電嗎?新時代的電子電錶,放個屁都能轉起來,五六毛一度(不帶損電費),是能作飯還是能取暖呢?乾淨是乾淨了,如果兜裡比臉還乾淨的話,恐怕沒人會去用它吧?

冷了怎麼辦?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放著到處生長的自然能源不去用,要去用開採的高價能源?你們以為農民個個都是馬雲嗎?

農村的大爺大娘們到城裡烤電火,氣火,不用兩天,醫生上門服務!那玩意兒只能用來裝13,實用就不要講了,他們表示接受不了。再說了,爛柴草到處都是,你讓他們花錢買罪受?有可操作性嗎?



BMLGGZSGCS秋水長天


為何現在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呢?

作為農村人,我來回答一下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生活在農村,我家裡也儲存有煤炭,也有煤氣灶,不過,平日裡還是用柴火燒火做飯,下面我說一下這麼做的原因。

燒柴火省錢

我們膠東農村,很多人家都擺弄著果園,到了修剪果樹的時候,每家都會有大量的蘋果樹枝,基本上都拉回家垛起來,留著做飯燒火用。這部分剪下來的蘋果樹枝,曬乾後用來燒火最好不過了。用蘋果枝燒火做飯,不算本錢,農村人的算盤,這不花錢就等於“賺錢”了。

做飯燒柴火,可以暖炕

這不,眼下又到冬天了,隨著天氣的變冷,我們膠東半島的農村人平日裡都愛窩在熱炕上,聊著天看著電視,打發時間。用柴火做飯的同時,熱量不浪費,等到做好飯以後,這火炕也暖和了,可謂一舉兩得。

燒柴火的草木灰是很好的肥料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種植有蔬菜,這爐膛裡的草木灰可是不可多的的農家肥。你可別小看這草木灰,用處可大著呢。草木灰中不僅含有蔬菜、莊稼所需的鉀肥,而且對於葉類蔬菜的蟲類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農村人家裡那煤炭是花錢買回來,準備冬日取暖的時候,生爐子時候燒的,平日裡哪還捨得燒煤炭做飯吶。而煤氣則是等到家裡來了客人的時候,為了方便,用煤氣灶炒菜,省時省力。所以平日裡才燒柴火做飯。


建行漸遠


為何現在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呢?

做為一個沂蒙山區的農民,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1:做為農民來說,地裡的莊稼收完之後一些秸稈是沒有辦法處置的,放在地裡的話會耽誤下一季的播種。所以,很多人都會把秸稈弄回家用來燒火做飯。

2:現在煤炭的價格我們這邊的話,大概是5毛左右一斤,煤氣大概是100左右一罐,假如用煤炭和煤氣來做飯的話,一整年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3:可能自己的習慣問題或是自己的偏見,經常聽人說用煤氣做出來的菜不如用柴火大鍋做出來的好吃,有時我也是這麼感覺的。





沂蒙木森


說到用煤氣/燒柴火做飯這個問題,我特別的有感觸!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燒火做飯是再正常不過了,小時候也經常自己燒柴火給家裡人做飯,還邊燒火邊烤紅薯、餈粑之類的吃呢很有趣,而且燒柴火做出來的飯菜也香,特別喜歡吃;天冷的話燒柴火煮東西,順便也可以取暖,不用再額外的燒木炭取暖了。

我們這邊是南方,記得那時候興起用煤氣煮東西的浪潮,我們家也買了炤、弄了瓶煤氣,不過平時卻不經常用,畢竟煤氣可是要花錢買的而柴火不用錢,本身自家條件不好,三個孩子讀書,花錢的地方多,除非是農忙忙農活急,沒有多少時間燒柴火貪方便了才用煤氣。

而且說真的,在農村人們的收入來源少,過日子講究的就是實在,經常用煤氣真的是消費不起呀;一般農戶都有自家的山林的,而且野外雜草雜樹的也多,弄柴火特別的容易;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燒柴火產生的燒火灰在農民的農業種植上有很大的作用,撒地裡可以驅蟲害,增加土壤肥力,土質變好。

之前我一直在城裡生活,最近幾個月才回的鄉下定居生活的,住的地方還沒有建燒火的灶臺煮東西,所以我們一直都是用的煤氣,煤氣一瓶一百一十多塊錢,一個月用一瓶,現在天氣冷了,一瓶都不夠用一個月,而我們本身收入低,所以煤氣錢花得也是挺心疼的。

後面我網購了個柴火爐回來,平時一般都燒柴火了,就早上煮東西給小孩吃上學比較急就用煤氣或者是幹活太忙了就用煤氣煮方便些。而且現在我也在開荒種菜了,沒有多少農家肥,那些燒火灰正好用得好,可謂是一舉兩得。





鄉居小菜


為何現在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就能夠回答的了,因為兩個字——“沒錢”!

雖然筆者知道,現在不管是環保部門也好,還是學術界也罷,都在明確提出,要對農村的土灶進行改革,讓農民用上更加清潔,更加環保的能源——煤氣和天然氣就是典型的代表。

農村使用清潔能源成本較高

這一點,筆者並不否認,畢竟這符合環保要求,也是長久之計。

但是,你可曾想過,和農村隨處可見的柴火相比,每天使用這些成本較高的燃料來生火做飯或者用作其他用途,並不是每一個農村家庭都能夠承受得起的。

以筆者所在的身份為例,一罐煤氣的價格一般都是在120元左右,對於一個5口之家,一家估計要換三四次煤氣才能滿足每天的日常需要,也就意味著每年在燃料上的支出要達到500元左右。

對於城市居民來說,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這500塊錢並不算什麼,可是對於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從土地刨食的農村居民來說,讓他們平白無故每年多花500塊錢來做飯,燒水,他們肯定是不樂意的。

筆者也是農村出身,雖然現在身處城市,過著現代化的生活,可是一直心繫農村。看到這樣的問題,我不得不說,你根本就不懂農村,這樣的提問彷彿是一千多年前的昏君問身邊的大臣,“

饑民何不食肉糜?”一樣的愚蠢和悲哀。

農村人誰不想用上清潔穩定的能源,方便的現代化廚具,可是這筆錢有些農民真的出不起。


糧油市場報


1.農村乾柴隨處可見,有空拾 掇一捆即可帶回家,農村都是 大鍋大灶,柴燒起來方便。\r

2.要用天然氣得首先安裝,以 目前小編所在的地區為例,一 戶農村家庭安裝天然氣的開戶 費為7000元左右,這筆錢對一 個農村家庭來說不是一個小數 目,所以很多農村家庭不願意 開戶。\r

3.對於農民們來說,他們對天 然氣的瞭解不是很多,也不知 道天然氣的安全性到底如何。 假如在某一天出了問題的話, 可能會連做飯都是問題。也可 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這 讓人們是猝不及防。後期也不 知道找誰負責維修這方面的事 ,也不知道維修的費用是多少 ,方方面面累計起來都成了農 民們的顧慮。對於這些未知的 事情,還不如不安裝,這樣就 沒有這些擔憂了。\r

所以綜上,農村已經習慣了使 用柴火做飯,如要推行天然氣 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農村川娃子


老朽來回答這個問題吧。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不能深刻體會農村人的苦。假如農村人非常富裕,誰不願意用煤炭、用煤氣呢?!用電不更好、更方便嗎?!但農村人用得起嗎?!一年到頭在田地裡勤扒苦做,能有多少收入呢?!假如農村人都富了,還用得著國家下大力氣扶貧嗎?雖然分田到戶改革開放發展幾十年了,但農村發展就像老牛拉破車——搖搖晃晃、慢慢吞吞,仍然有許許多多的貧困人口,不得不勤儉節約過苦日子,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分錢用。

在山區柴禾非常多,就地取材容易,只需花力氣,不用花錢。平原地區農村,農作物秸稈非常豐富。我姐姐和妹妹都嫁在平原農村,也都是用稻草、玉米秸稈、油菜秸稈生火煮飯、炒菜、取暖。

我是80年代初的中師畢業生,在鄉下農村小學工作了30多年。每月能領薪水4200餘元,一家五口人。在農村屬於中上等戶的人家,經常接濟幫助一些窮親戚、窮朋友。我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寒暑假的休假時間,上山砍柴,一擔擔挑回家晾乾備用。比我家還要窮因的人,上山砍柴的就更多了。

農村中,真正富裕起來的人微手其微。除非他有一技之長,或者特別有''能耐''。絕大多數人,僅僅只是解決溫飽、維持生計。

就算是都富裕了,也不能大手大腳、鋪張浪費。能省一分是一分、勤儉節約才是治家之根本。俗語說:成家好比針挑土,敗家如同水推沙。歷史規律和現實實踐早就告訴我們:不論是家庭,還是國家,歷來都是——成由勤儉,敗由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