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在日本东京池袋区

谷尻诚和吉田爱这两个青年设计师

打造了一个人与书的混居

Book and Bed Tokyo

一间可以睡觉的书店

设计师希望人们能在轻松的阅读中慢慢睡去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有些类似胶囊旅馆

只不过这次是人与书的混居

该酒店以可以住的书店为概念

把床搬进了书店,

或者也可以说

把书店搬进了你的酒店房间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去年,一经推出,就火了起来

成为无数人必去的“地标”

海外媒体都报道过它

CNN 把它放进精选店铺

《赫芬顿邮报》、《卫报》都报道过它

CCTV NEWS也报道过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但这间店似乎极力想要隐藏自己

它悄悄藏在池袋车站附近

一座名叫 Lumiere 的大楼的 7 楼

调性与周遭“格格不入”

不起眼的招牌不为相请

只想你偶遇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从入口进去

check in的柜台文艺而怪诞

小窗口里的侍者,不起眼的位置

一切都不动声色地收敛着

待你去探寻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前厅里放着以BOOK AND BED TOKYO

主题色蓝色为基调色的沙发

放满了书的书架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连天花板上也挂着无数的书本

这些书也是你可以取下来阅读的

让人不自欢欣雀跃

开始期待接下来还会有怎样的体验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选书覆盖的领域广泛,

日语书籍不用提,

西洋书、漫画、杂志等都很齐全,

而且背后还有统一的编号管理。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说到最具特色的部分

就是店内星罗棋布

给人们提供住宿的设施了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床

一种是:BOOK SHELF镶嵌在书架内部

享受和千万书本

一起同床共枕的幸福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还有一种是与书架稍离、

更具隐私性的BUNK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没有松软的床垫

没有低反弹枕头

更没有轻柔温暖的羽绒被

最高级环境的就寝感

在这里并不存在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这里有的却是

伴着书香“瞬间入睡”的幸福体验

一位住客说:心情很嗨

不知不觉就这么睡着了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而为了配合旅馆的概念

还设有“安眠书”“让人睡不着的书”

“宵夜书”“想家的时候”等独特主题的书籍

但只供店内阅读,不出售,不外借

并且book and bed不只是

仓促的落脚点

在书架上睡腻了可以到餐吧

来杯惬意的下午茶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风尘仆仆的来客,无论何时停留

都可以使用洗浴用品

淋浴、厕所、洗脸台可全天使用

由于过于爆满

这家书店没多久

就在京都开了分店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这样的“寒酸旅舍”

依旧吸引了无数奔忙的灵魂

这也正是设计师谷尻诚的本意

打造有人情味儿的几何体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复合功能的建筑

让更多生活在钢铁森林的人们

有了重拾爱好的动力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所以,来这里的客人

没有胶囊旅馆里那些

赶不上末班电车的会社员

也没有为了节省差旅费

勉强凑合一晚的商务人士

更没有意识不清昏睡过去的酩酊醉汉……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那些悠哉地靠在前厅里

大大的蓝色沙发上的年轻人

大多是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文艺青年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漫漫长夜无处消遣

踏入书店徜徉其中选上几本

然后爬进书架在知识的

“包裹中”打盹睡去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这家店距离河原町站仅几步之遥

从这里可以方便地前往京都许多旅行目的地

下次去旅行不妨去试试吧~


日本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让客人睡书架却不卖书


纸质读物愈渐被替代,

每一个在这间店里伴书而眠的人,

其实都是在寻味过去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