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圍棋是如何崛起的?

杏林弈客


韓國圍棋崛起的主要原因是有兩位天才棋手的出現:


一位是1953年出生的“圍棋皇帝”曹薰鉉。在上世紀80年代,中日圍棋擂臺賽引發了中國圍棋熱的時候,韓國圍棋在世界圍棋格局中還沒有一席之地。而就是曹薰鉉在1988年第一屆“應氏杯”世界圍棋賽中奪取冠軍,開啟了韓國的圍棋熱。曹薰鉉這次奪取世界冠軍對於韓國圍棋的意義,可以說跟“棋聖”聶衛平在中日擂臺賽中橫掃日本高手對於中國圍棋的意義是一樣的。

另一位是1975年出生的“石佛”李昌鎬。李昌鎬一共奪得了16個世界冠軍。至今仍然是世界上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棋手。他的存在,使得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這段時間裡,中日兩國眾多英豪無緣世界冠軍。


而最難得的是,曹薰鉉是李昌鎬的師父。師徒二人在韓國國內幾乎壟斷了所有比賽的番棋決賽,因此兩人在國內就激戰了數百局,雖然身為師父的曹薰鉉被徒弟李昌鎬虐得很慘,但是兩位高手之間高強度大數量的對抗,使得他們相互磨練了對方。這是曹李師徒二人強大的真正原因。


1988年至2005年17年間,是韓國圍棋從崛起到稱霸的年代。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05年後,歷史的風向轉變了,中國圍棋完成了從反超韓國到壓倒韓國的歷程。


不過近年來,中韓圍棋之間的爭鬥又開始激烈起來。但這是好事,越激烈就越有看點。這對世界圍棋的事業發展是好事。最好日本圍棋也能快快進步,重演世界圍棋“三國演義”的精彩格局。


胡耀宇


歸根結底只有一句話,因為他們國家誕生了一代又一代天才。

當然,細分的原因就多了。

首先,不得不承認日本圍棋對全世界圍棋的推動作用,韓國和中國都是受益者。眾所周知,韓國天才曹薰鉉和中國天才吳清源都師從於賴越憲作,是師兄弟。日本圍棋界以開放的精神,成就了中韓兩位天才。有人又說了,吳清源對中國圍棋沒有什麼直接的推動作用。或許吳清源除了芮乃偉並沒有收其他的中國弟子,來中國的次數也很少,但中國數代棋手,都或多或少打過吳清源的棋譜,更為重要的是,從吳清源那裡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這就是天才的作用和價值。曹薰鉉就更不用說了,獲得首屆應氏杯冠軍之後,就已經是世界級的大師級人物了,回到國內,幾無敵手。他又親手培養出了李昌鎬這樣的天才。

其次,就要提到關鍵先生曹李師徒了。曹薰鉉,回到韓國之後,徐奉洙,劉昌赫等不斷的衝擊曹薰鉉的領先位置,一點一滴的加深韓國圍棋的厚度。等到年輕的李昌鎬從曹薰鉉手中接過國內冠軍的寶座之後,壓制數代中日棋手的天才棋手李昌鎬橫空出世了。李昌鎬的輝煌史就是中日棋手血淚史。

再次,隨著李昌鎬以一己之力率領韓國登上世界圍棋領導地位,韓國圍棋的職業化也得於大大的提升,權甲龍道場等專業化的道場開始興盛,韓國第三代天才李世石繼李昌鎬之後,再次展現了對世界圍棋的統治力。好在中國也誕生了常昊、古力、孔傑等人,不至於輸的像李昌鎬時代那麼難看。

圍棋始終是個人的事。所以綜合來看,最重要的是天才,天才,天才!!!


東先生\n


韓國圍棋的崛起因素太多,但其中有一條最為關鍵,就是他們踏準了圍棋競技化、世界化的大潮。

圍棋自三十年代吳清源、木谷實的革命,到了八十年代,隨著六超的出現而達到了頂峰。那時的形勢,是日本圍棋孤獨求敗,因此他們加強了圍棋的國際化推進。從五十年代起,日本圍棋在韓國、中國都做了大量的培養對手的工作。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隨著圍棋國際化的推進,圍棋的規範化、競技化、可傳播的需求也隨著提高,新的圍棋理念開始形成,日本圍棋的觀念開始有了頹廢的趨勢。

新的圍棋觀念對於日本的傳統來說,是一個革命性的變革,應氏杯由韓國和中國棋手進行最後的決賽,這是命運的使然。那個年代,韓國圍棋和中國圍棋水平相當,成績都落後於日本,對圍棋的改革都十分熱衷。但曹薰鉉的歷史性勝利,將韓國圍棋向著“新圍棋”推進了一步,韓國圍棋從此站到了一線,而日本圍棋則因為觀念僵化而漸漸被拉在了後面。

命運開始向韓國垂青。韓國棋手李昌鎬開始獨步棋壇。這位天才的棋手在世界舞臺上是從打到林海峰開始的,他第一次在富士通杯上遭遇馬曉春時,完全被馬曉春的天才舞步搞暈了,糊里糊塗就敗下陣來。但是,隨後不久,馬曉春就只有拍馬追趕的份兒了。馬曉春之潰敗於李昌鎬,最終奠定了韓國圍棋的領先。

這是命運的安排!眼下,中國棋手正在奮力追趕,看著堪堪趕上了,但最高水平卻總是差了點兒什麼。要想將韓國棋手甩到屁股後面,還需要再加把油啊😄


追求一句中的


首先是日本圍棋的輝煌!起於幕府時代的流派圍棋,就像中國的武林門派一樣!競技爭霸!一盤棋用時多日,打掛封盤後集體研究對策!從而促進了棋技的進步和發展!(中國則處在國手或個人的單打獨鬥)一直到吳清源,木谷實,再到後來的六超時代,日本圍棋輝煌到不可以輸(國外)的時代!當是時,聶衛平橫空出世,曹薰鉉也初露崢嶸!在首屆應氏杯,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從聶衛平的眼皮下拿下應氏杯!曹的弟子李昌鎬更是如天神下凡,以一人之力雄壓天下!韓國人將日本的藝術圍棋徹徹底底地變成了競技遊戲,無所謂棋形,只爭勝負!韓國圍棋更是注重集體研究,並將成果付之於實戰!用一個個冠軍重塑了棋手對圍棋的認知!


寂寞之手


以日本為師學成歸國獨霸韓國,進而與自己的入室弟子稱霸世界,這個人就是曹燻鉉,他的弟子就是李昌鎬,此二人加上受他們薰陶的李世石三人構成韓國稱霸世界棋壇的主要支點。韓國圍棋主要靠的是不世出的天才型棋手打天下。這三人衰落了就意味著韓國圍棋的衰落,當然中國棋手的巨大厚度優勢決定了中國圍棋後來居上稱霸世界。另外圍棋是東亞三國的國技,國運興棋運興,三國輪流稱霸世界恰好與三國崛起的時間相吻合。


chifeilong


圍棋是個人項目,至少AI出來之前更多的是比拼個人的天分和勤奮,出來幾個天才就能撐起一片天,韓國其實也就前後出了個曹薰鉉和李昌鎬,把其他人虐的沒脾氣。但現在已經後繼乏人了,也自然就沒啥可說的了。現在把韓國的樸廷桓和申真旭放中國來,同層次的不下十幾個。


王簡齋


一個體育項目的崛起離不開基礎人數,自1988年第一屆應氏杯曹薰鉉以3:2戰勝聶衛平奪冠,韓國颳起“圍棋風”,之後幾年老曹以一己之力扛起韓國圍棋,然後劉昌赫,李昌鎬的出世,以及日本圍棋的衰落,幾乎讓韓國圍棋一家獨大。


有關部門新聞辦


真的很簡單。

錢在做怪。

日本圍棋獨霸多年,是因為人家有錢,有錢組織比賽,有錢開辦大獎賽。

自80年代後期開始,韓國圍棋崛起,就是因為有錢了。

中國自2000年後圍棋同樣崛起,還是因為有錢了。


四川達州


基礎不一樣,中國的基本是本土學的,韓國老曹的師父就是老吳師傅,不要說人家是野草。


遊俠53356460


普及率高,社會投入大,如此而已!任何國家發展的任何行業都是這個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