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农民起义,单凭清军十万铁骑能灭亡明朝吗?

关心婷


看到之前的答案,都是清朝可以取天下是偶然事件。没有李自成,清朝根本不可能灭亡明朝,其实都是不顾事实。

首先李自成,张献忠等等各路农民军为什么要起义?就是因为,明军在辽东连战连败,导致明朝财政危机,加收税负,裁员导致。

其次,明朝主力军都是清军消灭的。卢象升,洪承畴,刘廷,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熊廷弼、孙承宗,赵率教,何可纲,杜松,龚念遂这些名将大帅都是因为清军而死。这里的人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剿灭李自成张献忠。

不要说这些名将大师,就是一个祖宽,一个不起眼的关宁军参将,祖大寿的家仆,都打的农民军丢盔弃甲。卢象升说:“援剿之兵,惟祖大乐、祖宽所统辽丁为最劲,杀贼亦最多。”,祖宽,祖大乐对农民军是百战百胜。

崇祯八年,祖宽带领3千关宁军就在焦村,葛家庄一直到汝州,杀的农民军伏尸20多里。随后在龙门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大统帅联军决战。从早晨打到半夜,大获全胜。一举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联军。

从崇祯8年一直到崇祯11年,祖宽的3千关宁军杀的农民军无处可逃。一直到崇祯11年,清军入关,祖宽才因为被清军打败,失守重地而死。

第三个历史事实是,如果没有清军的几次入关,李自成早就死多少次了。每次都是清军入关吸引明军主力,李自成才死里逃生。最后去和清军打仗的明军都一个接一个的全军覆没,才有了李自成等人做大的机会。没有清军歼灭了明军所有精锐军团,李自成张献忠早就死了。


深度军事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来分析,清军的十万铁骑无法灭亡明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觉得明朝末期的军队战斗力普遍低下。然而事实上明军却是当时世界上火器普及率最高的军队,精锐部队的火器装备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明朝大力去发展火器,将它的威力和精度进行提升从而对抗骑兵。明朝军队甚至还能收复辽东地区。

如果明朝末期没有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也就不会面临两线作战的窘迫局面。明朝末期的关宁铁骑、秦兵和天雄军都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部队。然而这些部队却在清军叩关的时候,却得分兵去打击农民军的起义。没有了两线作战,明朝就可以集中精力去与关外的清军作战,从而抽调国内的王牌部队前去东北地区进行支援作战。

另外明朝内部进行整顿吏治,开放海禁,大力发展经济。毕竟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整顿边军,将其进行战区划分,合理利用资源。在西北地区养马,从蒙古地区购买先进战马,大力发展骑兵。这样经过数十年的时间,经济发展起来了,军队实力也增强了。

那么在国内发展的数十年,如何对抗清军铁骑呢?只有一个办法慢慢蚕食。从全国各地抽调军队前往关外,在哪里大量的修堡。在一线的堡垒驻扎一定数量的军队,二线堡垒驻扎主力军队,另外骑兵部队随时进行机动作战。这样一步一步的蚕食清军占领地区。另外给予百姓优厚条件,鼓励他们迁居到关外较为安全地区。这样前方军队不断蚕食,后方百姓不断跟进。但是这样的方式,说到底还是需要大量的钱投入啊!


兵说


可以,但会比较慢。

清军和明军的实力对比,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很多人说,如果没有李自成和皇太极两个拳头轮番狂殴崇祯,明朝不会就此挂掉。甚至说如果李自成和皇太极只留一个,凭借明朝的国力是完全可以将其摆平的。

是这样的吗?

我们是否注意到:不考虑明朝的军队为什么越来越少,毕竟关内和农民军作战也有很大消耗。但看关外的女真人,为什么皇太极的清军会越大越多?

都说清军只有区区数十万,但是实际上,在入关时,清军已经有20多万人,加上其他人等可能更多?为什么会这样?苦寒之地的东北为什么可以让皇太极越活越滋润,而且还不断膨胀,岂有此理!

这都拜明朝所赐!看明清的不同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错误的民族政策让明朝越发被动

当努尔哈赤决心和明朝死磕时,明朝还是万历年间,国力不算太弱。虽说明朝遭遇了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但是明朝依旧在东北地区掌握着很多城池,足以死死拖住后金,使其不得向南扩张一步。

但是皇太极是个聪明人。他没有继承老爹的蛮干思路,而是从另一个方向打开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叫做蒙古。

虽然一时半会拿不下明朝,但是征服西部的蒙古,皇太极还是愿意打一打的,所以皇太极开始了对漠南蒙古的征服,终于在1635年,漠南蒙古彻底臣服于皇太极。

漠南蒙古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它的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说明朝在万历时期就和蒙古实现了互市和平,但是在蒙古面对皇太极的进攻时,明朝选择了观望,生生错过了这一屏障,在皇太极将势力拓展到长城之外时,明朝已经无力回天。

所以皇太极能不断从喜峰口长城等直入京城进行抢劫,而明朝只能在山海关和京师之间疲于奔命,在袁崇焕死后,明朝被不断拖垮。

可以预见的是,明朝不会迅速灭亡,但是被逐渐拖垮是必然事件。

2、执着的防守策略瘦了大明,肥了大清

没有及时拉拢蒙古也就算了,在辽东地区,明朝的策略也出现了巨大漏洞。

为什么女真军队越大越多,这反映了两个问题:女真人的抢劫为他们带来了巨大财富,他们可以装备更多人数的军队;因为抢劫总是成功,极大刺激了女真人加入军队,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

这一切,都是明朝无私送钱的结果。

不得不说,以孙承宗筑坚城、堡垒推进的思路虽然有效,但是耗费巨大。特别是明朝军队在和女真人野战中并不占优势,这就导致了女真人想要抢劫,明朝就只能被抢,抢完之后,明朝继续修,然后,再抢,再修。

在这无尽的循环中,明朝大把银子的财富送给了女真,帮助女真迅速强大!而明朝,则被这样的无底洞彻底拖垮。

后来想想,王在晋的想法虽然不成熟,但是确实省钱,在风雨飘摇的晚明,钱就是命!

所以不用怀疑,即使没有天灾,没有农民军的捣乱,明朝也一定会被女真灭亡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欢迎关注!


静夜史


大家好,我是瑞瑞说历史,我不能创造历史,但我可以传播历史。

可以明确的说,如果没有内部的农民起义,吴三桂不投降满清,单凭清朝的十万大军,根本不足以灭亡大清。

很多人说,明亡于嘉靖,明亡于万历,或者明亡于崇祯,但是这些都是分析推测。真正的历史告诉我们,明亡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尽与煤山,大明灭亡。所以大明还是亡于农民起义,所以如果没有农民起义的内乱,清军根本不可能灭亡大明。

咱们先看一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真正被非汉族统治的几个朝代。两晋南北朝的五胡乱华和北魏算一个,这是因为西晋当时的八王之乱把西晋折腾的破败不堪,这时候的少数民族乘机组建军队,在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后期的北魏,东魏西魏也不过是少数民族优胜劣汰剩下的政权。还有灭掉北宋的大金也是因为攻占了北宋的都城,掳走了北宋的皇族至于彻底统治华夏的元朝那是因为太强了,元帝国横跨欧亚大路。实力无可批挡,再加上南宋太弱,使得华夏第一次全面被非汉族统一。

有人说清军的军事能力比大明强,这样说是片面的,满族是游牧民族,人家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拼野战除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还没有哪个军队能和满清正经的野战。但是我们可以守城池啊,清军虽然在辽东取得胜利,但是对一些城池依然无法取得胜利,就算是绕到了明军主力突袭北京,但是面对城高河深的北京城,也无法攻占,所以满清根本不能灭亡大清。咱们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

天时

这里的天时指的是天下大势。如果没有农民起义,当时的明朝不会天下大乱,明朝可以把镇压农民起义的财政和军力调到东北,左良玉的几十万大军在东北就能硬生生把满清耗死。

地利

前面说到,满清是起源于东北地区,他们要想杀进中原,就要经过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虽然清军野战很厉害,但是攻城不行了,以前都是围点打援,但是山海关已经在东北边境了,只要守住山海关,满清根本不能入关,所以大明尽占地利之宜,而实际的历史正是山海关将领吴三桂因为李自成抄了自己家便投降多尔衮引清军入关,使得华夏江山尽入满清之手。所以如果没有农民起义,吴三桂不会投降,满清就不可能入关。

人和

关于人和这点,可能很多人认为大明不如满清,认为崇祯多疑,大臣无能,满清上下能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攻击大明。但是我们可以想想满清是游牧民族,他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而是靠着各个部落的联盟,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满清各部落短期在大明那里得不到便宜,还能团结一致啊。就算崇祯多疑,但是他不昏庸啊,他不可能把大明江山送给满清的

所以,我们从各方面分析在没有内部农民起义的大明根本不可能被满清十万大军灭亡。

大家好,我是瑞瑞说历史,我不能创造历史,但我可以传播历史。


瑞瑞说历史


能。

明朝灭亡的原因不是农民起义,不是满清入侵,不是吏治崩坏,不是土地兼并,也不是天灾,而是崇祯的骚操作。

有崇祯在,谁都能灭明。

袁崇焕,崇祯杀的。

卢象升,崇祯的好基友杨嗣昌害死的

孙传庭,崇祯瞎指挥逼死的

洪承畴,崇祯瞎指挥逼入绝境的

三饷,崇祯加的

厂卫,崇祯压的

驿站,崇祯清的。好吧这个是偶然…

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犯一辈子错


尹潇深


满清入主需要最少九个绝对条件,少一个,差一丁点都没有可能。

第一、不要说没有农民起义,就是没有李自成这个人也是不可能的。李自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搞破坏。如果换一个不草包的,可能就站住脚了。就没满清什么事了。

第二、没有吴三桂也不可能啊。吴三桂那里坚守的话,也没满清什么事。换言之,没有成圆圆也没有可能。

第三、没有小冰期也没有可能,粮食不欠收,没有太多的自然灾害,起义军就没有可能把动静闹大。按高晓松说的,如果白银不断流,也不会造成连锁反应。

第四、满清不是战斗力不行,而是人口数、部队总量不足以取天下。更不足以治天下。把满清人口平摊到全国也是不够的。所以如果没有那么多汉奸协助,根本不可能。

第五、南明若统一推举一位皇帝,不要各自为战,很大程度也没有可能。这就是说崇祯只要自己南下,或者提前指定接班人到南京做好接管准备就没有可能了。

第六、天启大爆炸究竟对于人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好说,但在古代一定会让人心摇上一摇,古代人是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如果没有这次诡异的事件,也许也不可能。

第七、所谓农民起义,其实一半是兵变。若能保证军队基本供给,其实也不可能。

第八,说没有李自成就不可能,其实没有李自成老婆出轨,李自成捉奸放跑奸夫,致使他杀了老婆后没了捉奸证据才导致吃官司也没可能,否则也不会有有后来的李自成。没有李自成就没有可能。

第九、其实明朝是被神秘力量灭掉的。这方面的证据非常多,但在这里不能说。是为了一个远古群体象征性的回归,北逃的大鲧系,所以必须千转百回让多尔衮登场。满清把中国历史体系走了一遍,是一个镜像朝代。


國病


我们要明确两个观点:

第一,明朝并不是被清朝灭亡的,而是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的,此仅指北京陷落、崇祯自尽,大明正统灭亡,不包括南明小朝廷。

第二,清朝先后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击败南明,最后统一中国,依靠的不仅仅是十万铁骑,还包括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一大批从明朝投降而来的明朝将领以及他们自己所带领或者新招募的军队。

如果没有农民起义军,但是满清十万铁骑同明朝死磕,有没有灭掉明朝的可能呢?

我认为没有。理由如下:

首先,明朝虽然在辽东战场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以至于只能困守山海关,而且明朝的精锐也在于满清多年的对战中损失殆尽,但是明朝依然是受死的骆驼比马大,军队数量不下百万,如果没有农民起义军的拖累,再将南方的军队北调,重新建立防线,足够满清铁骑头疼。

其次,明朝有广阔的疆域,并且在南京还有一套行政班子,一路向南,借助地势防守,依托天时地利,再加上长江天险,纵然会失去一部分国土,但是可以避免被灭亡的命运,当然前提是固执而又多疑的崇祯皇帝愿意南迁。

再次,正是因为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自缢,明朝灭亡,使当时的北方大部地区失去了国本,这才让满清有机可乘,攻城略地,接收叛降,实力日益壮大,而如果明朝不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依然是明朝的国祚,中原汉地依然是会遵循忠孝的儒家思想和华夷有别的观念,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会参与抵抗,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将满清大军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也不会像后来一样让清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地。

所以,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为满清入关创造了条件,而打进关内,进而统一中国的,并不只有满清铁骑,即便是“八旗”还分着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明朝的降将们也为满清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所以满清入关、统一中国,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单靠十万铁骑,是灭不了明朝的。


雍亲王府


其实没有农民起义,甚至没有清军,明朝迟早也要完蛋,崇祯帝以后,东林党崛起,与宦党两大阵营争权夺势,明朝廷常年陷入内斗的局面,导致诸多国事无法正常处理,改革也一拖再拖。

外加自然灾害频发,明朝廷每年都要耗费巨资去赈灾,前期还好,国力强盛,财政负担的起,后期国库渐空,就尽显乏力了。

天灾内患之下,没有哪个朝代能有好日子,东林党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所以能够发掘出很多社会问题,但因为常年内斗,欠缺执行力,因此明朝末期虽然顽症居多,却始终没有应对之策,可以说有心改革,无力回天,致使国力一衰再衰,等到清军入关之时,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抵抗之力。

为什么一个东林党争,能够影响明朝的国力呢?

这事儿还得从首辅张居正说起,张居正生前制定了收取工商业赋税的政策,原本明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农业,但农业的赋税再多也有限,于是张居正将税收政策转移,倾斜到工商业,这也属于万历年间的重大改革之一,国家税收由此大幅提高,一片蒸蒸日上。

但征收工商业的赋税,却大大触动了以江南工商业为首的利益集团,征收工商赋税虽然减轻了农民的重担,却损害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江南工商业集团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对抗国家政策的东林党。

等到张居正一死,官商勾结之下,最终成功废除了工商税政策,转而又回归到征收农业赋税的老路,且连年平息女真崛起的战乱,过度消耗国库。

这时候,全明朝上下的农民又遭了秧,原本生活轻松,不必每年交那么多的赋税,现如今重新征税,导致百姓叫苦不堪,万历皇帝对此心知肚明,一方面农业税不比工商税,可谓相当微薄,对于国库来说根本不足,一方面工商税不再像此前那么容易征收,会遇到百般阻碍。

虽然万历皇帝想方设法剥削江南的财团,但国库仍旧入不敷出,时间一长,国库的银两越来越少,对于国家建设,给养军队,都产生了较大的不利。

然而正好赶上努尔哈赤进犯,辽东战局吃紧,国家又拿不出钱扩充军队,天启皇帝明熹宗急眼了,四处找法子,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阉党的大头子,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

此人得势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明朝的颓势,原因正是他敢于向东林党征收工商税,国库再次扭亏为盈,渐渐充足。

可等到崇祯帝继位,大力灭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魏忠贤失势,乃至自缢身亡,东林党再次崛起,党争日益激烈。

原本征收东林党集团的工商税被取消,转而继续征收农业税,为了维持战事开销,赋税标准甚至比以往更加沉重,天下百姓因此苦不堪言,惹得一片民怨沸腾。

另边厢,辽东战事连连告急,军饷一缺再缺,然而这次就没那么好运,上下级官兵数次请求朝廷拨款,朝廷却迟迟未有动作,致使军心涣散,并促使农民起义,也就是李自成等人起兵造反。

随着明朝末年的重负压迫,李自成很得民心,规模势力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天下农民纷纷响应,才最终导致内忧外患之下的明朝倾覆。

所以你看,有没有李自成,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明朝末年已经失了民心,同时无力给养军队,军心也变得溃散,所以辩证来看,无所收敛的混乱党争,或许才是导致明朝覆灭的真正原因。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即便没有李自成,还会有张三李四冒出来,因为那时的天下,早已经千疮百孔,李自成也不过是顺大势而为罢了。

就算再退一万步说,农民宁肯忍受赋税的重担,那么明朝内阁争斗愈演愈烈,清军照样能趁虚而入,毕竟国家的安稳指望军队,但那时候为了争权夺势,导致国家连供养军队的钱都没有,甚至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明末对抗清军的数支重要军队,因为党争夺权,始终无法汇集成主力。

所以等到如狼似虎的清军入关后,就更没法指望明朝军队能够上下齐心,顽强抵抗,乃至到灭亡那一刻,明末党争仍旧存在,甚至延续到了清初,顺治皇帝登基后革职一大批明朝旧臣,才彻底摆脱了党争余患。

不得不说,曾经的泱泱大明,能沦落到最终的灭亡,混乱党争着实误国不浅。

——————————


钱品聚


所有人忽略一点,那就是明朝在皇太极之后,征服了蒙古,导致了天聪二年的入侵京城事件,从这一年开始,实际上北方已经成为满清自由来去的牧场

这里面明朝较强的军队两处,一个关宁铁骑,一个宣大地区的九边精锐,先说说关宁铁骑,组建于孙承宗,成长于袁崇焕,问题是从天聪二年的战况看,仍然远远不是满清对手

再说说宣大地区九边精锐,明朝末年蒙古末代大汗为了抵御满清决议西迁,这其中为了钱粮入侵宣大,结果被皇太极几千人打的如丧家之犬的蒙古军队,仍然可以欺负九边军队

一句话。天聪二年之后。不管是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全部是满清想来就来,烧杀抢掠。也就是说明军任何军队野战都打不过满清的情况下,明朝的北方地区,皇太极是可以打下来的,唯一的原因是,满族人口太少,北方在天灾人祸之后太过残破


风中小草59


连清军自己都没有想到可以这样轻松一举灭掉明朝,原本皇太极还希望与崇祯皇帝和谈,划地而治,甚至可以联合剿灭农民起义军,但被崇祯及其猪一样的大臣给拒绝了。



清军的十万铁骑和明军战了好多年,除了一次兵临城下,如果明军死守严打的话,清军很难进入关内,这还是在明军内有外患的情况下,尚可将清军拦在山海关外。假如没有农民起义,清军想灭亡明朝谈何容易?



明朝直接灭于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清军被吴三桂放入关内,顺势摘桃子,一举灭亡明朝和起义军,统一天下,农民起义倒是帮了清军的大忙,可谓神助攻,清军捡了太大的便宜。



如果没有农民起义的话,明朝可以集中兵力、财力、武力,对付清军,很有可能崇祯皇皇帝能够逆袭,歼灭清军,挽救于明朝于危亡之际,实现中兴,也说不定。即使再不济,也会延缓明朝的灭亡。各位,你们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