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樑、高曉鬆和馬未都,誰更厲害?

歷史為症


哲學與藝術(選)

劉曉林

聖人不立文字,其本意是聖人不輕易立文字。道可道,非常道。可精確詮釋傳達的道,不是恆常大道。聖人知曉萬物間的差異性存在,故慎言。老子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他秉信能言之鑿鑿者當作特例來看。

書畫的優劣有沒有標準?有!同樣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更不能如科學般嚴格定義。一劃而知萬劃,這是石濤上人等一流人物的感知。一葉知秋,這是智者遷想妙得的境界。因此,我們既要肯定自己的懂,更要堅信自己的不懂。真空妙有,筆下決出生活,它囊括了一個人的學養、閱歷、見識、圈子……哪能是虛言?!

附圖為署名徐悲鴻先生作品(一真一假還是同真同假?)


劉曉林九天居士


我們來看一看這三位的背景吧

梁宏達

以前是學新聞專業的畢業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記者生涯,過了幾年就開始加盟了一些體育類有關的事,主持過雅典奧運會而後就開起了直播生涯,近幾年看了各大綜藝如老梁故事匯等等。他自幼學習了大鼓評書相聲等表演方式,因而他的節目裡也總是充滿了這種元素。你會發現他幾乎什麼都知道,而且還都能很流暢或者說還帶點包袱似的給你表達出來。他的文化全靠的是知識積累。



高曉松

高曉松最早出現在大家視野中呢是以歌手的身份,而在我的歷史中記得他是在酒駕事件,他近幾年在主持很多的綜藝類節目,如《曉說》,《曉松奇談》,《奇葩說》,我最愛看前兩個,通過曉松老師的講解我也在慢慢的瞭解這個世界,他有時通過一些節目偶爾說了他的家世和背景,他們家算是大儒了假如不知道的話你們可以去看看曉說這個節目,他家離金嶽霖他們家都不遠。從小就生活在這種文化的世界,加上了這些年的閱歷美國英國都去過。他對世界的認知也不同所以他開始了講起了世界也便是《曉說》。


馬未都

馬未都老師呢,你可以從他的一些節目裡聽出一些道道來,在曉說中提到過他是空軍大院了,屬於很高級的大院,他在這種院裡長大,他的母親當年也屬於名門望族,當時一個縣的首富,一直持續了好幾代。他後來做了知青,編輯,他一直致力於收藏,他手底下的東西有很多,他憑藉著這些年的收藏也練出了一雙火眼金睛,在觀復博物館他會定期的給人講解,或者是鑑別古董,他說給別人鑑別古董是一種相互學習的過程,我能看到現在人的仿製仿製的程度我也能從中學習。他近幾年也主持過很多節目,如《收藏馬未都》《嘟嘟》《觀復嘟嘟》,每期都是漲知識。


通過這三個人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出,梁宏達是一個媒體人,曉松老師是一個半儒的人有文底,是一個娛樂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人,馬爺呢他則是一個低調的收藏家,熱愛收藏,他呢是一個傳統文化和收藏方面的一個人。

所以把這三個不同領域的人拉到一起真的是難以比較。難分伯仲。


夢淚孤舟


小編先來排個位,第一馬未都,老二高曉松,第三梁宏達,不服來辯

1.馬未都

出生高幹子弟家,坐在當時北京軍隊第一大院,空軍大院。老馬的東西貴在親身親歷,大院文化,衚衕文化,老北京文化,馬未都都能細數一二。有的人覺得馬未都身上有股痞氣,用現在的話說是裝逼,其實這些痞氣正是他人生經歷的一部分。

痞氣是血色浪漫的年代烙印,裝逼是老北京文化裡的拿架,一種骨子裡天生的傲氣和姿態,總體來說馬未都的文化內涵和人生閱歷確實豐富。

馬未都的圈子層次較梁宏達和高曉松要高不少,國內眾多明星政客都是他的座下賓,他講述的東西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和對時代背景的瞭解,才能透徹品味。

老馬更是國內抗日戰勝利後第一批收藏家,更是將中斷的中國文化給續上,他跟著張伯駒先生一起收藏當時中國散亂的中國寶貝,從這一點上,其他兩位是無法比較的。

2.高曉松

出身高職家庭,學霸背景,留洋背景,和馬爺都是京片兒,老炮兒。

高曉松是騷人,屬於娓娓道來,音樂是他心裡的一畝田地,善於製造情懷,心靈雞湯式的。這點比較討巧,迎合了現階段很多受眾的口味。

他對於國內的事情講的相對較少,看得出高曉松更偏愛歐美文化,對西方歷史研究比較多。在國內脫口秀和敘事類節目裡,劍走偏鋒這點很聰明,這是很多觀眾喜歡他的原因。

3.梁宏達

新聞評論員的職業出生,對敘事,評論很客觀、到位,更多時候像一位導師,老梁的節目一般是團隊運作,能做到這點的其實不在少數

老梁知識面較廣泛,不僅是說歷史,還能及時捕捉突發事件和社會關注,這點老梁做的與時俱進。他對於事件的還原講的有聲有色,細節刻畫的比較詳細

其實這些得益於他的市井文化背景和傳統藝術相聲、快板對他的影響和薰陶,老梁敘事能力極強,敘事就像講故事,通俗易懂老幼皆宜。講完故事後的評論也比較客觀和犀利,往往一陣見血,但在對事物事件的本質和根源的分析部分就比較膚淺了,往往最後丟個小包袱就結束。這也是老梁所欠缺的。

其實三人坐在一起,馬爺在圈內地位很高,其他二位也得尊稱一聲“馬爺”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


廚房初體驗


首先,不可否認三個人都很牛掰!有才!

這和他們本身的閱歷,知識儲備,飽讀詩書

分不開。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口若懸河。似

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人戲說他們上知

五千年,下曉陰道炎。



但他們也是人,不是神,沒那麼玄乎。很多

從他們口裡說出來的東西,無非是背後一群

默默無聞的製作團隊蒐集整理,集廣大網友

的智慧揉合在一起,經過他們名人效應擴散

比較廣而已。你自己回味一下,他們的很多

看法,觀點,其實在網絡上或多或少都見過

聽過,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耍嘴皮子的,說句不誇張的話,我看很多街

頭小販,只要有團隊包裝打造,那口才經過

電視一播出,其實也會給人一種牛氣衝

天的感覺。哈哈,這麼多人褒讚,總得有人

唱反調唄,反正他們掙的錢又不會分給俺。

咱也不怕被噴。


流婆


這個𣎴好講,從受眾上分析一下吧。三位都是高人,知識面廣,見識深,老梁講的東西更貼近現實生活一些,尤其社會熱點很少放過,通俗易懂,角度也偏向普通人群,感覺他的粉絲最多,尤其在中下層勞動人民當中有很多粉。矮老師書香世家,又周遊列國,學識見識不必說,人到中年,也活明白了,改了最大的毛病(話說我見過他05年在麗江泡妞),又迎合了大家更願意不太費事去獲得知識,海闊天空胡侃一通,很有意思,但又是世界史又是奧斯卡格萊美的,對年齡學歷的要求要高一些了;觀復馬爺是生長在傳說中的部隊大院,第一次知道他也是因為王朔這貨,那時王朔的痞子文學也風糜一時,大院子弟不是八旗子弟,是真有貨,馬爺愛文博,相對知識面單一,但聽他講不會枯燥厭煩,真正的過來人,人生經歷就是一本書,自己的感悟思想更多,但節目類型所限,粉最少吧。對於我,最欣賞馬未都,最愛聽曉說,頭條上推送最多是老梁,感謝他們。


西門難怪


梁宏達是一個媒體人。他的文化靠的是知識積累,擅長分析人情世故以及體育方面的事。老梁知識面廣,反應機敏,應變能力極強。



高曉松生活在一個高知家庭,遊歷的地方很多,對世界各地的風情文化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擅長各國風土人情及軍事秘聞。再加上這些年的閱歷,他對世界的認知也不同,所以他開始講起世界了,便是《曉說》。他天資聰慧,知識面廣,說話風趣,又是個學霸,一個有文底,又是一個娛樂方面和文化方面的幽默人。


馬未都出生於高幹子弟家,住在北京空軍大院。大院的文化、衚衕的文化、老北京文化,還有人生的閱歷及文化內涵,都集中在他的骨子裡體現的淋漓盡致。他是一個低調的收藏家,傳統理念、古典文化。馬爺的言談更有歷史縱深感,有種沉甸甸的感覺且不乏人情味,熱愛收藏是一個傳統文化人。

所以把這三個不同領域的名人放到一起,真的是難分伯仲,因為他們各有各的文化品位。


學渣菌的冥想曲


先說老梁,知識面超廣,隨便說個歷史故事,城市地名,或者球星,明星,都能說出一大段歷史知識,當年轟動的大事件,但是老梁也有缺點,就是基本都是照辦原文,沒有自己的感悟,看了很多老梁故事會,大唐雷音寺節目,作為科普歷史人物小常識的確不錯

高曉松出身名門世家,家裡面都是清華畢業,自己也是清華畢業,去過很多很多國家,相對於老梁,見識更廣,認識的人也還多,包括在美國生活多年,對於美國文化人文了解程度,馬未都,老梁都是不能比的,看了曉松奇談關於臺灣,美國,日本,還有張學良這些節目,高曉松對於歷史不知停留在書面,還去美國圖書館翻閱蔣介石日記,包括直接和名人後代交流,對於歷史的間接更加新穎

馬未都,不是太瞭解,看了他的一點點視頻,說歷史比較遜色,不過對於文物鑑定等古董鑑賞還是非常不錯的

其實既然都已經聊到脫口秀節目,高曉松,梁宏達都說了,

還有一個人也應該提到,就是羅振宇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介紹一個個歷史故事,總結書裡面的精華,包括羅振宇的這一代的讀書人,巴黎和會下的外交,國富論,光榮革命的解讀,還有秦迷等等等一大堆解讀,看完之後收穫頗豐,相對於高曉松,梁宏達,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可以說更加豐厚知識,拓展思維,

如果排行一下,看歷史,推薦羅振宇

歷史感悟推薦高曉松

歷史科普推薦梁宏達


歪脖子路飛



馬未都〉老梁〉高曉松 居然還有高曉松?一個能說出“明朝是個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人他水平如何可想而知


牧心修身


個人認為馬先生更厲害。

馬先生早年做過文學雜誌的編輯,還寫過小說,劇本,積累深厚。在任何節目中說的內容基本靠學養支持,以及對人世間的洞見。不管詩詞歌賦,還是街巷俚語,不管是歷史文物還是民間習俗都能娓娓道來,加上年長几歲,經歷頗豐,所以馬老最厲害。

高曉松欣然以矮大緊自稱,這個很值得佩服。他是有特殊才華的那種人,能寫歌還會拍電影,雖然拍的電影沒興趣去看,但他的歌還是很好聽的。曉說和曉松奇談雖然有團隊策劃,也背稿,還有人說他說的東西錯誤很多,但是講的好玩,跟著這傢伙聽下來彷彿也去了好多地方,這就夠了。所以他在這裡次厲害。

老梁五花八門什麼都講,有時候也挺敢講,解密八卦不算是知識普及,說的內容好聽好玩的程度比馬先生和矮大緊就差點意思。

其實這三個人放在一塊比好像有點點不妥。老梁是節目主持型,做嘉賓就基本可以忽略的那種,他和馬高之間還隔著好幾個竇文濤。馬先生和矮大緊是開壇型仙師,做嘉賓也很牛,能說能配,並且各種知識密集轟炸,不得不服。

一家之言,不足為信。


營造社


我個人覺得馬爺第一,馬爺年齡較大,閱歷豐富,有見識,對社會、人情看的比較透徹,他的脫口秀,每說一件事,都能講出一個人生哲理;高第二,天資聰慧.,知識面廣,說話風趣,我比較喜歡:老梁第三,知識面廣,反應機敏,但感覺深度不夠,有點浮誇。

個人感覺,同意的點贊,不同意的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