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治彬
这块肉有讲究,倒不是因为它的部位是肘子,而是因为它的属性,它是用来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宗的专用肉,也叫胙肉。
《左传.鲁僖公九年》里记载了一个齐桓公下拜受胙的故事,齐桓公与各国诸侯在葵丘会盟,诸侯们必须都跪拜在地,一一领取周襄王赏赐的祭肉。能领到这块肉,味道好不好吃在其次,显然是身份的象征。
孔子做的一件事也印证了这个说法,他老人家之所以云游诸国,后来也因此名扬天下,很大一方面原因是气的,为什么生气?就是因为鲁定公有一次大祭结束,孔子左等右等,没有等来生属于他老人家的那份胙肉,鲁定公很可能是忘了,孔子在鲁国的干部身份,当属应与赐胙的范畴,出离愤怒的孔子做了这辈子中最疯狂的决定,率性率众摔门出走,从此天下少了一个不太优秀的官僚,多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学问家。
孔子是很爱吃肉的,上门当学生可以不给钱,但你得束脩而来,拎着点小鲜肉老腊肉都可以。但这种胙肉味道的确不佳,因为它只是在白水中煮一下子,为了表示敬重之意,不会放什么调料。
《延禧攻略》中的复仇女神魏璎珞,在一次宫廷大祭后,趁人不注意给怡亲王的那份胙肉里加了佐料,后来举报了他,使得怡亲王当场非常难堪,被皇帝臭骂一顿,还因此停职反省,算是一次很成功的复仇操作。
这说明了胙肉无滋无味还不太烂,实在是不容易让人有胃口。但意义重大,像清朝时期的这种胙肉,并不是谁想吃就有的吃的,必须得达到一定的品级才会被赐胙。
问题在于王室宗亲、达官贵胄们往往忽略皇帝老人家的一片苦心,除了因循旧例,皇帝也是为了考验他们的吃苦能力,提醒他们不要忘记祖先在白山黑水中度过的那段苦日子,一块肉你们都不吃?还能指望你们在困难面前顶上去?
但大家从胃口这方面实在是内心拒绝的,于是在赐胙的过程中作弊花样百出,距离皇帝近一点的大约会掏出一块餐巾纸,毫无疑问是特殊处理的,里面含有大量盐分;距离远一点的怀里揣的是盐粒或是酱料包就不得而知了。
多出来的胙肉皇帝肯定不能扔掉,必须让这帮家伙打包带走,这帮家伙带到宫外就扔掉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胙肉也叫作福肉,扔了对自己和家族都不吉利,拿回家再分配给几十号亲戚,这样既解决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又给亲人们送去了祝福。
哪怕是再混不吝的主儿,刚出宫就给扔了,万一被同事们、被侍卫们看到举报,那就离死不远了。
说到底,这块肉就相当于没放酸菜没放蒜泥的白肉,十有八九还是凉的,色香味俱不全,但意义重大,吃掉的可能性远比扔掉大。
历来现实
在清朝要说起吃肉这件事,其实谁都比不上纪晓岚。他的名声可是远近皆知。有传言曾说他一个人给他一壶茶,他便可以吃下十斤肉。如果说这还不够,那好,又一次乾隆皇帝赏赐了每人一块大猪肘子,但大臣们一出宫门便都扔了,这可不是随意扔了,而是都扔到了纪晓岚的车上,而纪晓岚回家下轿的时候,便一手啃着猪肘,满身油渍的下轿了。而车上也都剩下了一车的骨头。
二来,清朝的皇帝很特别,赏赐的肉也很特别。因为他自身酷爱吃肉,所以御膳房中整天都会做些肉类菜品。最喜欢做的便是猪肉了,每天都会杀两头猪,然后放在热水中煮到八九分熟的时候,捞出直接切片,什么调料都不会放,这样才会更加有原汁原味。而妃嫔们还可以蘸一些蒜酱等,赏赐给大臣们的是绝对不会放调料的。在生活中,像皇帝一般爱吃肉的除了纪晓岚,又能有几人,所以人们也总是叫苦不迭。
经常皇帝赏赐的肉还是油水很足,所以也十分无奈,而且有时会当着众人的面把它吃完,如果恶心吐出来,便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轻则处罚,重则是要砍头的,谁敢怠慢。遇到一些节庆日,皇帝会赏赐所有宫人都吃大肉,宫女们和侍卫们会投机还好,前一天他们会腌制好一块纸,第二天便可以包着肉吃。但是大臣们在皇上跟前却是万万不敢的。总而言之,皇威甚于天,想必大臣们也会视死如归。想到这里,不由得便对纪晓岚有了深深敬佩,原来在那个年代爱吃肉也是一种大福气,也是保命的重要技能了,到十足有一种别样的趣味了!
朝阳小乾555
清朝皇帝分猪肉,人人有份。皇帝赐你肉,谁敢出门就扔?清朝密折制度可在雍正爷时期,极为完备。
倒是有个说法,纪晓岚一爱吃肉,二爱抽大烟,三爱美色。大臣一领赐肉,转手就朝他乘坐的轿子里扔。
承福受胙,这肉叫胙肉,吃胙肉,分享赐福,是一种极有福气的行为。吃惯了有盐有味地大鱼大肉,这承福的胙肉就吃不下。
一口大铁锅,装着白水,杀掉一头猪,打理干净,就往里面煮,待祭祀结束,一堆人聚集起来,按照品级大小,分胙肉,一同吃胙肉。
白开水煮,无盐无味,有时候没有煮熟,有点像几分熟的牛肉,难以下口。
这是忆苦思甜,回忆努尔哈赤创业时期白山黑水,一穷二白地艰难日子。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为自己姐姐报仇,特地给用料暗算傅恒。怡亲王弘晓偷偷放盐还被乾隆严惩,革职查办。
真实上,没有那么严格。可以贿赂太监,在放肉的那张纸上反复浸盐料或者夹带。这样吃起来,能缓解压力。皇帝没怎么要求,准许带回家去,或者有多时,又赏赐。
胙肉是一种检验标准,皇子要是一口气吃下去,定被另眼相看。雍正继位,祭祀结束后,他单独叫十二三岁的弘历来养心殿见他,赐一块胙肉,以作考察。
弘历二话不说,也不问什么,直截了当当面吃下这很没滋味的胙肉。然后退了下去。雍正心里甚是嘉许,说明弘历不是个养尊宠优的公子哥,值得担当大任。
不管怎样,这胙肉是不能扔了。
非常茴香豆
古代皇帝赏赐大臣猪肉,如果这些大臣出宫就把猪肉扔了,估计第二天就不用来上朝了,搞不好还会治一个大不敬的罪名,以后可能就只有在大牢里面待着了。实际上只是大臣非常讨厌皇帝赏赐的猪肉,但他们也无可奈何。
古代皇帝赏赐猪肉
这里的古代皇帝实际上专门指清朝的皇帝。众所周知清朝的满族是信奉萨满教的人,在萨满教中有很多祭祀的节日,在这些节日上,满清的皇族会有两项任务。
第一是祈祷,祈祷时的方式就是跳大神,他们会祈求风调雨顺或者国泰民安等等。第一项结束后,就准备第二项祭祀。
祭祀之前,会有专门的人煮一些猪肉,不过这些猪肉都是用白水煮成的,里面不能放任何调料,也包括盐在内。这些肉在满清皇族的口中叫做叫胙肉,或者福肉。
最后就是祭祀完毕之后,皇帝会把这些没有味道的肉分享给一些比较受信任的王公大臣和近身侍卫。
猪肉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情况吃掉
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有皇帝在场,领到肉的大臣侍卫都会选择把这块肉给吃掉。这时大家可以想到这些大臣和侍卫是有多讨厌这块肉了吧,清水煮的白肉,没有任何滋味吃下去,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据说这些肉只是煮到没有血色即可,所以很多时候还是生的。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些大臣和侍卫会选择在袖子中藏一些盐,或者用一些经过酱油反复浸泡晾干的纸包裹着吃。不过这些方法属于对祖先的大不敬,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偷偷摸摸的干。而一些距离皇帝非常近的人就没有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
雍正测试乾隆的时候,就给了乾隆一块白肉。而乾隆也没有搞任何小动作,大口大口的吃了下去,最终确定乾隆做了接班人。
第二种情况就是大家分了
这种福肉非常难吃,皇帝也清楚,加上萨满教的祭祀也是非常频繁,所以皇帝也会经常逃避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些大型祭祀活动皇帝才会现身。
皇帝不现身的时候,大家就开始钻空子,为了逃避吃白肉的痛苦,一般情况下都会把这些肉分了带回家,进行第二次加工。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煮的肉多了,皇帝也会赐给一些大臣带回家处理。
也有一些传闻称乾隆时期纪晓岚嗜肉如命,所以很多大臣祭祀完毕之后,会把这些领回家的肉都给了纪晓岚。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扔掉。
我是越关
根据清朝的史料记载,清朝皇帝在一些重大节日或者祭祀的时候,都会赏赐给大臣和侍卫一些猪狗,这也是表示对他们的恩典。但是这些大臣嘴上感谢皇帝的赏赐,内心却是叫苦连天。话说有一次皇帝宴请大臣,每一个人赏赐一个猪肘子,这些大臣一出门,全部送给纪晓岚,因为纪晓岚爱吃肘子。全部放在了纪晓岚轿子里。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大臣是相当不喜欢这东西的,所以做了顺水人情送给纪晓岚。
要说扔,这可有点过火了,皇帝赏赐的东西别说扔了,不喜欢都要说喜欢,扔了还得了,掉脑袋的事。
要说这些大臣为何这么不喜欢这些东西呢,说白点,人家就看不上,关键是还不好吃。当时的清朝政府可以说相当的腐败了,想想和珅,这些大臣那个不是山珍海味伺候着,猪肘子这种东西,要多少有多少,又不是奇珍异宝或者免死金牌。
还有根据记载,那时候的猪肘子等肉都是白水煮后切成片给大家吃。肯定是把好肉分给皇帝和嫔妃们享用,那些大肥肉分给大臣和侍卫们吃了。要知道皇妃们吃这些白水煮的肉,那都是身边有很多蘸料,调出来的味道美极了。可是分给大臣和侍卫的都是白切肉,什么调料都没有,白水煮的,没放盐和任何调料,吃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在宴会时,这些大臣早就像吃毒药吃够了,碍于皇帝,都是拉着脖子咽。出门了,自然也就不想再要这东西。
但是我估计没几个有胆子说出门就扔的,顶多是自个在家处理或者赏赐下人打发了。
豆丁科学
哈哈,这种猪肘子可不是我们常吃的那种肘子,比如我们想象的肘子应该是这样的:
实际上,皇帝赏赐的肘子是这样的肉(生肘子的图片没有搜到):
当然,题目问的也是有问题的,其实有这种规矩的皇帝,只有清朝才有,比如乾隆帝赏赐的肉,就是这种肉!
这种猪肉,叫福肉,也叫胙肉,虽然名字挺好听,其实就是白水煮肉,不放一点佐料的,不仅不放佐料,而且肉也没有煮熟,是半生不熟的。
当时的清朝是由满族统治,满族崇奉萨满教,我们现在打游戏的时候会选萨满,给人的感觉就是挺神秘,它的祭神仪式也很繁琐,我简单的说一下,就是分两步,一步是跳大神,一步是祭祀。
说到祭祀,就需要贡品,这种贡品就有胙肉,仪式进行中还要把这些肉分给王公大臣们吃。
一方面是祈福,另一方面是不忘前辈人的辛苦,比如《延禧攻略》中就有皇帝赏赐胙肉的情况,当时的王公大臣们,还有侍卫,都是皱着眉头,难以下咽。
所以吃这种肉时,都会有人耍心眼,比如夹带点盐啊,酱油啊,什么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把盐化掉撒到衣服袖子上的,有带酱油纸的,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对于皇帝来讲,他也要吃的,只不过这种祭祀活动太频繁了,日有日祭,月有月祭,年有年祭,还有朝祭,夕祭,春祭,秋祭。只不过只有大型的祭祀,皇帝才会参加,那些王公贵族估计也是在皇帝参加的时候才会多有参加,平时的祭祀,过后都是把肉分给大家,大家再拿回家加工一下。
当然,实际上的祭祀没有电视上演的那么严格,毕竟都是人嘛,半生不熟的肉难以下咽是正常的,意思一下就好了。
所以祭祀完毕以后,大臣中一出宫,就随手把这肘子给扔掉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就是纪晓岚,这个人比较爱吃肘子,很多大臣有知道他有这个习惯,每次祭祀结束,一出门,大家都把肘子往纪晓岚的轿子里扔,回头,这家伙回家慢慢吃。
纪晓岚还是比较厉害的,不仅爱吃肉,还爱美色……
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杨角风发作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赏赐给大臣的猪时子,出了宫门就被扔了,这纯粹是活腻歪了。别说赐给了可以吃的猪肘子,就是赐一壶毒酒,大臣也要山呼万岁,叩头谢恩。
皇上赏赐猪肘子,说的是满清时代的典故,满清统一中国之后,为了市恩,皇帝在一些重大节日或者祭祀的时候,会赏赐给大臣和侍卫一些白水煮肉,美其名曰“福肉”“蚱肉″,说实在的,这些肉还真不好吃,可是不好吃那也是皇上恩典,吓死也不敢扔啊。
其实,能做到面见皇上,享受到皇上赏赐的大臣都是有脑子的,一般情况下,都会装模作样,或自备咸盐,偷偷抹上,勉强吃掉,或浅尝辄止,待人不注意时偷偷藏起来,拿回家去深加工。
有人说纪晓岚喜爱吃肘子,有一次大臣们把皇上赏赐的肘子全部放在了纪晓岚轿子里。这纯粹是以讹传讹的无稽之淡,君君臣臣,阶级森严,稍微有点脑子,也不会明目强胆的无视皇家尊严。
萍风竹雨123
在中国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猪肘子,一般都是在重大节日或者祭祀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的东西,这种肉叫胙肉,凡是有资格得到这种赏赐的大臣,无一不是皇帝最赏识的人,对于大臣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所以不管是哪个大臣得到赏赐之后,都会非常的感动,一般情况下是绝对不敢扔掉的,否则就是对皇帝的侮辱,是大不敬之罪,不仅会从此失去皇帝的宠信,而且还很有可能会因罪坐牢或者被皇帝处死。
分胙肉的传统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君主笼络臣子感情的重要工具。
胙肉是中国古代家族宗亲在重要节日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祭品,而这种祭品在祭祀结束之后,一般都会由族长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分给宗族里的成员。这种祭祀风俗在周朝就已经出现,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周王朝时期,周天子和各个诸侯王在进行宗族祭祀的时候,也会同样分胙肉,这种仪式是非常严肃的,一般是周天子和诸侯王负责祭祀。而周天子或者诸侯王手下等级最高的大臣——“宰”(宰相)则负责分肉(这也是“宰相”这个词的来历),大臣们根据自己地位的高低,分别得到胙肉上的不同部位,地位越高分到的胙肉就越好、越多。
如果臣子分到的胙肉部位很差、很少甚至没有,那就证明他在主上的心中地位很低,会因此感到十分的沮丧、愤恨甚至离开主上。在历史上孔子就曾经因为鲁国国君在祭祀之后,不愿意分给他胙肉,才导致他愤愤出走,从此周游列国不再回鲁国。
(孔子从祭而归,至晚,不见胙肉颁到,乃告子路曰:“吾道不行,命也夫!”乃援琴而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
从孔子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臣子能不能在皇帝祭祀的时候获得胙肉,以及获得胙肉的质量,直接反映出皇帝对这个臣子重视的程度,所以作为一个臣子来说,能够获得皇帝祭祀的胙肉,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誉,因此是不会将胙肉送给别人的,一般会带回家与家人共享这份荣誉。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威严高于一切,任何不敬帝王的举动,都会给臣子带来灭顶之灾。
中国是一个君权至高无上的国家,这种情况从秦王朝一统天下之后,就显现得越来越明显,大凡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一般情况下都会被臣子供奉起来,以示尊敬和荣耀,哪怕皇帝赐予的只是一个猪肘子。
不管是哪个朝代,臣子敢把皇帝赐予的物品不当一回事,那么这个臣子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做,都会遭到皇帝的记恨,因为这种举动严重的损害了皇权的威严,如果皇帝不给与其严厉惩处的话,那么皇权就会因此受到损害。
不管是任何时候,那个皇帝只要他有能力去惩处臣子,必然要想办法才能挽回自己的面子。一般都会将这种行为以大不敬罪名进行处理。而受到这种处理的臣子,一般情况下都会失去皇帝的宠信,或被撤职、坐牢,严重的还有可能会被抄家或者被斩杀。
因此只要臣子不傻,就绝对不会做出丢掉皇帝赐予的胙肉这种蠢事来,至于电视里面出现的有关情节,只不过是编剧们不懂史诗,胡说八道而已罢了,大家看看开开心就好,千万不要当真。
落下m
敢这样要诛九族的
仙剑奇侠37927120
谁敢?出宫门就扔,群臣看见会举报的,有那么傻的‘大臣’?回家再扔就是胆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