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为什么仅凭一个山西就能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

rammstein69


先从山西的地理环境特点说起。山西凭山带河,西边和南边都是黄河,而这段黄河多激流险滩,不容易渡过,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也是群山连绵,西南和关中又有台地山区阻隔,无论是针对河南还是关中,都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和河北又有太行山的天然屏障,
所以地理上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容易封闭的地区,易守难攻。这在北方是比较特殊的地形特点,也因此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政治板块。一旦中央政权崩溃,山西也很容易出现割据政权。

比如晚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李克用就以山西为根据地,和朱温进行了长期战争,强盛时可以出太行山进攻河北或者直接进攻河南,进攻不利时就退回山西,后梁也攻不进来。朱温死后,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继续进攻后梁,先收伏河北,然后通过泽潞地区进攻河南,最终消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权。此后,山西一直是一个关键地区。契丹南下消灭后晋,刘知远以山西为根据地,建立了后汉。后汉灭亡后,刘知远的儿子又在山西建立了北汉政权,依托契丹为外援,颉抗北宋,一直到宋太宗时期才被消灭。

阎锡山从晚清开始在山西新军中露头,因缘际会,在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省督军,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此后,无论是在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在国民政府时期,山西始终都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自成体系,一直延续到1949年全国解放,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和整个民国时期相始终,也是民国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军阀,成为民国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阎锡山的经营之下,山西的经济也形成了要给相对的体系,晋西北和晋东北地区都出产煤炭,太行山出产铁矿石,所以也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也就是太原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称为民国时期的三大兵工厂。而且,阎锡山在山西修建铁路时,设计了窄轨火车,与境外的铁路不相连接。而在北洋政府时期,北方大多数地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无论是河北、山东、河南,还是关中,都是兵连祸结,而山西因为地理上与其它地方隔绝,所以始终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除了地理因素之外,阎锡山善于观望风向、见风使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北洋军阀时期,长袖善舞,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转变风向,保住自己的地盘。形势有利的时候派军出太行山捡便宜,发现形势不利,立刻改旗易帜,退回山西,保境自守,别人也无可奈何。

这其中,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分分合合次数最多。先和冯玉祥联合反对直系,后来冯玉祥被迫下野出洋,阎锡山退回山西。冯玉祥一年后访苏归来,率军出关,开始北伐,阎锡山又见风使舵,转而投靠北伐军。北伐战争结束后,因为军队整编问题发生分歧,冯阎又联合反蒋,演变为中原大战。前期进展顺利,阎锡山出钱,冯玉祥出力,后来占据陷入胶着,进展不利,蒋派人游说,阎锡山倒戈投蒋,冯玉祥手下将领也被拉拢分化,军队瓦解,冯玉祥再次宣布下野。

对阎锡山威胁比较大的一次是红军东征。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继续调遣军队,但当时张学良已进入陕西并控制住了局面,中央军就在河南境内驻扎。之后,红军东征进入山西,初期非常顺利,阎锡山非常害怕。他一方面时害怕红军,另一方面也是害怕中央军一旦以支援他打红军的名义进入山西,请神容易送神难,再要把中央军赶出去,那就不容易了。所以阎锡山下老本阻击红军,红军发现在山西难以打开局面,于是主动退回陕北,这才化解了这个危机。

抗战初期,阎锡山试图与日本媾和,但未能达成,于是和中央军、八路军联合,在娘子关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战斗,但最终仍然归于失败。之后,国军和晋绥军步步后退,一直到太原失守,阎锡山率山西省军政部门先退到晋西北,之后又向西退到秋林,山西全境沦为抗战战场。但和其它地方不同之处在于,山西沦陷后,留在敌后抗日的主要就是晋绥军和八路军,中央军并未进入这一地区。这也就是《亮剑》中李云龙与楚云飞同时出现在晋西北的大背景。

不过,抗战结束之后,阎锡山总体而言是受益的,其下属的晋绥军越出山西境内,控制了山西北边的绥远,也就是傅作义集团。傅作义的部队在抗战时期作风很好,在华北的名声仅次于八路军,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七路半,也就是很接近八路军的意思。在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更是把势力延伸到了华北地区的察哈尔、热河一带。不过,傅作义集团后来实际上已经脱离了阎锡山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的军事集团,更多是直属于蒋,而并不听命于阎锡山了。

山西在解放战争中,因为刘邓集团很快就离开了晋西南地区,而陈谢集团又在太岳山区,后来也南下了,这样,山西境内就没有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了,所以山西的解放战争真正开始是比较晚的。已经到了1947年,已经养病已久的徐帅才奉命出山,到晋南地区,组织留守的地方部队,从争夺运城、解放临汾,逐步解放了山西。而太原则一直坚守到平津战役之后,因为解放军缺乏攻坚必须的重武器,兵力也不足,所以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野战军的部队才奉命先协助解放太原,之后再由彭总率领解放西北。

解放战争最后两年,阎锡山再次参加反蒋活动,与李宗仁、张发奎等人来往频繁,密谋倒蒋,最终在1949年底取得成功,蒋通电下野,李宗仁就任代总统,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主持国共和谈,试图划江而治。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之前,阎锡山已经率行政院等机关迁往广州,之后又迁往重庆。因为李宗仁到广州解放的时候径直去了香港,所以实际上是阎锡山成为名义上的主要负责人。一直到蒋宣布复出视事,阎锡山也跟着蒋去了台湾。不过,到台湾之后他已经失去了军队,无所依靠,只能是聊度残生而已。

所以,世人都说冯玉祥是倒戈将军,其实真正要论狡猾,要算倒戈次数之多,阎锡山比冯玉祥只多不少。只不过冯玉祥的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之后已经瓦解,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后来在抗战中被分别消灭,其中一部分投日,成为华北伪军的主体,所以名声大坏,而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也有人投靠日军,而且搞摩擦比打鬼子起劲多了,但总算是没有公开投降,保留了点节操。


萧武


因为晋绥军的工资是中央开的,阎锡山只要自己发展就可以了。



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下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并在全国通缉。阎锡山躲入大连。这时的晋绥军、西北军的工资都要中央给开。
1931年7月,石友三叛变8月阎锡山在日本的支援下秘密潜入山西进行反蒋活动。鼓动晋绥军将领进行反蒋,当时晋绥军只有商震偏向中央,被晋绥军众将领排挤,商震只能带着一个军(只有几个团)的部下申请调离山西。
中央一度想要通过工资控制来掌控晋绥军,但广东在李白的支持下起兵反蒋,石友三叛变,吉鸿昌有叛变迹象,韩德勤拒绝听招。于是中央不希望逼反晋绥军,继续为晋绥军支付工资。
孔祥熙得到的情报称:五台系与石(友三)签字,占领平津,晋即出兵。某知友言阎借日款三千万元,广东助四百万,阎贴三百万,意在大局。这个时候没有地盘的阎锡山,背后却有大金主在行动。
918事变爆发后,阎锡山以不反张为饵,让张学良对中央提出恢复党籍,取消通缉。一下为当时中央为阎锡山召开的会议记录:
陈果夫:“阎锡山这次回来,是日本人送他回来的,他和日本究竟有什么关系?要他声明一下。”


李石曾:“主席,本席这次由北平回来,对于张副司令请赦免阎锡山事,略为知道一点,所以报告一下。在前多少时,石友三叛变之前,各方传说很多,说山西将参加石友三的行动。北平方面,总司令有许多电报去,要山西直接或间接帮助消灭石友三。那时阎锡山对徐永昌表示要与中央一致。这次日本侵略辽、吉,阎锡山即打电报给张副司令,表示要全国一致拥护中央共赴国难。张副司令在石友三叛变之前,就有电报请撤销阎氏通缉令。现在全国一致对外,山西将领一致拥护中央,所以张副司令再请撤销令,并开复党籍。本席还要补充说明的,阎氏已表示以后不愿从事政治生涯,要做开发实业工作,已与孔部长文电商量。孔部长也很赞成他做实业。军人下台之后,能专心于实业之开发,不特有利于山西,且与东北边地垦殖有补,又可改变一般军人之心理,所以本案对于撤销通缉一节,本会可以通过,至开复党籍方面,请送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
主席(蒋介石):“本席从前曾表示过,对阎锡山不能赦免。但在现在时局上看起来,对于日本暴行,他表示一致对外,似可准其恢复自由,而且各方面都希望中央宽大。他既有电报给张副司令表示一致对日,拥护中央,可否照张副司令的主张?不过前天他发表的电报,只说要共同抵抗日本,没有讲他自己怎样。如照现在要免予通缉,他应该要表明他自己的心迹。”

邵元冲:“他能不能再表明态度?”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缉,他当然可以进一步的表示的。我们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电报给他,总有回电的。不过现在电讯往返颇费时日,阎锡山要想做乱是不至于的,他以后一定可以进一步表示的。现在去电时间既长,而北方局面也有关系。他要作乱,石友三叛变时,也就作乱了,日军进侵辽吉时,也就作乱了。从前政府下令通缉,是处之以常,现在免予通缉,是处之以变。请照张副司令的办法。”


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缉,他当然可以进一步的表示的。我们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电报给他,总有回电的。不过现在电讯往返颇费时日,阎锡山要想做乱是不至于的,他以后一定可以进一步表示的。现在去电时间既长,而北方局面也有关系。他要作乱,石友三叛变时,也就作乱了,日军进侵辽吉时,也就作乱了。从前政府下令通缉,是处之以常,现在免予通缉,是处之以变。请照张副司令的办法。”主席:“依李先生的意思,撤销通缉?”叶楚伧:“文字上可否改为‘姑许免予通缉’?”主席:“那是一样的。开复党籍事,送中央常会。今天准张副司令的请求。”陈果夫:“他与日本人有什么关系?”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缉,他当然可以进一步的表示的。我们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电报给他,总有回电的。不过现在电讯往返颇费时日,阎锡山要想做乱是不至于的,他以后一定可以进一步表示的。现在去电时间既长,而北方局面也有关系。他要作乱,石友三叛变时,也就作乱了,日军进侵辽吉时,也就作乱了。从前政府下令通缉,是处之以常,现在免予通缉,是处之以变。请照张副司令的办法。”


主席:“阎锡山看来不至于和日本有何关系,也有一部分凭据可以证明的。现在可照张副司令的请求。”决议:“无异议。阎锡山准免通缉,恢复党籍。

晓木曰兮历史系


阎锡山,近代山西的传奇人物,被称为“山西王”,与开国元帅徐向前属于老乡,家乡一水之后,最后也是“一水之隔”,历史终究无法将两位山西大将汇流。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阎锡山在山西首举义旗,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统治,并宣告独立,这在京师附近省市,是很难得的举动。

阎锡山管辖的晋绥军10万余人,以善打防御战出名。在北洋时期,阎锡山归北洋政府管辖之内,主要接受北洋政府的管理。阎锡山统治的晋绥军,在近代混战时期基本属于守势,所以成为各方势力争取的对象。世人皆言阎锡山精明,因为阎锡山大部分时期都会选择避开战争的中心区,努力维持中立局面。中原大战时期,阎锡山大部分时间按兵不动,静待天下局势。在国民党领带的南方军队北伐时期,阎锡山以维护中央统一为名,首度接受改旗易帜,接受大一统中国。

阎锡山,尽量不打仗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山西教育和经济。所以,在阎锡山时期,山西老百姓支持阎锡山的统治,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老家吕梁


民国时期虽然国民党政府完成名义上的统一,但明眼人都知道各地实际上还是地方老大说的算,比如东北是张学良的,广西是李宗仁的,云南是龙云的,四川是刘湘的,山东是韩复渠的,山西则是阎锡山的。虽然军阀这么多,但真正能够从头到尾一直都在自己地方作威作福的,只有阎锡山一人,比如张学良,韩复渠最后都被蒋介石拉下马了,李宗仁又一直待在南京,所以只有阎锡山大概是彻头彻尾的“山大王”


山西地理位置好,东依太行山,西南靠吕梁山,黄河,北边靠着长城,山西境内山多林密,据统计山西的山区面积占到全省面积的80%以上,最高地方海拔3058米,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180米,地势高低显著。

山西富,“山西煤老板”的名声可以说是全国皆知,虽然民国时期山西不怎么挖煤,因为那时候中国正是内忧外患,大家都没心思发这方面的财。但阎锡山还是引进德国技术开发境内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并建设铁路。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谁钱多枪多,谁说话就有用,阎锡山坐拥山西矿,自然有钱。


山西地理位置好,别人进不来,阎锡山的统治自然安全。山西矿多钱多,阎锡山不需要依靠别人,自然不需要别人进来,他还安全。再加上阎锡山基本上不挑事不惹事(中原大战例外),所以别人也不想没事伸手挑事,毕竟大家都愿意遵守游戏规则,没有利益冲突,谁愿意打架,是不是?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历史十二郎


这个问题其实问得非常好,要想真正回答好可以从很多方面,很多角度来谈,至少,我觉得一天写一篇可以一星期不重复。今天从建功立业不得不说用人的角度来谈谈。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历史上但凡成就伟业的英雄人物除了自身是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猛人外,能识人,能用人,知人善任都是普遍的特点。刘邦能建大汉离不了萧何,张良,韩信的辅佐。那老阎的萧张韩又是谁呢?



老阎的萧我认为是赵戴文。老赵老阎少小离家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驱除鞑虏,情谊深厚,1909年两人回国时各揣一枚炸弹在上海登岸时,老阎舍命救朋友把老赵身上的炸弹放自己身上,说如果被发现你就说不认识我。多么侠肝义胆的朋友!老阎这一举换来了老赵一辈子的辅佐跟随。一辈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提醒老阎,帮助老阎!



老阎的张我认为是杨爱源。杨此人深谋远虑,腹有甲兵,为人忠勉,列老阎十三高干之首,在晋绥军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老阎人生的高峰是中原大战,老阎人生的败笔也是中原大战!中原大战是老阎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把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晋绥军实力毁之大半。战前杨做为察哈尔省主席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打,打则必败,可见此人的眼光和谋略,但明知不可不为又全力以赴并且在战败后整理晋绥军为阎东山再起立下汗马功劳。



老阎的韩我认为是傅作义。老傅和老阎38年后分道,老傅到八战区以至后来成了老阎的上级华北剿总司令。老傅是在晋绥军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老阎看着提拔起来的。老傅能打善战,百灵庙,忻口,特别是太原战役。当时日寇两个师团从北和东两个方向包抄太原,娘子关失守,太原肯定守不住。晋绥军将领没人敢守太原,而老傅不计较个人得失领命守太原,虽最后失败但不失为一员虎将,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但凡创立伟业的人一定知人善任,老阎用人既任人唯亲,人说会说五台话能把洋刀挎!但更任人唯贤,特别是在抗战前后。他曾说我如还能得两人必能得天下,可惜那两人不为他所用。

一家之言,您权且笑之!


一沙3


阎锡山能顺利成长为独霸一方的军阀,要感谢山西足够穷,又离孙中山足够远,运气又足够好。


在大家印象里山西应该是一个很富裕的省份,其实不然,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得山西人口净损失500多万,要知道当时山西总人口也不过1500万左,即使丁戊奇荒过后,由于山西种植鸦片始终高于粮食,使得山西人口恢复缓慢。


根据学者统计,截止到1911年,山西处于人口净流出的状态。


与此同时,丁戊奇荒之后,山西似乎被诅咒了一样,各种灾害不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20年代。


也就是说阎锡山尽管属于同盟会,而非北洋,但是由于北洋诸将谁都不愿意驻守这么一个穷地儿,再加上阎锡山在辛亥革命后对袁世凯非常恭顺,在所有问题上都支持袁世凯反对孙中山,公开声明退出国民党,最重要是在税收上绝不克扣,保质保量的将山西税款上缴北京,这几条加在一起,使得袁世凯愿意把山西这么一个穷省交给阎锡山,同时也可以作为袁世凯“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样板。


所以,对于阎锡山来说,他第一个幸运就是自己是山西人,而山西又足够的穷;如果山西和当时天津一样富裕,那么曹锟带着北洋第三镇打进山西以后就绝不会再退出了,袁世凯也绝不会把一个距离北京如此之近,而且如此富裕的省份交给一个“外人”。


阎锡山的第二个幸运在于他距离孙中山足够远,或者更准确的说他距离国民党核心力量区足够远。


广东陈炯明几乎就是阎锡山的翻版,而且论才干、论地理环境广东也远远比山西富裕,然而陈炯明的悲剧就在于他离孙中山先生太近了,广东又太富了,孙先生要靠广东一省实现“光复全国”的梦想,那势必要让广东老百姓不那么幸福,而陈炯明又和阎锡山一样,是守户之犬,看不得自己老乡受苦,结果几番较量下来,陈炯明只能流亡到香港做寓公。


陈炯明的不幸就是阎锡山的幸运,因为他距离孙先生足够远,而北方又是国民党最薄弱的地区,所以即使他曾经公开反对迁都南京,公开声明退出国民党、公开取缔山西国民党各个机关,但是孙先生和国民党都出于稳定北方局势的原因不但他既往不咎了,还要一再拉拢他。


老实说,陈炯明对孙中山做的坏事还不到阎锡山做过的三分之一。


阎锡山第三个幸运就是他这个人的运气实在太好了。中原大战后不管阎锡山有多少布置,不管阎锡山有多相信“五台系”的忠诚,但是按照正常情况,山西迟早会被国民政府或者张学良渗透的,阎锡山那点力量绝对阻止不了的。


可谁也没想到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奉系的老巢被端了,张学良再也稳定不住北方的局势了这一下,原本即将靠边的阎锡山又成了各方势力眼中的香饽饽,对于国民政府来说,阎锡山无论如何是老牌同盟会员,而且历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野心,他的晋军也不算能打,那么阎锡山就是一个最理想替代张学良稳定北方局势的人选。


阎锡山一下子又重新成为了山西,乃至半个北方的掌控者。


综上诉述,阎锡山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固然重要,但是阎锡山能依靠山西成为叱咤风云的国民政府大佬,最主要还是依靠国内国际形势。


1937年以前,阎锡山的人生大概可以用一句谚语来概括“时来天地皆同力”。


兰台


山西号称民国时期的模范省,还是有点家底的

阎锡山的部队号称晋绥军,管辖之地不仅是山西一省,其实还有绥远,从面积上来说,阎锡山的地盘并不小,山西有着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在民国时期能够依靠大川大河作为天然屏障,隔断外面军阀混战的世界,从而有了保境安民的本钱。

阎锡山本人在指挥打仗方面也并不怎样,但是在搞经济、交通、教育等方面,阎锡山还是挺有一套的,而且山西产煤,在当时煤正在成为主要的工业原料,而且山西自古就有晋商,所以商品经济发展也算可以。

从1912年开始,山西在阎锡山的带领下,不仅脱贫,还成为模范省,在全国都是算比较富裕的省份了。

军阀所依靠者,无非是钱,没有课税,哪来的钱,只有地方富裕才有渊源不断的税收,才能买更多的枪,买更多的炮,装备更多的军队。

比如蒋介石之所以在北伐时期北伐只有不足十万多人,北伐过后,即使刨除桂系,湘系等地方军阀,在中原大战时依然可以有六十万军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蒋介石掌握了江浙财阀;如果地方不富裕,那么很多军阀就会贩卖鸦片,从中赚取巨额收益,比如桂系,除了士兵能打仗之外,桂系军阀之所以厉害,也在于李宗仁控制了广西的鸦片贸易,拥有大量的烟土税来武装桂系。

像广西穷的那样都能独霸一方,山西经济完全好于广西,当然也可以。

在这样的经济支持之下,阎锡山当然有能力发展自己的晋绥军,从而成为一大军阀了。

阎锡山个人在政治上的投机倒把

另外,山西能够在民国军阀混战中,鹤立鸡群,并且没有过多的参与当中,也与阎锡山有一定的关系。阎锡山这个人本身就是搞投资的出身,善于投机倒把,对局势看的准,不到最后也不压本钱。

在清末新军起义的时候,阎锡山带领队伍跟在后面,如果成功就宣布起义,如果失败就向起义军开火,两手准备,后来袁世凯掌权后,阎锡山马上放弃了他同盟会的身份,投靠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袁世凯死后,不管是皖系、直系还是奉系,阎锡山都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姿态,不参与,也不介入。

直到1927年北伐军势如破竹的时候,阎锡山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改旗易帜,接受国民革命军的改编,实际上也是表面依附,虽然在中原大战中被蒋介石打败,但是最后蒋介石也只能让阎锡山继续主政山西。

主要原因也在于阎锡山的用人策略,阎锡山是典型的地缘政治专家,所用的人基本全是山西人,而阎锡山是五台山人,对五台山的山西人更加重用,在国民党内部一直都有“学非黄埔,省非浙江,做官无路,两眼汪汪”,这句话到了山西就成了,“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夸”。

在蒋介石无法彻底掌控山西的局面,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老蒋只好让阎锡山回到山西了,所以,山西的命运也一直都这样。

当然,山西也限制了阎锡山的发展,至始至终,阎锡山都没能打出山西,可以说,眼界也就如此了!倒是后来脱离晋绥军序列的傅作义,后来成为北方的实力派,掌管京津几十万军队。


史论纵横


首先,在民国乱世能长期稳定控制一个省,已经很强了。拥有30万军队的大军阀张作霖,他的根据地也不过是东三省(而且日本、俄国在东三省也很有实力,张作霖并非独霸东北)。叱咤风云的桂系军阀,根据地不过是贫穷的广西省。

另外,阎锡山控制山西的时间很长。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他就当上了山西都督。刚开始时,阎锡山的实力很弱,不得不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等人。不过,阎锡山后来大力建设山西,发展教育、工业、农业,山西发展的很不错。阎锡山的实力不断在提高。军阀最重要的是要有兵、有钱。山西发展好了,阎锡山自然能够养更多的兵马。民国初年时,山西只有一万多军队。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时,阎锡山已经有了20万大军。

阎锡山的基本盘是在山西,但是他在整个北方都很有影响力。1928年时,他曾经控制过山西、河北、察哈尔、绥远、北京、天津等地。


国史拾遗


不可否认,阎锡山是个军阀。但他和北洋时期的其他军阀不一样,他是革命党出身。

阎锡山曾经在日本留学,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正牌毕业生——蒋介石也号称毕业于这所军校,可他只是个预科生,和阎锡山这样的正规毕业生有着天壤之别。

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阎锡山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后,他回到了老家山西。然后就赶上了辛亥革命,他登高一呼,也革命了,趁机宣布山西脱离清廷控制,获得了山西的大权。

从此之后,山西就一直是阎锡山的自家后院,没人能够染指。

阎锡山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这使得他在波澜诡谲的历史风云中,屹立不倒。

阎锡山的原则性,就是不管天王老子,谁也别想把势力发展到山西;阎锡山的灵活性,就是不管谁当老大,他都在口头上表示服从。

比如袁世凯当老大时,阎锡山虽然是革命党出身,却对老袁非常恭顺。当然,袁世凯也很识趣,任由阎锡山在山西称雄,他绝不掺和。

蒋介石北伐时,阎锡山又摇身一变,变回了革命党,加入了北伐的革命队伍中。

此后,虽然在中原大战时与蒋介石短暂地掰过手腕,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蒋介石将是下一个袁世凯。此后,他便一直对蒋介石很恭顺。

当然了,不管对谁,恭顺都是一种战术。自始至终,蒋介石的势力都没能进入山西。

阎锡山为了防备蒋介石,甚至把山西境内的铁路轨道都修成了窄的。当时,全国通用的铁路轨道是1.43米宽,可山西境内的铁轨只有1米宽。阎锡山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蒋介石利用火车运兵进入山西。

阎锡山一辈子,就像一个老财主一样,只想保住山西这一亩三分地。他不去抢别人的,别人也甭想抢他的。

还别说,在山西这块地盘上,阎锡山还是倾注了很多心血的。他虽然手握晋绥军这么一支队伍,但只为自保,绝不轻启战端。因此,山西在阎锡山的治下,几乎成了一片乐土。山西百姓安居乐业,饮水思源,竟然都很感激他,支持他。

就这样,山西被阎锡山搞成了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不管谁当老大,都得靠着阎锡山治理。因此,阎锡山就成了独霸一方的军阀。


趣谈秘史


阎锡山为什么能够成为民国政坛的“不倒翁”先生?为什么能够“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阎锡山是一个很会看风向的人,但是却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所以他没有那么令人讨厌。

在袁世凯权倾天下的时候,他选择了成为袁世凯的追随者,即便是袁世凯因为称帝遭到口诛笔伐,在蔡锷、唐继尧已经在云南举兵反袁的时候,他也仍然拥护着袁世凯,痛骂蔡、唐“不忠不义不仁不智”。对于袁世凯的拥护,阎锡山恐怕比段祺瑞、冯国璋这些北洋系老将更真心。

等到段祺瑞掌控了北洋政府以后,阎锡山又转向效忠段祺瑞。在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以后,阎锡山更是派兵支持段祺瑞,只是他派出去的晋军在湖南尽数折戟,经此事后,阎锡山方才选择了蛰伏,然后埋头发展。

他虽然喜看风向,却没有背叛过他所投靠的人,这一点冯玉祥恐怕只能羞愧至死了。

1911年为了响应辛亥革命,阎锡山在山西组织和领导了太原起义,成功拿下了山西军政府都督的宝座,也从此开始了他对山西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949年。

阎锡山为什么能够凭借一个山西,成为军阀里的“不倒翁”,在山西称王称霸呢?

这应该和他的“处世哲学”有关系,我们知道阎锡山有一套所谓的“中”的哲学,用阎锡山自己的话说是:“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

阎锡山的“会做人”,可见一斑,左右逢源的功夫甚是了得,这也是后来他能够“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原因。蒋介石这边也有一个类似的人物,也就是唐生明,不管是国民党也好,汪伪也好,我党也好,他都有很好的关系,后来更是因此被蒋介石派去汪伪当卧底。

实际上,说“仅凭一个山西”也是在夸阎锡山,为什么这么说呢?山西当时的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是落后,可是到了阎锡山手里,阎硬生生将一个穷山西变成了民国的模范省。可见,不管是搞政治、搞军事,还是搞经济,阎锡山都是一把好手。

阎锡山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会很抠门,但是阎再抠不会抠发展,特别是对于教育的投资更是不遗余力,1925年教育家陶行知考察山西的时候便已经发现山西的孩子入学率竟然高达70%,山西堪称是义务教育的典范。为了稳固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阎锡山主导的山西省政府制定了一个”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规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规划发展。因为阎锡山知道,只有山西发展起来了,他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去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因为山西就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所以,当时的阎锡山在老百姓心里的风评算是很不错的,他的民众基础也不错,这也是后来他虽然败给了蒋介石却仍然能够回山西继续当”山西王“的原因之一。

阎锡山还做了一件事让他能够稳坐”山西王“的位置,他在修筑铁路的时候选择了窄轨,这样外面的火车便无法开进山西。可别小看了交通运输这一块,我们不管是和国民打的时候,还是和日本人打的时候,为什么会经常选择去炸毁公路、铁路、桥?就是为了阻滞敌人运兵、运补给品。在抗战时期,日军也曾经因为没法利用火车运输,以致在山西受挫。

阎锡山不仅会看风向,还很识时务。

去了台湾以后,阎锡山知道自己没有了山西,如果继续待下去,肯定要被蒋介石清算,所以在没有副总统的情况下,即便有人说让他出来代行总统职权他也不坚决摇头,等到蒋介石顺利复出当总统后,他更是干脆地辞去行政院长的职务,然后退出了政坛。

蒋介石一看,阎老西居然这么识时务,没有在自己复出这件事上闹腾,又主动辞职,所以给了他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两个虚衔,阎锡山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否则的话,蒋介石像监视白崇禧那样去监视阎锡山,即便没病恐怕也能给他吓出病来。

一个会看风向、识时务,又懂得发展之道的人,自然能够走得更远,阎锡山主晋38载,不可不谓之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