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习俗的形成原因分哪几个阶段?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

  东北位于我国东北部,南临渤海、黄海,西有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朝鲜、俄罗斯同它相邻。从全球气候特征上看,温带大陆性气候笼罩着这片黑土地,冬季漫长酷寒,年温差较大。冬季,来自西北的蒙古西伯利亚寒流像个疯子似的在这片土地上常常怒吼着,及其寒冷,温度零下20多度。同其它地区相比,多林、多风、多雪、多平原、多野兽和珍宝,这是东北大地特有的面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别样的自然环境既影响了东北人的生活习性又影响了东北文化的整体特点。作为文化载体的东北方言从不同的角度彰显着具有历史熔铸的东北文化。

  二、民族文化的影响

  东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熔炉,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长期世居再此,到了清代,汉族人口开始涌入,他们带来了汉语。各民族之间互通有无,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与传播,因此才能够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富有特色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能够独树一帜正是因为东北方言里存留众多能够体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

  早在4000年前,这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部落――满族,它源于女真族。努尔哈赤借助于蒙古语和移入大量汉文词汇创造了满文。满族和汉族人口长期杂居,使得满汉两种语言在相互融合过程中,不少满语逐渐走进东北方言里。“磨叽”来自满语,为音译词;“你真能嘞嘞”里的“嘞嘞”就是满语“说”的意思,埋汰(不干净)从满语里来,它们在东北地区普遍使用。

  东北方言在纳入满族民族语同时,还吸收了蒙语、达翰尔语、锡伯语、赫哲语等。例如:“卡伦湖”来自锡伯语,其中的“卡伦”就是“边防哨卡”的意思,“佳木斯”是赫哲语,意为尸体,据说这里是古代的墓地。“松花江”为女真语,“松花”是白色的意思。

  三、关东文化的影响

  “关东”是以山海关为分界线,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归于关东。被天然屏障隔离的大地被清王朝认为是块宝地,称它为“龙兴之地”,因此多次颁布禁关令禁止汉人出关,但是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流民肆意妄为的出关,屡次冒险“闯关”。这就是所谓的“闯关东”。到1860年,关闭了已久的山海关才重新敞开大门,使得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终于见到了“阳光”。民国是个关键时期,“闯关东”的浪潮可以说到了巅峰,“关东文化”就在这个时候形成了,唯独东北有之。在这些流民中,差不多都是与东北接壤的地区的流民,河北、山东这两个地方为主,因此山东文化和河北汉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了东北


阿昊CSV


东北地区原属与北方的蒙古女真还有锡伯鄂伦春等族的聚居区域,只不过在乾隆时期大部分的锡伯族人西迁到了新疆,但还有少部分留在了东北,因此过去东北人的生活习俗和内地有很大的区别,到了道光咸丰时期开始陆续的有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人们来到东北生活居住,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闯关东。闯关东过来的人们大量的增加了东北的劳动力资源,也大力的提高了农耕技术,东北地区的商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文化上也强烈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但是东北过去毕竟是满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东北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大量的满语成分,生活习惯上还保留着一些北方民族的特点,饮食上受到山东菜系的影响但也夹杂着山西的风格,因此东北地区虽生产优质大米(有过去专供清皇室的御供大米)但是还是特别喜欢吃面食。过去东北小孩子冬天时玩的游戏是打冰尜,女孩子在室内玩儿欻嘎拉哈(锡伯族的游戏)。

现在的东北人的乡村和城市在生活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乡村里的房子是越盖越漂亮,不次与城里人所说的别墅,而且还有城里所不能有的大院落,吃的是自家园子里的专供蔬菜和小杂粮,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还养几十只鸡鸭鹅,生活上那叫一个惬意啊!

城市里生活人们和南方城市的水平也差不多,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更加强了东西南北城市间的经济文化生活的联系,朝发夕至的动车高铁更加便利,坐飞机出游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早饭在东北吃,晚饭就摆在了海南。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东北人的生活。


明月轩主公


东北因山海关外,气候偏寒冷,在清代中后期地广人稀,后经历了闯关东等一批外乡人的多元化文化习俗融合形成了今天东北人独有的厚道,直爽,热心,耿直的性格。可以说,东北人的性格是多元化形成的。其祖上有山东,河北,安徽,河南,等多地迁途过去的后人形成了今天的融合厚重的独特地域文化。


驳今


1

先个体创造阶段

2

村屯及街巷传播阶段

3

节日助推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