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勿忘!

12月13日,是所有中國人都不該忘記的一天。

國家公祭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勿忘!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心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

81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塗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2014年12月13日,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首個國家公祭日。

如今,大屠殺的親歷者在世的已不足百人。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數字會越來越少。而這漫長的歲月裡,對我們犯下反人類罪行的日本政府卻在其教科書當中拒不承認侵華史實,參拜靖國神社甲級戰犯等一系列活動也昭示其心中並無悔意!他們似乎忘記了這段歷史暴行,但我們不能忘記!這一段歷史怎麼可以忘記?

今天,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首部國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也於今日起施行。

今天上午10點01分,淒厲的警報聲響起,江上的輪船、路上的汽車跟隨鳴笛,轟鳴聲震盪著古城南京的大街小巷。紀念館裡8000餘人肅立,紀念館外行人駐足、車輛停駛。人們在同一時間為遇難同胞默哀。

這一分鐘,這個城市,時間彷彿凝固了。

第五個公祭日,在南京,“默哀一分鐘”不再是一種情感和道義上的約束,而是被明確寫入了條例,成為一種硬性要求。條例明確,國家公祭活動期間,國家公祭設施周邊禁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本市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在國家公祭日當天應當停止刊播一切娛樂性報道或者節目。

12月3日凌晨大屠殺倖存者陳廣順去世

國家公祭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勿忘!

“1937年我13歲。鬼子把二十多個小夥子拉到球場上,有個軍官把我拎到他身邊,讓我站在機槍後面,不准我哭。機槍突然開火,向跪著的人掃射,兩排人都倒下了,球場上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三哥和母親本來一直躲在我家的斷牆邊,後來聽到噠噠噠的機槍聲,三哥就怕了。他從家裡跑出來,不料被烤火吃飯的鬼子看到,一槍擊中。”

12月2日凌晨大屠殺倖存者趙金華去世

國家公祭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勿忘!

“1937年我13歲,家裡養著豬,還要種菜,父親就沒有走。父親後來到難民區金陵女子大學,美國人華小姐保護婦女兒童,父親幫助維持秩序。日本兵經常找“姑娘”,我那時把頭髮剪短,裝成男孩子模樣。

有一天晚上,有幾個日本兵敲我家門,我和媽媽躲在城牆邊的大墳堆後面,聽見日本兵要爸爸帶他們找“花姑娘”,但沒有找到,最後把父親抓走殺害了。我父親的一個姨媽,住在三汊河,有七八十歲了,被日軍糟蹋得慘不忍睹。”

10月31日上午5時36分大屠殺倖存者王秀英去世

國家公祭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勿忘!

“南京淪陷前,我家十口人,到寧海路難民區避難。1937年陰曆11月14日,日本兵突然衝進難民區,我父親和大哥被拉走。聽說是拉倒下關江邊集槍殺了,我母親王昌氏和二哥王菊華曾到下關江邊死人堆裡東翻西找,也沒有找到父親和大哥的屍體。”

陳老、趙老、王老,一路走好……

國家公祭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勿忘!

圖片來自新華網

每當一位倖存者離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照片牆上,就會有一盞燈熄滅。

每一位老人的逝去,都是歷史記憶的損失,意味著最寶貴的活證人正越來越少。證人都會老去,但是歷史不能忘記!

願倖存者照片牆上的燈滅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若你還問這個公祭日於我們而言的意義何在,我只想說,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以史為鑑,這片我們生活的熱土上曾發生過的人類浩劫,作為中華兒女將銘刻於骨血中這段恥辱和傷痛,吾輩當自強!民族當振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牢記國恥,奮發圖強。

騰飛中國,屹立世界,

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國家公祭日,

這份民族傷痛,我們不會忘!

(津雲新聞記者 王曉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